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27.34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思维

第一节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一)思维的定义

定义: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慨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基本特征。

1.思维的间接性(“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定义: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对感官不能把握的,或不在面前的客观事物,借助一定媒介,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来反映事物。

2.思维的概括性

定义:思维概括性是指能够抽取同类事物共同的、具有本质特征的,以及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客观事物。

思维概括性具有两层含义:第一,思维所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第二,通过思维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找到事物之间普通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三)思维与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1.从反映的内容来看,感觉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特征、表面现象及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与特征和内部联系。

2.从反映的形式来看,感觉和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直接反映;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必然联系的间接反映。

3.总之,感觉和知觉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基础和依据;而思维则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感知觉的进一步深化,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

地位。二、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凭借物的不同,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动作思维

定义:动作思维又称直观动作思维或操作思维,是指凭借个体直接的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

2.形象思维

定义:形象思维是指以人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3.逻辑思维

定义:逻辑思维是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

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不同,把思维分成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辐合思维(聚合思维)

定义:辐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

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思考并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如:诊断

2.发散思维

定义: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

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如:一题多解(三)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根

据思维结果是否明确思考以及是否具有清晰意识,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

分析思维

1.直觉思维

定义: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的思维,是指面临新问题,新事物或新现象时,

能够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直觉思维具有领悟性特点。

2.分析思维

定义:分析思维是按照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渐分析与推导,最终得出合乎逻辑

的正确结论的思维。

(四)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根据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程度,可以把思维分成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常规性思维

定义:常规性思维又称习惯性思维或再造性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按照现成方案和程序,运用惯常方法或模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

定义: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三、思维和语言

定义: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一)思维与语言的联系

1.从思维的特点来看,语言是思维活动的载体。

特征:(1)语言具有概括性;(2)语言具有物质性;(3)语言是交流思想与感情的工具。

2.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人的高级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

3.从思维的种系发生来看,思维和语言是同步发生的。

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2岁左右)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

(二)思维与语言的区别

1.思维和语言的本质属性不同

2.思维和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

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而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则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3.思维中的概念与语言中的词相关,但是并非一一对应

4.思维规律与语法结构和规则虽有联系,但又有区别

四、思维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1.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一切思维活动都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

2.定义:分析是指在人脑中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定义:综合是指在人脑中把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或特征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

3.分析与综合的最终目标:尽可能多地列出事物的表面特征。

思维过程一般是从对问题的分析开始。分析分为过滤式分析和综合式分析。(二)比较与归类

1.定义: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点。

2.目的:剔除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同类事物——不同表现不同事物——相同的表现

定义:抽象是在人脑中把同类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抽取出来,舍弃其

个别的,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定义:概括是在人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

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的思维过程。

(四)体系化与具体化

定义:体系化——将形成的概念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定义:具体化——把一般概念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

第二节概念和推广

一、概念的含义、种类与功能

(一)什么是概念

定义: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

的最基本单位。(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

(二)概念的种类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可以把概念分成具体概念和抽

象概念。

(1)具体概念:是指按客观事物外在的属性或特征而形成的概念。

(2)抽象概念:是指按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或特征而形成的概念。

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1)合取概念:是指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或特征而形成的概念,这些属性或特征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

(2)析取概念:是指根据不同的标准,由单个或多个属性或特征结合而形成的概念。

(3)关系概念:是指根据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事物的特征或属性而形成的概念。

3.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根据个体概念掌握的情况,可以把概念分成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1)前科学概念:又称日常概念,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而形成的概念。

(2)科学概念: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与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符合科学认识水平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