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洗技术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28.00 KB
- 文档页数:20
液氮洗工艺流程
液氮洗工艺是一种低温清洗技术,适用于对硬质材料表面的油污、霉菌、细菌等进行清洗。
其流程和步骤如下:
1. 准备工作:将物品放入洗液桶中,根据物品大小和数量确定洗液桶的大小;挑选高纯度的液氮。
2. 超声波清洗:将物品放入清洗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洗液,开启超声波清洗器,进行清洗。
该步骤主要是为了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和附着物。
3. 气体清洗:将液氮慢慢注入清洗器中,清洗器内的温度会迅速降低。
当温度降至一定程度,液氮会蒸发成气态,从而冲刷和清洗物品表面。
该步骤主要是为了清除物品表面的细菌和霉菌等有机物质。
4. 干燥处理:将物品取出后,放置于干燥器中进行加热和干燥处理。
该步骤主要是为了去除物品表面残留的水汽和液氮。
5. 检查和包装:检查物品的清洗效果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包装和封存处理。
总体上,液氮洗工艺流程包括超声波清洗、气体清洗、干燥处理和检查包装等步骤。
该工艺可以清洗出高质量的物品,洗涤效果好,广泛应用于航空、机械、电子、医疗等领域。
液氮操作规程液氮,是指温度低于-196摄氏度的氮气,常用于冷冻保存和制冷。
液氮操作安全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液氮的操作规程。
一、液氮的安全注意事项1.避免接触液氮,因为液氮的温度低于-196摄氏度,在接触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或冻伤。
2.液氮需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区域,避免氮气积聚造成窒息危险。
3.不要直接将液氮倒入玻璃瓶或其他容器中,因为极低的温度可能会导致容器破裂。
4.工作时要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面罩和护目镜等装备,以避免伤害或意外事故。
二、液氮的操作步骤1.从氮气储罐中接出液氮,使用手推车将储罐移动到需要的区域。
2.打开储罐的阀门,使用抽气器将液氮抽入需要的容器中。
3.如果需要将液氮装入小瓶中,应使用专业的液氮转移器,以避免液氮泼洒或溅出。
4.在购买液氮和进行液氮操作前,请确保有经验丰富的人员指导,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三、液氮的储存和保养1.液氮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位置,并保持储罐密闭。
2.在工作时,储罐应保持干燥,如果储罐表面有水珠,应先将其擦干。
3.定期检查和维护储罐的阀门和管道等部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4.如果长时间不使用液氮,应将其储罐中的液氮释放殆尽。
四、应急措施1.如遇到液氮泼洒或溅出,请立即远离现场。
2.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应使用干粉灭火器。
3.如发现有人被液氮冻伤,应立即用温水冲洗并送医院治疗。
4.在进行液氮操作时,应随时保持警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五、结论液氮操作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但是严格遵守标准化规程从而保证其安全。
同时,在使用液氮时也需要注意氮气的使用环境和相关的操作方法。
正确使用液氮,可以为实验和其他应用提供极大的帮助。
液氮洗岗位操作规程1.岗位的任务及意义来自低温甲醇洗岗位的净化气体成分为H2 96.42% 、 N2 0.65%、CO 2.7%、Ar0.17%、CH4 0.058%、CO2 0.001%、CH3OH 0.001%,净化气中除H2、N2还含有CH4、CO2、CO3OH、CO、Ar等成分,少量的CO是合成催化剂的毒物必须除净;CH4和Ar为惰性气体,如不除去会在合成回路中积累,增加操作的能耗,又会降低氨净值。
岗位任务:(1)用分子筛干燥器吸附净化气中的微量CO2、CH3OH。
(2)把净化工艺气中的 CO、CH4、Ar脱除干净。
(3)配置氢氮比为3:1的合成气,供氨合成用。
2.液氮洗岗位基本原理及流程简述2.1液氮洗岗位基本原理液氮洗工序的工艺原理包括:吸附原理、混合制冷原理及液氮洗涤原理。
1)吸附原理吸附是一种物理现象,不发生化学变化。
由于分子间引力作用,在吸附剂表面产生一种表面力。
当流体流过吸附剂时,流体与吸附剂充分接触,一些分子由于不规则运动而碰撞在吸附剂表面,有可能被表面力吸引,被吸附到固体表面,使流体中这种分子减少,达到净化的目的。
分子筛对极性分子的吸附力远远大于非极性分子,因此,从低温甲醇洗工序来的气体中CO2、CH3OH因其极性大于H2,就被分子筛选择性地吸附,而H2为非极性分子,因此分子筛对H2的吸附就比较困难。
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上的分子达到一定,即达到了吸附平衡吸附剂达到了饱和状态,这时每公斤吸附剂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称为静吸附容量(或称平衡吸附容量)。
在吸附过程中,由于流体的流动速度的影响和出口气体纯度等的要求,并不能使全部吸附剂达到吸附平衡,尚有一部分吸附剂未饱和,这时的吸附容量是单位吸附剂的平均吸附容量,称为动吸附容量。
一般情况下,动吸附容量仅为静吸附容量的0.4~0.6倍。
吸附剂床层的切换时间的确定是根据吸附剂在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动吸附容量来确定的,如果到了切换时间而不及时切换,出口气体中杂质含量就会超标,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定时切换再吸附器而进行再生。
使用液氮安全操作规程
1、液氮安全操作的管理体系
液氮安全操作的管理体系是液氮安全操作的基础,它要求设置相应的法规、制度和措施,建立有效的危害识别、危害控制、危害治理及监测机制,来保障液氮安全操作的贯彻执行和有效实施。
2、液氮安全操作的培训
液氮安全操作的培训要求进行过液氮安全操作培训的人员才能上岗,液氮安全操作培训主要包括液氮安全操作基础培训、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安全作业许可培训、液氮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使用培训四个方面。
3、液氮安全操作的技术操作规程
液氮安全操作的技术操作规程是液氮安全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应准确、详细地规定液氮作业任务、作业方法、作业场所、相关作业安全要求、操作要求、操作监控、故障处理及应急处理等内容,并确保其严格执行。
4、液氮安全操作的安全措施
液氮安全操作的安全措施要求必须实施相关安全措施,以确保液氮的安全运行,其中包括液氮设备的检查、维护、安装、运行、应急处置和拆卸检验等,以及液氮安全操作图表、技术协议、液氮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设施等。
5、液氮安全操作的备件维护与记录。
净化车间液氮洗岗位操作规程
一、引言
净化车间是生产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其中液氮洗岗位操作更是贯穿整个生产流程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规范净化车间液氮洗岗位的操作流程,确保生产过程安全、高效。
二、洗液氮洗岗位操作环境准备
1.检查洗液氮洗岗位周围环境是否清洁整齐,确保操作安全。
2.检查液氮洗岗位所需设备和工具是否齐全,并保持设备整洁。
三、洗液氮洗岗位操作步骤
1.佩戴防静电服和手套,并戴好防护眼镜。
2.打开液氮洗设备电源,并进行系统自检。
3.操作人员应根据生产需求,设置好液氮洗设备的工作参数。
4.将待清洗物品放入洗液氮洗岗位,并确保摆放整齐。
5.启动液氮洗设备,进行清洗操作。
6.清洗完毕后,关闭液氮洗设备,将清洗后的物品取出。
7.对液氮洗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四、注意事项
1.液氮具有极低的温度,操作人员需注意防护措施,避免受伤。
2.液氮洗岗位操作应在专业操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未经培训的人员禁
止操作。
3.操作人员需定期检查液氮洗设备的安全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结语
净化车间液氮洗岗位操作规程是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希望全体操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维护生产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液氮洗技术操作规程一、岗位任务在低温下用液氮洗涤,脱除来自16工号气体对氨合成有害的毒物CO和CO2及惰性气体CH4、AR等制取CO+CO2<10ⅹ10-6的净化气体,同时将中压氮加入到氮洗气中以配置H2/N2为3:1的合成气,作为生产合成氨的原料气。
二、岗位管辖范围塔:C1701 共一台换热器:E1701-E1705 共5台罐及分离器:V1701-V1702;Y1701 共三台分子筛吸附器:D1701-1、2 共两台液氮洗冷箱上述设备及这些设备所属的管线、阀门及仪表等。
三、操作规程(一)、开车1、原始开车1.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1.1.1、本工号检查完毕、检修时拆掉的盲板等已复位,其位置正确无误。
1.1.2本工号各仪表调试完毕且投用正常。
1.1.3吸附器分子筛装填合格,具备投运条件。
1.1.4空分运行正常,有足够的氧气送出(包括N2、N3)1.1.5.所有阀门(除仪表根部阀)均关闭。
1.2、开车前的检查确认工作1.2.1、系统氮气置换干燥①将冷箱加热氮管线上的两块盲板置通的位置(N3-1715-4’)(图号B-104)②开尾气通火炬的切断阀(位于NF17011A-8”NF-1704-10“管线上)将PIC1712设定值调至0.2MPAG,投自动。
(图号B-103)③全开冷箱内各导淋阀(包括SV1711旁路阀)(图号B-104)④将NF17012(合成气排火炬管线)(应该改为:TDV-1716前放空NF-1707-12”)上盲板至“通”位置,开其前后截止阀(图号B-103)⑤将KV1714(循环氢排火炬管线)(NF-1709-2”)上盲板至“通”开启前后截止阀门(图号B-104)⑥使KV1716打开,NF17014(去低温甲醇洗合成气)(NF-1730-2”)上盲板至“通”位置,开其后截止阀(图号B-104)⑦全开净化气进冷箱前过滤器后切断阀(PG-1703-12’图号B-103)⑧将NF17017(冷箱前净化气排火炬管线)(NF-1728-3’)上盲板至“通”位置,开其前后截止阀。
液氮使用标准操作规程液氮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一、液氮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液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液体,具有极低的温度和压力。
在科研、制药、食品、生物等领域广泛应用。
在使用液氮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1、了解液氮的特性,熟悉其沸点、汽化潜热等关键参数。
2、液氮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以免造成冻伤。
3、液氮罐要放置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4、液氮罐周围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5、使用液氮时,需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安全设备。
二、液氮使用步骤1、准备液氮罐及相关仪器设备。
确保液氮罐干燥、通风良好,并检查阀门、管道等连接部位是否密封。
2、打开液氮罐阀门,使液氮流入实验操作台或相关设备中。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液氮接触皮肤。
3、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液氮的消耗情况,并及时补充液氮。
确保实验或设备持续处于液氮环境下。
4、使用完毕后,务必关闭液氮罐阀门,并做好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液氮使用量、使用时间等关键信息。
三、液氮存储和保护1、液氮存储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
2、液氮罐应放置在稳定的地方,防止跌落或撞击。
3、定期检查液氮罐的密封性能,确保阀门、管道等连接部位无泄漏。
4、根据需要,对液氮进行定期充填或更换,以确保液氮供应充足。
四、废液处理1、在使用过程中,若有废液产生,应按照相关环保规定进行处理。
不得随意倾倒或排放。
2、对于空罐或报废的液氮容器,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处置。
3、重视废液处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防止因废液挥发或泄漏导致环境污染或人员伤害。
总结:本篇文章阐述了液氮使用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液氮的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步骤、存储和保护以及废液处理等方面。
在使用液氮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安全、环保和有效的使用。
重视液氮的存储和保护,以便持续、稳定地供应液氮。
在处理废液时,应遵循相关规定和安全措施,防止出现环境问题和人员伤害。
通过遵循本操作规程,可以更好地发挥液氮在各领域的应用价值。
第1篇一、目的为确保液氮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液氮的操作、储存、运输和使用。
三、职责1. 操作人员:负责液氮的操作、储存、运输和使用。
2.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检查液氮操作过程,确保安全。
四、操作规程1. 液氮储存(1)液氮储存容器应置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热源、火源。
(2)液氮储存容器应定期检查,确保无泄漏、无损坏。
(3)液氮储存容器周围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2. 液氮运输(1)液氮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用液氮运输车,确保运输安全。
(2)运输车辆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防止氮气浓度过高。
(3)运输过程中,严禁液氮罐体碰撞、挤压,避免发生泄漏。
3. 液氮使用(1)液氮使用前,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如防寒服、防冻手套等。
(2)操作人员应熟悉液氮使用设备,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液氮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
(4)液氮使用完毕后,关闭设备,确保设备无泄漏。
4. 液氮回收(1)液氮回收过程中,应确保操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
(2)液氮回收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液氮回收过程中,注意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液氮具有极低的温度,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
2. 液氮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氮气浓度过高。
3. 液氮操作过程中,严禁吸烟、使用明火。
4. 液氮操作过程中,如发现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切断气源,远离泄漏区域。
六、培训与考核1. 操作人员应参加液氮操作培训,掌握液氮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2. 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液氮操作规程。
七、附则1.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规程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规程如有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2篇一、目的为确保液氮操作的安全、高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特制定本规程。
液氮洗操作法目录1.岗位任务1.1.岗位职责1.2.岗位作用1.3.管辖范围2.工艺流程叙述3.工艺指标4.开车4.1.大检修后开车4.2.正常开车4.3.短期停车后开车5.正常操作6.停车6.1.长期停车6.2.短期停车6.3.紧急停车7.特殊操作8.不正常现象及处理9.附录9.1.安全阀(防爆膜)一览表9.2.分析取样点一览表9.3.仪表一览表9.4.控制阀一览表9.5.盲板一览表9.6.工艺阀门一览表1.岗位任务1.1.岗位职责在值班长的统一领导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各项工艺指标;在生产中必须精心操作调节,及时汇报联系,正确处理事故,确保本单元安全、优质、平稳和长周期运行。
1.2.岗位作用1.2.1.净化工艺气①利用分子筛吸附器脱除来自400单元工艺气中的微量CO2、CH3OH等高沸点物质;②利用液氮洗涤脱除工艺气中对氨合成触媒有毒害作用的微量CO及CH4、Ar 等惰性气体,制取CO<5ppm的纯净氢氮气;1.2.2.配氮按化学计量比配制H2:N2为3:1的合成气,作为生产合成氨的原料;1.2.3.回收CO、CH4等可燃性气体,供燃料气系统1600单元作为燃料气;1.2.4.回收液氮洗涤塔底尾液中H2,送往循环气压缩机K-401压缩回收利用;1.2.5.将部分H2:N2为3:1的合成气减压后送空分的精氩装置使用;1.2.6.将大部分冷合成气送往400单元,冷却甲醇溶液,为400单元提供冷量,复热后返回本单元;1.2.7.将分子筛再生氮气与部分低压氮气送往400单元硫化氢浓缩塔C-403,作为气提气;1.3.管辖范围C-501(氮洗塔)E-501(高压氮冷却器)E-502A/B(1#原料气冷却器)E-503(2#原料气冷却器)E-504(再生氮气加热器)E-505(再生氮气冷却器)V-501A/B(分子筛吸附器)V-502(氢分离器)V-503(排放罐)液氮洗冷箱上述设备的附属管线、阀门及就地指示仪表等。
液氮洗技术操作规程一、岗位任务在低温下用液氮洗涤,脱除来自16工号气体对氨合成有害的毒物CO和CO2及惰性气体CH4、AR等制取CO+CO2<10ⅹ10-6的净化气体,同时将中压氮加入到氮洗气中以配置H2/N2为3:1的合成气,作为生产合成氨的原料气。
二、岗位管辖范围塔:C1701 共一台换热器:E1701-E1705 共5台罐及分离器:V1701-V1702;Y1701 共三台分子筛吸附器:D1701-1、2 共两台液氮洗冷箱上述设备及这些设备所属的管线、阀门及仪表等。
三、操作规程(一)、开车1、原始开车1.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1.1.1、本工号检查完毕、检修时拆掉的盲板等已复位,其位置正确无误。
1.1.2本工号各仪表调试完毕且投用正常。
1.1.3吸附器分子筛装填合格,具备投运条件。
1.1.4空分运行正常,有足够的氧气送出(包括N2、N3)1.1.5.所有阀门(除仪表根部阀)均关闭。
1.2、开车前的检查确认工作1.2.1、系统氮气置换干燥①将冷箱加热氮管线上的两块盲板置通的位置(N3-1715-4’)(图号B-104)②开尾气通火炬的切断阀(位于NF17011A-8”NF-1704-10“管线上)将PIC1712设定值调至0.2MPAG,投自动。
(图号B-103)③全开冷箱内各导淋阀(包括SV1711旁路阀)(图号B-104)④将NF17012(合成气排火炬管线)(应该改为:TDV-1716前放空NF-1707-12”)上盲板至“通”位置,开其前后截止阀(图号B-103)⑤将KV1714(循环氢排火炬管线)(NF-1709-2”)上盲板至“通”开启前后截止阀门(图号B-104)⑥使KV1716打开,NF17014(去低温甲醇洗合成气)(NF-1730-2”)上盲板至“通”位置,开其后截止阀(图号B-104)⑦全开净化气进冷箱前过滤器后切断阀(PG-1703-12’图号B-103)⑧将NF17017(冷箱前净化气排火炬管线)(NF-1728-3’)上盲板至“通”位置,开其前后截止阀。
(图号B-103)⑨用HS1703将进冷箱净化气低联锁旁路设置“ON”(开车超弛按钮)⑩切除MPN2低联锁。
(高压N2压力低联锁,PIA-1711报警)○11用HS1709使FV1709复位,开FV1709阀(粗配氮阀)用HS1715使FV1710复位,开FV1710阀(液氮进氮洗塔)用HS1712使LV1701复位,开LV1701阀(氮洗塔液位调节阀)用HS1713使TV1739(原料气进氮洗塔温度调节阀)复位,开TV1739阀○12开N3 17008A盲板前后切断阀。
(N3-1708-10’)(图号B-102)N3 17008盲板前后切断阀(氮气冷却器出口阀门)。
(图号B-102) 开加热N3进口前后切断阀(N3-1715-4”)。
(图号B-104)○13调节加热N3阀门开度,使PI1716指示为0.3MPAG(净化气进氮洗塔前压力为:0.3MPAG) (图号B-105)○14在QE1709、QE1708(A1708、A1709氮洗塔上部、35块塔板位置)处取样分析,当连续两次测得O2<0.2*10-2,H2O<1*10-6时,表明置换和干燥合格(图号B-105)○15在干燥过程中,打开冷箱内所有能排放的地方,其中包括冷箱底部导淋、分析取样点、仪表导压管及安全阀旁路。
○16分析各点露点及CO2、甲醇含量直至合格。
1.2.2系统裸冷空分送出N2后,液氮洗安装完毕,冷箱没装填珠光砂前做裸冷试验。
①将冷箱加热N3管线上两块盲板置“盲”的位置。
(图号B-104)②确认置换、干燥时各排放管线截止阀关闭;确认FV1709、FV1710、LV1701、KV1716(合成气去低温甲醇洗切断阀)阀关闭。
③开MP-N2进17工号截止阀旁路阀及过滤器后排放阀短期排放。
(图号B-103)④开MP-N2过滤器后截止阀,将MP-N2充至FV1710、FV1709阀前,关闭N2进工号旁路阀,开主截止阀。
(图号B-103)⑤用HS1715使FV1710阀复位,开FV1710使C1701(T1701)冲压,将氮洗塔压力升至0.5-1MPAG⑥HS1709、HS1712、HS1713分别使FV1709、LV1701、TV1739(氢气分离器下部温度调节阀)复位,全开LV1701、TV1739. (图号B-105)⑦在冲压的同时,分别打开以下阀门:a.合成排放火炬管线两道截止阀(NF17012管线)(NF1707-12)(图号B-103)b、循环氢气排放火炬管线两道截止阀(NF17014管线)(NF1709-2 )(图号B-104)c、冷箱前净化气排火炬管线两道截止阀及过滤器后截止阀(NF17017)(NF-1728-3)管线。
d、尾气通火炬管线截止阀(NF-1704-10管线)(图号B-104)⑧通过调整以上各排放阀的开度以及FV1709、FV1710开度,使冷却速度<20℃/H,氮的分配使装置各部分均匀冷却,使换热同端面温差<60℃○9当T1736(E1705去E1706净化气管线温度)、T1739(E1706去T1701净化气管线温度)、T1741(出V1702循环氢管线温度)温度指示为-50℃到-60℃表明裸冷结束。
○10关N2进工号切断阀。
(图号B-103)1.2.3系统解冻①打开冷箱各处人孔,进行自然升温解冻,同时观察冷箱内结霜情况②当冷箱内恢复至常温后,可进入检查并紧固螺栓,若有螺栓松动,先行拧紧,应注意在进人之前,必须分析o2含量在19%以上以免造成窒息1.2.4 冲压查漏(略)1.2.5冷箱装填保温材料(略)1.2.6 吸附器再生1.2.6.1 将SEQUENCE MODE 置OFF位置(时序模式)1.2.6.2对吸附器进行再生(以1#吸附器为例)①置换A、打开KV1705(再生气体进VA切断阀)、KV1707(再生气体出VA切断阀)、KV1715(E1702入口切换阀),KV1714(E1701入口切换)(图号:B-101、B-102)B、确认PV1722(再生气体出分子筛切断阀)开(图号:B-101)C、打开FV1701(再生气体流量调节阀)后排火炬截止阀D、打开LV1630(XCV1701)及其前后截止阀,引N3入分子筛系统。
(图号:B-102)E、使FICA1701控制在4000-6000M3/H,置换1H左右。
②加热A、使KV1714(E1701入口切断阀)加热侧通,KV1715(E1702入口切换阀)冷却侧通。
B、加热4小时,且确认TIA1709(VA下部温度)达200℃(图号:B-101)③预冷A、使KV1714(E1701入口切断阀)进冷侧B、预冷3小时且确认TIA1709<45℃C、切换至另一台吸附器方法同上。
1.3开车步骤1.3.1冷箱内的制冷、制液①制冷按照“系统裸冷”一节中①--⑧项进行,为了加快冷却速度,当E1703(E1706)冷端温度达-160℃时,可补液氮。
在补液氮前,先对液氮管线进行排放冷却。
(图号:B-104)②制液制液是制冷的继续,随着系统温度的降低,氮开始液化,液体在C1701内积累,此时应通过塔底排放管线排放5-10分钟,使其液位基本恒定。
1.3.2、吸附器的冷却在液氮洗装置冷却的同时,其中1台吸附器必须用来自16工号的合格工艺气进行冲压,并缓慢冷却到操作温度。
①确认PICA1713(合成气出界区压力调节阀)在设定压力下投自动(图号:B-103)②在QE16012(A1701出分子筛净化气管线)处取样分析(或A1706冷箱内净化气管线)指示)CO2<=10PPMCH3OH<=20PPM③确认分子筛吸附器各程控阀均关闭④确认TV1708(分子筛出口进冷箱前阀门)及其旁路阀关闭(图号:B-103)○5打开吸附器出口阀KV1703(KV1704)○6打开KV1701(吸附器进口阀)(KV1702)⑦控制PG1604管线入吸附器切断阀旁路阀,使吸附器压力表PI17107(PI17108)指示至操作压力,控制冲压速率为0.1-0.2MPA/MIN⑧吸附器内压力充至平衡压力后,全开进吸附器入口净化气切断阀,关其旁路阀。
⑨使NF17018A(TV1708前放空)管线盲板至“通”的位置,打开盲板后切断阀稍开其前切断阀进行冷却排放,冷却速率<20℃/H(图号:B-103)⑩当温度指示TIA1709(VA进口)与TIA1711(VA出口)(或TIA1710(VB进口)与TIA1712(VB出口))基本相同时,表明冷却结束。
○11吸附器冷至-50℃,调整NF17018A(TV1708前放空)的两道截止阀,使分子筛维持在低温态。
净化气送入冷箱后,关上述两截止阀。
(图号:B-103)1.3.3、冷箱冲压导气①当导净化气时,必须有足够的液氮去冷却工艺气体,氮洗塔C1701及分离罐V1701需充有90%以上的液氮。
②关闭和确认冷却用的排放管线NF17018A(TV1708前放空)两道截止阀。
(图号B-103)。
③关闭冷箱前净化气排火炬管线两道截止阀(NF17017管线)。
(NF-1728-3) (图号B-103)。
④关合成气排火炬管线两道截止阀(NF17012管线)(NF1707-12)(图号B-103)。
⑤关闭循环氢气排火炬两道截止阀(NF17014)NF-1709-2”(图号B-104).⑥用原料气充压:a、导气结束后,通知分析人员取样分析、确认QE17004(合成气出口处在线分析H2 CO )的CO<5*10-6,AIC1706指示H2为75*10-2左右,根据18工号的要求送气。
(图号B-103)b、在向18工号送气过程中,要密切监视P1713(合成气管线)压力,使其保持稳定。
(图号B-103)c、当V1701压力升至1.85mpaG,现场缓慢打开循环H2去K1601(去低温甲醇洗)截止阀,关其去火炬阀。
1.3.5、投连锁导气和送气完毕,待系统稳定后用HS1703使进冷箱净化气低连锁旁路置“OFF”。
2、正常开车(短期停车后的开车)2.1、在停车时,其中一台或两台吸附器处于冷态,当C1601顶分析净化气合格后,上述吸附器可以恢复到停车前的阀门位置进行充压后继续冷却。
2.2、其余步骤按原始开车1.3.1——1.3..5进行。
2.3、如果停车时间特短,不超过半天,冷箱可不积液直接导气。
但要注意换热器同端面温差不超过60℃,冷量不上移。
(二)停车1、计划长期停车①系统降负荷至50%,MPN2量将自动减少。
②18工号循环降温结束后,缓慢打开PV1713使合成气经PV1713放入火炬。
③将HS1704切至“0N”(停车按钮),确认开车管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