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县基本县情(2011.6)

  • 格式:doc
  • 大小:733.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栗坡县基本县情

一、基本情况

麻栗坡县地处滇东南,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东经104°33'—105°18',北纬22°48'—23°34'之间。东北部与富宁、广南两县相邻,北部与西畴县相接,西南

部与马关县毗邻,东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江省的同文县、安明县、官坝县、渭川县、黄树皮县和省会河江市“五县一市”接壤,国境线长277公里。全县辖4镇7乡93个行政村3个社区192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傣、蒙古、仡佬8种主体民族,总人口27.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0.1%;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1.6%。全县国土面积2334平方公里,99.9%为山区,50%的山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县共有耕地28.7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13亩。县内有国家级口岸天保、1个省级口岸和杨万、八布等14个边民互市点。县城距州府文山80公里,距省会昆明423公里,距越南河江市64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市380公里,省道平(远)船(头)线穿境而过,具有发展边境贸易的区位优势,是文山州乃至云南省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陆路通道,素有“南疆宝地”和“边

陲重镇”的美誉。

麻栗坡县地处云贵高原,由于众多河流的切割,形成了老君山、天平山、大黑山、关告大山四大山系,地形自西向东倾斜,最高海拔2579米,最低海拔107米。由于海拔高差大,气候无常,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县境内植物种类丰富,适宜于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

二、历史沿革

嘉庆元年(1796年),粤、湘、川、黔客商纷纷来此经商,形成麻栗坡街,因四面诸山均有麻栗树而得名。麻栗坡县历史悠久,渊远流长,但建制较晚。县城内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汉为郡都梦县地,蜀汉、晋为兴古郡进桑县(后为都县)地。唐初为黎州地,乾符六年(879)为通海都督地,南诏为部地,宋为大理通海都督矣部(后为最宁镇矣尼迦部)地,元为宁远州矣尼迦部地,明为阿迷州八寨长官司地(隶属临安府),清为开化府牛羊土司地。光绪十二年(1886年)会勘中越边界,设立界桩,于此驻绿营后设都司,二十四年(1898年)设交涉副督办(直属省),下设6个对汛。民国3年(1914年)3月改交涉副督办为特别区对汛督办。1949年1月县境解放,6月成立马列县人民民主政府,1950年3月设麻栗坡市(隶属文山专区),1955年12月改市为县,1958年11月西畴、麻栗坡两县合并,1961年10月分开,设麻栗坡县建制至今。

三、发展条件

麻栗坡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三大优势条件:一是水能资源丰富。全县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有盘龙河、畴阳河、八布河和南利河4大河流,境内流程249公里。河川径流量1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62.2亿立方米,县境内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02.5万千瓦,居全州之首,可开发利用82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62.38万千瓦,具有建成能源大县的优势。二是矿产资源蕴藏量较大。麻栗坡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样。目前,全县已探明的固体矿产有38种,已探明的金属矿产贮藏量达607.8万吨,近年来开采量较大的有钨、硅、铜、铁等,具有做强做大矿业的优势。三是沿边区位优势明显。除国家级天保口岸外,还有省级口岸1个,边民互市点14个,与越南的大小通道共108条,有较好的沿边优势,具备发展边贸的优势。麻栗坡县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边境旅游、跨国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的区位优势,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旅游观光的理想地区。

四、发展实绩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7亿元,同比增长11.3%,比“十五”期末增长78.8%,年均增长12.3%;工业总产值18.43亿元,同比增长13.1%,比“十五”期末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农业总产值9.5亿元,同比增长4%,比“十五”期末增长31%,年均增长5.6%;财政总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25.5%,

比“十五”期末增长2.3倍,年均增长2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25%,比“十五”期末增长2.6倍,年均增长29.3%;完成边贸进出口总额22.28亿元,同比增长9.9%,比“十五”期末增长80.9%,年均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5亿元,同比增长15%,比“十五”期末增长3.6倍,年均增长35.9%;旅游综合收入4.79亿元,同比下降27.3%,比“十五”期末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亿元,同比增长18.1%,比“十五”期末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30元,同比增长19.3%,比“十五”期末增长1倍,年均增长15.2%;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30.6亿元、21.1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4.7亿元、3.2亿元。

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9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农业总产值3.43亿元,同比增长16.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39元,同比增长22.9%;实现工业总产值8.4亿元,同比增长1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6亿元,同比增长10.5%;完成财政总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1.2倍;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60.4%;完成边贸进出口总额10.3亿元,同比增长11.7%;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1.43亿元,比年初增加966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2.12亿元,比年初增加1020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