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五章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 格式:ppt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35
古代埃及的工艺美术一.《纳美尔王石板》是埃及早期石工艺的最高典范,是一种理想的奉献用品或纪念物。
它为以后埃及艺术的象征性与叙事性结合,为人物造型的稳定感、排比式和正身侧面律等基本法则,确定了最早的范式。
它是已发现的化妆石板中最著名的,是一块高64厘米的罐形岩石板,两面都以浮雕形式表现和歌颂了纳美尔王统一上下埃及的功绩。
石板的正面有两个画面,上面的大画面是纳美尔王在神鸟的俯视下,惩处抓获的俘虏;下面的小画面是两个落荒而逃的敌人。
石板的背面有三层画面,上层是欢庆胜利的场面,高大的纳美尔王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背后有一个是从给他提着鞋,前面的将士高举着神鸟欢庆胜利,敌人的尸体就摆在面前,他们被砍下的头颅夹在两腿之间。
中层画面是两个造型奇特、回首交织的狮子长颈怪兽。
雄狮在古埃及既代表国王的威严和权力又代表埃及国家的与民族。
画中两只怪兽颈部交缠,据推测可能象征上下埃及的统一。
下层画面中,代表纳美尔力量的牧牛用脚践踏敌人,用坚硬的牛角攻破敌人的城堡。
二.金字塔金字塔建筑及群像雕刻是古王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雕刻,以其为代表的法老墓最能反映出古埃及人的建筑技术的成就。
金字塔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规模宏大,从四面观看都成等腰三角形,类似汉语的“金”字。
由于石料的充足和法老对来世的追求而建。
公元前1550年,其建造基本停止。
最早的金字塔是第三王朝左赛王时期在萨卡拉墓地建造的由设计师伊姆霍特普设计的阶梯形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的建造标志着古埃及建筑史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首次采用了以石料为建造材料的建筑形式。
现在最著名的金字塔式胡夫、哈夫拉和门卡乌拉在开罗附近吉萨修建的三座金字塔,其中以胡夫金字塔最为壮丽。
三.方尖碑出现时间:中王国时期出现原因:随着太阳神崇拜的发展,神庙建筑逐渐兴盛起来,庙宇入口两侧的方尖碑是这一时期石工艺的代表作品。
这类方尖碑通常使用一整块石头凿成,上面刻有国王的名字和封号。
方尖碑的底座是正方形,碑体渐上渐窄,到顶部呈锥形,形状似一把朝天的宝剑。
外国工艺美术史总结重点讲义资料外国工艺美术史古代埃及工艺美术陶工艺:王朝前的新石器时期多为黑胎粗陶,造型都为模仿草篮和植物形态。
此外,尚有各种薄胎细陶问世,其中以一种被称为黑顶陶器的制品最具代表性。
所谓黑顶陶器:就是在整个土红色的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的釉泥,形成黑红两色的对比效果的陶器品。
这类陶器造型异常单纯,器形外部线条自然流畅。
之后陶艺多以泥灰为主要原料,并出现利用陶轮制作的陶器。
前一阶段的黑顶陶器逐渐衰退,彩绘陶器出现并兴起。
这时的陶器受西亚风格的影响。
纹样结构都形成一定格式鳄鱼纹彩陶钵:在土红色的器壁上用白土绘以图案化的动物纹,口缘部分是交叉的白色线条组成的装饰带,在中间的鳄鱼与河马的表现手法亦相当精炼。
鳄鱼身上布满交叉线条,大概是表现鳄鱼身上的硬磷。
它与口缘部的交叉线装饰带形成统一而和谐的整体,富有形式美感。
这种构思与表现也许受到了做为渔猎生活不可或缺的渔网的启示。
玻璃工艺:沙芯法:即首先由混有黏土及多量沙质的粗糙物质做成容器的内部形态,并由金属棒的一端撑起来再浸入装有选作底色用的玻璃容器的“坩埚”中旋转,使之附上一层厚度相同的玻璃层。
在这种附着的玻璃外壳尚未冷却之际,便贴上保持半流动状态的、拉长的各种彩色的长条形状的玻璃层。
进而使用尖形的工具或梳子般的工具重新在容器的表面上刻画,形成独特的波状纹样。
冷却之后,再把颗粒状的内部沙土从容器中掏出来。
源于埃及,发展于希腊,色彩对比强烈,不透明,技术容易掌握,但操作过程繁复.-----玻璃鱼形容器为代表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史陶工艺两河流域北部的“尼尼微式”陶工艺十分兴盛,这是因为在尼尼微遗址挖掘出一批造型薄巧、做工精细的小型容器而得名。
之后其他遗址出土的同类陶器也沿袭了这一称谓,这类彩纹陶器有个显著的特征,即装饰纹样几乎布满整个器壁,其成型方法普遍采用轮制。
造型配有耳、把等附件。
其形制多为高脚,偶有高足的壶。
器身施挂白色化妆土,并以鲜艳的紫红色描绘几何纹、飞鸟以及其他变形的动物纹样,装饰结构极为严格。
古代埃及的工艺美术填空1.古希腊神庙分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2.“热熔马赛克”也称热熔镶嵌法,是把各色玻璃以类似拼贴马赛克的方式贴于玻璃器壁上,在窑内热熔以后形成的装饰图案。
如作品万花玻璃器:(古罗马)宝石浮雕玻璃,是借鉴宝石雕刻的技法,(过程省略),现藏于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的《波斯兰花瓶》乃此工艺的代表作品。
3.圣物箱和十字架是中世纪基督教工艺美术最为典型的器物造型。
4.欧洲文艺复兴主要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5.现存的《菲力特尼三世的高杯》是这个时期金属工艺与玉石工艺合为一体的代表作。
4.意大利三大家具生产中心: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
7.“布尔镶嵌法”这种镶嵌法就是将龟甲和金属片叠放在一起,刻成相同的图案后,将之镶嵌于家具的表面8.独立于建筑物的巴洛克雕刻工艺取得了一定成就,主要体现在意大利巴洛克雕塑大师——洛伦佐贝尔尼尼。
9.《花坛式玻璃灯罩》是洛可可最高水平。
1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燃脂工艺中最流行的纹样是石榴纹。
一.化妆石板:在古埃及原始社会时期,石工艺主要用于武器和工具,古埃及人又把锑碾碎调和作为眼影膏的习惯,这种加工过程经常是在一种称之为“化妆石板”的器具上进行。
最初化妆石板只是一种化妆用具,后来其功能逐渐发生变化,成为一种理想的用品或纪念品,功能发生变化,尺寸也随之增大。
二.《纳美尔王石板》是埃及早期石工艺的最高典范,是一种理想的奉献用品或纪念物。
它为以后埃及艺术的象征性与叙事性结合,为人物造型的稳定感、排比式和正身侧面律等基本法则,确定了最早的范式。
它是已发现的化妆石板中最著名的,是一块高64厘米的罐形岩石板,两面都以浮雕形式表现和歌颂了纳美尔王统一上下埃及的功绩。
石板的正面有两个画面,上面的大画面是纳美尔王在神鸟的俯视下,惩处抓获的俘虏;下面的小画面是两个落荒而逃的敌人。
石板的背面有三层画面,上层是欢庆胜利的场面,高大的纳美尔王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背后有一个是从给他提着鞋,前面的将士高举着神鸟欢庆胜利,敌人的尸体就摆在面前,他们被砍下的头颅夹在两腿之间。
目录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第二章古代埃及工艺美术第三章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第四章古代波斯工艺美术第五章古代印度工艺美术第六章古代地中海工艺美术第七章古代希腊工艺美术第八章埃特鲁里亚与古代罗马工艺美术第九章伊斯兰工艺美术第十章古代日本工艺美术第十一章古代非洲工艺美术第十二章古代美洲工艺美术第十三章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第十四章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第十五章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第十六章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第十七章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第十八章新古典主义时期工艺美术第十九章近代工艺美术第二十章现代工艺美术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知识提要:工艺美术是伴随着人的诞生而产生的,无论是旧石器时代的石工艺、牙骨工艺,还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工艺,都是原始人类为了生存的需求和逐渐形成的审美意识的产物。
在这些工艺美术作品上体现出了原始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时间概念:1、旧石器时代工艺美术。
以石工艺和牙骨工艺为主,文化有了较高的发展。
不仅出现了切削石刀和雕刻器,而且也有骨针、渔叉。
2、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
在旧石器时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陶工艺,陶器的产生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名词解释一、威兰多夫的维纳斯:1、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工艺作品,出土于奥地利威兰多夫。
2、它是成组的小型女性石雕像,通常被称之为“维纳斯”3、特征:肥大的乳房、突出的骨盆和阴部,把女性的特征夸张到无以复加,这与祈愿人类的繁衍有关。
膝盖微微弯曲,表明制作者对于人体的结构有着一定的了解和表现力。
二、化妆土:用水将陶土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上,形成色浆层,起到美化和装饰作用,且可以避免胚胎大量吸收釉水或烧裂,又能填补胚胎气孔。
亦称“陶衣”、“装饰土”、“护胎釉”三、押绳纹:在日本最早的陶器底部是呈尖形或圆形,器壁上用蓖尖刻出精美的纹样,或用绳子缠在器壁上后滚动器物,或用贝壳押印成奇特的装饰纹样。
这种纹样实际上是修整器物时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