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个人经历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个人经历

XXX学校XX级XX专业X班 XX号某某某【摘要】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同周围的各种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为了使个人与周围世界保持平衡,使周围世界服务于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必须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和发现,这就形成了对外部世界的一些看法。同时,为了使自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在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每个人又不得不对自己本身进有反思,以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能力,能在社会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人对自身的意识,即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也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意识个人经历

【正文】

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高级阶段,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人对自己,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社会认知系统。自我意识的对象包括自我意识本身,正是这种“客体即主体自身”的特殊性使自我意识有其特有的属性和规律性。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

2、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内容涵盖了对有关“自己”的一切属性的认识。自我认识的内容就是自我概念。

(1)对物质自我的认知。从生物学意义上看,人是一个动物实体(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动物)。对物质的自我的认识则是对人的物质属性的认识。它包括对自己外部特征的认知:身体的高矮,体重的胖瘦,相貌的美丑;解剖结构的认知:各器官组织的正常与异常;生理功能的认知:各系统功能健全与疾患等。

(2)对社会自我的认知。对自己在人际关系和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名声、人缘、权力、义务等的认知。其中社会角色的自我知觉,影响和决定着人们做出与个体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角色行为。而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看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自我体验。特别是具有外部价值取向的人,往往把取得人际关系和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

(3)对精神自我的认知。这是自我意识的主体把认知的对象指向了自我的精神世界,它包括对意识层的智力水平、气质类型、性格特征等的认知;也包括对潜意识层的认知。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它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自我认识主要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比如有人观察自己的形体,认为自己属于“健壮型”;

分析自己的为人处世,认为自己是热情友善的;用批评的眼光审视自己时,觉得自己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等。因此,自我认识的内容涉及个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在客观的自我认识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于个人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及个人在社会群体中人际关系的协调,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如果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没有价值,那么,他就会产生自卑感,做事缺乏胜任的信心,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结果必然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难以建立较合适的标准,缺乏保证质量的信心,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相反,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他就会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自我欣赏,自以为是,结果往往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难以与人合作,或被他人拒绝、被群体所孤立;同时也可能由于树立了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过高的行为目标,而导致行为的挫败感。可见,对自我的客观认知和评价,对个人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从纵向的历史演变来看,在漫长的,封建大一统的社会,造就了人在多个层面上是统一于一体的现状,在公与私、忠与奸、多元与单一、丰富与简单等多种因素的对立冲突中,大家不约而同而且毫无争议地选择了单一与简单,而视任何的多元化为异端邪说。这样的内在心灵冲突往往演变为二元对立的单一模式,与外界的冲突往往成为一种强大的外力压迫,内心软弱苍白,内心世界成为一种阴暗的角落和极力克服的对象,在内外一致中,基本上是以“外”为动力并以外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这样“自我”价值体系中,基本上是处于“恶”、“私”的一面而出现的,并由此成为人们价值体系中极力驱逐和鞭挞的对象。在此情景下,“自我意识”是以一种变形的方式展示的,并且往往处在阴暗的角落中而极易产生变态。由此使“自我意识”异化为非我的极力排斥的对象。总之,理想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价值取向的“自我意识”观,成为此时的一种主流的,甚至是惟一的声音。

4、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制约:社会文化环境、家庭、他人的评价、生理上的原因、参照体(中学生群体)。尽管对具体制约因素的看法不尽相同,许多研究者还是认为自我意识更多地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5、关于个人经历而言:宁静的夜晚,仰望着深邃的天空,我会经常扪心自问:“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大社会里、小环境中我究竟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我行不行呀?”“别人怎样看待我呢?”“我应当成为怎样一个人呢?”“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呢?”

在上某一节心理选修课是,还记得刘妍老师要我们写下20个关于“我是一个……的人”的句子,所以我写下了:我是一个男人;我是一个不坏的人;我是一个寻找人生路途的人;我是一个徘徊不前的人;我是一个找不到目标的人;我是一个想要快乐的人;我是一个向上的人;我是一个容易感到疲倦的人;我是一个正在感冒的人;我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我是一个随和的人;我是一个安静的人;我是一个讨厌世俗的人;我是一个喜欢交友的人;我是一个热爱旅行,热爱行走的人;我是一个越热闹、越孤独的人;我是一个爱笑的人;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我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我是一个有自信心的人……

俗话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要战胜这个最大的敌人首先要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孙子•谋攻篇》也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是,人们总是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比如,多数交易者不能够很恰当的说出自己的学识和交易水平,要不是估计偏高,就是估计偏低。多数交易者也不能够完全知道自己的性格趋向,要不是强调优点,就是强调缺点。多数交易者更不能够正确说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