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19-2020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练习卷C卷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训练范文3篇及点评
第一单元主题:家乡的风俗
例文:
1、家乡的春节
2、春节的由来
3、家乡的大秧歌
4、家乡端午民俗
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在我的家乡,春节的前夕,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对联用白面或称的浆糊均匀的刷上一遍,再把对联整齐的贴在门上。
远远望去真是一片喜庆的红。
除夕当天,家家户户都烧着一柱柱香,屋子里飘着阵阵香味。
桌子上摆放着苹果、馒头、花生、瓜子。
自然,鞭炮是春节时不可缺少的,人们都会点燃一串串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炮声不绝。
炮声过了,烟雾散了,地上散落的又是一片喜庆的红。
新年的夜晚比往日要热闹得多。
夜幕降临,远处的,近处的,一声声、一朵朵的烟花在天上绽开了五彩缤纷的花朵。
孩子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点燃着一支支烟花,点亮了黑夜,映着他们泛着一层层薄薄红晕的脸,洋溢着浓浓的喜悦和祥和。
后半夜,人们把饺子下锅,还要燃放鞭炮,开饭时,一家人端着饺子,围着桌子,谈笑风生,真是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年初一,人们开始带着礼品到长辈亲戚家拜年,一连几天,直到元宵吃过汤圆,一切就都拉上帷幕了。
春节过后,一切恢复正常,大人们带着余兴开始工作,孩子们带着余兴、带着希望踏入学堂。
春节的由来
在我的家乡,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就是春节。
过春节也叫过年,“年”这个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习作:家乡的风俗一、在阅读中学习方法(一)年糕尤今新年食品当中,我独爱年糕。
它们圆滚滚、亮晃晃的,一看到它们,我心中便自然而然地生出喜庆之意、圆满之感。
小时候,我曾有一段时间,寄居在祖母家。
每年岁暮,喧喧腾腾地准备过年的当儿,我最爱的,便是看祖母做年糕。
尽管市面上有现成的糯米粉出售,可是,祖母担心那些糯米粉掺进别的杂质,所以,每年总买大包大包的糯米回来,自己磨。
她一面转着那古老质朴的小石磨,一面虔诚地喃喃自语:“年糕年糕年年高。
”把愿望寄托在传统食品里的这种美好的情愫,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
磨好了的糯米粉,像白雪一样,高高地堆着。
祖母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椰糖,搅匀;然后,在圆形的铁罐里妥妥帖帖地铺上剪成圆形的蕉叶,小心翼翼地倒入拌好了的糯米粉,再把铁罐一只一只地搁在炭炉上面的蒸笼里,蒸上几个小时。
蒸好的年糕,软滑如水,不黏牙,不滞齿,切片而食,幽香绕舌,那股适口的甜味,晃荡晃荡地由喉头轻飘飘地流进了胃囊里,通体舒畅。
别人做年糕,做不出同样的水准,登门讨教,祖母在倾囊相授之余,总会加上这两句话:“磨粉的时候,心一定要诚。
年糕小气,你心不诚,便做不成。
”祖母已去世多年了,然而,每逢新年吃年糕时,我脑海里总会浮现祖母磨粉时那一张虔诚至极的脸。
而这些年来,“你心不诚,便做不成”这句话,也成了我重要的处世哲学。
1.这篇文章写的是( )A.服饰B.饮食C.民居D.习俗2.文章重点写了祖母做年糕的过程,下列祖母做年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磨糯米粉—买糯米—加入水、椰糖—放入蒸笼—铺蕉叶、倒糯米粉—蒸年糕B.买糯米—磨糯米粉—加入水、椰糖—铺蕉叶、倒糯米粉—放入蒸笼—蒸年糕C.磨糯米粉—加入水、椰糖—买糯米—放入蒸笼—铺蕉叶、倒糯米粉—蒸年糕D.铺蕉叶、倒糯米粉—磨糯米粉—买糯米—加入水、椰糖—放入蒸笼—蒸年糕3.年糕的口感是______,不黏牙,不滞齿,幽香绕舌,有股适口的____味。
4.祖母年糕做得好的原因是()A.心诚,仔细。
新部编2019—2020学年度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时间:90分钟)学校班别姓名学号成绩一、基础知识。
(38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8分)qià hăo yuán xiāo jiǎo zi jiào chē()()()()căi pái fĕi cuÌáo yè zī gé()()()()(二) 照样子填空,认识京味儿方言名词。
(3分)例: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零食)1.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了。
()2.劳烦您让个座儿。
()3.搭把手的事儿,小意思。
()(三)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2分)悬()结()万象()()()然()同行()积()能歌()()青面()()()哉()哉地()人()随()所()1.元宵节,处处(),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2.藏戏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悠哉游哉。
3.过年了,家家户户都显出()的气象。
(四)按要求,写句子。
(11分)1.读句子,体会画线词语运用的好处。
(5分)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我发现画线词语的意思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三个与“勇夺第一”意思一样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用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面句中画线的词语造句。
(2分)例: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去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3.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2分)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4.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肯定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一、选择题1.春节也叫“过年”,传说和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有关。
人们为春节所做的一些准备和活动,据说也和驱赶这种怪兽有关。
下列活动和“年”这种传说无关的一项是()A.放爆竹B.守岁C.贴春联、挂年画D.吃饺子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写的,他的作品还有《猫》和《草原》B.沈从文是我国著名作家,他写过小说《边城》C.《寒食》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韩翃D.《藏戏》一课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艺术特色二、填空题1.读句子,填空。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本句运用__________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此句运用__________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
(3)“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这两句表现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并选择合格的释义(填序号)。
“素”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除部首外还有_______画。
“素”的解释有:①与“荤”相对:②本来的,原始的:③白皙:④一向,向来,从来。
“素材中的“素”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1).他们俩素.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_______)(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_______)(3).我们要做名有素.质的公民。
(_______)三.看拼音,写字词。
là(____) zhōu(____) nì(____) lì(____)yàn(____) chí(____) guàn(____) jiǎo(____)chóu(____) dū(____)áo(____) hè(____)gāng(____) zāng(____) kuài(____)四.“唐宋八大家”指哪八位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补充句子。
密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考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基础知识。
(40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6分)yu án d àn ( )那天晚上,我想吃yu án xi āo ( ),可妈妈却给我煮了ji ǎo zi ( ),里面的馅儿是老腊肉。
妈妈从菜缸里捞出色如翡翠的蒜头,再用t ān ɡ ch í( )舀了一点儿ch én c ù( )倒在碟子里当作料。
我用ku ài zi ( )夹了一个尝了尝,真是美味极了!(二)下面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4分) A.万象更新 张灯结采 残灯末庙 B.能歌善舞 行善积得 身无分文 C.别无所求 随心所欲 牛郎织女(三)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找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4分) 1.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 ) 2.这棵树粗壮极了,我双臂合拢..才把它抱住。
( ) 3.春节是老北京人最闲在..的时候。
( ) 4.藏戏与其他戏剧的特点截然不同....。
( )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22分)1.以“月亮”为描写对象,分别写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
(10分)(1)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然后仿写一句话。
(4分)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家乡的风俗》习作练习题明确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家乡的风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
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如,“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或“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
写好以后和同学分享,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全班同学的习作集中在一起,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
本次习作写什么内容?有什么要求?师生一起评习作老师仔细阅读了以下习作,写了评语。
请你也读一读这篇习作,写一写评语。
故乡的“滚冰节”我的故乡坐落在松花江畔。
我的故乡有个风俗: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吃过团圆饭,就扶老携幼举家而出,到松花江的冰面上滚冰。
这时候,一轮圆月挂在东天,皎洁的月光洒到冰封雪盖的江面上。
乡亲们成群结队地赶来了,寂静寒冷的江面立刻变成了喧腾热闹的海洋。
大家把红红的灯笼摆成各种图形,把拌了煤油的谷糠锯末儿撒成龙的形状或摆成一小堆一小堆,一起点燃了。
红彤彤的火光映红了天空,映红了江冰,映红了人们的笑脸。
烟花爆竹点燃了,空中姹紫嫣红,仿佛一个大花园,噼噼啪啪的响声响彻夜空。
鞭炮声刚刚停下,男女老少纷纷躺到冰上滚起来。
老人们一边滚,一边念叨着:“骨碌冰骨碌冰,骨碌骨碌腰不疼”,“滚冰滚冰,百病不生”。
年轻的夫妻抱在一起滚来滚去。
小伙子们玩起了摔跤游戏,几个人在冰上滚作一团,滚得满身是雪。
女孩子们滚一会儿,追逐嬉戏一会儿。
我们男孩子约在一起,举行滚冰比赛。
习作:家乡的风俗一、单选题(共2题)1.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A . 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像丝竹奏出的乐曲。
B . 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荡起的小水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C . 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
D .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______A . 野马脱缰(jiāng)吞噬(shì)琼浆(qóng)青面獠牙(liáo)B . 优哉游哉(zāi)招徕(lái)随心所欲(yù)毫无倦意(juàn)C . 哄堂大笑(hōng)结束(hù)行善积德(jī)雪域高原(yù)D . 响彻旷野(chè)婀娜(nuó)赞叹不已(yǐ)一鼓一钹(bá)二、填空题(共10题)3.读一读,写一写。
fěi cuìzhǎn lǎn zhōng xún lìzi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的,代表;国王的面具是的,代表;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巫女的面具是,象征其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和;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
面具运用、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5.在课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的激流的江水的歌声的容貌的舞姿的唱腔6.按照词的意思连一连。
压抑①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淳厚②始祖,比喻创始人。
演绎③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
鼻祖④忠厚。
随心所欲⑤情绪、感情低落。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翡.翠(fěi) 榛.子(zhēn) 蜜饯.(jiàn) 掺.和(cān)B.骡.马(luó) 娴.熟(xián) 唾沫(tuò) 僧.人(sēng)C.敦.厚(dūn) 机杼.(zhù) 正.月( zhèng) 獠.牙(liáo)D.演绎(yí) 吞噬.(shì) 脱缰.(jiāng) 杏仁.(rén)二、读拼音,写字词。
(3.5分)1.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xiǎo fàn( )们就在庙外bǎi tān()。
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luòtuo()的。
2.妈妈拿起一把铲子在锅里jiǎo huo()起来,不一会儿,锅里的là()八zhōu()就变得nóng chóu()了。
三、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并选择合格的释义(填序号)。
(3.5分)“素”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除部首外还有_______画。
“素”的解释有:①与“荤”相对:②本来的,原始的:③白皙:一向,向来,从来。
“素材中的“素”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1.他们俩素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3.我们要做名有素质的公民。
( )四、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4分)闲: A.有空(跟“忙”相对) B.(房屋、器物等)不在使用中C.闲空儿D.与正事无关的1.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2.他没有工作,整日在外游手好闲.。
3.闲.话少说,赶紧讨论问题吧!4.这机器就没有闲.着。
五、将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0分)()灯结()()()不同()堂大()万象()()()心()欲能()善()1.在新春来临之际,到处_________。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填写完整。
青青(),()待日晞。
()布德泽,万物()。
常恐(),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老大徒伤悲!
我还知道这首诗中描写好好学习的诗句是:
二、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抄写下来,一句或者两句。
三、抄写一首劝诫人们惜时奋进的古诗。
新|课|标|第|一|网
【参考答案】
一、园中葵朝露阳春生光辉秋节至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三、《杂诗》(节选)
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民风民俗”主题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姓名: 得分:一、主题达标(30分)1.找出下面每组词语中不同类的一个,画上横线(12分)(1)花生胶枣榛子栗子青菜(2)守岁贴对联吃团圆饭穿新衣买杂拌儿(3)清明节中秋节七夕节妇女节重阳节(4)藏戏川剧黄梅戏京剧戏剧2.读下面的诗词句,把相应节日的字母填入括号里(18分)(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二、主题探究(27分)1.填空(12分)(1)看年画,猜寓意,写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年把碗摔碎了,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5分)(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2)《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文章详写等粥和喝粥这两件事情,略写准备材料这件事。
()(3)《藏戏》重点写了藏戏的特点和藏戏的形成过程,略写了藏戏的舞台搭建。
()(4)《寒食》主要写了寒食节的来历。
()(5)《十五夜望月》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三、主题阅读(43分)端午日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
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
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昆明市2019-2020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练习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选择题
1 . 据说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在自己家门口的春联经常被人偷偷揭去,令他很是苦恼。
后来他在除夕夜又写了一副,但只让家人贴出春联的上半截,春联居然没有被再偷,第二天他再接着贴上下半截。
这副春联的下半截分别是“今朝至”和“昨夜行”,请问它的上半截分别写的是()
A.春风春雨新年新岁B.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C.莺啼北星燕语南郊D.悠悠乾坤昭昭日月
2 . 名著积累——下列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孙悟空——三打白骨精B.诸葛亮——草船借箭
C.林冲——拳打镇关西D.刘姥姥——进大观园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汉字最开始是以符号来记事的。
B.硬笔的书写规律与毛笔的书写规律迥然不同。
C.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只在语文课程中进行。
D.柳公权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4 . 下列人物中哪个不是抗日小英雄?()
A.王二小B.海娃C.雨来D.雷锋
5 . 唐僧在哪收了猪八戒?()
A.高老庄B.流沙河C.五指山
趣味知识我知道。
6 . “千里眼”和“顺风耳”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游记》B.《红楼梦》C.《三国演义》D.《水浒传》
7 . 你知道现在有哪些“千里眼”和“顺风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A.王观B.李白C.苏轼
9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两句诗描写的昆虫是()
A.蝴蝶B.蚂蚁C.瓢虫D.蜜蜂
10 . 被后人称作“小李杜”的是()
A.李白和杜甫B.李白和杜牧
C.李商隐和杜牧D.李商隐和杜甫
11 . 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组是()。
A.杜牧的《秋夕》也是借牛郎织女故事创作的。
B.“尽、挨、难、划”都是多音字。
C.《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
D.“筛”用音序查字法先查“SH”,再查音节“shā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