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41.25 KB
- 文档页数:2
院前急救工作心得体会导语:院前急救,最主要的特点是“急”和“救”。
“急”就是紧急、快速,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和运输来实现;“救”则是要通过先进的医疗救护技术来实现。
因此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三大要案,当病人突发急症或遭到意外伤害时,这些设备技术将发挥及时有效的急救作用。
院前急救工作心得体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要求我们护理工作更要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
院前急救是急诊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急救护理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到急救工作的质量,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才能真正降低急诊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也为患者到医院的后期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做好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如何发挥院前急救中的“急”、“稳”、“准”? 作为基层医院,现将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概况我院地处珠江三角洲,辖区内总人口近30万人,承担对全镇及周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重大伤亡事件、实施紧急救援及支援,开展伤病员的现场急救、转运和重症病人途中监护,以及组织开展全镇厂企、学校急救业务培训等工作。
我科共有医护人员37人、司机4人、担架员2人,急救车3辆,每台救护车上均安装有GPS卫星定位车载台。
每年我科接市120指挥调度中心出车近3800车次。
出车最快,最慢3min,10~15min到达15公里内的现场,抢救成功率达%。
2 对科里护理人员的要求科内护士均在临床工作一年以上,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抢救技能,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和抢救仪器的使用,能迅速有效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有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尚的责任心;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接到“120”求救电话时,快速反应,用最简短的语言问清患者的详细地址、病人数量、基本病情及联系方式等,迅速出车。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失血、创伤等原因导致血容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危急情况,必须得到紧急救治。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快速评估休克程度: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症,需要快速评估患者的休克程度,以便尽快采取急救措施。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心率、呼吸、血压、意识状态等,应该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测量并记录。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发生休克时,往往伴随有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的情况,因此在院前急救中,应该尽快采取措施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清除口腔分泌物、采取人工呼吸等方法。
3. 迅速止血:失血是导致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院前急救中,必须尽快止血。
首先,要紧急处理导致失血的伤口,例如运用止血带、包扎绷带等方法,不断压迫伤口。
其次,要采用输血等方法补充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4. 注重体温调节:创伤性休克患者身体对温度的调节功能往往存在异常,因此在急救过程中要注重体温调节工作。
可以采用毛毯、加热器等方法将患者保暖,避免造成温度过低而加重休克病情。
5. 保持心理安抚: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往往处于极度焦虑和恐惧之中,因此在急救过程中,需要进行心理安抚工作。
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告知他们所处的情况,让他们尽可能地放松,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总之,创伤性休克是一种非常危急的急症,要尽快进行急救处理。
在院前急救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尽可能减轻其痛苦,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得到医疗救治。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导致血液循环不足,从而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严重病情。
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非常重要,这决定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率。
以下是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的主要内容。
应确保自身安全。
在护理患者之前,首先要进行自我保护,防止自身受伤或感染。
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进行初步评估。
初步评估应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以及其他伴随疾病或损伤的情况。
这有助于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为后续急救措施做出决策。
接下来,进行创伤性休克的具体急救措施。
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措施。
1. 控制出血:创伤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大量失血,因此需要迅速控制出血。
可以通过直接压迫出血部位、提高出血部位的位置或者使用止血带来实现控制出血的目的。
2. 维持通畅呼吸道: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维持通畅呼吸道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头后仰、剪开紧身衣物或者使用吸引器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3. 快速输液: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迅速补充流失的血液量,以维持合适的血容量。
可以通过静脉途径迅速给予液体,如生理盐水或者晶体液。
4. 给予供氧: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存在氧供应不足的情况,因此需要给予供氧。
可以使用鼻导管或面罩给予氧气,以提高患者的氧合情况。
5. 疼痛控制: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随严重疼痛,可以通过给予镇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以提高其舒适度。
监测和记录。
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并及时记录。
这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为后续急救护理提供参考。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的目标是迅速控制出血、维持通畅呼吸道、补充血液量、给予供氧和疼痛控制。
通过以上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为其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危重情况,需要紧急处理和抢救。
对于创伤性休克的患者,院前急救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评估患者病情在进行院前急救时,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处于创伤性休克状态。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态、脉搏状态和血压状况等。
如果患者处于创伤性休克状态,一定要尽快采取应急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在采取应急措施之前,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可以采取抬高头部和颈部的方法,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不能正常呼吸,需要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此时应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口对鼻人工呼吸的方法。
三、控制出血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伴随大量出血,这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在进行院前急救时,需要尽快控制出血,防止患者失去过多的血液。
控制出血的方法包括压迫伤口、提升患肢以减缓出血速度、使用止血剂等方式。
四、保持体温创伤性休克患者会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这会进一步削弱患者的身体机能,增加患者的生命危险。
在进行院前急救时,需要尽可能地保持患者的体温,防止体温过低。
保持体温的方法包括给患者穿上保暖衣物、使用保温毯等措施。
五、输液补液需要注意的是,在输液补液时,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使用何种液体。
一般推荐使用盐水或葡萄糖液等之内液。
六、呼吸支持在创伤性休克的患者中,有些患者伴随着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进行呼吸支持,以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
呼吸支持的方法包括使用呼吸机或氧气支持等措施。
七、及时送往医院进行院前急救的目的并不是治愈患者,而是为了让患者在抵达医院之前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救治机会。
因此,在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之后,应该尽快将患者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在创伤性休克的急救工作中,需要保证措施科学、及时和准确,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院前急救护理--创伤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那么当意外来临首先需要拨打120急救电话,但是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这段时间,积极采取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为患者的抢救赢得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那么在面对出现创伤患者的时候,该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院前急救护理--创伤由于创伤导致死亡的病例在临床是比较多见的,并且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病死率也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出现严重创伤的患者通常伤情比较复杂并且病情变化极快,在受伤后的一个小时内,是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在此期间,正确的判断病情,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患者脏器的功能,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各种危重症,是有效降低患者致死率以及致残率的重要前提。
对于一些致残率很高创伤,第一时间救治可以延续创伤救治时间,不仅缩短了救治时间,可减少并发症发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所以创伤急救护理是提高严重创伤后生命质量关键。
要注重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有效急救护理,如果不能及时对严重创伤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救治,患者的死亡风险会大大增加。
同时要对严重创伤患者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
二、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原则1、整体观念原则:在对出现外伤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时,首先要保持整体观念,也就是除了要对患者出现创伤的伤口进行仔细的检查外,还要及时对全身各部位进行检查,以免遗漏机体可能潜在的伤害。
2、先救命后包扎原则:面对出现外伤情况的患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先对伤口进行处理,消毒或止血包扎,但是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当人体受到严重的意外伤害时,首先要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因为外伤后患者通常都会出现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的情况,此时已经对生命安全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如果出现了以上的情况,要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及时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待患者心跳和呼吸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再对伤口进行止血包扎处理。
3、伤口包扎的原则:有些人不理解这包扎还需要原则,大部分人认为伤口包扎还需要顺序?不是哪有伤口就包哪里么?如果患者的伤口少,那就没有问题,如果当受到意外上后,患者的身体出现多处伤口时,大家需要牢记,对伤口进行包扎要遵从适合的顺序,通常在包扎时要先包扎头部、然后是胸部、腹部,最后是包扎四肢。
创伤病人院前急救护理创伤病人院前急救护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疗服务,他们负责在事故现场为受伤的人提供急救治疗,以便确保他们的生命和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马上做出反应,了解事故情况,充分掌握护理技能和知识,以便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他们必须能够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创伤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处理,以便明确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制定优质的治疗方案。
例如,如果一个病人呼吸急促或停止呼吸了,护理人员应该获得适当的心肺复苏培训,以便在关键时刻进行必要的措施,这是急救护理的重要部分。
他们必须迅速使用外科包和其他药品来帮助受伤的人止血,控制感染和缓解疼痛,以便在送到医疗机构的途中更好地治疗。
创伤病人院前急救护理还需要护理人员学习如何帮助伤者稳定情绪,以便他们可以更好地处理紧张的情况。
他们还应该了解如何与到场的警察、消防员和其他应急服务人员进行合作。
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尽快的处理行动,护理人员必须积极、果断地行动,立即落实紧急救助,尽快安排病人转院,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立即的治疗行动。
为了更有效的执行创伤病人院前急救护理任务,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急救流程和程序,如何安排救援车辆和处理病人转运。
他们还需要熟悉相关的护理资源,以便在病人转运和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治疗。
如果护理组织具备内部的互相帮助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那么护理人员就可以更好地应对意外事故,提供更好的紧急医疗服务。
总之,创伤病人院前急救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医疗服务,给予医疗人员充分的培训和技能可以让他们更有效地为受害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这方面,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准备好,以备无法预测和紧急的医疗状况。
仔细的规划和对技能进行不断的提高和培训可以让看似无法克服的难关变得能够应对,从而更好地保障受伤的人的安全和健康。
院前急救护士个人总结
作为一名院前急救护士,我认为这个工作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
在我从事这个职业
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应急反应和决策能力。
首先,作为一名院前急救护士,我经常需要面对各种紧急情况。
这包括心脏骤停、呼
吸困难、严重创伤等等。
在这些紧急情况下,我需要快速反应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
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这锻炼了我的应急反应和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也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除了基本的急救技能外,我还需要了解
和掌握各种疾病和病症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这包括急性心肌梗塞、中风、意外伤害等等。
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此外,作为一名院前急救护士,我还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
这包括医生、急
诊科护士和其他急救人员。
我们需要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和及时的护理。
这要
求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结起来,作为一名院前急救护士,这个工作对我来说既富有挑战性又充满成就感。
我通过这个职业不仅能够帮助他人,还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我对于将来继续
在这个领域发展充满了信心和热情。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索及时、有效处理创伤性休克患者方面的经验,提高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处置能力,有效降低死亡率。
方法:对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的资料进行分析。
在现场急救时迅速作伤情评估,实施有效的救治方法,转运途中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做好患者的急救护理。
结果: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全部有效并安全转运至医院治疗,3例入院后死亡。
结论:实施及时有效的止血和抗休克治疗是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关键措施,健全的急救队伍,快捷、有效的现场急救措施、转运途中的严密监测,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对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0-02随着社会综合化现代化程度的不断进展,创伤已成为社会的第一大公害,严重多发伤的特点是伤情重、变化快,稍一延误即可造成伤员的死亡。
实施紧急有效的院前急救,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危险因素、挽救生命、减少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因此,及时、准确、高效的抢救、治疗、护理措施,是降低致死、致残率的关键。
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现将我中心2009年1月~2011年12月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体会报道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7~72岁,平均38岁。
致伤原因:挤压伤3例,撞击伤2例,坠落伤14例,交通事故伤29例;其中,颅脑损伤为主合并其他伤8例,胸部创伤为主合并其他伤11例,腹部创伤为主合并其他伤12例,骨盆骨折合并其他伤3例,四肢开放性损伤为主合并其他伤14例。
1.2 急救方法。
本组48例均经现场和途中急救,包扎、止血34例,建立静脉通路48例,骨折外固定17例,途中密切监护。
急救时间<5min 11例,5~10min 23例,10~15min 12例,15min以上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