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研究进展.pdf
- 格式:pdf
- 大小:41.17 KB
- 文档页数:6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引言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由于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导致肺循环障碍。
它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并且常常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研究的开展,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
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等多种手段。
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如CT肺动脉造影可以直观显示血管阻塞情况,而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在肺栓塞的治疗方面,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药物治疗方面,抗凝治疗是首选,常用的药物包括肝素和华法林等。
对于高危患者或无法耐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导管置入和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则包括肺动脉栓塞切除术等。
除了诊断与治疗,预防肺栓塞也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宣教、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以及合理使用药物等。
此外,近年来一些新的预防方法也在不断涌现,如利用基因筛查进行个体化预防。
综上所述,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将会进一步改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肺栓塞的概述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
肺栓塞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常常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多数发病于中老年人群。
肺栓塞的病因复杂多样,最常见的病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脱落至肺动脉系统,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
其他病因包括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变、肿瘤、外伤等。
这些因素可促使血栓形成,并进一步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各异,取决于血栓的大小和部位。
轻度肺栓塞可能无明显症状,而重度肺栓塞可导致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严重症状。
1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3月上第21卷第7期·论著·*基金项目: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编号:QA2020058)作者简介:陈磊,放射科,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
肺栓塞指数(PAOI)与急性肺栓塞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陈磊(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 南通 226300)【摘要】目的:探讨肺栓塞指数(Pulmonary…artery…obstruction…index,PAOI)与急性肺栓塞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我院42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Acute…pulmonary…embolism,APE)患者的病史资料。
以Qanadli 栓塞指数评分为依据,把APE 的严重程度分成轻度阻塞组、中度阻塞组和重度阻塞组,来探讨肺栓塞指数(PAOI)与急性肺栓塞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1)血气分析随着病情程度加重APE 患者PaO 2…、PaCO 2和SaO 2水平逐渐下降,其中三组PaO 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右心功能参数比较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R Vd、RVd /LVd、RVs、RVd /LVd 水平逐渐增加,其中三组的R Vd 和RV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PAOI 与PaO 2…、LV d成负相关性(P <0.05);与R Vd、RVd /LVd、RVs、RVs /LVs 成正相关性(P <0.05);与PaCO 2、SaO 2、LVs 未见明显相关性(P >0.05)。
(3)通过ROC 曲线分析仅PAOI 具有一定的预测诊断价值(AUC=0.836,P=0.001)敏感度为86.9%,特异度为90.4%。
其他数据未见明显诊断预测价值(P >0.05)。
结论:PAOI 评分能够通过定量分析APE 累及范围,了解患者右心功能障碍和血气情况,从而为APE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肺栓塞指数;急性肺栓塞;病情程度【中图分类号】R5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07-001-03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1]指的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造成肺动脉堵塞所导致的与循环功能、呼吸功能障碍相关的疾病,栓子的种类较多,具体包括肿瘤细胞、脂肪、血栓等。
中危肺栓塞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危肺栓塞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国际呼吸杂志急性肺栓塞(APE)是⼀种常见病,在西⽅发达国家每年死于肺栓塞的患者占死亡⼈数的10%~15%,在死亡病因中肺栓塞⾼居第3位。
据报道,伴有休克或低⾎压的⼤⾯积或⾼危APE患者病死率⾼达30%,⾎压正常的APE患者中⾄少25%的患者超声⼼动图提⽰伴有右⼼功能不全(RVD),在这些中危APE患者中右⼼压⼒的超负荷增加了短期病死率(9%)和不良事件的发⽣,⽽⾎压正常不伴RVD的APE患者病死率低于1%。
在APE患者中,RVD的发⽣与疾病的转归密切相关,是评估预后的⼀个独⽴预测因素。
2008年欧洲⼼脏病协会(ESC)颁布了新的APE诊治指南,新指南强调APE的严重程度应依据APE相关的早期死亡风险进⾏个体化评估。
建议以⾼危、中危、低危替代以往⼤⾯积、次⼤⾯积及⾮⼤⾯积APE的术语。
肺栓塞危险分层的参数主要依据有⽆⾎流动⼒学改变、是否合并RVD及有⽆⼼肌损伤,其中RVD的诊断⽬前仍⽆统⼀的诊断标准。
此外对每例APE患者进⾏危险分层时,及时界定⾼危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外,还需要给予中危肺栓塞⾜够的重视,这部分患者的预后不⼀致,初始治疗⽅案给予溶栓还是抗凝治疗仍有很⼤的争议,所以中危APE⼈群的筛选识别以及如何治疗仍需要我们进⼀步探索。
1RVD的诊断⽅法1.1螺旋CT肺⾎管成像诊断RVD的价值多层螺旋CT肺⾎管成像(MSCTPA)由于传统扫描技术的辐射剂量、扫描时间的限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并不作为评价RVD功能和形态的⾸选⽅法。
近年来随着多排探测器的发展及双源CT的出现,其薄层扫描、薄层重建⼤⼤提⾼了图像的分辨率;采集信息量⼤,具有强⼤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可清晰显⽰主肺动脉及其5~6级分⽀,并可从任意⾓度及⽅位观察肺动脉,清楚显⽰肺动脉腔内栓⼦的⼤⼩、形态、位置,并可直观地显⽰全肺⾎管及栓⼦的空间结构关系;对栓⼦的定位也具有重要意义,对肺栓塞严重程度的评价有了重⼤推进。
急性肺栓塞研究进展一、肺栓塞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embolism, PTE)简称肺栓塞,作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embolism, VTE)的一部分,其发病率位居第三位,仅次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及脑卒中,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急性心肌梗塞,近年的文献报道中大约10%的急性PTE患者死于初次诊断的3月内[1]。
PTE可以发生在很多基础疾病之上,分布于全院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多个二级学科,常被误诊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肺炎、胸膜炎、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现阶段因对PTE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仍存在误诊或漏诊。
美国每年新发VTE病例65万-70万患者,其中约有1/3为PTE患者,每年死于VTE患者多达25万-30万[1];来自中国的研究资料显示:16,972,182例住院患者中确诊PTE18,206例,年发病率为0.1%,其中男性多于女性,中年以上为主,南方地区发病率低于北方地区,病死率约8.7%;而相对于高发病率而言,在PTE的预防方面非常不乐观:来自中国的11个省市19家医院的RAMP研究,共入组1247例ICU/CCU患者研究发现57.3%具有两个以上的VTE危险因素;采取指南中推荐的VTE预防措施的比例平均为CCU 22.7%,ICU 16.9%,其中重庆达到80%,南京50%、成都45%、广州30%、沈阳18%、北京15%[2]。
对于特定人群组的研究发现,综合ICU中DVT发生率27%;骨科手术[3-6]。
来自中国40个中心共纳入了607例老年急诊住院患者的另一项AMEP研究[7],发现VTE总的发生率为9.7%(其中DVT发生率7.3%、PTE发生率2.1%、PTE与DVT同时存在的发生率为0.5%),其中59.3%发生在第一周;75%发生在第二周;6.6%患者死亡,其中36.6%患者死于住院3周之内。
老年患者急性肺栓塞护理的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63—02肺栓塞是指肺动脉血管被栓子栓塞导致的疾病[1].急性肺栓塞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症,病死率极高.有资料显示,肺栓塞中60岁以上者可达20%[2]。
老年人因为他们的生理、病理和解剖学上的特点关系,在原有慢性病的基础上突发急性肺栓塞,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诊断困难,溶栓和抗凝治疗引起的出血的危险性高。
所以,对于老年人突发急性肺栓塞,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们更应该重视。
全文就老年患者急性肺栓塞护理的研究进展展开探讨。
1病情观察1.1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肺栓塞的最常见症状,特别是活动后最为明显。
病人呼吸困难时,特别是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与原发疾病不相符或是不能用原发疾病来解释时,护士应及早报告医生,同时给予吸氧、限制下床活动等相应处理。
1.2晕厥晕厥是由于大面积肺栓塞引起的脑供血不足症状、有时候是肺栓塞的唯一或是最早的症状。
同时,多伴有血压下降、右心衰和低氧血症,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1.3胸痛胸痛常表现为类似胸膜痛或是心绞痛的表现。
多突然发生,并且与呼吸有关联.咳嗽时加重。
当有较大的柱子栓塞时,可出现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向肩及胸部放射,易被误诊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1.4其他咳嗽多数为干咳或是有少量白痰,可同时伴有喘息,比如,合并感染可伴有黄痰或痰量较多;咯血一般为小量的鲜血或是血丝痰,多在栓塞后24 h内发生;颓躁、惊恐甚至是濒死感,可能与胸痛或低氧血症有关;发热多为低热,体温不超过38.5℃,高于38.5℃应考虑为合并感染[3]。
2 抢救流程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
绝对卧床,不可过度屈曲下肢,保持大便的通畅。
对有低氧血症者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呼吸衰竭时可给予无创通气或是气管插管。
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
完善各项检查,测定基础aptt、血生化、血常规、血小板计数,作为溶栓前后对照值。
临床与病理杂志J Clin Pathol Res2020, 40(1) 205收稿日期(Date of reception):2019–04–20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张薇,Email: 946366312@肺栓塞是一种急性的、可危及生命的疾病[1]。
准确了解肺栓塞的发展过程,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的危险分层,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
因此,正确的危险分层是急性肺动脉栓塞治疗的基石[3-4]。
目前肺栓塞的危险分层依据2014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发布的“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将肺动脉栓塞伴休克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0.01.035View this articl e at: /10.3978/j.issn.2095-6959.2020.01.035肺动脉栓塞指数的研究进展周果,伍慧杰,孙美琪,郝倩文 综述 张薇 审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哈尔滨 150001)[摘 要]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也是临床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肺栓塞的诊断方法有螺旋CT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V/Q)显像、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
螺旋CT 中的多排螺旋CT 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
肺动脉栓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 ,PAOI)是通过螺旋CT 的多排螺旋CT 肺动脉造影进行计算的一种临床指标。
本文就PAOI 与APE 危险分层,PaO 2,PaCO 2,P(A-a)O 2,SaO 2,RVd/LVd ,MPAd ,SVCd ,肺动脉高压,D -二聚体等的相关性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急性肺栓塞研究进展
一、肺栓塞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embolism, PTE)简称肺栓塞,作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embolism, VTE)的一部分,其发病率位居第三位,仅次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及脑卒中,病
死率仅次于肿瘤和急性心肌梗塞,近年的文献报道中大约10%的急性PTE患者死于初次诊断的3月内[1]。
PTE可以发生在很多基础疾病之上,分布于全院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多个二级学科,常被误诊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肺炎、胸膜炎、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现阶段因对PTE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仍存在误诊或漏诊。
美国每年新发VTE病例65万-70万患者,其中约有1/3为PTE患者,每年死于VTE患者多达25万-30万[1];来自中国的研究资料显示:16,972,182例住院患者中确诊PTE18,206例,年发病率为0.1%,其中男性多于女性,中年以上为主,南方
地区发病率低于北方地区,病死率约8.7%;而相对于高发病率而言,在PTE的预防方面非常不
乐观:来自中国的11个省市19家医院的RAMP研究,共入组1247例ICU/CCU患者研究发现57.3%具有两个以上的VTE危险因素;采取指南中推荐的VTE预防措施的比例平均为CCU 22.7%,ICU 16.9%,其中重庆达到80%,南京50%、成都45%、广州30%、沈阳18%、北京15%[2]。
对于特定人群组的研究发现,综合ICU中DVT发生率27%;骨科手术[3-6]。
来自中国40个中心共纳入了607例老年急诊住院患者的另一项AMEP研究[7],发现VTE总的发生率为9.7%(其中DVT发生率7.3%、PTE发生率2.1%、PTE与DVT同时存在的发生率为0.5%),其中59.3%发生在第一周;75%发生在第二周;6.6%患者死亡,其中36.6%患者死于住院3周之内。
PTE发展为慢性栓塞性
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obolism hypertention,CTEPH)的发生率报道不一,会因是
否给予有效地干预、是否纳入了无症状的CTEPH而存在很大的差异。
2004年chest的一份研究显示急性PTE患者,2年CTEPH发生率为 3.8%[8,9];2006年Chest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CTEPH 发生率为9.1%。
抗凝3-6月总的死亡率0.2-0.4%/年[10]。
肺动脉收缩压(SPAP)可以作为判断PTE患者预后非常重要因素,研究显示SPAP大于50mmHg并在最初几周治疗后无缓解者,为
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尤其是复发PTE患者)。
不容忽视的是尽管在PTE的诊断意识方面存在很
大的差距,但是的确存在漏诊与过诊并存的现象。
急性PTE典型的表现就是其症状、体征的“不典型”性,所以认识不到会出现漏诊,而过于强调其不典型性会导致过度检查甚至会面临着不
必要的检查带来的风险。
故主张在接诊急诊就诊的患者时,必须结合PTE的临床评分(如Well 评分、Geneva 评分等)来判断PTE的诊断可能性。
二、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
原有的对PTE的分类如“大块PTE、次大块PTE、非大块PTE”目的是强调脱落血栓堵塞的面积,但是单纯通过脱落血栓直径来反应栓子对机体的危害程度显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心肺储备
功能差的患者即便是很小的血栓也可能会出现很明显的症状。
为了更全面从病理生理角度对急
性PTE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强调脱落的血栓对机体的影响程度,2008年欧洲心血管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 ESC)提出PTE新的分类方法并一直沿用至今:依据是否
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分为高危、非高危组;非高危组又以是否合并右室功能不全或存在心肌受
损证据分为中危和低危组。
高危组PTE定义为存在血液动力学障碍或伴有低血压状态[11](如SBP<90 mm Hg或降低40 mm Hg持续15min或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
2011年AHA再次补充了无脉或持续心动过缓[12](HR<40次/分伴有休克症状或体征);中危组PTE(2008年ESC称之为intermediate-risk group,2011年AHA称之为 submassive group)定义为血液动力学稳定(也称为 normotensive group),但存在右室功能不全(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RVD)和/或BNP、TNI升高等证据者;低危组PTE患者定义为不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或右室负荷过重
及心肌损伤等表现者。
三组患者中,低危组PTE患者因危险程度及恶化可能性均比较低的患者,
可以无需住院治疗;高危组PTE患者属于危险程度最高、死亡率最高的一组患者;中危组PTE 患者属于血压正常、住院患者比例最高,貌似病情“很稳定”,但急性期仍会有3-15%出现恶化甚至死亡事件的发生,所以主张高危组PTE患者和中危组PTE患者的急性期应予住院观察及治疗。
三、溶栓治疗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上的研究现状
1、高危组PTE患者基于高危组PTE患者病死率高达15-60%,且起病1小时内死亡可以达65%,2小时内死亡可以达80%[13],所以高危PTE患者在不存在禁忌症的情况下应积极给予溶栓治疗,
以尽快解除右心室梗阻、恢复肺灌注、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存率[11,14-19],因为溶栓治疗较抗凝治疗在改善右室功能及恢复肺灌注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Neil等研究还发现[20],溶栓治疗可以减少儿童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2、中危组PTE患者中危组PTE患者在接受溶栓还是抗凝治疗已经争论了四十余年。
对于中危组PTE患者抗凝治疗被推荐一线用药,是基于溶栓治疗出血风险较抗凝治疗高(有报道会增加
2.6倍),出血发生率13-36%,甚至会面临着致命性出血如颅内出血的风险。
但是由于溶栓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