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肌肉组织
- 格式:pptx
- 大小:7.74 MB
- 文档页数:56
第六章肌组织肌组织(muscle tissue)主要由肌细胞组成,其间有少量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故又称肌纤维(muscle fiber)。
肌细胞的细胞膜称肌膜(sarcolemma),细胞质称肌质(sarcoplasm),又称肌浆;细胞内的滑面内质网称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又称肌浆网,是贮存与释放Ca2+的细胞器。
细胞质中有大量肌丝,是细胞进行舒缩运动的物质基础。
根据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存在部位和功能特点,可将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3类。
骨骼肌纤维和心肌纤维均有明暗相间的横纹,称横纹肌(striated muscle);平滑肌纤维无横纹。
骨骼肌的运动受意识支配,属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的运动不受意识支配,属不随意肌。
第一节骨骼肌骨骼肌(skeletal muscle)构成肌腹,借肌腱附着于骨上。
每块肌均由平行排列、细长的肌纤维束构成。
结缔组织包裹在每块肌的外面形成肌外膜(epimysium),内含血管和神经。
肌外膜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和神经的分支深入肌内,分隔包裹多条(数条至10条以上)肌纤维,形成肌束。
包绕肌束的结缔组织,称肌束膜(perimysium);包绕每条肌纤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称肌内膜(endomysium),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图6-1)。
肌内膜与肌纤维质膜间有基膜。
各层结缔组织膜有支持、连接、营养和保护肌的作用,并对单条肌纤维、肌束和整块肌的肌纤维群体活动起调整作用。
在骨骼肌纤维与基膜间还存在一种扁平、有突起的细胞,称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当肌纤维受损伤时它可分化为成肌纤维。
图6-1 骨骼肌与周围结缔组织(1)一块骨骼肌模式图(2)骨骼肌纤维纵切及横切面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骨骼肌纤维呈细长的圆柱状,长1~40mm。
一条肌纤维内有十几个甚至数百个扁椭圆形的细胞核,靠近肌膜。
肌质中有与肌纤维长轴平行的肌原纤维(myofibril)。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实验名称:肌组织的观察与学习实验目的:1. 了解肌组织的类型及其基本结构。
2. 掌握显微镜下观察肌组织的方法。
3. 理解肌组织在人体运动和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实验用物:- 肌组织切片- 显微镜- 显微镜载玻片- 显微镜盖玻片- 生理盐水- 清洁棉签- 洗片液- 吸水纸实验步骤:1. 切片准备:将肌组织切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生理盐水,用盖玻片覆盖。
2. 显微镜观察:- 低倍镜观察: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肌组织的整体结构,包括肌纤维的排列、粗细变化等。
- 高倍镜观察:切换至高倍镜,仔细观察肌纤维的横纹结构、肌原纤维的排列和肌节的形成。
3. 绘图记录:在观察过程中,用绘图纸记录下肌组织的典型特征。
4. 数据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对观察到的肌组织结构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一)观察内容1. 肌组织整体结构:肌纤维呈长条状,排列紧密,横纹明显。
2. 肌纤维横纹结构:肌纤维表面可见明暗相间的横纹,称为横纹。
3. 肌原纤维排列:肌原纤维呈束状排列,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
4. 肌节形成:肌原纤维之间形成的区域称为肌节,是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二)绘图:1. 肌纤维横纹结构图2. 肌原纤维排列图3. 肌节形成图讨论与分析:本次实验观察了肌组织的结构,包括肌纤维的排列、横纹结构、肌原纤维的排列和肌节的形成。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肌组织在人体运动和生理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肌纤维的横纹结构使得肌肉在收缩时能够产生强大的力量,而肌原纤维和肌节的排列则保证了肌肉的有序收缩。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观察了肌组织的结构,加深了我们对肌组织在人体运动和生理功能中作用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显微镜下观察肌组织的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肌组织结构,我对肌组织在人体运动和生理功能中的作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同时,实验过程中也锻炼了我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