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搭石》公开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6
四年级《搭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搭石”一词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乡亲们搭石的艰辛与美好,培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2)学会与人相处,懂得合作与奉献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搭石”一词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2.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搭石”吗?请大家谈谈对“搭石”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提取重要观点。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友情之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故事,感悟人生哲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搭石的精神内涵。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以“搭石”为主题,写一篇日记。
8. 板书设计搭石艰辛美好亲情友情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朗读能力:评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发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搭石》公开课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搭石》的基本内容,了解搭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概念。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搭石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搭石》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搭石》,了解搭石的起源、发展和历史背景。
2.2 搭石的技巧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搭石的技巧与方法,理解搭石的基本原理和实践要点。
2.3 搭石的应用与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搭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搭石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3.2 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搭石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搭石的过程。
3.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搭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搭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讲授课文内容教师详细讲解课文《搭石》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4.3 演示搭石技巧与方法教师进行搭石技巧与方法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搭石的过程。
4.4 学生实践搭石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搭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5.2 学生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检查学生对搭石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5.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搭石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自我改进和提升。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文化背景拓展教师通过展示搭石在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特色,让学生了解搭石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6.2 实际应用拓展教师介绍搭石在现代建筑和设计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搭石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搭石》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搭石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2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2.3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引入搭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流畅性和语音的准确性。
3.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和书写。
3.4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包括流畅性、语音准确性等。
4.2 生字词测试:测试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3 课文理解测试:通过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后反思5.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优点和不足。
5.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3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课文朗读材料:准备课文《搭石》的朗读材料,确保音质清晰。
6.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6.3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教学步骤等。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课文朗读视频:寻找或录制课文《搭石》的朗读视频,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7.2 生字词图片:收集生字词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7.3 课文解析资料:查找相关资料,用于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
第八章:教学活动8.1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信心。
8.2 生字词游戏:设计生字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词记忆。
课文《搭石》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课文《搭石》的教学设计1李吉林老师曾说,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学生掌握好语言文字的工具,因为他要用一辈子。
但是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掌握工具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当中还要给孩子人文的熏陶感染,使他的道德、情感、智慧都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培养。
而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关注写法、迁移运用就是守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语言,感悟优美语句中包蕴的美好心灵,美丽画面。
学习作者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扫清生字障碍,正确认读7个生字,识记“暴、惰、衡”字形。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体会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总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
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
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障碍。
1、生自由练习读文,读准生字词。
2、生词学生认读。
指导暴、惰、衡的写法。
3、指名轮读课文,师随时正音。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了解搭石。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四年级《搭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搭石》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搭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完成搭石任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搭石的基本步骤。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搭石》的阅读与理解。
2. 搭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学习。
3. 合作完成搭石任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熟练地朗读课文《搭石》。
(2)学生掌握搭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学生能够合作完成搭石任务。
2. 教学难点:(1)搭石的技巧掌握。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搭石》,引导学生思考搭石的意义和价值。
(2)学生分享自己对搭石的理解和感受。
2. 学习搭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教师示范搭石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体会搭石的要点。
3. 合作完成搭石任务:(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合作完成搭石任务。
(2)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4. 展示与评价:(1)各组展示自己的搭石成果,分享合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教师对学生的搭石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搭石的故事和自己的收获。
2. 学生思考如何将搭石的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写在日记中。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如何保护自然景观。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搭石技能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在合作完成搭石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
3. 学生对搭石意义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生活中应用搭石精神的实际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搭石比赛,提高学生的搭石技能和兴趣。
2. 邀请专家或家长来校进行搭石经验的分享,丰富学生的认知。
小学四年级语文《搭石》优秀授课方案三篇搭石在农村是屡见不鲜,而城里的孩子倒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悟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系着家乡的小路,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搭石》优秀授课方案三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小学四年级语文《搭石》优秀授课方案一[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解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虑。
”因此,在本课的授课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授课、阅读谈论、以读代讲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想象中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做到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真切走进文本,感觉领悟老乡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的精神。
[ 教材解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 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爱为主题,引导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学会关心、帮助他人,领悟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本篇课文写的是老乡们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一幕幕情况,文章语言朴质,境地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味,为我们展现了老乡们无私奉献以及一心为他人的人性美。
编选本课的妄图一是使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 , 走搭石的一幕幕情况中 , 领悟其中的人性美,二是使学生学习作者从周边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觉美。
[ 学情解析 ]我所教授的四年级学生,已经拥有必然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方法。
学生们能够比较正确的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抓住重点词句,领悟它们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上还是会有必然的困难。
其他,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的,可我们班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城市里长大,她们缺失农村生活的体验,要他们领悟搭石的美以及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系着老乡们美好的感情拥有必然的困难。
因此教师怎样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想象人们走搭石、修搭石的情况,领悟乡亲们的朴实、和蔼也就成了本课的授课重难点。
搭石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搭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优美的句段“每当……”。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身边平凡的事物,表达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一、母语三分钟师:一些普通的事物,在艺术家的眼里就有了思想,有了灵魂。
不仅图画如此,请看:1.诵读《山》“山很有风度,站得脚酸了,都不说一句话。
”2.《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师:婀娜的杨柳,漫天的大雪都引起作者对故乡的思恋。
一块普通的石头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以《搭石》一课为例接着学习第七单元——学习关爱。
二、引导质疑──体验美1.默读课文,寻找美丽风景。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师:上节课,刘老师带领大家统读了本单元的课文,还布置大家按课后第二题的要求去寻找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美。
完成了吗?现在咱们交流一下?(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预设一:摆搭石,助人美“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才肯离去。
”(1)了解什么是搭石。
老人在干什么?(2)朗读体会美。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体会到的美吗?你想象出那幅画面了吗?(3)复述提升美。
提示:“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看图复述。
师:急着赶路的老人,只要发现搭石不稳,就会停下匆匆的脚步调整搭石,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助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二:走搭石,和协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1)学习“协调有序”。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石》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篇1课文内容简析:《搭石》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幅乡间人筑就和谐、动人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岸边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了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两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在学生们的齐声呼唤中,在听课老师热情的掌声中,王玲湘老师结束了她四十分钟的讲课──《搭石》。
听完课后,留在我心头的热乎却远远没有因为欢呼、掌声的渐行远去而消逝,她已深深地印在我一个年青老师的心底。
对王老师这一堂课的评价,人民出版社网站的论坛上已经有很多了,我先没去看,就想让自己先想想自己对这堂的解读,之后写出的东西也算是对王老师的敬畏。
对这堂课,就让我先冒昧地改用课堂上王老师统领全课堂的“文眼词句”谈谈我对课的整体感觉,那真可谓是──《搭石》,构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和谐课堂。
一、如“小溪,顺流而下”景一师:(出示图片,配乐)文章的作者刘章爷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回过家乡。
但当他静心闲坐,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家乡的一幕幕,浮现出的不仅是家乡那优美的风景──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5份《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搭石》,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相对应的教学理念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分析】我首先从内容、思想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向各位老师简单地介绍一下《搭石》这篇课文。
《搭石》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
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认清形,读准音,并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体会“搭石”所反映出的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流程】一、启__感,揭示课题通过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漂亮石头,让学生说一说。
然后说,有一位作家叫刘章,他的家乡有一种石头,叫“搭石”。
他认为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你猜那石头是怎样的?此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喜好猜测,“光滑的”“色彩鲜艳的”“形状各异的”等等。
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这样很自然地过度到第二板块──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解课文内容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给足时间学生读书,在了解学生识字情况基础上用卡片对相关“问题字”检查与矫正:随机理解“汛期”“谴责”等词语。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难点,进行大面积的朗读,解决学生的实际难点。
3、读完课文后交流:你发现作者眼中那道美丽的风景线究竟是些什么石头?对,这些搭石只不过是些极普通的石头。
为什么这些极普通的石头却是作者眼中“美丽的风景线”呢?解决这个问题,既是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也是儿童认知的一个矛盾点、冲突点,还是学生的兴趣点,这三点统一在这样一个问题中,作为深入文本的一个切入点,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
《搭石》教案(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6篇《搭石》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搭石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搭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惰、稳、俗、衡、序、伏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体会乡亲们像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领悟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相亲相敬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引出搭石(一)(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
(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较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村头小溪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出示课题),感受那浓浓的乡情。
(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检查预习效果。
(出示两组词语)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了,预习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⑴、谴责、懒惰、平衡、伏下(找出谴责的近义词,懒惰的反义词)。
⑴、多音字:间隔、暴涨、一行人、相背而行。
2、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师:南宋有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你们能做到字字读得响亮吗?看来大家都很自信,为了加大难度,老师还有下面两个要求,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感兴趣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⑴、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理清脉络。
同桌合作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别急,和你的同桌交换一下自己的意见。
争取能用几个小标题来概括,看看我们班的较佳拍档是哪两个?4、总结梳理板书。
三、研读搭石,感受重要1、课文围绕搭石写了摆、调、走、让、过搭石,那到底什么是搭石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
四年级下册《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法理解生字词。
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板题示标
上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刘章爷爷来到认识了搭石作用,今天我们再来细细的品味一下通过搭石展现的人性美。
看老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一起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善良、友爱、互敬互助,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观察,发现美的方法,并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的习惯。
指名读目标。
有信心完成这些目标吗?请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诉自己,告诉朱老师。
二、依据自学指导自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思考:
作者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哪些画面是看得见的美,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哪些画面是看不见的美?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5分钟后,比谁学得好)
清楚了吗?自学竞赛开始!
三、检查自学效果
刚才大家学得都很认真,相信你们的回答也一定非常精彩。
1、谁来说一说文中作者给我们描写了哪些画面?
2、在这些画面中哪些是看得见的具体美,哪些是看不见的心灵美?预设一: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语句(看得见的美)
(1)学生读相关的语句(大屏幕适时出示)
(2)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幅画面的美的。
(引导学生抓住“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看得见的美。
)
(3)有感情的齐读“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预设二:学习“老人调整搭石”的语句。
(看不见得心灵美)
(1)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会有怎样做?体会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能体现老人品质的词语重点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读读给同桌听。
(2分钟之后比谁读的有感情)
预设三:感悟“面对面,和老人过搭石”语句(看不见得心灵美)(1)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抓住“伏”“理所应当”体会乡亲们尊老爱幼,互助互敬的优秀品质)(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乡亲们身上具备的品质。
3、师: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一下摆搭石、走搭石的美。
4、感悟文章的最后一段
师: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
------------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师:难道这句话只是指搭石的无私奉献和和默默无闻吗?
师:让我们带着乡亲们的美好心灵再来有感情的齐读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
四、当堂训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的收获一定不小,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各自的收获来完成今天的训练题。
必做题:
一、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要是……就……无论……只要……就
如果……就……因为……所以……
1.()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
2.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选做题:
仿写句子
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份小小的礼物,没有华丽的包装,却联结着,也联结着。
(2)小鸽子飞走了,越飞越远,带去了,也带去了。
五、总结下课
在这小小的山村,在这小小的搭石上,我们发现了许许多多平凡的普通的美,其实,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普通的美,比如:下雨了,几个同学合打一把伞,雨伞里透出的就是美等,课下,希望你也能像作者一样,把我们身边的“美”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21搭石
摆
美
走
必做题:
一、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要是……就……无论……只要……就
如果……就……因为……所以……
1.()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
2.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选做题:
仿写句子
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份小小的礼物,没有华丽的包装,却联结着,也联结着。
(2)小鸽子飞走了,越飞越远,带去了,也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