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沧保税港区集装箱量迅猛增长带动厦门港石材进出口
- 格式:pdf
- 大小:147.06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产业发展规划《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产业发展规划》旨在全面落实《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重点和布局,延伸考虑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和区内区外联动发展。
规划范围为43.78平方公里的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包括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19.37平方公里)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港区(24.41平方公里)。
同时,规划范围还涵盖重点联动发展区,主要包括厦门岛、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翔安空港新区、新一轮产业聚集平台(翔安、同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现代服务业基地)等。
规划期限为20XX年-20XX年。
重点落实《实施方案》提出的发展目标: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创新转型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业态;创新两岸交流合作机制,形成两岸共同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示范区,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先行区。
一、产业发展现状(一)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是厦门市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是引领福建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枢纽,是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经济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产业功能丰富,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
一是象屿保税区实力领先。
20XX年完成生产总值70亿元,实现保税业务进出口额45.6亿美元,每平方公里保税业务进出口额50.7亿美元,仅次于上海、深圳,居全国第三。
保税物流业务量占保税区业务总量的80%以上,居全国首位。
近8年,象屿保税物流园区一线进出口额、二线进出区货值年均分别增长139%和54%,增幅均居全国领先水平。
二是海沧保税港区后发优势明显。
20XX年集装箱吞吐量达475万标箱,占厦门港的55%。
以海沧保税港区为核心港区的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57万标箱,是我国第八大集装箱干线港。
结合厦门港现状谈其发展对策【摘要】:纵观厦门港集装箱业务的发展历程和现象,在经济和行业景气度下滑的新形势下,当务之急是谋求厦门港口业发展思路和规避经营风险,以实现厦门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就厦门港而言,改变以往一味追求的产能超前扩大和吞吐量节节攀升的发展做法,进而转变发展思维、破解发展瓶颈、积极思考和推动区域港口间共同携手走合作发展之路,以重塑厦门港服务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接轨全球综合物流,信心满满地迎接新的、更好的发展机会的来临。
【Abstract】: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Xiamen Port, in the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boom of the decline in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imperative to seek idea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Xiamen port industry operational risk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ort of Xiamen.To Xiamen, to change the past, the blind pursuit of expanding the capacity and throughput of climbing ahea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s, thereby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break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positive thinking and promoting reg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ports to work together to take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to re-Plastic Xiamen service environment,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to better integrate the global integrated logistics, full of confidence to meet new and better opportunities to come.关键字:厦门港现状发展一、厦门港简介:厦门港是一个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港口,由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嵩屿港区、刘五店港区、旅游客运港区、招银港区、后石港区和石码港区组成,是一个以处理集装箱为主的港口。
引言概述:2024年厦门市外贸进出口值创历史新高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本文将通过正文内容的阐述,详细介绍厦门市外贸进出口值创新高的原因、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等方面。
正文分为五个大点:厦门市外贸政策的优化、物流与贸易便利化、市场拓展与合作伙伴关系、技术创新与数字化升级、整体经济环境的发展。
每个大点再细分为五至九个小点进行详细的阐述,以呈现出全面且专业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厦门市外贸政策的优化1.1厦门市政府出台的外贸政策重点1.2外贸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1.3优化政策后的外贸企业发展状况1.4国际市场的竞争情况1.5外贸政策的持续改进和政策调整策略二、物流与贸易便利化2.1物流设施的改善和发展2.2优化的物流网络和供应链系统2.3政府鼓励的贸易便利化举措2.4厦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作用2.5物流与贸易便利化对外贸增长的贡献三、市场拓展与合作伙伴关系3.1外贸市场的变化和趋势3.2厦门市对不同市场的拓展策略3.3进出口贸易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3.4厦门市与其他国家的自贸协定和合作关系3.5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与对外贸发展的推动四、技术创新与数字化升级4.1厦门市外贸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4.2数字化工具在外贸领域的应用和价值4.3厦门市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势与挑战4.4和大数据技术在外贸中的应用4.5技术创新与数字化升级对外贸发展的影响五、整体经济环境的发展5.1厦门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态势5.2厦门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5.3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改善5.4厦门市对外贸发展的态度和战略5.5外贸发展对厦门市经济的贡献与影响总结:通过对2024年厦门市外贸进出口值创历史新高的原因、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进行详细的阐述,可以看出厦门市外贸政策的优化、物流与贸易便利化、市场拓展与合作伙伴关系、技术创新与数字化升级、整体经济环境的发展等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优化外贸政策,完善物流与贸易便利化措施,加强市场拓展和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升级,并配合整体经济环境的发展,厦门市外贸进出口值取得了历史新高。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105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3.25•【字号】厦思政办函〔2024〕39号•【施行日期】2024.03.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105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市商务局:《关于促进厦门消费提质扩容的建议》(第20241051号)收悉,相关答复如下:一、措施与成效(一)紧抓节庆经济,扩大思明区购物节影响2023年思明区持续打造“思明购物节”IP,紧抓重要消费节点,强效推动节庆经济,重点围绕“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这一主旨,从商旅文三大板块入手,组织辖区各大商圈、美食商家,策划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
通过举办思明商圈跨年狂欢购、中山路新春年货创意市集、新春旅购节、思明年货节、元宵游园会、中秋国庆嘉年华、宝龙一城“COLOR FOR MAY”国际美妆启幕等活动,组织SM二期、SM三期、罗宾森广场、来雅百货等大型商超推出零售及美妆满减、消费满额赠、打折、抽奖等415场促消费活动,其中政府主办活动24场,进一步炒热消费市场。
2023年思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0亿元,比增4.7%,增速全市第二,增量和占比全市第一。
(二)打造“一街一品”市集活动,全面拓展消费新场景一是制定方案,有序推进。
区商务局制定了《2023年思明区市集经济活动方案》,在时间、场次、规模、重点培育品牌等方面梳理36场市集经济活动,打造“一街一品”市集活动,推动区街联合,开展常态化、定制化等不同形式的市集主题活动。
二是激发活力,有效为商圈引流。
2023年引进国内市集标杆品牌依文中国手工坊“深山市集”在SM二期举办,取得良好的效果;区街合力,“玩‘go’莲前·花‘Young’精彩”---在宝龙一城开幕,以“思明有好市”为主题,举办筼筜咖啡一条街美食嘉年华、环岛路“夏日滨海市集”、落日途纪码头“鹭江奇妙夜市集”、后江“好市开缘中秋开罐市集”、莲花里街区“正月来我‘嘉’meet 兔”“酵醒夏夜自然醒mini集市”活动,鼓浪屿工艺美院“岛屿玩咖市集”“鼓浪屿黑白格市集”“厦港星光市集”等多种主题市集。
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厦门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港口物流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1.区位优势:厦门位于台湾海峡东岸,是中国东南沿海最近的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这使得厦门港口成为中国大陆与台湾、东南亚的重要贸易门户之一2.港口设施完善:厦门港具备先进的港口设施,包括深水航道、现代化码头和起重设备等,并且各个港区之间的连接便利,有利于货物的流通和操作。
4.服务贸易中心:厦门通过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集聚区,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1.港口规模相对较小:相比于中国其他一些大型港口,厦门港的规模较小,容纳能力有限。
这限制了港口的扩张和发展空间。
2.同质化竞争:过去几年内,厦门市的港口泛滥,许多港口项目规模相对较小,且业务领域较为相似,导致了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3.港口资源布局不合理:厦门目前的港口资源布局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例如,集装箱码头过于分散,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4.信息化程度较低:与一些国际先进港口相比,厦门港口的信息化程度还相对较低,缺乏智能化的管理和操作手段,影响了港口物流效率的提升。
三、对策分析1.提升港口竞争力:厦门需要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港口吞吐量和容纳能力,尤其是加大大型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和扩建力度。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合理规划和整合港口资源,避免同质化竞争,提高综合效益。
例如,对于一些规模较小且相似的港口项目,可以进行合并或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
3.推进信息化建设:厦门港口需要引进先进的港口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港口物流的智能化程度,优化流程和操作,提高物流效率。
4.加强合作与创新:与其他港口城市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通过合作实现突破和创新,提高港口物流发展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厦门港口物流发展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港口设施,但仍面临规模较小、同质化竞争、资源布局不合理和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厦门港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发展建议集装箱水水中转作为港口集疏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港口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厦门港水水中转箱量虽有所提高,但与国际枢纽港及国内集装箱大港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一方面,加快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是完善厦门港集疏运系统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如航运联盟)的变化及周边港口的激烈竞争促使厦门港必须加快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
本文论述厦门港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厦门港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面临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厦门港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发展建议。
1 厦门港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发展概况集装箱水水中转指集装箱装船后因不能直接运达目的港而在中途港改装其他船舶的运输行为,即所谓“转船”或“转运”。
集装箱水水中转是现代化集疏运方式,能有效实现物流的经济性,并有助于解决公路中转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
2012―2016年,厦门港水水中转箱量由143.82万TEU增加至229.42万TEU(见表1),增长59.52%,水水中转箱量占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比例也从19.97%上升至23.86%。
厦门港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主要分为国际中转、内支线中转和内贸中转。
厦门港集装箱内支线中转业务及内贸中转业务在2012―2013年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厦门港积极开辟内支线,大力支持内支线发展,例如,2012年新辟泉州―厦门和东山―厦门内支线,重点扶持福州支线、汕头支线等;2015年后,内支线中转箱量有所下降。
厦门港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增长较为乏力,2016年完成国际中转箱量40.04万TEU,比2012年增长13.46%,5年间仅增长4.75万TEU。
2 厦门港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的必要性2.1 完善厦门港集疏运系统的需要港口集疏运系统是集中和疏散港口货物的交通运输系统。
一般来说,港口集疏运系统主要由水路、公路、铁路及相应的交接场站组成,是港口与腹地相互联系的通道。
浅析厦门港发展现状厦门港发展现状分析⼀、厦门港概况厦门港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天然深⽔良港,⾃然条件优越。
地理坐标为118°04′E,24°27′N。
港湾外围⼤⼩⾦门等岛屿形成⼀道天然屏障,港内⽔域宽阔、⽔深浪⼩、不冻不淤。
岸线总长154公⾥,适于建港的岸线31.6公⾥;现有锚地⾯积18.99平⽅公⾥,规划锚地⾯积52平⽅公⾥。
进港航道全长约40.3公⾥,⽔深达到-14⽶,1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出港。
厦门港地处上海与⼴州之间,福建省东南的⾦门湾内,九龙江⼊海⼝。
它⾯向东海,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澎湖列岛隔⽔相望,为我国东南海疆之要津,⼊闽之门户。
具有港阔、⽔深、不冻、少雾、少淤、避风条件好等优点,万吨巨轮不受潮⽔影响可以随时进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个天然良港。
厦门港是厦门经济特区的⼀部分,海域⾯积达275平⽅公⾥,分为内港和外港两部分,主要担负厦门市和福建省内外贸运输任务,也承担江西省某些物资的中转任务。
港⼝⾯向东南,由青屿⽔道与台湾海峡相联,港外有⾦门、⼤担及浯屿等岛屿为屏障,周围多⼭丘,避风条件好,各种船舶进出港不受潮⽔限制,为我国对外贸易港⼝之⼀,亦是华侨进出内陆的主要门户。
2010年厦门港、漳州港全⾯整合后统称厦门港,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港。
厦门港⼝管理局统⼀管辖厦门、漳州两市⾏政区划内的所有港区。
本次厦门港漳州港实现整合,原漳州港的古雷、东⼭、云霄、诏安港区归⼊厦门港,这样厦门港的港区达到12个。
整合后的厦门港将发展成为以远洋集装箱运输为主、⼤宗散货为辅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同时,厦门港各港区功能布局优化调整,突出厦门湾内南北岸港区为主发展国际集装箱外贸运输的功能地位,着⼒加快厦门湾现有港区的功能调整和结构升级,促进港城协调发展。
原厦门港港区享受的税费、补贴、⼝岸通关等各项优惠政策延伸⾄原漳州港的所有港区,实现“同港同政策”。
厦门、漳州和漳州开发区两市⼀区的⼤型港⼝企业互相参股,组建形成新的港⼝投资开发主体。
加快厦门湾发展区同城化进程研究作者:卢国能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19期[提要]“厦门湾发展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点区域,加快厦门湾发展区同城化进程,有利于壮大厦门湾经济实力和深化对台交流合作。
关键词:厦门湾发展区;厦漳同城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3年7月4日“厦门湾发展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培育壮大海峡西岸九个集中发展区之一,该区域规划以厦门为龙头,以漳州为纵深,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港湾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动形成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和现代物流中心。
厦门与漳州同处一个湾(厦门湾),同饮一江水(九龙江),联系紧密,深入研究厦漳城市同城化,共同推进厦门湾发展区对台合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加快交通设施对接,完善城市一体化功能建立综合交通网络对接机制,推进厦门湾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国省道、机场快速通道、市政主干道的规划、建设和有机衔接。
构筑区域信息平台和完善区域信息体系,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健全完善港口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形成港口群间布局优化、分工合理、联动发展格局。
当前,应优先加快厦漳快速通道、厦漳海底隧道、厦漳跨海大桥、厦漳城际轨道的建设。
1、厦漳快捷通道漳州段。
该通道北起厦门海翔大道,南经角美镇壶屿村,跨越九龙江,穿过榜山镇,连接正在规划中的漳州东环城路。
全线按一级公路兼城市快速路、双向八车道的标准设计。
建成后,从漳州市区到厦门只需20分钟。
2、厦漳海底隧道。
厦门的第三条海底隧道,沟通厦门本岛和漳州开发区。
厦漳海底隧道将是继正在建设的厦漳大桥之后,厦门和漳州之间的第二条海上通道,已被列为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
根据初步规划,厦漳海底隧道起于厦门大学附近,连接成功大道,南止于漳州开发区南炮台。
一旦隧道建成,厦门到漳州龙海10分钟以内即可抵达。
3、厦漳城际轨道。
根据《厦漳泉大都市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漳州境内规划城际轨道1号、2号、3号、5号、9号共5条线,线路总长约292公里,其中1号线规划2020年前建成,2号、3号线规划2030年前建成,5号、9号线为远景规划线路。
福建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业、石化工业、机械工业福建产业集群分布表从总体上看,福建产业集群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截至2006年,全省已初步形成近60个大小产业集群,总产值38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2%;其中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有10个,产值规模22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在30至100亿元之间的有13个,产值规模960多亿元(详见下表)。
这为福建实施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我们能看到或感受到,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不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福建产业集群分布表序号集群名称(工业产值)序号集群名称(工业产值)1福州显示器产业集群(459)2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400)3福厦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集群(308)4闽南石材加工产业集群(258)5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197)6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191)7泉州鞋业产业集群(190)8厦漳数字视听产品产业集群(150)9长乐纺织产业集群(149)10福州食品加工产业集群(138)11泉州箱包产业集群(130)12福州塑胶产业集群(118)13湄洲湾石化产业集群(117)14 厦门移动通信产业集群(103)15三明钢铁产业集群(101)100亿元以上集群小计(3009)1晋江南安建陶产业集群(95)2福州服装产业集群(94)3莆田鞋业产业集群(83)4厦门电控设备产业集群(74)5闽西水泥产业集群(74)6厦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63)7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60)8德化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59)9福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58)10闽东电机电器产业集群(58)11南平竹木制品产业集群(51)50~100亿元集群小计(769)1龙岩运输及环保等专用设备产业集群(48)2厦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46)3福州船舶产业集群(16)4福安船舶产业集群(14)5厦船舶产业集群(15)6莆田食品产业集群(45)7福州输变电设备产业集群(44)8晋江东石伞业集群(43)9厦漳搬运机械产业集群(42)10泉州休闲食品产业集群(42)11漳州小家电产业集群(42)12三明林产加工产业集群(41)13南安五金水暖件产业集群(40)14泉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8)15漳州钢铁产业集群(38)16厦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38)17莆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4)18安溪乌龙茶产业集群(30)19莆田化工医药产业集群(30)30~50亿元集群小计(686)1厦门钨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28)2丰泽树脂工艺品产业集群(27)3仙游木雕产业集群(26)4安溪竹藤铁工艺品产业集群(26)5南平电线电缆产业集群(21)6三明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0)7漳州家具产业集群(19)8莆田服装纺织产业集群(18)9南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16)10闽东石材产业集群(16)11永安纺织产业集群(16)12福州医药产业集群(15)13闽侯藤铁工艺品产业集群(15)14长乐冶金产业集群(12)15厦门生物及新医药产业集群(11)16长汀服装产业集群(11)10~30亿元集群小计(297)1宁德汽摩配件产业集群(8)2南平乳制品产业集群(8)3闽东水产加工产业集群(7)4闽东茶业产业集群(6)5闽东食用菌产业集群(5)6三明天然药物产业集群(2)7闽东(柘荣)制药产业集群(2)一、中国卫浴行业产地分布概况—福建篇福建主要产地主要集中在:南安、厦门、福州三地为主,主要以生产水龙头、阀门、水箱配件、感应洁具、浴室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