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经济特区建设对推动中国外经贸战略转型的积极效应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68.75 KB
- 文档页数:3
对特殊经济开发区喀什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摘要] 在“东西”风之际,“十二五”规划之下,喀什成了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商品中转集散地,以及进口能源和稀缺矿产资源的国际大通道、走出去开发能源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欧亚大陆桥,打造为具有品牌化的国际大都市。
本文将对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现状进行分析及未来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 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现状分析未来展望特殊经济开发区,指由国家划定适当的区域,也不同于一般地区的一定区域,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其管辖范围内专门划定并实行特殊政策,让其得到相应的扶持和优惠待遇,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经济区,该区域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建立特殊经济开发区,有利于推动科学研究,有利于开发高薪技术产业,有利于引进外资,扩大出口,是国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载体,是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观实践建设在新形势下的特殊意义所在。
一、区位优越,形成次区域经济合作优势(一)区位优越喀什是中国最西的地市,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镇,所处地理位置为中国西进战略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立足点,直通中亚、西亚和南亚,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五国接壤,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市祖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边境线长388千米。
西出喀什,取道中亚可前往欧洲,陆路、空中的距离与时间都大大缩短,随着第二座欧亚大陆桥的建成,开拓中南亚市场会大有作为为。
喀什获得更多政治、经济的资源,享受产业、税收、金融、土地、外贸等特殊优惠政策。
(二)形成次区域经济合作优势次区域经济合作是相对于区域经济合作而言的,指若干国家和地区接壤之间的跨国界的自然人或法人,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在生产交换领域内,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而开展的较长时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其实质就是生产要素在“次区域”这个地缘范围内的趋向自由化的流动,从而带来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相应提高,重点推进交通、通讯、优势资源开发、农业、贸易与投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旅游、环保等大领域的合作,将喀什建成中国面向中亚、西亚和南亚开放与合作最重要的通道和桥头堡,开发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重要基地。
喀什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作者:张静李颖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第09期摘要:喀什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欧亚大陆桥”,是中国深化向西开放的门户,其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喀什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中国西部地区和谐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文章通过对喀什地区1999-2009年进出口总额和GDP的分析,得到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等结论。
为了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不平衡,促进西部和谐发展发展,结合喀什地区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试图给出改善海关贸易基础设施,利用特区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等建议,以期喀什地区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喀什;经济特区;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相关性喀什位于新疆的南疆,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主要出口农产品和生活用品。
喀什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八国接壤。
周边国家轻工纺织、食品工业滞后,每年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蔬菜、肉制品,对机电产品需求也十分广阔。
喀什所拥有的以上地缘区位优势和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强的特点使其在打通中南亚通道上的作用更加明显。
为实现全方位“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扩大与中南亚的合作范围,形成中国与中南亚更密切的合作格局,中国在2010年将喀什建立为“经济特区”。
同时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不平衡,促进开放型产业由东向西转移,以促进喀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喀什地区外贸与经济增长概况喀什传统的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贸易方式也呈现多元化,其中边境贸易占主导地位,加工贸易的比例也在持续增加。
喀什的贸易对象主要为中亚五国,改革开放后,其外贸和经济增长呈现出双向增长的现象。
1999-2009年,喀什进出口总额从33580.64万元增加到664528万元,增长幅度将近10倍。
同期间,其GDP从685405万元增长到326.4亿元。
由图1可以看出,喀什的进出口总额与GDP总体呈相同发展趋势。
2005年之前,GDP曲线和进出口总额曲线都比较平坦,GDP以较小的速度增加,进出口总额几乎没有变化。
2012年第6期 总第216期ForeignEconomicRelations&Trade【国际经贸】喀什经济特区建设对推动中国外经贸战略转型的积极效应思考杨均华(西京学院,陕西西安710123)[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速下滑,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特别是一些发达经济体内部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使我国对外经贸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进行外经贸战略转型尤为必要。
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改变过去的海洋贸易战略,转向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及“海洋贸易和陆路贸易”并举的贸易战略,从而促进我国外经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喀什经济特区;经贸战略;积极效应[中图分类号]F061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6-0017-03 作者简介:杨均华,男,陕西西安人,经济师,中国国际贸易会员,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一、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多变(一)我国国际经贸环境所面临的挑战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衰退、恢复性增长、自主增长、放缓下滑四个阶段。
特别是2012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经济下滑风险增大,美国经济恢复乏力,欧盟因欧债危机再次陷入衰退,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而新兴经济体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平稳增长,特别是金砖五国(BRICS)的经济运行良好。
近年来,我国外经贸形势严峻,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三大传统贸易伙伴,在我国对外经贸中所占份额较大,这些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不景气造成我国外部需求的下降,同时三大经济体为了维护本国市场频繁地发动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在知识产权方面纠缠。
此外,国内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节能减排压力等诸多挑战。
(二)我国近五年的国际贸易状况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使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不容乐观,过去五年中我国进出口贸易额波动较大,据表1显示,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额为2 4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4 2%,2008年、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降,2009年进出口额仅为2 2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3 9%,2010年出现恢复性增长,达到2 9万亿美元,2011年进入上升通道,实现进出口3 6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 5%,但仍低于2007年的贸易增长率,反映了在过去五年中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幅度起伏不定;从出口和进口看,2007—2009年的出口和进口增长率持续下滑,2010年实现反弹,2011年增速减缓;不过在过去五年中进口增速一直大于出口增速,进口减速低于出口减速,说明我国贸易顺差在下降,贸易结构趋于平衡。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喀什经济特区的思考
周春花
【期刊名称】《实事求是》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国家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带来了全国总体经济的好转和大幅增加,但同时也使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拉大,新疆也在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同样造成了南北疆经济差距的拉大。
根据特区建设理论及沿边开发大趋势和缩小区域之间差距的需要,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是必然选择,在特区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口援助与增强喀什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总页数】3页(P101-103)
【作者】周春花
【作者单位】中共喀什地委党校新疆喀什8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45
【相关文献】
1.关于喀什经济特区发展战略的思考
2.喀什经济特区建设对推动中国外经贸战略转型的积极效应思考
3.喀什经济特区建设对推动中国外经贸战略转型的积极效应思考
4.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对喀什经济特区的启示
5.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喀什经济开发区外贸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姓名学号院系班级导师答辩时间年月目录1引言 (3)2喀什经济开发区发展概况 (3)2.1喀什地区外贸规模 (3)2.2喀什经济开发区的状况 (5)3喀什经济开发区外贸竞争力分析 (5)3.1 RCA指数分析 (5)3.2 TC指数分析 (7)4.1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基础不足 (8)4.2产品精深加工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9)4.3服务业发展落后 (9)4.4产业“走出去”步伐缓慢 (10)5喀什经济开发区外贸竞争力的提升建议 (10)5.1加大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力度 (10)6结论 (13)喀什经济开发区外贸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本文采用RCA指数、TC指数这二大指标对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外贸出口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就TC指数将喀什经济开发区与新疆进行了比较。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农产品、高新技术、服装及衣着这三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都较强,但存在差异。
总体来说,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都要低于服装及衣着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喀什经济开发区外贸出口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外贸出口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升级。
为更好地促进中山地区外贸的发展,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和“跨境电商”时代的背景,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对策1引言喀什被众多学者解释为玉石集散之地,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命名发生过许多次的变化,如喀什经济特区、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等,但喀什经济开发区的本质属于中国特殊经济区域,作为中国最西边新设立的SEA、新疆跨越式发展中的新经济增长和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称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喀什经济开发区将自身的资源和政策作为发展导向的优势,以低能耗、高产出为特征的流动经济为发展支柱,有效的克服当地上台脆弱、劳动力素质低等缺点,搭理发展金融业、旅游业、物流等经济产业,以提升喀什国内外知名度为发展目标。
喀什经济特区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作者:赵鹏飞靖程栋段冰冰任嘉睿吴康硕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4年第15期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实施推进,以及喀什经济特区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其作为中国西部口岸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选取喀什1996—2019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出口额及进口额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三者的关系。
结果表明,喀什的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刺激作用,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进口短期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喀什经济特区;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4.15.0170引言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与八国接壤,在对外贸易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我国“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同时,喀什正处最前沿,作为连接西亚的通道,发挥着“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地理优势。
2010年正式确立深圳作为援助喀什的城市。
同年,喀什被批准为经济特区,这对喀什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2022年,喀什经济特区实现GDP13685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对外贸易总值达到了4931亿元的成绩,比上年增长1133%。
可以发现,喀什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就此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喀什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出建议,同时为新疆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1文献回顾迪力努尔·阿不都热依木(2012)提出鼓励进出口贸易及高科技产品出口,提高本地产品出口贸易占比,推动出口贸易加工基地建设,把喀什真正建设为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吐提亚·热扎(2020)发现喀什经济特区GDP与3次产业及净出口存在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但工业化水平不高且结构单一,绝大出口商品为外地生产,喀什仅是周转地和通道。
蔡礼辉和阮向前(2015)发现喀什经济特区外贸发展的进步很大,地位不断提高,但相较于全疆依旧滞后,和其战略地位不匹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及未来展望作者:***来源:《新西部》2022年第04期自2010年5月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决定设立喀什经济开发区以来,喀什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牢牢把握自治区党委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点战略支点的定位与要求,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喀什地委“1+3+3+改革开放”工作部署,服从服务于地区维稳脱贫攻坚战,着力抓好环境治理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聚发展、扩大开放合作、体制机制理顺等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依然存在项目建设没有达到预期、招商引资成效不尽人意、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滞后、对外开放进程受阻放缓等问题。
2010年以来,喀什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喀什地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战略支点定位,强化使命担当,实干创新作为,突出抓好基础设施、招商引资、产业集聚、扩大开放、复工复产等重点工作,开拓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0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91亿元,同比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亿元,同比增长44.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2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亿元,同比增长69.6%;新增市场主体950家,同比增长7.1%。
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承接能力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年度实施政府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个,完成政府投资12.1亿元;实施社会投资项目12个,完成社会投资19.5亿元。
喀什经济开发区深圳产业园四期、深圳产业园五期(综保区)、城北转化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一期)、11县“飞地园区”产业配套,以及喀什丝路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暨双创大厦、喀什农商银行总部大厦、创客一条街、华凌国际综合广场一期、二期总部商贸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启动实施城北转化加工区南疆中欧班列集结站及专用线项目前期工作。
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战略支点定位,编制重点储备项目64个,总投资约68亿元。
促进喀什经济特区服务贸易发展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促进喀什经济特区服务贸易发展研究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为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喀什经济特区服务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首先,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刺激了资源在全球范论文联盟http://围内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谈判进程,各国政府在此基础上逐渐放松对服务业的经济管制,从政策上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渠道。
其次,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强化了经济特区比较优势。
中央政府先后给经济特区许多的特殊经济政策,比如特区在经济活动中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等。
经济特区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各项特殊政策,使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
最后,喀什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喀什周边与五国接壤,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随着1999年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贯通、2004年喀什航空口岸开放和喀什至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通航,喀什结束了遥远封闭的历史,一跃成为中国进入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国际大道、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地位更显突出。
二、喀什经济特区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喀什三大产业发展状况分析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西部大开发的顺利推进,喀什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2000年到2009年期间,三大产业各自都成倍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极快。
区域经济喀什地区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坚持自治区提出的“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方针,特别是中央新疆座谈会召开和对口四省市支援的确立后,进一步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利用口岸优势,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一、喀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一)贸易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在国家、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喀什地区提出了“打造喀什在中、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2005年,喀什地区先后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州和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分别举办了“中国新疆喀什出口商品展销会”。
同年,喀什又举办了首届“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对外贸易从2006年开始成效明显,总额突破三亿美元。
贸易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使其从200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疆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0.8%大幅增至2010年的5%。
(二)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从表1数据可知:喀什地区对外贸易已由以出口纺织品、日用品等生活资料为主的单一商品结构,逐步发展到目前涉及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等商品。
高附加值商品及名优商品出口也有了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经过几年的努力,本地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也有所增加。
表1 喀什地区主要出口商品结构 单位:万美元资料来源:2005-2010年度喀什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运行情况表数据整理(三)贸易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喀什地区积极鼓励、支持、服务于本地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各类企业开展外贸业务;另一方面,坚持“贸易先行、产业联动”,把外贸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外贸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吸引工业企业、进出口加工生产企业以及各类流通企业在喀什投资落户,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喀什地区外经贸经营队伍日益扩大。
从以国有企业为主,发展成为非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2004年,喀什地区获得外贸经营资质的企业只有50多家。
喀什经济特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刘宁;邢一凡【摘要】文章运用1999-2014年的数据对喀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对外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喀什经济特区通过外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The paper uses the data from 1999 to 2014 to carry out empirical stud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It explains the relativity betwee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e variables of unit root test,co-integration test,builds a yuan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he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bout kashgar special economic zone boosting economic growth from foreign trade.【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年(卷),期】2015(000)027【总页数】2页(P71-72)【关键词】喀什经济特区;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作者】刘宁;邢一凡【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正文语种】中文喀什经济特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刘宁,邢一凡(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摘要:文章运用1999-2014年的数据对喀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对外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喀什经济特区通过外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2012年第6期总第216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国际经贸】喀什经济特区建设对推动中国外经贸战略转型的积极效应思考杨均华(西京学院,陕西西安710123)[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速下滑,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特别是一些发达经济体内部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使我国对外经贸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进行外经贸战略转型尤为必要。
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改变过去的海洋贸易战略,转向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及“海洋贸易和陆路贸易”并举的贸易战略,从而促进我国外经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喀什经济特区;经贸战略;积极效应[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6-0017-03作者简介:杨均华,男,陕西西安人,经济师,中国国际贸易会员,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一、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多变(一)我国国际经贸环境所面临的挑战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衰退、恢复性增长、自主增长、放缓下滑四个阶段。
特别是2012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经济下滑风险增大,美国经济恢复乏力,欧盟因欧债危机再次陷入衰退,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而新兴经济体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平稳增长,特别是金砖五国(BRICS )的经济运行良好。
近年来,我国外经贸形势严峻,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三大传统贸易伙伴,在我国对外经贸中所占份额较大,这些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不景气造成我国外部需求的下降,同时三大经济体为了维护本国市场频繁地发动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在知识产权方面纠缠。
此外,国内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节能减排压力等诸多挑战。
(二)我国近五年的国际贸易状况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使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不容乐观,过去五年中我国进出口贸易额波动较大,据表1显示,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额为2.4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4.2%,2008年、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降,2009年进出口额仅为2.2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3.9%,2010年出现恢复性增长,达到2.9万亿美元,2011年进入上升通道,实现进出口3.6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5%,但仍低于2007年的贸易增长率,反映了在过去五年中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幅度起伏不定;从出口和进口看,2007—2009年的出口和进口增长率持续下滑,2010年实现反弹,2011年增速减缓;不过在过去五年中进口增速一直大于出口增速,进口减速低于出口减速,说明我国贸易顺差在下降,贸易结构趋于平衡。
表12007—2011年中国进出口额和出口、进口增长率(单位:亿美元)年份进出口出口进口金额增长率金额增长率金额增长率200724246.424.2%13994.331.1%10852.121.7%200828677.65.6%1577.912.7%12905.618.9%200922072.7-13.9%12016.7-16%10056-11.2%201029727.634.7%15779.331.3%13948.338.7%201136420.622.5%1898620.3%17434.624.9%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及计算获得据海关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593.7亿美元,同比增长7.3%。
其中出口4300.2亿美元,增长7.6%,进口4293.5亿美元,增长6.9%,累计贸易顺差为6.7亿美元。
数据表明2012年第一季度进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实现了增长,但增速明显趋缓。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贸战略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经贸战略呈现以下特征:国际市场多元化;以加工制造业为中心,并逐步向产业链高端、高科技产业和服务贸易升级;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共同推动外经贸关系的发展;呈现“非均衡”的外经贸发展格局,表现为地理分布不平衡、领域不平衡和主要贸易伙伴过分集中;“低水平,低层次”的对外经贸增长路径,过分依赖产业低端的加工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依靠进口,引进技术的吸收和创造能力不足,凭借低价格和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为竞争手段;重视“引进来”,轻视“走出去”的贸易投资格局。
我国对外经贸战略的特征给我国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效应。
积极效应表现在:利用我国资源比较优势,促进71杨均华:喀什经济特区建设对推动中国外经贸战略转型的积极效应思考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对外经贸的快速发展;集中资源在优势地区可迅速形成对外经贸增长极;主动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有利于推动外经贸体制和机制改革;“三资”企业在沿海地区迅速集聚促进了我国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和沿海开放城市;大力开拓海洋贸易,依靠发达的国际航道,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发展经贸关系。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国际地位空前提升,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多边体制的程度日益加深。
消极效应表现在:低水平的竞争引起主要贸易伙伴国对我国实施贸易壁垒,致使贸易摩擦与日俱增;贸易对象过分集中,风险加大;过度依赖加工贸易,造成外贸方式转型和升级困难,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对外经贸发展长期处于劣势地位,陆上贸易受到制约,比较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自主品牌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做大做强后劲不足;企业“走出去”实行国际化经营的主体结构单一,无法形成多元化竞相发展格局,主要表现是国有成分过大,民营企业相对弱小,货物贸易比重大而服务贸易比重小。
我国面临的对外经贸形势、贸易战略特点和政策效应都表明我国必须改革现有对外贸易战略和寻找新的外贸增长途径,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对外经贸战略目标。
在新形势下,需要改变只重视沿海地区发展海洋贸易的单一格局,积极发展中西部陆上贸易,走海洋贸易和陆上贸易并重的“双头鹰”对外贸易战略之路。
我国西部陆上贸易具有巨大优势和潜力,陆上贸易发展好了可以使我国在未来长期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和外贸可持续发展。
三、喀什经济特区建设的战略优势(一)日趋活跃和快速发展的新疆是喀什特区建设的坚强支柱1980年在广东省设立深圳、珠海和汕头经济特区,是依靠广东的社会经济整体实力和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的优势,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外向经济的新时代。
2010年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就是要依靠蓬勃发展的新疆经济、国内援疆省份的坚实支持和国际区域优势,开启中国向西开放的时代,走东西并重的对外开放道路,推动海路和陆路贸易并举发展的战略路径。
喀什地处南疆,倾新疆之力和援建省份及深圳特区的支持,其比1980年设立深圳特区更具优势。
近年来新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经济快速发展,对外经贸活跃,同中亚五国的经贸关系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增长。
据表2显示,2009—2011年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除个别年份和国家外均处于顺差局面,但2011年贸易总额出现大幅下降。
表22009—2011年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情况(单位:万美元)项目国家2009年2010年2011年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出口进口哈萨克斯坦6897515246711650809259186828212430971059706665039320吉尔吉斯坦297259292803445626572525883668893806037210850塔吉克斯坦867708628148910757410605715171722016840380乌兹别克斯坦386052512613479621402296639174741031704240土库曼斯坦7243612211211288310989189411801060120数据来源:据2010年、2011年《新疆统计年鉴》和有关资料整理获得(二)喀什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支点喀什是我国最西端的一座边境城市,与中亚五国接壤,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我国向西开放关键门户和进入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的国际大通道,战略地位十分显著。
喀什经济特区区位优势最突出地表现在国际性的多层次区域一体化方面,汇集了“上海合作组织”、“中亚五国”、“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带”、“环境新疆经济圈”和“金砖五国”中的三国经济体,具有面向东亚、南亚、西亚、中亚和欧洲广阔市场。
近几年,喀什的外向型经济获得较快发展,截至2011年底,注册进出口经营资质的企业达200余家,连续举办五届的“喀交会”日益成为喀什开展国际经贸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据表3所示,喀什的进出口总额由2007年的6542万元上升到2010年的16.6亿美元,2011年受南疆暴乱影响降至10.13亿美元。
喀什地区2007—2011年进出口贸易额波动大,除2011年下降,其他年份进出口额均实现较大增长。
表32007—2011年喀什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年份进出口额增长率出口额增长率进口额增长率20070.654236%0.622140%0.0321-12.5%2008 3.9544504.46% 3.93853533.10%0.01587-50.56%200911.754197.24%0.0571259.86%11.6969196.99%201016.641.50%0.0299-47.64%16.57%41.94%201110.13-39.10%0.00866-71%10.12134-39%数据来源:根据《喀什对外贸易研究报告》整理所得(三)喀什地区成为国际化大通道的中转站81杨均华:喀什经济特区建设对推动中国外经贸战略转型的积极效应思考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Trade喀什是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汉唐时期,喀什就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大驿站,来往的罗马、波斯、印度的商队和内地川陕等地马帮云集于此,有“亚洲最大集市”之称。
新亚欧大陆的重新开通和新第二座亚欧陆桥的建设使喀什直面中亚、南亚、西亚、东亚和欧洲,逐渐成为亚洲能源枢纽,欧亚经贸新重心和金融中心。
若中巴铁路全线贯通,以喀什为中心的交通大动脉可以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起来,亚欧甚至部分亚非经贸运距将会大大缩短,或许世界的经济重心可能会转移。
(四)喀什地区资源禀赋丰裕喀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的生态资源,不仅是我国也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2000余年德尔文化资源,留下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遗迹。
喀什地处西部边陲,拥有特色的自然景观。
喀什地区居住了30多个民族,拥有丰富的多民族手工艺品。
因此,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前景广阔。
喀什拥有丰富的水上光热、矿产、石油、天然气、农副产品,这些资源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要素优势,经贸发展的物质基础潜力巨大,能够形成一批特色产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