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4.39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原则及方法摘要:无障碍设计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平等、安定、和谐的环境而发展的,文章主要对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无障碍设计是对全体社会平等的一种关注,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园林;无障碍;设计一、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原则(一)安全性安全性是无障碍设计最重要的原则,这是保障游人毫无心理负担地在园林中游憩的前提,这一点对于老年人、残疾人、小孩、孕妇等行动不便者来说尤为重要。
(二)系统性园林无障碍设计需要运用系统化的观点,使各种无障碍设施连成点、线、面、立体网络,实现全面的无障碍环境,真正使行动不便者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行动自如。
(三)可及性可及性是指在园林环境中人们能够方便地感知、到达、进入并使用,同时还可以对环境施加作用和影响,以完成自己的行为和目的。
(四)可交往性可交往性是指园林环境中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设置,园林无障碍设计除了要设置方便各类人群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外,还要注意营造各类休闲交往空间,即除了要满足各类人群的生理行为要求外,还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五)与园林环境的协调性在园林景观的无障碍设计中,使得无障碍设施与整体园林环境相协调是为了创造园林美感的一种重要原则,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处理要与整体环境相协调,在颜色、体量、轻重等方面要与园林整体风格、形象相吻合。
(六)经济性在园林无障碍设计中,要在满足适用的前提下,考虑经济造价,因为这是投资方愿意增设无障碍设施最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通过各种措施减少投入资金,如废物利用、循环利用等,达到经济性的原则,这也符合社会对于节约资源的价值取向。
二、根据行动不便者共同游憩需求探析设计方法(一)游览路线设计方面园林中游览路线的设计是无障碍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游人基本上是沿着所设计的园路进行游览的,因此游览路线设计合理与否与无障碍设计是否完善有直接的关系,好的路线设计能够极大地方便乘轮椅者、柱拐杖者、听觉障碍者、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的游览、观赏。
略议园林景观的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主要是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特殊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意识的提高,“平等、参与、共享”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要求。
无障碍设计就是满足残疾人、老年人、儿童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在生活中使用公共设施的一种安全保障,使他们最终融入社会并积极参与活动,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也是设计师的社会义务。
1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的应用对象1.1老年人通过年龄的划分,60岁以上划分为老年人。
老年人现在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由于身体运动机能、感觉机能、心理机能等的不断下降使他们转变为弱势群体,为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倡他们要多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1.2残疾人分为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精神障碍以及肢体障碍。
战争、天灾人祸、工业、交通事故等都是造成残疾的主要因素,因此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更为重视,不仅要享有社会给予的福利待遇,更应该有他们自己的活动空间;1.3儿童儿童阶段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时期,亦称为弱势群体。
他们的骨骼、体能、心理智力尚处在发育过程,还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比如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很难避开城市园林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危险,必须有无障碍设施加以保护。
2城市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城市园林景观对于无障碍设计的关注度较低,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无障碍设计对比来看,面临着诸多问题。
无论是从相关的硬件设计配备,还是国家建设部门对无障碍设计的关注,都存在着许多不足。
2.1无障碍设施在硬件配备上明显不足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在无障碍设计中硬件配备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被用作无障碍的设施配备不齐全;另一方面是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完善。
从无障碍的资源配备来说,园林景观作为公共场所,需要全面考虑到残疾人、老年人、儿童以及弱势群体等,他们都属于无障碍设施的服务对象。
因此,在这些人群无法正常享受城市园林景观的功能时,需要针对他们进行特殊的设施配备。
园林景观工程中无障碍设计原则1.平等性原则平等性原则是无障碍设计的核心。
在园林景观工程中,这意味着要确保所有人,无论他们的身体能力如何,都能平等地享受和参与园林景观空间。
这包括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适当的设施和通道,以确保他们能够自主地进入和使用园林景观区域。
2.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要求在园林景观工程中考虑到所有人的安全。
这包括为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特殊需求的人提供安全的设计。
例如,在园林景观中设置防滑地面、安全边缘和障碍物,以减少跌倒和受伤的风险。
3.可访问性原则可访问性原则强调在园林景观工程中提供平等的访问机会。
这包括为所有人提供平坦的通道和入口,以便他们能够轻松地进入和使用园林景观空间。
还包括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适当的无障碍设施,如坡道、电梯和自动门等。
4.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园林景观工程中的设计能够适应不同人的需求和偏好。
这意味着设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以满足不同人的使用需求。
例如,为儿童提供游戏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休息和社交的场所,为残疾人士提供特殊的设计需求。
5.明显性原则明显性原则强调在园林景观工程中设计元素应该清晰可见和易于理解。
这包括使用明显的标识和指示牌,以便所有人都能轻松地找到和使用园林景观设施。
还应该使用明显的设计元素,如颜色、形状和纹理,以增强可视性和可识别性。
6.互动性原则互动性原则鼓励在园林景观工程中设计可互动和参与性的元素。
这包括为儿童提供游戏设施,为青少年提供运动场地,为成人提供健身设备和休闲设施。
通过互动性设计,人们可以积极参与园林景观活动,增强社交互动和身心健康。
7.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要求园林景观工程中的设计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这包括使用环保材料、节约水源的设计和绿色植被的种植。
通过可持续性设计,园林景观工程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为未来的世代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生态环境。
园林景观工程中无障碍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规定,它体现的是一种对所有人尊重和关爱的精神。
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问题分析摘要:摘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园林项目都采用了“无障碍”的理念,以适应特定人群的需要。
文章就“无障碍设计”在园林工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具人性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前言长期以来,市政建设、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的环保设施,基本都是以健康成年人的标准及人体活动的空间参数为标准,在很多方面并不适合残疾人及老年人。
因此,城市规划的设计者应积极创造安全、便捷的城市环境,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 无障碍设计的起源20世纪初期,一种新型的建筑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即无障碍设计。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为残疾人提供便利、安全的活动场所,营造“平等参与”的社会氛围。
“无障碍”概念在欧洲议会于1959年通过后,得到了一些国际组织的支持和推崇。
2城市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2.1无障碍设施不足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着软硬件配置不足的问题,一是直接作为无障碍设施的配置不完备;二是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还不够完善。
在无障碍设计理念下,景观园林作为一个公共空间,要考虑到残疾人、老人、儿童和弱势人群,这些都是景观园林无障碍设施的服务对象。
所以,当这些群体不能正常地享受到城市园林景观的功能时,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无障碍设施。
但是,我国现有的园林景观设施存在着无障碍设施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多数景观园林的入口处没有设置专用的无障碍通道,无法为所有人群提供公共服务。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如尺寸、样式等不能严格按照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和规范来进行,导致很多设施的使用功能不全。
比如,很多园林景观和公共场所的无障碍通道长度和坡度设计都超过了规范,坡度较大,虽然可以节约设施空间,但也会给人们带来不便,从而直接影响到使用。
2.2无障碍设施缺乏维保无障碍设计既要严格地控制和管理设施施工,还要对设备的后续使用进行跟踪和监控。
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和无障碍设施人性化设计和无障碍设施在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风景园林景区。
人性化设计和无障碍设施的存在不仅可以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还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使景区更加平等和包容。
首先,人性化设计在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中至关重要。
人性化设计注重体验和舒适度,将人的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参考标准。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
首先,景区的景观设计应该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还要通过良好的布局、植物配置和景观元素的运用,营造出具有观赏性和欣赏价值的景观效果,使游客能够愉悦地欣赏风景,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其次,景区的交通道路设计要考虑到游客的出行需求和安全性。
在设计道路时,应提供足够的人行道宽度,确保游客可以安全、舒适地步行。
同时,在公共交通和停车设施的规划上,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提供无障碍通道和专门的残疾人停车位,方便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进出。
此外,景区的设施和服务要满足游客的需求。
在景区内应设置足够的休息区域和公共设施,如座椅、遮阳棚、公共厕所等。
这些设施和服务的设置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体验,还可以减轻游客的疲劳,并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保障。
另外,在景区游览路径的设计上,应提供明确的指示标识,方便游客寻找和导航。
标识牌应采用易读易懂的文字和图案,以及清晰可见的颜色和字体,以方便老年人和视力有障碍的人辨认和识别。
同时,还应设置平稳无障碍的游览线路,方便轮椅用户和行动不便的游客畅游景区。
无障碍设施在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障碍设施的设置能够满足残障人士和行动不便的人群的需求,使他们能够自主、方便地进入景区,并参与到文化、休闲、娱乐等活动中。
首先,景区的建筑设计应符合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无障碍设计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公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城市公园不仅要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更要考虑到各类人群的需求,包括老人、儿童、残疾人等。
无障碍设计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无障碍设计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以期为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无障碍设计指的是为了让所有人无论身体条件如何,都能自由自在地进入和使用空间的设计。
它包括了建筑、交通、设备、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城市公园中,无障碍设计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无障碍设计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
城市公园中要设置轮椅通道,为残疾人提供方便。
轮椅通道的设计应考虑到坡度、材料等因素,以确保残疾人能够顺利通行。
公园内的长凳、桌椅等休息设施也应该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合理设置高度和坡度,方便残疾人的使用。
公园内的卫生间也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安装扶手、坡道等设施,为残疾人提供便利。
无障碍设计也要考虑到老年人和儿童的需求。
在城市公园中,可以设置一些适合老年人和儿童使用的休息设施,比如带有扶手的长凳、低矮的桌椅等。
还可以在公园内设置一些适合老年人和儿童活动的器械,比如低矮的健身器械、适合儿童游玩的设施等。
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和儿童在公园中的需求。
无障碍设计也可以体现在公园内的交通设施上。
在城市公园中,应该合理设置无障碍通道,比如坡道、扶手等,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通行。
还可以设置一些便利设施,比如电梯、手扶梯等,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上下楼梯。
除了以上几点,无障碍设计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公园内的景观设计上。
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应该考虑到残疾人的观赏需求,比如设置一些适合残疾人观赏的花卉植物,合理设置观赏位置等。
在公园的道路设计上,也应该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比如设置足够宽阔的通道,方便残疾人通行。
这样一来,就能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美丽的城市公园。
无障碍设计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让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能够更方便地享受公园的便利,同时也能让其他人更好地意识到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关注到身体不便的人士的需求。
无障碍景观设计作者:赵俊豪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1期1 综述1.1 研究的源起无障碍设计的概念始于1974 年,是联合国提出的设计新主张。
无障碍设计强调的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生存的公共环境空间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和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们安全、稳定、方便、舒适的生存环境。
1.2 研究背景“尊重老年人、重视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的呼声此消彼长;残疾人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中,慢慢被人们所遗忘。
笔者有意在此呼吁:关爱弱势群体。
1.3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通过解读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分析园林中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明确在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应注意的方向,并强调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园林中无障碍设计应该是全方面、全立体的设计,是社会环境建设“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具体体现及社会进步的标志。
2 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必要性2.1 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定义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为社会特殊人群安全游览园林景观而进行的一种设计活动。
而其中所指的障碍,指的是影响社会特殊群体通行或观赏的部分。
2.2 景观无障碍设计现状2.2.1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园林中存在的弊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无障碍设计,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多数城市的干道、广场、商业街、小区、公园等,不同程度地建起了无障碍设施。
这是比较成功的案例。
但是,国内还有很多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2.2.2无障碍思想意识的匮乏。
过去所提起无障碍设计,人们就会联想起盲文、盲道等是专为残疾人设计的设施,而如今无障碍设计其实不单是为了这部分残疾人而做,更多的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改造环境,为广大弱势群体行动不便者提供方便、安全、平等的活动空间。
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实施策略
1、出入口设计
园林景观属于公共场所,其出人口人流量比较大,在进行设计时应重点把握。
在对出入口进行无障碍设计时,要对路面进行防滑处理。
另外,在存在高度差时应加强缓坡处理,并将坡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满足轮椅等的使用舒适度。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大对出人口周边环境的管理,保持宽阔平整,便于人群的停留。
2、园林道路设计
在对园林内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时,首先,应考虑盲道设计,应重视盲文地砖的应用,并要配备相应盲文的引导标识,特别是在具有危险的地界前方设置警告牌,在栏杆等比较常用的地方刻上盲文警告语。
其次,对缓坡道的设计,应尽量减少高度差台阶的存在,即使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也应将高度控制在以下。
最后,园林内道路必须至少有条轮椅使用道,宽度要控制在轮椅与步行人群错身而过的范围内。
另外,应将轮椅用道、盲道等设计远离下水道、排水渠等地方,并将排水渠、下水道等进行加盖。
3、标志物设计
园林景观景物树木比较多,路标等指示标牌不易找。
因此,在对标志物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老人、小孩,特别是聋哑人等询问路不方便的人群,需要将标志物设计的比较醒目。
可以适当地选择鲜艳的色彩,以此来刺激人的感官,更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4、其他设计
对于园林内其他地方也应贯彻无障碍设计,如厕所、垃圾箱、座椅以及亭子等在设计时应设计成适于特殊人群使用,并且在色彩的使用上也要特别注意,避免对视觉障碍人群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当代景观设计公司建议在植物选择上,要根据当地地质环境进行选择,尽量避免在道路两边种植落果植物,或者是根茎比较大、比较突出的植物,避免对通行造成影响。
6.1城市园林无障碍的特殊性城市园林空间在无障碍性方面,除具有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共性以外,还具有其特殊性。
6.1.1可达性:系指在园林空间内游览、观赏、休憩过程中,景观、场所及其设施,对于特需人群(肢体残障、视觉残障、老年人、孕妇、肥胖人群等),应具有可接近性、便捷性和舒适性。
6.1.2易识别性:系指在园林空间中,对于特需人群的可达之处、专用的设施的导引与提示,以及易发生危险的警示应在字体、字号、色彩、标示符号以及设置位置上易于识别。
6.1.3可交往性:系指城市园林中在休闲、休憩空间,为特需人群设置可供交往的环境,座凳、野餐桌等布置能适合使用者的需求。
6.1.4可参与性:系指在城市园林空间中设置的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应考虑可供特需使用的需求。
6.2城市园林无障碍实施范围城市园林无障碍实施范围见表6.2。
6.3设计要素设计要素的分类:城市园林无障碍设计要素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以下几类:6.3.1出入口所有通往主要出入口及无障碍出入口的人行道,都需要为视觉及肢体残障人士提供一个安全、直接、平整的无障碍通道。
(1) 入口或无障碍出入口的无障碍通道,推荐路宽为1800mm,最小值为1200mm,由防滑材料构成。
(2) 无障碍通道路线设计应简洁,避免与车行路线交叉。
(3) 当无障碍通道路线与车行路线交叉的情况下,应控制合适的坡道坡度,并且须设置显著色彩或特殊铺装加以提示。
(4) 人行道的纵坡坡度不应超过1:20(5%)。
当地形陡峭必须设台阶时,附近应设坡道。
(见图6.3.1.4)图6.3.1.4(5) 当通往主入口或无障碍入口的坡道长度大于30米时,建议每30米设置一休息平台。
(6) 休息平台应设于无障碍通道的一侧,不影响正常通行,平台面积不少于1200x1200mm,其中包括座凳和轮椅停放的空间。
6.3.2停车场(1) 无障碍停车位距离主要出入口或无障碍出入口应在30米之内。
(2) 距出入口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无障碍专用停车位。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公共设施需要适应各种类型人群的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70年代以来,日本吸取了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探索并提供便利的物质环境条件,提高这部分人的自立程度,使得他们的生活圈子大为扩展。
我国自80年代起开始这方面的努力,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50 — 88),发行了有关无障碍设施的通用图集(88J12),并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对一些公共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
但一般只局限于部分医院、学校、图书馆、车站大厅等公共建筑或公用设施上,很少涉及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1、园林中无障碍设计是福利社会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园林是公共设施,它是以植物、建筑、山石、水体及多种物质要素,经过各种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占有一定的空间、提供大众游赏的公共设施。
它同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行为模式联系十分密切。
在城市园林化的进程中,园林环境已成为人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在目前经济条件下,如何在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适应各种类型游人的需要,体现对各类游人的关爱,创建一个安全便捷、舒适宜人的无障碍园林环境,是我们园林工作者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
2、老年人对园林环境的特殊要求老年人在生理上,体力弱,感官衰退、反应迟钝;在心理上,重人情、重世情、重乡情;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人交往,要求独立自主。
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园林景观环境的特殊要求。
主要表现在园路通行及使用公用设施的系列环节上。
老年人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一般都由主导变为辅助;由忙于工作无暇休息变为余暇时间大幅增加;由以社会工作环境为主变为以社区居住环境为主。
这些变化又势必会对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情绪上的波动,导致出现孤独、失落、自卑和抑郁感。
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是一种旨在创造对于所有人可访问的建筑环境的设计理念。
它旨在消除任何形式的障碍,使得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身体上有限的人士能够独立地使用和享受建筑物以及其提供的各种设施和服务。
在建筑设计中,无障碍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关乎社会的公平和包容,也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和便利性。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原则、方法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无障碍设计原则无障碍设计的核心原则是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使用权和机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无障碍设计原则:1. 可到达性:建筑物应该提供适当的通道和通道宽度,以便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够到达建筑物的各个部分。
例如,使用坡道或电梯代替楼梯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人轻松进入建筑物。
2. 可使用性:建筑物内部应提供易于使用的设施,以满足各类人士的需求。
例如,使用大号按钮、标识清晰的指示牌和易读的文本等,可以帮助视力不佳的人士更好地使用建筑物。
3. 安全性:建筑物应该提供安全的环境,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楼梯上安装扶手和防滑材料,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易于使用的紧急出口等。
4. 灵活性:建筑物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以便提供适用的解决方案。
例如,设置可调节高度的工作台和洗手盆,可以方便不同身高的人使用。
5. 简单直观:建筑物的布局和设计应该简单直观,使得使用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操作。
例如,通过使用明亮的色彩和直观的标识,可以帮助认知能力受损的人更好地寻找和识别目标。
二、无障碍设计的同时考虑环境因素无障碍设计不仅仅关注建筑物本身,还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环境因素:1. 通行道路:在建筑物周围的通行道路上,应该提供无障碍的人行道和斑马线,以便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够安全地通过。
此外,道路上的路况应该平坦,以免不必要的颠簸和摇晃。
2. 停车场和出入口:建筑物的停车场和出入口应该提供无障碍通道和停车位,以便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够自如地进入和离开建筑物。
园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无障碍环境研究障碍环境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无障碍环境来提高其生活质量。
同时,无障碍环境也为残障人士提供了便利和尊严。
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无障碍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无障碍环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参考。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 提高公众生活质量:无障碍环境能够方便老年人、残障人士等行动受限的人群在公共空间中进行活动,提高其生活质量。
2. 促进社会包容与平等:无障碍环境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促进了社会包容与平等。
3. 推进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对无障碍环境的研究能够推动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品质。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分析无障碍环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现状。
2. 探讨无障碍环境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 提出改善无障碍环境的建议和未来发展方向。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回顾:收集和整理有关园林景观设计中无障碍环境研究的文献资料,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无障碍环境设计的实践与应用。
3. 专家访谈:邀请国内外知名园林设计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实践中如何进行无障碍环境设计,及其经验和建议。
4. 实证研究:选取具体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无障碍环境设计的实际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研究步骤本研究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 文献回顾与资料收集:收集和整理有关园林景观设计中无障碍环境研究的文献资料,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无障碍环境设计的实践与应用。
3. 专家访谈:邀请国内外知名园林设计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实践中如何进行无障碍环境设计,及其经验和建议。
公园无障碍景观设计专篇## Universal Landscape Design for Parks: A Comprehensive Guide.### Introduction.Accessible landscape design ensures that parks and outdoor spaces are inclusive and enjoyable for people of all abilities. This guide provides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creating accessible and welcoming environments.### Key Principles of Universal Landscape Design.1. Accessible Circulation: Provide level or gently sloping pathways, ramps, and curb cuts to ensure easy navigation for individuals with mobility impairments, wheelchairs, and strollers.2. Sensory Considerations: Incorporate elements thatstimulate the senses of sight, sound, touch, and smell. This can include colorful plants, aromatic herbs, calming water features, and tactile surfaces.3. Cognitive Accessibility: Design spaces that are easy to understand and navigate. Provide clear signage, wayfinding cues, and accessible seating areas.4. Universal Play: Create accessible playgrounds that allow children of all abilities to participate and enjoy the play experience. Include adaptive equipment, sensory play areas, and inclusive structures.5. Inclusive Rest Areas: Provide accessible seating throughout the park, including benches, picnic tables, and covered shelters. Ensure there is ample space for wheelchairs and other mobility aids.6. Water Access: Install accessible water fountains and hydration stations. Consider providing designated areas for service animals to drink and rest.7. Accessible Restrooms: Design and locate restrooms to meet the needs of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Include accessible stalls, grab bars, and universal sinks.8. Universal Lighting: Provide adequate and evenly distributed lighting throughout the park. Consider low-glare fixtures to accommodate individual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1. Pathways: Pave pathways with smooth and non-slip surfaces. Ensure they are at least 48 inches wide and have a maximum slope of 5%.2. Ramps: Design ramps with a slope of no more than1:12. Provide handrails on both sides that are 30-36 inches high.3. Curb Cuts: Place curb cuts at all intersections and entrances. Ensure they have a sloped transition and are at least 48 inches wide.4. Sensory Gardens: Create designated sensory gardens with fragrant plants, raised beds, and tactile surfaces.5. Signage: Use clear and legible signage with large font sizes and symbols. Consider multilingual signage for accessibility.6. Playgrounds: Include adaptive play equipment such as ramps, transfer points, and sensory panels. Ensure there is accessible surfacing for all play areas.7. Rest Areas: Provide accessible seating with armrests and back support. Consider shaded areas and picnic tables with wheelchair access.8. Water Fountains: Place water fountains at accessible heights and provide a push-button or lever operation.9. Restrooms: Design restrooms with accessible stalls that are 60 inches wide and have grab bars and universal sinks.10. Lighting: Install lights that illuminate pathways, entrances, and play areas. Consider low-glare fixtures to minimize glare and shadows.### Conclusion.By implementing these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parks can create inclusive and welcoming environments for people of all abilities. Accessible landscape design empowers individuals to enjoy the outdoors,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and connect with nature on an equal basis.### 中文回答:## 公园无障碍景观设计专篇。
针对行动不便人群的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休闲和娱乐的需要,园林的景观设计业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人性化,故,各个公园专门针对残障人士设计的无障碍设计就非常显著的体现了这一点,而在本文中也对针对行动不便人群的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行动不便;人群;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1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现状虽然园林景观的无障碍设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的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起步较晚,同时,在“曲径通幽”的传统设计模式影响下,园林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第一,园林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类型较少,多以盲道、坡道为主,忽略对其他特殊人群的无障碍设计,对老人、儿童和其他残疾人等的园林景观游览造成不便;第二,在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为了迎合无障碍设计理念而设计,没有考虑到园林景观的整体性,破坏了园林景观的美感;第三,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还存在缺乏后期管理与维护的问题,使用劣质材料进行无障碍设计施工,严重威胁游客的安全,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违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理念,难以达到方便特殊人群的目标因此,在以后的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如何落实无障碍设计理念成为园林景观设计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2无障碍设计的研究内容无障碍设计就是把残障人士在社会大环境中的行为活动为参照蓝本,通过设计完成无障碍的景观够造物,不仅是从身体活动上给予帮助、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平等与尊重。
注重人文关怀的体现,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增加自信心,逐渐乐观积极起来。
无障碍设计的要求是一个城市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现代的无障碍设计除了对环境空间上的整体规划设计把握外,更加要注重细节上的考究,从每个无障碍设施的色彩、材质、设计、安装位置等方面做细致的考虑,从硬件、软件各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无障碍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摘要: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发展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体现出对特殊群体的关心爱护,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尤其是无障碍设计在园林绿化环境中的应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受到广泛关注,切实提高特殊群体的社会生活质量,确保有需求的人能够安全、方便地享用各种环境设施,人性化的设计给特殊群体带来实际的便利和心灵上的感动。
对无障碍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阐述了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中无障碍性、可交往性、易达性、易识别性以及艺术性。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公共设施引言随着人们物质需求高度满足而开始重视精神需求,人们对于住宅环境不再单纯局限于遮风挡雨,而是逐渐侧重于契合精神需求。
人们期望通过住宅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在喧嚣城市环境收获静谧。
所以,现代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则显得至关重要。
1无障碍设计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无障碍设计起初为了服务残障群体,目的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便利的使用环境。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设计理念已不局限于为残障人群服务,它更广泛地涉及每一个社会成员,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等。
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的“绿肺”,承载着多种功能,如休憩、运动、交流等,无障碍设计的完善使园林景观真正成为每个人都可参与和享受的空间,是福利型社会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体现。
2无障碍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2.1增强无障碍设计的科学舒适性对于园林景观设计师而言,要尽力提升无障碍设计的适宜度。
在设计的时候,要将园林特点充分发挥出来,结合园林景观实际,采取与之相搭配的设计理念,将无障碍设施充分融合到整体园林特色中,也让设计的适宜度和科学性充分发挥出来。
比如充分考虑地域土壤实际,挑选适合生长的植物,规避在道路两边种植果树,因为落果可能会对道路正常通行带来不利影响;结合场地情况,细致入微的考虑入口、坡道、台阶等硬景观细部构造;园林中标识的易识别性。
另外对于园林景观设计师而言,在具体设计中要贯穿规范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以前就要全方位的勘察现实情况,在设计定稿之前要征询园林管理方以及弱势人群的意见和建议,多方位的斟酌相关设计,使得设计成果更加科学合理。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公共设施需要适应各种类型人群的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70年代以来,日本吸取了
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探索并提供便利的物质环境条件,提高这部
分人的自立程度,使得他们的生活圈子大为扩展。
并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对一些公共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
但一般只局限于部分医院、学校、图书馆、车
站大厅等公共建筑或公用设施上,很少涉及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本文拟对园林中
的无障碍设计问题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与同行切磋。
1、园林中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园林中无障碍设计是福利社会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园林是公共设施,它是以植物、建筑、山石、水体及多种物质要素,经过各种艺
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占有一定的空间、提供大众游赏的公共设施。
它同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行为模式联系十分密切。
在城市园林化的进程中,园林环境已成为人
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在目前经济条件下,如何在园林
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适应各种类型游人的需要,体现对各类游人的关爱,创建一个
安全便捷、舒适宜人的无障碍园林环境,是我们园林工作者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
1.2老年人对园林环境的特殊要求
老年人在生理上,体力弱,感官衰退、反应迟钝;在心理上,重人情、重世情、
重乡情;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人交往,要求独立自主。
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对
园林景观环境的特殊要求。
主要表现在园路通行及使用公用设施的系列环节上。
老年
人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一般都由主导变为辅助;由忙于工作无暇休息变为余暇时
间大幅增加;由以社会工作环境为主变为以社区居住环境为主。
这些变化又势必会对
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情绪上的波动,导致出现孤独、失落、自卑和抑郁感。
因此,他们迫切希望走出居所,到园林中呼吸新鲜空气、淋浴阳光、锻炼身体、与人交流、
愉悦身心并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活动。
1.3园林中无障碍设计的可行性
从现有的资料看,无障碍设计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复杂,也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
更不妨碍总体设计布局,而且可以做到基本上不增加造价。
眼下关键的问题在规划设
计人员的无障碍意识,以及实施过程汇总细部构造的处理。
因此,只要我们在园林规
划设计初期能认真地考虑并重视,无需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就能够消除游赏过程
中给游人带来的不便及障碍。
2、无障碍园林景观设计
2.1无障碍园林空间的设计原则
2.1.1无障碍性系指园林环境中应无障碍物和危险物。
这是因为老年人由于
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变化,自身的需求与现实的环境时常产生距离,随之他们的行为与
环境的联系就发生了困难。
也就是说,正常人可以使用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可能成为
障碍。
因此,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规划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身处地为老
弱病残者着想,要以轮椅使用者和视觉残疾者为基准,积极创造适宜的园林空间,以
提高他们在园林环境中的自立能力。
2.1.2易识别性系指园林环境的标识和提示设置。
老年人由于身心机能不健
全或者衰退,或感知危险的能力差,即使感觉到了危险,有时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或者因错误的判断而产生危险。
因此,缺乏空间标识性,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别、预感危险上的困难,随之带来行为上的障碍和不安全。
为此,设计上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手段,给予他们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
并通过空间层次和个性创造,以
合理的空间序列、形象的特征塑造、鲜明的标识示意以及悦耳的音响提示等等,来提
高园林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
2.1.3易达性系指园林游赏过程中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老年人行动较迟缓,
因此要求园林场所及其设施必须具有可接近性。
为此,设计者要为他们积极提供参加
各种活动的可能性。
从规划上确保他们自入口到各园林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
适的无障碍通道及其必要设施,并保证他们有通过付出生理上的努力,能得以实施的
心理满足感。
2.1.4可交往性系指园林环境中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设置。
老年人愿意接近自然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后,是可以消除一些孤独感和抑郁感,
宣泄一下心中的自卑失落和急噪烦闷。
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应多创造一些便
于交往的围合空间、坐憩空间等,以便于相聚、聊天、娱乐和健身等活动,尽可能满
足他们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而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2.2园林无障碍细部构造设计
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除了对环境空间要素的宏观把握外,还必须对一些通用
的硬质景观要素,如出入口、园路、坡道、台阶、小品等细部构造,做细致入微的考虑。
2.2.1出入口宽度至少在120cm以上,有高差时,坡度应控制在1/1
0以下,两边宜加棱,并采用防滑材料。
出入口周围要有150cm×150cm以上的水平空间,以便于轮椅使用者停留。
入口如有牌匾,其字迹要做到弱视者可以看清,文字与底色对比要强烈,最好能设置盲文。
2.2.2园路路面要防滑,且尽可能做到平坦无高差,无凹凸。
如必须设置高
差时,应在2cm以下。
路宽应在135cm以上,以保证轮椅使用者与步行者可错
身通过。
纵向坡宜在1/25以下。
另外,要十分重视盲道运用的诱导标志的设置,
特别是对于身体残疾者不能通过的路,一定要有预先告知标志;对于不安全的地方,
除设置危险标志外,还须加设护拦,护拦扶手上最好应注有盲文说明。
2.2.3坡道和台阶坡道对于轮椅使用者尤为重要,最好与台阶并设,以供人
们选择。
坡道要防滑且要缓,纵向断面坡度宜在1/17以下,条件所限时,也不宜
大于1/12。
坡长超过10cm时,应每隔10cm设置一个轮椅休息平台。
台阶
踏面宽应在30cm~35cm,级高应在10cm~16cm,幅宽至少在90c
m以上,踏面材料要防滑。
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及转弯处,都必须设置水平休息
平台,并且视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和照明设施。
2.2.4厕所、座椅、小桌、垃圾箱等园林小品的设置要尽可能使轮椅使用者
容易接近并便于使用,而且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的通行。
总之,园林无障碍细
部构造设计,所考虑的涉及面很广,这里因篇幅所限,不——枚举。
2.3无障碍园林的绿化设计
老年人对绿地、庭园的需求欲望比一般人强烈得多。
园林植物能释放大量负氧离子,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尘防噪,十分有利于老年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
的健康恢复。
因此,无障碍园林的绿化设计首先要坚持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的原则,
即除了必要的园林建筑、小品、道路外,其余均应绿化覆盖。
充分利用垂直绿化来扩
大绿色空间、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园林景观设计;地形要尽可能平坦或缓起缓伏;植
物要适地适树,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形成障碍。
要选用一些
易于管理、少虫害、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的、具有特色的优良品种,作为园林骨
干树种。
园林植物的配置,要因地制宜,巧妙地运用孤植、对植、群植和坛植等手法,科学处理好软质景观内部乔、灌、花、草与园林建筑小品之间互相映衬的关系。
提倡
多植乔木,适当配置花色鲜艳、季相明显的花灌木和色叶树木,要讲究植物群落结构
的层次变化,注意营造出一丛丛、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群体效果,种植芳香植物,积极
招引益虫和鸟类,使所至之处鸟语花香,洋溢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