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3篇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9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篇一: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港珠澳大桥就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横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修建的一座相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地下通道。
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宏,将大桥从设计论证至修建施工的过程完备呈现出在荧幕中,使我油然而生一种畏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顺利完成如此茫茫工程深深惊艳。
一、工程概况港珠澳大桥主体修建工程于2021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以期于2021至2021年顺利完成,投资逊于700亿元,约6年投入使用。
繁杂的海床结构,严酷的自然环境,极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必须挑战海上建桥的音速。
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就是海水冲刷对它来说都就是一次次可怕的威胁。
这里也就是世界上最拥挤的水道,每天约存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须要厚实至能抵抗猛烈的喷发。
这里存有三个关键国际机场,确保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就是设计师们必须遭遇的难题。
除此之外,必须考量桥梁的阻水率,如果少于10%的阻水率,势必会导致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遭遇很可能将变为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
除了一种看不到的危险“氯盐”,也可以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
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著了未明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小的影响源自人工岛的建设。
使用射马干圳隧道方案,将并使人工岛面积掌控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明显增大人工岛的阻水率。
此外,由于施工区域必须沿着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已经制订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01、世界之最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制造支起世界之最。
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等等。
“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林鸣带领团队自主攻关,解决了多个世界难题,最终实现了工程设计零借鉴、安装零失误。
影片以最后一节E30沉管对接安装为切入点,8年的攻坚战,表现了桥梁建设者们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展示了大桥项目涉及水文、地质、白海豚、防台风和满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复杂的建设难题,并将大桥主体工程桥、岛、隧三大部分的设计理念和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如万花筒般呈现出来。
影片还搜集了大量珍贵的纪录片视频资料,通过对中国桥梁史的分析,展现了中国桥梁技术几十年来的面貌改变,以及工匠精神的传承。
02、踏实肯干影片没有那么的煽情,但是就是这一幕幕的写实画面便足以使我们感动,当看到E15安装完成,看到林鸣总工程师在大桥上跑完马拉松全程,我们不禁泪目。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作为二航局的财务工作者,虽未能亲历现场,奋战一线,但是通过影片我们感同身受,学习到了中交建设者们执着的工匠精神,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要发扬这种吃苦耐、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拼搏,为建成世界一流财务共享中心贡献一份力量。
惶恐滩头不惶恐,伶仃洋里不再伶仃。
向这背后的全体建筑工人致以高度的敬意,多少风吹日晒雨淋的日子,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创造了这个伟大的工程。
2022厉害了我的国,港珠澳大桥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2022厉害了我的国,港珠澳大桥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20XX厉害了我的国,港珠澳大桥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港珠澳大桥,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观看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的心得体会写作素材5篇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以第E30号沉管沉放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回顾了港珠澳大桥自2009年动工以来,中国桥梁建设者们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历程。
下面是橙子精心准备的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中国港珠澳大桥观后感港珠澳大桥,这是一座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连起了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港珠澳大桥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风采。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一种自豪。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以第E30号沉管沉放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回顾了港珠澳大桥自2009年动工以来,中国桥梁建设者们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历程,展示“一带一路”背景下“一国两制”的丰硕成果,体现中国制造背后的国魂匠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
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
只有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篇1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港珠澳大桥》的电影。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它就像一条长长的巨龙横跨在广阔无垠的伶仃洋上,这条长长的巨龙把珠海、澳门和香港连起来了。
港珠澳大桥最难的工程就是建造水下40米,长6.7公里的海底隧道。
可是,当在沉放第15个沉管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工人们两次尝试将大大的沉管放入深不见底的海水里时,都被勇敢的潜水员阻止了,潜水员说:“海底有大量的淤泥不能放下沉管。
”可是工人们并没有放弃,一个月后仍然进行了第三次尝试。
终于,第15个沉管成功放入了大海里。
我觉得工人们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篇2《港珠澳大桥》这部影片,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渝工程深深震撼。
港珠澳大桥历经六年调研和八年施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全长55公里。
这座世纪大桥的宏伟与壮丽,远远地望去,大桥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于促进港珠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贯穿整个电影的,是情感。
尽管大桥是现代史上最长海上桥梁,建造过程亦有多项“世界之最”,但闫东导演没有花太多篇幅着墨于大桥的雄壮宏伟。
正如影片中,“比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导演的视线,着眼在每一个大桥建造者的传奇。
因此,对比起数据成就,电影演绎的是真实,是有温度的“匠心”。
为了这座如珍珠串般蜿蜒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花了六年去筹备,用了八年去建设,四百多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
这么多工程人员的青春,便放在了这大桥建设上。
有人从二十多岁干到三十多岁,也有三十多岁,现在已成中年男子。
从前的单身汉,转眼成家立业,却不忘了穿着婚服在即将竣工的大桥上走走拍拍,有人携妻带眷到这伶仃洋上的施工地,一家三代共同为大桥奋斗,一座桥,有汗水,也有泪水。
纪录片《港珠澳大桥》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港珠澳大桥》观后感优秀范文一2019.05.16号下午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港珠澳大桥》纪录片,电影充分展现了中交集团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经理林鸣同志为代表的中交桥梁人的光辉形象,其间我们振华重工的浮吊及参与员工在影片中也有影像出现。
观影后直到现在,“大国工匠”运用智慧在看似不可能中创造奇迹,激励着我这个普通的质检员工在工作中需要踏实学习、注重质量细节,功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努力为振华作贡献!《港珠澳大桥》观后感优秀范文二“我建桥我骄傲”,把港珠澳大桥比作自己的情人,这些都是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建设者们的心声,发自肺腑。
影片沿着E30沉管作业为主线,演绎了国之重器、国之桥梁的高速发展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
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要把事情做对,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也离不开团队的通力合作,每一步都要脚踏实际。
严谨的工作态度,节约就是利润的目的,严格控制制造成本,是我对自己工作的要求。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优秀范文三严谨认真的态度、详细周密的计划、精诚通力的合作,连起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港珠澳大桥》观后感优秀范文四昨天在公司党委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港珠澳大桥》的纪录片。
电影画面震撼、细节感人。
作为一名中交集团旗下的振华公司员工看到这部有力量、有温度的作品,被以林鸣为首的中国建设者的百折不挠、充满智慧心的工匠精神所深深敬佩之时也为这样的大国工程而骄傲、自豪。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400字(优秀7篇)《港珠澳大桥》观后感篇一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中国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
其中,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由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和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两个人工岛隔海相对,中间海浪翻飞,气势壮阔。
珠港澳大桥的修建通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座大桥的通车将极大得缩短澳门、香港、与大陆之间的时空距离,三地之间的交流将会更加紧密,通车后,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这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三地的经济会因此而得到更强的辐射,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这对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也大有益处。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篇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60多年前的1957年,在壮阔的长江上,一座巍峨秀丽的“梦想之桥”――武汉长江大桥凌空飞架,成为连接中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0多年后的今天,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以靓丽的容颜横卧伶仃洋上,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飞越沧海百年的历史风云,展现新时代中国的雄健风采。
观看完记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后,我的思潮澎拜海天之间,久久不能平静。
60多年前,建设万里长江一桥,需举全国之力;而今,一座座大桥跨越江河湖海、深山峡谷,不断刷新世界之最。
身为中国交通建设者的一员,想到我也为祖国的交通建设贡献了绵薄之力时,一股豪情便涌上心头。
作为中交青年,我要争当甘于寂寞的大桥建设者,争当锐意进取的技术开拓者,为如期圆满完成孟州黄河大桥工程建设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港珠澳大桥》观后感篇三10月23日上午,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2024港珠澳大桥观后感(5篇)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因为有了比天空更宽阔的人的胸怀,一架倾注了施工人员十几年心血,联通香港、珠海、澳门的跨海大桥,于10月24日正式通车了,这就是伶仃洋上腾飞的巨龙——港珠澳大桥。
一个伟大的奇迹!影片《港珠澳大桥》以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沉放安装过程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及施工的艰辛。
整个施工期间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建设沉管隧道,沉管一共有33节,每节重达8万吨,在海底对接的误差率只能在2—3厘米,如此高难度的精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
在沉管的关键时期,工作人员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对数据进行反复的测量、计算和调配。
在建第15节沉管时,遇到海底淤泥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令很多经过多日劳累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
是啊!多么沉重的打击,看的我也是泪流满面。
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工程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们终于可以安心地好好睡一觉了,看他们不择而眠,我已经难以自抑,和他们相比,自己是那么的渺小。
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了,总工程师林鸣完成了他的大桥马拉松梦,看的出他是那么的自豪,沧桑的脸上挂着的笑容看起来是那么的美。
年轻的工程建设人员,带着自己的爱人和他的“第二情人”合影留念是那么的幸福!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建大桥的过程中结婚生子,有多少对夫妻并肩作战,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观看影片《港珠澳大桥》,从开始感叹这一超级工程的宏伟、壮观,到后来对晒得黝黑的工程师们油然而生的敬意,我感觉到了路桥人的伟大与不凡。
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他们不畏艰难,不分昼夜的为一件事去坚守、去努力、去付出!是他们宽阔的胸怀!是他们坚定的信念!是他们忘我的崇高境界!港珠澳大桥的成功通车,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祖国的强大,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从此以后,香港、珠海、澳门的距离不再遥远,伶仃洋上人们将不再“叹息”!向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以及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们致敬!港珠澳大桥观后感2今天下午,老师带我们去观看《港珠澳大桥》这部电影,看着看着,我不由地发出感叹;港珠澳大桥真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骄傲,更是中国工人科技创新,勇于拼搏的见证,这就是中国力量,厉害了,我的国。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五篇《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五篇《港珠澳大桥》纪录片以国际视角多维度、宽视野、全景式再现了港珠44米不等的水深处进行无人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滴水不漏。
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
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就就骄傲自满,不求上进。
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对于每一件小事,都要认真对待,不要敷衍了事。
要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韧劲,干一行爱一行,保持对于职业的敬畏心和忠诚度,做一个工作中的好工匠。
作为工程师,我会以工匠精神为榜样,扎扎实实一步步走,精益求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无完肤。
他和她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相遇,他和她在港珠澳大桥上拍摄属于她们的幸福,他和她在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走进婚姻的殿堂。
片中采访一对正在港珠澳大桥上拍婚纱照的情侣时,她们说:“我们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相遇,港珠澳大桥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所以我们选择在这里见证我们的幸福”。
是啊,人的一生有多少个9年,从20出头的小伙开始到建设完毕也已到了而立之年,说他们将“青春”都献给了港珠澳大桥也一点都不为过,但在生命中有这样一段时光,也是属于她们的骄傲。
“人努力,天帮忙”、“我们没有教练,我们就创造了很多方法”,影晓月银钩花初绽,歌舞瑶台宴正欢。
玉皇酒醒寻碧带,唯见游龙卧清湾。
举世闻名的港珠澳大桥,东西绵延数十公里,沟通港珠澳三地,如一条巨龙,静卧在伶仃洋的万顷碧波之上。
远望港珠澳大桥,它真的彷如一根仙人们遗落人间的玉带。
它纤细柔美,蜿蜒绵长,悠悠渺渺,伸向天际,又在人们目力所极之处消失于云海之间。
近看港珠澳大桥,它却是一条遒劲有力、雄伟壮观的钢铁巨龙。
它如同是堕入人间的敖广,一会儿作神龙摆尾状戏水弄澜,一会儿又逞飞龙在天状怒射苍穹。
在它身上,刚与柔被同时赋予;在它身上,力与美在双双绽放!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主岛、日正匠的丰碑!看着港珠澳大桥,你会不由得涌起一阵由衷的敬意和自豪。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800字《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800字(精选7篇)《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800字1《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由闫东导演执导的纪录片,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历经6年调研和8年施工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设计使用寿命120年。
它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生产和安装技术有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彻底实现了“一桥飞架三地”,使得粤港澳大湾区迈入大桥时代。
影片中的旁白说:“海最宽广,比海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
”正是因为有这种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和信念,施工团队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一个伟大奇迹,使得“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变为现实。
它彰显了大国的力量。
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直击珠三角。
然而强台风过后,港珠澳大桥安然无恙,甚至人工岛上建筑的窗户玻璃都没有一扇破裂。
这个“世纪工程”在极端天气面前展现了“钢筋铁骨”。
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的标准。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领下,中国科研人员不断攻克大量技术难题,实现了这一目标。
它蕴含了中国人的智慧。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将由约3小时缩短到约45分钟。
大桥开通已成为港澳两个特区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着力点。
寒来暑往,潮起潮落。
从设想到图纸,从开工建设到建成开通,桥梁专家、工程师、设计师、一线工人组成的建设者,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在伶仃洋上“作画”,构筑起世界级跨海通道。
它刚柔并济,游刃有余。
设计之初融入生态环保元素,减少占用海域面积和施工噪声。
工程建设期间,保护区管理局和建设方、施工单位联合建立了三级联防机制,保护了白海豚的栖息地和数量的稳定。
它展示了大国的工匠精神。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精选3篇1《港珠澳大桥》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展示了大桥项目涉及地质、水文、环境、防风以及满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复杂的建设难题,将大桥主体工程桥、人工岛、隧道三大部分的理念和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如万花筒般呈现出来,大桥的建设者孤岛筑梦、奋战七年的峥嵘岁月载入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史册,举世瞩目的大国工程闪耀伶仃洋上。
港珠澳大桥的完工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迹,这份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夜以继日的付出及精诚通力的合作。
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我们的工程师顺境不骄,逆境不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海上搭积木,海底穿针线,为了对接34个隧道结构,数万吨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进行无人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滴水不漏。
展现了 __的风采,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
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就就骄傲自满,不求上进。
要有明确的工作,对于每一件小事,都要认真对待,不要敷衍了事。
要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韧劲,干一行爱一行,保持对于职业的敬畏心和忠诚度,做一个工作中的好工匠。
作为工程师,我会以工匠精神为榜样,扎扎实实一步步走,精益求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2《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纪录的故事之一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
影片中真实的记录了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从复杂的海洋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常的跨海距离,可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在挑战工程师们的极限,经过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跨海大桥,海底遂道,人工岛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更为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完成如此浩瀚工程而震撼。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范文3篇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范文1 俗话说“耳闻不如眼见”。
爸爸带我到港珠澳大桥珠江口岸,亲身感受这个超级大工程。
我们来到出发平台,一股温热湿咸的空气迎面扑来,海风轻轻地拂过脸颊,舒服极了。
蔚蓝的天,悠悠的云,茫茫的海水,来往的车辆。
它们与那犹如巨龙横空出世的港珠澳大桥形成一幅隽妙的“中国画”。
我们不约而同地按下拍摄键,记录这美好瞬间。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飞越珠江出海口一片2100平方公里的水域,自古称为伶仃洋。
说到伶仃洋,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马上想到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呢?伶仃洋又称“零丁洋”。
当年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过伶仃洋时曾悲叹:“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他感叹家国之恨,进而吟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气,那舍身取义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
文天祥绝不会想到,700多年后,与他艰难过伶仃洋时的悲愤情绪截然相反,他的“后人们”能开开心心地登上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方便地跨过伶仃洋。
我们乘上通行大巴,驶上了港珠澳大桥。
透过宽大的车窗,眺目远望,阳光下蜿蜒伸向远方的白色桥体变得清晰,微微起伏的湛蓝海水和天空中不时掠过的飞鸟,让这幅“中国画”更加赏心悦目。
“哇,好美啊”“噢,真是壮观”……乘客们情不自禁地发出声来。
大巴在“画”中高速平稳地穿梭,九州航道桥的“风帆”塔、海岸线与城市高楼相得益彰。
江海桥的3只出水“海豚”灵动活泼、栩栩如生。
嵌有“中国结”的青州塔桥,如同海上的灯塔,寓意着三地共同开创粤港澳大湾区的美好未来。
宏伟的港珠澳大桥,怎能不让人惊叹:“厉害了,我的国”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范文2 今年的10月24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了。
这座历经6年调研和8年施工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影片一开始就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这座世纪大桥的恢弘与壮丽,远远的望去,大桥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于促进港珠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3篇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虽然早已久慕港珠澳大桥的盛名,却是一直无缘得窥其貌。
正好,2019年5月9日晚,学校组织我们去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我才有幸一睹其风华绝代的英姿。
晓月银钩花初绽,歌舞瑶台宴正欢。
玉皇酒醒寻碧带,唯见游龙卧清湾。
举世闻名的港珠澳大桥,东西绵延数十公里,沟通港珠澳三地,如一条巨龙,静卧在伶仃洋的万顷碧波之上。
远望港珠澳大桥,它真的彷如一根仙人们遗落人间的玉带。
它纤细柔美,蜿蜒绵长,悠悠渺渺,伸向天际,又在人们目力所极之处消失于云海之间。
近看港珠澳大桥,它却是一条遒劲有力、雄伟壮观的钢铁巨龙。
它如同是堕入人间的敖广,一会儿作神龙摆尾状戏水弄澜,一会儿又逞飞龙在天状怒射苍穹。
在它身上,刚与柔被同时赋予;在它身上,力与美在双双绽放。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主桥东起香港新界大屿山岛西北部散石湾,向西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全长约55公里,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
6公里,海底隧道长6。
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此外,大桥还在沿途设置了多个观景平台,从上面一览碧海、蓝天、绿岛、白云,非常惬意。
大桥下还有许多绝美的海岛,日落时便有最美的景观。
如若到时,你也正好驾车路过,便就能有幸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港珠澳大桥的壮伟,不仅源于它的气度和绝美,更源于人们为它所耗费的心力和汗血。
港珠澳大桥的构想最初在1983年提出,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总投资达720多亿元。
整个工程,从立项、审批到设计、建设,无数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港珠澳大桥,它不仅是我们中华巨龙的象征,更是我们大国工匠的丰碑。
看着港珠澳大桥,你会不由得涌起一阵由衷的敬意和自豪。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篇一港珠澳大桥,那可真是个超级牛的工程啊!我看完关于它的纪录片后,心里就像翻江倒海似的,各种想法和情绪一股脑儿地涌了上来。
以前,我就知道建个桥不容易,但这港珠澳大桥,那简直不是一般的难啊。
你想啊,那可是要把香港、珠海和澳门这三个地方连起来,中间是茫茫的大海,这就像是要在大海里穿针引线一样,可能吗?但咱们中国人就做到了。
看着纪录片里那些工程师们,我就觉得他们简直是超级英雄。
那海底的沉管安装,我的天呐,就像把巨大的乐高积木在海底精准地拼接起来,而且这个“乐高”还特别沉,稍微有点偏差,那可就全完蛋了。
我就在想,那些工程师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会不会做梦都在搞沉管对接啊?我记得有个场景,是工人师傅们在海上的高桥上工作。
那海风呼呼地吹,感觉都能把人给吹跑了。
他们就像一个个小蚂蚁似的,在那么庞大的桥上忙碌着。
这时候我就想,要是我站在那桥上,估计腿都软了,更别说干活了。
可是他们呢,却日复一日地在那坚持着。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这港珠澳大桥就像一条巨龙,横跨在大海之上。
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更像是一种象征。
象征着咱们中国强大的实力。
以前老是听人说国外的工程怎么怎么厉害,什么英法海底隧道啊之类的。
现在呢,咱们自己的港珠澳大桥,那可一点也不比他们差,甚至还更牛呢!不过呢,我也有点小疑问。
建这么大的桥得花多少钱啊?这些钱都是从哪来的呢?也许是我想多了,但这也是很实际的问题嘛。
但不管怎么说,这桥建成了,给香港、珠海和澳门的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方便。
就像给三地之间开了一条超级高速公路,以前可能要绕很大的圈子,现在一下子就到了。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看到这样伟大的工程。
这就像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
我以后要是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桥上走一走,感受一下这条“巨龙”的魅力。
说不定到时候我站在桥上,会激动得热泪盈眶呢。
这港珠澳大桥啊,可真是咱们中国人的骄傲,我得给那些建设者们一个大大的赞!《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篇二看了港珠澳大桥,我真的是被惊到了,惊到我都有点词穷了。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500字篇一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港珠澳大桥,这名字一入耳,就让人震撼不已!看完纪录片,我内心的波澜那是久久不能平静。
这座大桥,简直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那宏伟的身姿,横跨三地,像一条巨龙卧在海面。
也许有人觉得不就是一座桥嘛,但你仔细想想,这背后得付出多少心血啊!我觉得,建这座桥的工程师和工人们,那都是超级英雄!他们面对的困难,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狂风巨浪?那都不算啥!技术难题?一个个攻克!他们也许犹豫过,也许怀疑过自己,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点赞吗?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让三地的联系更紧密了。
这难道不是时代的进步吗?它就像一个纽带,把大家紧紧连在一起。
我不禁想问,未来还会有多少这样的奇迹出现呢?我期待着!篇二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港珠澳大桥,哇塞,太牛了!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整个人都被震住了。
这桥,可不是一般的桥啊!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拼图,工程师们和工人们一点点把它拼成了完美的样子。
我在想,他们得有多强大的耐心和决心啊?施工过程中,困难那是一个接一个,可能有时他们都觉得要崩溃了。
但能放弃吗?不能啊!这桥不仅是一座交通设施,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啊!当大桥终于建成通车,那场面,得多壮观!车辆在上面飞驰,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难道这不是对付出者最好的回报吗?港珠澳大桥,你真的是太了不起啦!篇三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港珠澳大桥,真是让人惊叹不已!看了纪录片后,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敬佩。
这座桥,像一条通天大道,连接着三地的梦想。
建设它,那难度简直超乎想象。
我觉得,那些建设者们就像是魔法师,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茫茫大海上建桥,风又大,浪又急,他们难道不害怕吗?也许会怕,但他们更有勇气!他们的汗水和智慧,都融入了这座桥里。
这桥,难道不是他们的勋章吗?港珠澳大桥的存在,让距离不再是问题。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呢?我相信会的!篇四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港珠澳大桥,太厉害了!看完纪录片,我激动得不行。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范文3篇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范文1虽然早已久慕港珠澳大桥的盛名,却是一直无缘得窥其貌。
正好,20xx年5月9日晚,学校组织我们去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我才有幸一睹其风华绝代的英姿。
晓月银钩花初绽,歌舞瑶台宴正欢。
玉皇酒醒寻碧带,唯见游龙卧清湾。
举世闻名的港珠澳大桥,东西绵延数十公里,沟通港珠澳三地,如一条巨龙,静卧在伶仃洋的万顷碧波之上。
远望港珠澳大桥,它真的彷如一根仙人们遗落人间的玉带。
它纤细柔美,蜿蜒绵长,悠悠渺渺,伸向天际,又在人们目力所极之处消失于云海之间。
近看港珠澳大桥,它却是一条遒劲有力、雄伟壮观的钢铁巨龙。
它如同是堕入人间的敖广,一会儿作神龙摆尾状戏水弄澜,一会儿又逞飞龙在天状怒射苍穹。
在它身上,刚与柔被同时赋予;在它身上,力与美在双双绽放!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主桥东起香港新界大屿山岛西北部散石湾,向西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全长约55公里,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海底隧道长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范文3篇)。
此外,大桥还在沿途设置了多个观景平台,从上面一览碧海、蓝天、绿岛、白云,非常惬意。
大桥下还有许多绝美的海岛,日落时便有最美的景观。
如若到时,你也正好驾车路过,便就能有幸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港珠澳大桥的壮伟,不仅源于它的气度和绝美,更源于人们为它所耗费的心力和汗血!港珠澳大桥的构想最初在1983年提出,2022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2022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总投资达720多亿元。
整个工程,从立项、审批到设计、建设,无数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港珠澳大桥,它不仅是我们中华巨龙的象征,更是我们大国工匠的丰碑!看着港珠澳大桥,你会不由得涌起一阵由衷的敬意和自豪。
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精选11篇)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它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
下面我们来看看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精选11篇),欢迎阅读借鉴。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15月17日晚上,我们全体项目员工一起在影院观看了港珠澳大桥记录片。
在一个多小时的观看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中交建设者们在工程建设中表现出来的聪明和才智所折服,被他们不惧困难,百折不饶的精神而感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桥梁创造了众多的“世界第一”,这其中有很多是我们中交人的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大桥已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也成了我们中交人引以自豪的强项之一。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大桥,被英国人称之为世界第七大人工奇迹之一。
六百年前,当文天祥一身枷锁,被忽必烈的军队押着从这个地方经过,回中原赴死时,他满腔的爱国情怀中有多少悲愤与痛苦呀?那时的亡国耻辱与现在国人的自豪感是多么让人感慨!物是人非,然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那份爱的情怀却是一样的。
港珠澳大桥带给了我们不仅只是眼前的奇迹,通过完成这样一座大桥。
我们中交集团建造跨海大桥的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在将过去很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行,同时也会将时空的距离越拉越小。
一个个割开血脉和亲情的天堑将不复存在。
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看到大湾区经济带将在这里形成,它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热土。
我们是一群建设者,更是一群拓荒者,我们创造的不仅是实体的奇迹,更是在修筑起祖国繁荣强大的基石。
我们中交人在用自己的那份担当,在用林鸣那样的敬业精神,与亿万中华儿女一起用我们的勤劳与智慧,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港珠澳大桥观后感2《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纪录的故事之一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3篇《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3篇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篇1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港珠澳大桥》的电影。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它就像一条长长的巨龙横跨在广阔无垠的伶仃洋上,这条长长的巨龙把珠海、澳门和香港连起来了。
港珠澳大桥最难的工程就是建造水下40米,长6.7公里的海底隧道。
可是,当在沉放第15个沉管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工人们两次尝试将大大的沉管放入深不见底的海水里时,都被勇敢的潜水员阻止了,潜水员说:“海底有大量的淤泥不能放下沉管。
”可是工人们并没有放弃,一个月后仍然进行了第三次尝试。
终于,第15个沉管成功放入了大海里。
我觉得工人们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篇2《港珠澳大桥》这部影片,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渝工程深深震撼。
港珠澳大桥历经六年调研和八年施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全长55公里。
这座世纪大桥的宏伟与壮丽,远远地望去,大桥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于促进港珠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贯穿整个电影的,是情感。
尽管大桥是现代史上最长海上桥梁,建造过程亦有多项“世界之最”,但闫东导演没有花太多篇幅着墨于大桥的雄壮宏伟。
正如影片中,“比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导演的视线,着眼在每一个大桥建造者的传奇。
因此,对比起数据成就,电影演绎的是真实,是有温度的“匠心”。
为了这座如珍珠串般蜿蜒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花了六年去筹备,用了八年去建设,四百多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
这么多工程人员的青春,便放在了这大桥建设上。
有人从二十多岁干到三十多岁,也有三十多岁,现在已成中年男子。
从前的单身汉,转眼成家立业,却不忘了穿着婚服在即将竣工的大桥上走走拍拍,有人携妻带眷到这伶仃洋上的施工地,一家三代共同为大桥奋斗,一座桥,有汗水,也有泪水。
无论是总工程师还是一位焊接的小工,为了建好这座桥都热情投入,甚至把它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事业,亦因此他们都成了“英雄”。
通过导演细腻的镜头,留在观众的心中,让大家每当奔驰于港珠澳大桥上,隧道中,都会想起因为他们,才有这外媒口中的“现代七大奇迹”。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篇3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况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投资超700亿元,约6年建成。
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
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
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
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
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
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
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大的影响来自人工岛的建设。
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
此外,由于施工区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已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三、我的感触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
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观看影片后,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
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
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为了测试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科研人员调用了在实验室被还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进行比较。
注意,二十多年实际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拟,是实际!当我看到实验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钢板时我对工程师们的高瞻远瞩是无比的佩服。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
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
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
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
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
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四、结语港珠澳大桥,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在看完纪录片《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后,我不禁为如此伟大的工程赞叹。
工程师们克服多种对施工不利的条件,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对策,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它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
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海床结构复杂,再在海底建设如此庞大的超级工程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地震,进而导致海啸等灾难的发生。
为保证工程安全进行,必须解决以下问题:1、阻水问题:大桥横跨珠江口,对珠江的排洪纳潮有较大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航道淤塞;这样必须采用大跨径的桥梁。
(如果采用30米跨径,桥墩的厚度约为2-3米,阻水率为6-10%,而采用100米跨径,阻水率就降为2-3%)2、航道问题:珠江口为我国航运最繁忙的航道,必须提高大桥净空;3、航空限高问题:大桥附近有澳门、香港两个国际机场,对桥高有严格限制,这样与第二条形成一个矛盾;4、白海豚问题:大桥横穿白海豚的繁殖地,建设期必须错开白海豚繁殖期;5、台风:珠江口台风多,对大桥的稳定性及行车安全设计上有较高要求;6、海水侵蚀:海水对混凝土的逐步侵蚀,影响大桥结构和使用寿命。
珠江口基本上为冲积地质,淤泥较厚,在这上面修建外海人工岛,在国内还没有先例。
同时由于淤泥和地质其他问题,在上面建设沉管海底隧道同样在国内没有先例。
(国内基本上为盾构隧道)。
这样在淤泥地上修建人工岛和海地隧道也成为一个难点。
大方面的问题便于发现,但对于如此巨大的超级工程来说,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还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
例如,在放置沉管隧道之前,工程师们发现海床并不结实,无法承受沉管的重量,在洋流的影响下还会导致沉管侧翻。
如果沉管侧翻,在海底巨大的压力下,是无法再将其置回原位的,这样一来,造价高昂的沉管就相当于报废了。
因此,在此之前,工程师们现在实验室里模拟海洋环境,计算相关数据,并同时在海底浇灌混泥土平台,日后可将沉管放置在混凝土平台之上。
对于像港珠澳大桥这样的世界级超级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多方面的。
要做好一项工程需要花费很多心血。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3篇】1.纪录片港珠澳大桥观后感2.关于港珠澳大桥的作文3篇3.港珠澳大桥观后感作文4.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范文5.《港珠澳大桥》观后感3篇6.港珠澳大桥观后感500字7.《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范文(通用3篇)8.珍珠港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