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2019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13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2019威海中考)下列制取物质的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B. 海水制“碱”、海水淡化C. 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D. 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制碳酸饮料【答案】C【解析】解:A、工业制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海水淡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2.(2019临沂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瓷碗破碎B. 酒精挥发C. 石蜡熔化D. 菜刀生锈【答案】D【解析】解:A、瓷碗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2019聊城中考)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B.酒精挥发C.煤气燃烧D.水果榨汁【答案】C【解】解:A、分离液态空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水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4.(2019滨州中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答案】B【解析】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019年中考真题化学分类汇编(山东地区)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解析版)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2019威海中考)下列制取物质的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B. 海水制“碱”、海水淡化C. 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D. 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制碳酸饮料【答案】C【解析】解:A、工业制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海水淡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2.(2019临沂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瓷碗破碎B. 酒精挥发C. 石蜡熔化D. 菜刀生锈【答案】D【解析】解:A、瓷碗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2019聊城中考)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B.酒精挥发C.煤气燃烧D.水果榨汁【答案】C【解答】解:A、分离液态空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水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4.(2019滨州中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答案】B【解析】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019年中考化学考点总动员系列 考点15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含解析)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发光、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颜色改变的等。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三、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
(简称“多合一”)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
(简称:“一变多”)3、置换反应(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物质种类分别是单质与化合物。
4、复分解反应:(1)、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 (3) 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碱 + 酸 == 盐 + 水RHCO3 /RCO3 + 酸 == 另一种盐 + CO2↑+ H2O5、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注意:是“氧”而不只是限于“氧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类型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例1】【2017年贵州省遵义市】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性质与应用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A.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C.石墨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干电池的电极D.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答案】C【点睛】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二者的本质区别是看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为性质决定用途。
2019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专项测试卷(三)物质的变化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把湿的衣服晒干B. 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C. 把石蜡加热熔化D. 把棉线织成布2.下列物质若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发生物理变化而使质量减小的是()A.浓盐酸B.生石灰C.石灰石D.浓硫酸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CH4+2O2CO2+2H2O B.3Fe+2O2Fe3O4C.NaOH + HCl=NaCl + H2OD.H2CO3=H2O + CO2↑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7.利用下列试剂之间的反应现象,能验证Fe、Cu、Ag 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是()A. Fe、Cu、AgNO3溶液B. Fe、CuSO4 溶液、AgC. FeSO4溶液、CuSO4溶液、AgD. Fe、CuSO4溶液、AgNO3溶液8.下列图示可表示一定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A.反应前后分子、原子个数都不变B.该反应中各物质都为化合物化学升中复习(二)第 1 页共8 页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9.髙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净化。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2019年北京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作导线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C.天然气用作燃料D.氧气用于气焊【答案】A【解析】A、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C、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D、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A。
2.【2019年海南省】下列常见的现象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面包发霉B.汽油挥发C.瓷碗破裂D.冰块融化【答案】A【解析】A、面包发霉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瓷碗破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冰块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3.【2019年河南省】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陶瓷烧制C.石油分馏D.煤的干馏【答案】C【解析】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石油分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煤的干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4.【2019年安徽省】如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织布B.耕田C.生火D.灌溉【答案】C【解析】A、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耕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生火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D、灌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5.【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
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A.银白色B.密度较大C.导电性良好D.能被氧化【答案】D【解析】A、银白色,颜色属于物理性质;B、密度较大,密度属于物理性质;C、导电性良好,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D、能被氧化,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 B.焦炭用于炼铁C.氢气用作高能洁净的燃料 D.干冰用作制冷剂【答案】D2.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答案】B3.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花香四溢 C.投鞭断流 D.钻木取火【答案】D4.铁在一定条件下容易生锈,下列有关铁生锈的叙述错误的是( )A.铁生锈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B.铁生锈时,铁发生了缓慢氧化C.铁生锈的本质就是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D.铁生锈时,会有难以察觉的热量放出【答案】C5.中华古诗寓意深刻,下列名句的描述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 B.烈火焚烧若等闲C.飞流直下三千尺 D.蜡炬成灰泪始干【答案】C6.由“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是一个时空的跨越,它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下列中国发明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答案】C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答案】C8.老粗布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成为黄河文化的重要代表。
下列关于老粗布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挑选棉花 B.弹花纺线 C.加碱浆染 D.布料剪裁【答案】C9.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 B.钢铁生锈 C.滴水成冰 D.食物腐烂【答案】C10.经典永流传。
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
对下列诗词划线部分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A.花气袭人知骤暖,喜鹊穿树喜新晴﹣﹣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D.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答案】B11.下列各组现象所伴随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 B.滴水成冰 C.电灯发光 D.汽油挥发【答案】A12.在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C.给高锰酸钾加热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答案】A13. 2017年9月,巴厘岛阿贡火山重新进入活跃期,到11月26日喷出浓烟高达6000米。
2019全国中考真题汇编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2019·盐城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冰雪融化C.汽油挥发D.氧气液化2.(2019·沈阳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谷物酿酒B.汽油挥发C.冰雪融化D.西瓜榨汁3.(2019·云南省)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煤的燃烧B.纺纱织布C.矿石粉碎D.铁水铸锅4.(2019·绥化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电灯通电发光B.水力发电C.液化石油气燃烧D.干冰升华5.(2019·临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B.酒精挥发C.石蜡熔化D.菜刀生锈6.(2019·大庆市)下列叙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风力发电B.氢氧化钠固体潮解C.石墨转化成金刚石D.蔗糖溶解7.(2019·广安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的沸腾B.木炭燃烧C.酒精挥发D.蔗糖溶解8.(2019·东营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甘蔗榨汁B.自行车胎爆裂C.炭包吸附异味D.鲜奶制成酸奶9.(2019·葫芦岛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剪纸成花C.铁钉生锈D.干冰升华10.(2019·北部湾)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B.衣服晾干C.干冰升华D.石蜡熔化11.(2019·本溪市)下列变化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成酒B.水果榨成汁C.铁水铸成锅D.蔗糖溶于水12.(2019·天津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湿衣晒干C.粮食酿酒D.石蜡熔化13.(2019·遂宁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过滤粗食盐水B.电解水C.活性炭净化水D.海水晒盐第 1 页共9 页14.(2019·凉山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B.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
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一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用逢性贡A于冰制遥舞合烟霉效杲二第■化碳不堆烧*也不支持燃炭B駅氈酸桂土准義不友能与靈发生中和反矗C小苏打治疗冒唆过多小苏打能与盐战发生反矗D制造多种用途的电老洱通屯対可以发出不同履色的光A •金刚石切割大理石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3. (2019深圳)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测定空气中02的含量B. 验证浓H2SO4的腐蚀性C. 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D.判断溶液的酸碱性4. (2019成都)下列事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金属拉成丝B .盐酸除铁锈5. (2019乐山)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D .硫酸用于铅酸蓄电池C.空气液化D .石油分馏A .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B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C .干冰用于冷藏食品D •用铜或铝制作导线6. ( 2019乐山)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 .米饭在人体中消化成葡萄糖 B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将矿石研磨成粉末D .用醋酸清洗水壶中的水垢7. (2019济宁)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相匹配的是( )A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工业上可用作燃料B 氮气的化学性质定稳 工业上可用作焊接保护气C 白醋含有醋酸,显酸性家庭中可用作除水垢D 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医疗上可用于“钡餐”造影8. (2019济宁)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B 海水晒盐C 钢铁锈蚀D 沙里淘金9. (2019安徽省)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一駅市 R 耕田10. (2019连云港)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 .花香四溢B .海水晒盐C .积雪融化D .粮食酿酒C.干冰用于冷藏食品 D •用铜或铝制作导线11 (2019广州)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均正确并相对应的是A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B. 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C. NaCI溶液有咸味,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D . Ca(OH)2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3 (2019南京)下表中的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及用途三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14 (2019南京)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活性炭可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B.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C•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可用于烹调食物D. 煮沸的方法可用于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15 (2019南京)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粮食酿酒B.滤纸折叠C.红磷燃烧D.食物腐烂16 (2019德州)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8南宁)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吸附性B.溶解性C.氧化性D.挥发性(18吉林)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可燃性B.状态C.气味D.硬度(2018•无锡)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 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B.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C. 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18仙桃)18.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
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B.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D.NaNO2有毒——化学性质(18广元)4.(2018省市,22题,2分)下列现象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 铜丝的导热导电现象B. 稀硫酸滴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C. 鸡蛋壳遇食醋产生气泡D. 灼热的氧化铜通入氢气后变红【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铜丝在导电导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A符合题意;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稀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发生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鸡蛋壳中的碳酸盐与醋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灼热的氧化铜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铜和水,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知识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现象(18黄石)5.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盐酸易挥发B.金属具有导电性C.酒精易溶于水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18娄底)9.同学们通过一年来的化学学习,了解了一些物质的“个性”,小真同学对物质“个性”认识错误的是()A.氧气有可燃性 B.浓硫酸有吸水性C.CO有毒性D.石墨有导电性(18巴中)20、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溶解性(18雅安)2.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B.难溶于水C.淡黄色固体D.熔沸点低(18绵阳)9.生活中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的是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 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C.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D.用话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18成都)6.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18包头)1.物质的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18长沙)1.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D.钢丝用于作导线。
2019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2019•安徽)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 B.成型C.晾干 D.烧结【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混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结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019•武汉)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 B.水变成水蒸气 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019•威海)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一定属于后者的是()A.化学变化,物理变化B.氧化反应,化合反应C.爆炸,化学变化D.缓慢氧化,化学变化2.硫磺在氧气中燃烧,说明它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有剌激性气味气体产生B.放出热量C.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硫磺熔化了3.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出强白光B.放出大量热C.镁条减少D.有白色固体生成4.判断是不是化学反应的主要依据是()A.发光、发热B.放出气体C.改变颜色D.是否生成新物质5.在铁丝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铁丝变短B.放出大量的热C.发出耀眼的强光D.生成黑色固体6.你在探究化学变化的活动中,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可靠依据是()A.气体生成B.沉淀生成C.新物质生成D.颜色的变化7.近年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得金刚石,同时生成了碳酸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B.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C.金属钠在反应中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D.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8.下面是铁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其中最能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A.剧烈燃烧B.火星四射C.放出大热的热D.生成黑色固体9.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光B.放热C.有新的物质生成D.有沉淀生成10.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可分D.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11.是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生成二氧化硫B.放出热量C.发出蓝紫色的火焰D.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2.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有发光散热现象B.出现变色现象C.有气体逸出的现象D.有新的物质生成13.在红磷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红磷不见了B.放出大量的热C.发出耀眼的强光D.生成白色固体14.用来判断蜡烛燃烧的是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逐渐变短B.发出黄色火焰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B.任何化学反应都会放热C.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D.伴随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16.判断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固体溶解B.产生气泡C.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D.放出少量热17.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点燃后能燃烧B.发出耀眼的强光C.生成白色固体D.放出大量的热18.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镁条是银白色的B.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燃烧放出大量的热D.燃烧生成白色固体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都是物质的运动形式,但物质的运动形式不只这两种B.变化中只要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产生,一定是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0.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产生气泡B.物质颜色变化C.有新物质生成D.放出热量21.下列说法:①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产生;②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放出热量;③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④需要点燃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其中不正确的是()A.只有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2.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A.有黑色固体生成B.有发光现象C.有大量的热放出D.变化中火星四射23.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光发热B.产生气体C.有新物质生成D.有颜色变化2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加热时固体变成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C.发光放热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25.下列描述中,能说明纸张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A.发光、放热B.产生黄色火焰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纸张的面积变小26.下列说明镁带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镁条表面发黑B.镁条呈银白色C.镁条是固体D.镁条很软27.化学变化的本质是()A.无新物质生产B.有新物质生成C.发光D.放热28.在蜡烛燃烧的变化中,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A.放出大量热B.蜡烛变短C.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又凝固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29.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白光C.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条消失了30.用来判断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A.放热B.发出耀眼的白光C.铝丝变短D.生成白色固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一定属于后者的是())A.化学变化,物理变化B.氧化反应,化合反应C.爆炸,化学变化D.缓慢氧化,化学变化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A、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联系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爆炸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分析判断;D、根据缓慢氧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两个平行的概念,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B、物质和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但是有的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如甲烷的燃烧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前者不一定属于后者,故选项错误.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爆炸分为化学爆炸与物理爆炸,前者不一定属于后者故选项错误.D、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氧化反应是物质与养的反应.化学反应又叫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前者一定属于后者,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是理解清各种反应的定义,然后根据定义中知识区别归属关系,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2.硫磺在氧气中燃烧,说明它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有剌激性气味气体产生B.放出热量C.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硫磺熔化了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余均是伴随的现象,辅助判断,但不是根本依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并应用到解题当中.3.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出强白光B.放出大量热C.镁条减少D.有白色固体生成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白色固体氧化镁生成.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4.判断是不是化学反应的主要依据是())A.发光、发热B.放出气体C.改变颜色D.是否生成新物质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电灯也发光放热,但是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有些气体本身有刺激性的气味,因此不是主要的依据,故选项错误;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都可能有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D、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变化的特征,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5.在铁丝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铁丝变短B.放出大量的热C.发出耀眼的强光D.生成黑色固体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解答:解:A、铁丝变短属于现象,故选项错误;B、放出大量的热属于现象,故选项错误;C、发出耀眼的强光属于现象,故选项错误;D、生成黑色固体是由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的特征,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变化的特征,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6.你在探究化学变化的活动中,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可靠依据是())A.气体生成B.沉淀生成C.新物质生成D.颜色的变化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产生沉淀、气体,产生沉淀、气体,颜色改变等,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最终判断的依据,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海水晒盐过程中有食盐析出属于物理变化,氧气由气体变为淡蓝色固体属于物理变化等,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故选:C.点评:本题出现的误区是把变化的现象当成判断的依据,出现概念混淆不清,判断不准确.7.近年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得金刚石,同时生成了碳酸钠,下列说法中)A.二氧化碳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B.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C.金属钠在反应中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D.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得金刚石,同时生成了碳酸钠,属于置换反应.解答:解:A、金刚石是新物质,因此二氧化碳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金属钠在反应中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不正确,因为金刚石也是游离态,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得金刚石,同时生成了碳酸钠,属于置换反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反应的基本类型等,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8.下面是铁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其中最能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A.剧烈燃烧B.火星四射C.放出大热的热D.生成黑色固体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铁丝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最能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生成黑色固体.解答:解:A、剧烈燃烧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现象,故选项错误;B、火星四射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现象,故选项错误;C、放出大热的热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现象,故选项错误;D、最能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光B.放热C.有新的物质生成D.有沉淀生成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最终判断的依据,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海水晒盐过程中有食盐析出属于物理变化,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故选C.点评:本题出现的误区是把变化的现象当成判断的依据,出现概念混淆不清,判断不准确.10.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可分D.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的概念;物理变化的特点.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分析: 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B、根据元素的概念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解答.C、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进行分析判断.D、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解答:解:A、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B、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正确.D、从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上可以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概念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概念进行.11.是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生成二氧化硫B.放出热量C.发出蓝紫色的火焰D.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解答:解: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硫不是实验现象.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时要充分了解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2.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有发光散热现象B.出现变色现象C.有气体逸出的现象D.有新的物质生成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有气和沉淀生成等现象,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此题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考虑,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反之就是物理变化.解答:解:此题可用排除法解,根据化学变化的概念着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其他物质生成,故答案D是正确的,而A、B、C都是化学变化经常伴随的现象,并不是化学变化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概念的理解,关键看有无其他物质生成,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13.在红磷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红磷不见了B.放出大量的热C.发出耀眼的强光D.生成白色固体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解答:解:A、红磷不见了不是化学变化的特征,故选项错误;B、放出大量的热,也不是主要特征,故选项错误;C、发出耀眼的强光不是化学变化的特征,故选项错误;D、生成白色固体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的特征,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4.用来判断蜡烛燃烧的是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逐渐变短B.发出黄色火焰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逐项分析判断.解答:解:判断蜡烛燃烧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选项A、B、C均是描述了蜡烛燃烧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而选项D是说明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B.任何化学反应都会放热C.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D.伴随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放热,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B、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放热,例如木炭还原二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故说法错误;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锅炉爆炸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D、伴随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就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现象的理解和对化学变化本质的认识,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6.判断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C.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D.放出少量热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产生气泡、放出少量的热、固体溶解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17.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点燃后能燃烧B.发出耀眼的强光C.生成白色固体D.放出大量的热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选项A、B、D不能说明镁条燃烧有新物质生成,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而选项C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特征的理解,对于新物质的生成的判断是建立在颜色等现象变化基础上的,要通过现象的变化分析物质发生的变化的实质.18.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镁条是银白色的B.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燃烧放出大量的热D.燃烧生成白色固体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选项A、B、C均是描述了镁条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而选项D有白色固体物质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特征的理解,对于新物质的生成的判断是建立在颜色等现象变化基础上的,要通过现象的变化分析物质发生的变化的实质.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都是物质的运动形式,但物质的运动形式不只这两种B.变化中只要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产生,一定是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