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8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少数民族群体在生活、工作、娱乐中形成的一组体育运动及相关活动。
这些运动和活动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内涵,是展示少数民族文化魅力、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藏族传统体育藏族传统体育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战争中形成的一种体育活动,包括了马术、赛马、箭术、斗牛、躲藏、跳绳、摔跤、跑步等多种运动。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马术和赛马比赛。
藏族人驯养马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这些马匹饱经战争的磨难,已经形成了非常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战斗能力。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战争中,不断完善和开发马术和赛马技能,形成了独特的马术文化和民俗文化。
藏族人在马术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是独步全球,以其特有的跑马方式、骑马技巧和镌刻于心的马术信仰,让人们在马术赛事中不断体验着这种神秘而盛行的流行文化。
二、蒙古族传统体育蒙古族传统体育是蒙古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了摔跤、赛马、斗牛、射箭等多种运动。
其中,摔跤和赛马被视为最为重要的两个体育项目。
摔跤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拥有着极高的地位,被誉为“万众瞩目、雄心勃勃”的比赛。
蒙古族的摔跤比赛规则简单,且比较开放,让选手展现了他们的技巧和力量。
若想成为一名具备强硬性格和过人技巧的摔跤手,对蒙古人来说,勤奋和专注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更是蒙古族人民对摔跤的激烈热爱。
赛马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标志性运动。
在蒙古族传统赛马中,选手骑着精壮马驹,在赛场上奔驰而行,三、五匹马并排在一起,争分夺秒地奋勇前进。
蒙古族人民对马的独特情感和热爱远远超过了对其他动物和族群的热爱,他们认为马就是骄傲、自由、生命、精神和信仰的标志。
三、朝鲜族传统体育朝鲜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悠久,包括了跳绳、板凳舞、权势舞、重头戏——花轮骨舞等多种运动。
这些体育运动既达到了身体锻炼的目的,同时又能够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了朝鲜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西南地区是指西藏、云南、四川和重庆等省、市、自治区,世居的少数民族共有29个。
即藏、门巴、珞巴、彝、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羌、壮、苗、土家、回、蒙古、布依、水、瑶、满等民族。
这里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且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带,因山地居多、交通闭塞的原因,这里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空间。
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及宗教信仰,造就了独具一格的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自小生长在民族地区,八十年代以来就职于民族高校,本人利用生活、工作之便,以多种方式对云、贵、川等地民族地区进行了走访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西南民族传统体育种类丰富、项目众多,体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价值取向,具有健身、娱乐、教育、政治等多种功能,但其现状和传承方式令人担忧。
一、西南民族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民族体育指导人才匮乏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与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由于民族地区较为落后,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还没有体育指导员,使农村体育人才极度匮乏,基层农村几乎没有专业体育人才。
有的地区乡镇一级都还没有设置专业的体育管理与指导人员,无专人具体负责管理和开展乡村的体育工作,导致乡镇体育工作缺少计划与指导,无法系统地组织和开展农村体育工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大批农村青年纷纷进城务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也同样如此。
虽然为家乡建设带回了资金,但由于他们的缺失,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人不再把本民族的文化看得那么神圣。
于是在西南民族地区,不仅出现了民族传统体育人员青黄不接的局面,还出现了民族传统体育受到冷落,现代体育又未能真正融入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之中这样一种尴尬局面。
(二)基层体育管理机构设置不够完善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基层群众体育的管理模式依然是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来发挥作用,且体育的行政组织结构只达到乡镇一级(乡文体站),而没能向村(寨)一级延续。
冬至与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时刻。
在中国的众多少数民族中,冬至有着独特的传统和庆祝方式,其中包括了许多传统体育活动。
本文将介绍冬至与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探索其历史渊源和现代传承。
一、满族传统冰球满族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冬至庆祝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满族传统冰球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体育活动,它结合了冰雪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引领人们享受冬日的欢乐。
满族传统冰球最早起源于满族民间传说,据说这项活动始于1387年明英宗朱棣即位时期。
当时,明英宗为了与满族统治者建立友好关系,亲自参与了满族的冬至庆祝活动,其中便包括了冰球比赛。
满族传统冰球的比赛场地通常选在冰面上,参赛队伍由各个村庄或家族组成,人数不限。
比赛开始时,参赛队员们身穿特制的冰球服装,手持冰球杆,球由场外投放进入比赛区域。
比赛以团队合作为核心,队员们要互相传递冰球,尽快将球打入对方球门,以获取更高的得分。
满族传统冰球追求团队协作和身体灵活性,不仅锻炼了人们的身体素质,更培养了大家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如今,在中国的一些满族聚集地,人们仍然保留着这项古老的传统体育活动,每逢冬至都举办盛大的满族冰球比赛。
二、藏族传统狂欢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藏族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少数民族之一。
冬至对于藏族群众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他们借此机会传承和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传统体育活动。
藏族传统狂欢是一项集汇藏族传统舞蹈、歌曲、体育竞技于一体的庆祝活动。
每年冬至到来时,藏族各地会举办盛大的狂欢庆祝仪式。
在狂欢中,人们身穿传统的藏族服饰,载歌载舞,尽情表达对冬至和新年的喜悦。
在藏族传统狂欢中,体育竞技是一项重要的环节。
参与者以群体形式进行各种民间运动,如摔跤、拔河、羊角跳等。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考验着参与者的体力和技巧,更弘扬了藏族文化的独特精神。
评析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文化西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
本文将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文化进行评析,探讨其特点和重要性。
西南地区是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比较多的地区之一,包括了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省份。
在这个地区,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数量众多,且文化多元。
这些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历史、语言、信仰、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丰富中国的文化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可以追溯到古代。
例如,西南的藏族、彝族、傣族等,他们的历史文化悠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民族的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戏剧以及传统工艺等都是西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是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之一。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背景。
其次,它们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产业,许多西南地区的传统工艺品、音乐、舞蹈等都成为了吸引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热门产品和表演形式。
同时,这些文化也对于西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维护和传承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扶持,通过推广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和理解,增强公众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认同。
此外,学校教育也应该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必修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些文化,为其传承发展提供基础。
同时,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相关的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学者应该深入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加强对文化传承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可以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文化自信,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结而言,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社会应重视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通过教育、研究和推广等手段,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认知,以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文化的独特魅力。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一个国家,中国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运动项目。
在这些运动项目中,有许多是我们常常听说却不太了解的。
本文将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它们的独特之处。
1. 蒙古族摔跤蒙古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他们是中国境内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也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文化和传统的民族。
其中,蒙古族摔跤就是他们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这项运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规则而闻名,它是蒙古族的一部分文化和精神体现。
蒙古族摔跤的特点在于韧性和耐力。
这项运动要求选手发挥出自己的力量和耐力,在比赛中迎接对手的挑战。
常常让观众为之惊叹不已。
同时,蒙古族摔跤本身也有着严格的规则和礼仪,包括跪地问讯、行礼敬意等,这些规则将蒙古族传统文化和体育运动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意义。
2. 傣族泼水节傣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也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文化和传统的民族。
傣族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节日通常是在每年的四月底五月初举办。
在节日里,人们大规模地聚集在一起,互相泼水庆祝,共同庆祝春天的到来。
傣族泼水节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它不仅仅是一场盛大的水战,同时还包括各种庆祝活动,如放烟火、唱歌舞、祭祀等。
这些传统活动让傣族泼水节更具意义和价值,也让人们更加喜爱和传承这个节日。
3. 哈尼族板凳舞哈尼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也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文化和传统的民族。
哈尼族板凳舞是哈尼族传统文化和体育运动的一个代表,是一种集舞蹈和器乐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
哈尼族板凳舞要求选手的步伐准确而有力,同时还要配合器乐演奏。
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展示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使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这个民族的独特风格。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多彩,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这些运动项目展现出各个民族的特色和独特魅力,同时也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了解这些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不同民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代表着该民族传统文化、技艺和智慧的体育活动。
这些体育活动因为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历史文化、民族习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分类,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一、武术类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体育的瑰宝,被誉为“东方礼仪之美、东方哲学之美、东方美的精神体验”。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具有非常高的人文价值。
武术不仅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而且在武术运动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二、赛马类赛马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体育活动,被誉为“草原第一大运动”。
赛马历史悠久,风靡草原。
内蒙古大草原上有着丰富的赛马文化,各地都有自己的马种和赛马方式。
赛马活动亦成为游客们体验和了解蒙古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民间舞蹈类舞蹈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各个少数民族中,有着丰富的传统舞蹈。
这些舞蹈以民族特色、文化内涵、艺术风格独到而著称。
例如:云南的腰鼓舞,藏族的骑马舞等。
四、传统游戏类传统游戏是广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和活跃的组成部分。
这些游戏通常是集体或个人参与,兼具娱乐和锻炼身体的作用。
民间传统游戏有陀螺、跳绳、扔沙包等,这些活动不仅激励了人们的生活意愿,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是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传承了文化,也为人们生活增添了乐趣,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探索西南边境的少数民族文化西南边境是中国的多民族地区之一,这里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
本文将探索西南边境的少数民族文化。
西南边境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这里生活着大量的少数民族,如彝族、苗族、壮族等。
这些民族不仅在语言、衣着、风俗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还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传统习俗。
首先,彝族是西南边境地区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
他们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他们的民间音乐和舞蹈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的传统舞蹈动作独特,舞蹈服饰绚丽多彩,以鲜艳的色彩和优美的舞姿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此外,彝族的传统节日也十分有特色,如火把节、三月三等。
这些传统节日举办时,人们会穿着彝族传统服饰,进行各种传统仪式和活动,非常热闹。
其次,苗族是西南边境地区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
他们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
苗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音乐、舞蹈、民间歌谣都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苗族的“赛龙舟”文化非常有名,每年端午节举行的“赛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此外,苗族的服饰也十分特别,女子喜欢戴着银饰,男子则喜欢戴着角冠。
苗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芦笙节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壮族是西南边境地区的又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
壮族人民喜欢唱山歌、跳广场舞,喜欢举办盛大的婚礼和祭祀活动。
壮族人民崇尚自由与浪漫,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来面对生活。
壮族的服饰也十分美丽,壮族的服装以色彩鲜艳、花饰繁复著称。
此外,壮族的传统节日,如歌墟、火把节等也是壮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总的来说,西南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彝族、苗族、壮族等众多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
他们的音乐、舞蹈、服饰、习俗等都体现了他们的传统和习惯。
通过探索西南边境的少数民族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享受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分类及特征[摘要]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极具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
通过以其内涵、属性及功能为依据,我们大致可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分为:竞技表演、益智娱乐、养生、游憩、其它传统体育文化等类型。
这些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健身性、娱乐性、地域性、独特性、民族性、传统性、差异性、兼容性等特征。
[关键词]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分类特征一、引言西南地区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秦巴山地及云贵高原大部。
对应的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的大部以及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
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现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种类29个,民族人口四千三百多万,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 52%。
具有族群含量大,人口密度高等特点。
当地独有而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并促进了该区域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民族体育文化的形成。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特别是民族文化自觉程度的提高,我国各级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力度。
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以该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属性、功能及使用器械等为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并归纳其特征,以期为今后深入挖掘与合理开发利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丰厚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迪和借鉴。
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分类(一)竞技表演类传统体育文化竞技表演类传统体育文化是指经过各种实践与改革,民族传统体育逐渐与西方的体育模式相似的体育文化,这类体育文化自身除了竞技性外,大多融体育与艺术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并充分体现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主要项目包括:舞龙舞狮以及抢花炮、蹴球、毽球、陀螺、龙舟、秋千、射弩、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摔跤等。
西南彝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内涵
东潇
【期刊名称】《毕节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5)006
【摘要】西南彝族传统体育活动历史久远、丰富多彩、全民参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彝族群众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既有共性,同时也各具特色.彝族体育竞技活动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突出的特色是产生于现实生产劳动与社会互动实际,并具有健身、教育、娱乐、交往、凝聚、道德与历史熏陶等重要功能.
【总页数】4页(P35-38)
【作者】东潇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05
【相关文献】
1.彝族艺术多方位的表达——彝族舞蹈“擦大钹”文化内涵初探 [J], 张全辉
2.从彝族传统火把节看彝族宗教文化内涵 [J], 周红芹;
3.从《石屏彝族文献家谱译注》谈彝族文献家谱及其文化内涵 [J], 普梅笑
4.从《石屏彝族文献家谱译注》谈彝族文献家谱及其文化内涵 [J], 普梅笑
5.彝族传统体育活动进校园路径分析——以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 [J], 杨建美;许永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当代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分类冯 港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进行总结,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分类。
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来源于生存与生产劳动的需要、生活之外休闲娱乐的需要、人们对美好爱情向往的需要、为了庆祝重大节日表达喜悦的需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按不同的性质可以分为各类。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人们还没有对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民族体育及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概念给出特定的解释,不同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这些都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概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学者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定义,值得认可和借鉴。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里存在一些偏差,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并且有些观点值得怀疑。
本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界定是:民族传统体育是指生活在某个地区的一个或多个其它国家的具有独特性的一些东西。
它是一种在人们中广泛继承的体育活动,具有修身,健身,战术,娱乐和健康,体育表演,娱乐,乐趣和刺激以及民间音乐唱歌和跳舞的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一般包括传统指导,保健,健身,医疗体育以及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2.1 生存与生产劳动的需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被动产生的,是少数民族人民为了生活产生的。
它们一般都生活在山里比较高的地方、岛屿或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条件比较艰苦。
为了最基本的生活,他们不仅必须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且还必须克服周围的敌对国家。
因此,居住在那里的少数民族必须具有强大的身体素质、强大的抵抗自然和敌人的竞争能力。
这样,射箭、弹弓、摔跤等运动门类逐渐涌现。
少数民族中赛马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路比较不好,主要把马当成交通工具。
另外,驯鹰也是在草原上人们最喜爱的运动,主要是为生活准备的。
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满足当地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经过很长的时间从生活中分离出来的,经过人们一些有意的改变,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比较受欢迎的运动。
撒拉族运动项目
撒拉族是一个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体育运动也是其中一部分。
撒拉族运动项目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撒拉族概述
1. 撒拉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撒拉族的地理分布和人口情况
3. 撒拉族的语言、宗教、饮食等文化习惯
二、撒拉族运动项目
1. 赛马
a. 赛马的历史和发展
b. 赛马规则和比赛流程
c. 赛马在撒拉族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2. 摔跤
a. 摔跤的历史和发展
b. 摔跤规则和比赛流程
c. 摔跤在撒拉族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3. 射箭
a. 射箭的历史和发展
b. 射箭规则和比赛流程
c. 射箭在撒拉族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4. 健身气功
a. 健身气功的历史和发展
b. 健身气功的种类和特点
c. 健身气功在撒拉族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5. 其他运动项目
a. 毽球
b. 羽毛球
c. 其他传统民间运动项目
三、撒拉族运动文化的意义
1. 体现撒拉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2. 增强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3. 促进社会交流和文化交流
四、发展撒拉族运动项目的建议
1. 加强对传统项目的保护和发扬光大
2. 推广新型健身项目,丰富运动内容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比赛水平和观赏性
五、结语
撒拉族运动项目是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规则制度和文化内涵。
通过加强保护传统项目、推广新型健身项目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发展撒拉族运动事业,推进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甘南藏族传统体育形式概论甘南藏族传统体育形式丰富多样,是藏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体育形式代表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身体、健康和团结的追求。
本文将从体育形式的分类、特点和意义等方面对甘南藏族传统体育形式进行概论。
一、甘南藏族传统体育形式的分类甘南藏族传统体育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射箭射箭是甘南藏族传统体育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
藏族人民使用弓箭狩猎和战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射箭是他们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
在射箭中,藏族人民追求箭术的精湛和准确,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和崇尚。
2. 投掷投掷是甘南藏族传统体育形式中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藏族人民常用石头或木条等物品进行投掷比赛,如滚石、抛木块等。
投掷比赛不仅考验了藏族人民的力量和技巧,也体现了他们的意志和勇气。
3. 摔跤摔跤是藏族传统体育形式中的一种搏击竞技活动,它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藏族摔跤强调技巧和力量的结合,相互搏击、摔跤并试图将对方摔倒。
摔跤比赛是藏族人民团结友爱、互助互爱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展示个人勇气和实力的途径。
4. 赛马赛马在甘南藏族传统体育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
藏族人民常常使用马匹进行赛马比赛,这不仅体现了他们对马匹的驾驭和养殖技巧,也是他们展示自己勇气和实力的一种方式。
赛马比赛还是藏族人民庆祝节日和举办盛会的重要节目之一。
1. 生活与自然融合甘南藏族传统体育形式是藏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思考的产物,是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
射箭、摔跤等体育形式的发展和传承,与藏族人民长期在高山、草原和河谷地带生活、狩猎、放牧等密切相关。
这些体育形式以自然为依托,并融入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2. 强调技巧和策略甘南藏族传统体育形式强调技巧和策略的运用。
不论是射箭、投掷还是摔跤,都需要运动员具备精湛的技巧和灵活的策略。
这些技巧和策略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也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加灵活应对各种挑战。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分类及特征[摘要]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极具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
通过以其内涵、属性及功能为依据,我们大致可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分为:竞技表演、益智娱乐、养生、游憩、其它传统体育文化等类型。
这些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健身性、娱乐性、地域性、独特性、民族性、传统性、差异性、兼容性等特征。
[关键词]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分类特征一、引言西南地区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秦巴山地及云贵高原大部。
对应的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的大部以及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
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现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种类29个,民族人口四千三百多万,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 52%。
具有族群含量大,人口密度高等特点。
当地独有而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并促进了该区域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民族体育文化的形成。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特别是民族文化自觉程度的提高,我国各级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力度。
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以该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属性、功能及使用器械等为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并归纳其特征,以期为今后深入挖掘与合理开发利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丰厚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迪和借鉴。
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分类(一)竞技表演类传统体育文化竞技表演类传统体育文化是指经过各种实践与改革,民族传统体育逐渐与西方的体育模式相似的体育文化,这类体育文化自身除了竞技性外,大多融体育与艺术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并充分体现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主要项目包括:舞龙舞狮以及抢花炮、蹴球、毽球、陀螺、龙舟、秋千、射弩、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摔跤等。
板鞋竞速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壮族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关于板鞋的传说还有一段激动人心的故事:据说,明朝嘉靖年间,广西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曾经以板鞋作为“秘密武器”,训练士兵之间的团结性以及协作能力,士兵的素质大大提高,斗志高涨,所向披靡,从而在战场上大败倭寇,为壮乡人民立了大功。
后来,壮族人民模仿瓦氏夫人练兵方法,开展三人板鞋竞技活动自娱自乐,流传至今。
2005年,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将“板鞋竞速”项目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此外,抢花炮也是一项竞技十分强烈的体育运动,在侗族、壮族、仫佬族、土家族等民族中盛行。
据考证,此项运动至少有500年的历史,被称为“勇敢者”的运动。
[1]竞技表演类的传统体育文化通常都具备比较完善的竞赛规则,项目竞技性强,场面十分激烈,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二)益智娱乐类传统体育文化益智娱乐类传统体育文化是指本身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健心、娱乐、益智等功能较为突出的传统体育文化。
益智娱乐类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大部分是在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普遍开展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文化特点;部分是在特定的民族内开展的,其民族文化特色浓郁。
益智类体育文化在运动量上追求无过而无不及的中庸适中性,受中国儒家、道家、玄学等文化影响较深。
典型的体育文化项目有九子棋、三子棋、三虎棋、梅花棋子等。
娱乐类体育文化其中许多项目是在民族传统体育节日里集中举行,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日大会、侗族“芦笙会”节日里举行的“芦笙踩堂”等。
此类传统体育文化,由于在推动人们精神文明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民间具有广大的民众基础。
(三)健身类传统体育文化健身类传统体育文化是指以中国传统体育修身养性、保健强身作用为目的的传统体育文化。
其竞技性弱、养生健体性强,以精神肉体的合一观为指导,强调“身心合一”也强调“生命在于运动”的重要。
体育文化项目主要包括:瑶族的跳八音、苗族的爬竿、苗族和京族的跳竹竿等。
京族的跳竹竿是一种古老独特的活动,也是一项令人陶醉的文艺体育运动。
它不但姿态优美,富于节奏,而且气氛非常欢快热烈,吸引众人。
这一类型的传统体育文化由于其在后现代生命文化、保健文化等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存在价值,在人民群众中具有为数众多的推崇者与潜在受众。
(四)游憩类传统体育文化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游憩活动十分丰富,如果从参加者的年龄和性别来分:有少年儿童开展的游憩活动,有青年参加的游憩活动,有全体社区群众参加的游憩活动,有男性参与的游憩活动,有专供女性参加的游憩活动等。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游憩活动无论哪一种类都以娱乐、健身为根本目的,竞技性不十分明显。
其往往与民族的社交、礼仪等活动密切相关。
如:壮族青年男女的抛绣球就是一种社交活动,瑶族“丢花包”也是青年人的一种交往活动。
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人们在茶余饭后互相抛接以娱乐身心,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
游憩类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中往往伴有对歌、说唱,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活动。
(五)其它传统体育文化类其它类型的传统体育,如藏族的放风筝,闯马城、骑马、壮族的狩猎、土家族的“赶仗”、门巴族的狩猎等。
壮族的狩猎是壮族原始的生存方式。
土家族的“赶仗”,门巴族的狩猎也是民族古老的狩猎活动。
“赶仗”是土家族的狩猎活动,土家族人善于狩猎,每年冬春的“赶仗”已成为历史的传统习惯。
土家族人的“赶仗”,主要不是为了猎食野兽肉,而是为了驱逐害兽保护庄稼和纪念猎王的一种娱乐活动。
这些集体进行的狩猎活动都有体育活动的诸多要素,从古代军事体育的训练,最后发展为跑、跳、投、射弩、射箭等现代体育项目,其影响是深远的。
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各民族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孕育而生,又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自身的特色。
如果我们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就会发现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健身性、娱乐性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运动形式却各不相同,但总体都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他们普遍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的特点。
这些体育文化活动大都安排在业余时间进行,欢庆丰收、欢度佳节、闲暇消遣,将体育寓于娱乐之中,充分体现欢快的氛围,在愉悦身心的运动中促进人的体能发展和体质的增强,起到强生健体、锻炼意志的作用。
如壮、黎、侗、苗、瑶、彝、布依等少数民族都喜爱打铜鼓,铜鼓舞是以鼓手有节奏地击鼓,由鼓点的节奏变化而引起舞蹈者的动作和队形变化的一种舞蹈。
其特点动作按其形式有六七种。
每种动作各有不同的舞步和节拍,风格不尽相同。
铜鼓舞中的集体舞以一种固定的男女青年围成圆圈队形。
其队形还有半圆形、一字形、纵形、交叉对跳、四方形等。
舞步矫健有力,舞姿粗犷灵活,动作幅度大,情绪饱满。
跳至高潮时鼓手还常常伴以欢快的呐喊和激动的呼叫,波澜起伏的情绪和动人的场面,充分体现了壮族人民豪放、朴实的性格,抒发了他们纯洁快乐的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欢快气氛。
在壮族群众中间流行的抢花炮运动,比赛场面十分精彩,富于表演性,具有浓郁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其技术由各种各样的跑、跳、强截、传递、掩护等技术运动集合而成,它要求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跑得快、跳得高、力量强、强截积极、突破能力强、掩护配合恰如其分等,从而能促进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地域性、独特性西南地区多为高山谷地。
少数民族多居高山、谷地,生产水平不高、交通不便,信息较为闭塞,文化较为落后,同时受当地的宗教习俗的影响,产生的民族体育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在这片土地上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长期历史发展中,创造和发展着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如贵州苗族多靠水而居,舟船是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劳动生产中逐渐形成赛龙舟的体育活动,形成独特的“龙舟文化”。
龙舟竞渡之俗,广泛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中。
千百年来,赛龙舟已成为民间一项规模宏大的民俗游艺活动。
虽然古时赛龙舟不一定在端午时举行,但如今却大都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进行,每逢举行赛龙舟活动时,就像一次盛大的节日来临。
开赛号令一响,龙舟犹如离弦之箭、出山之虎,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三)民族性、传统性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产生以来,始终与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信仰相联系,世代相传,具有明显的传统性与民族性。
众多传统体育项目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经过锤炼、升华、继承和发展,形成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相对稳定的传统体育项目。
如著名的武术之乡凯里,苗族同胞男女老幼,每逢农闲时聚集在一起,翻杆子、练石锁、使枪绲、舞刀剑。
在春节前后,村寨之间相互比赛,以武会友,联络感情。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多姿多彩。
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体育项目,每个民族的体育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体育文化受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各个民族的体育文化千姿百态,风格各异,其民族特点十分鲜明。
在体育文化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呈现着显著的民族风格。
(四)差异性、兼容性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自身的体育文化内容与方式,这些色彩斑斓、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活动,使民族体育文化有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差异性的存在使民族体育文化具备了在民族间进行交流的可行性。
[2]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项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兼容娱乐、竞技、音乐、舞蹈为一体,各民族间的民族体育文化的交流往来形成了独具特色兼容并蓄的体育文化。
如:苗族的踩鼓舞,苗族民间自娱性的《踩鼓舞》,是年节、喜庆集会,尤其是农历三月“姊妹节”时,必不可少的女子“鼓舞”。
舞蹈时,先由一名少女边歌边走入场内,然后继续歌唱并击鼓伴之。
歌词内容基本为召唤,如姊妹们不要错过时机,快来作舞等。
随后,众多盛装的苗族姐妹便聚拢在鼓架周围,面对皮鼓踏节而舞。
布依族的舞龙、土家族的摆手舞,虽然名称各异却都是在音乐舞蹈中完成体育竞技动作,它们既强身健体又愉悦身心,达到健身、娱乐、竞技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1]汪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功能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0):51.[2]黄咏.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5): 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