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4
现代博物馆设计研究(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分析)20世纪末,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发展迅速;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更为显著。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兴建博物馆之类文化建筑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一个建设现代化博物馆的高潮正在来临。
博物馆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仅仅是设备、构成手段、形象的现代化(有形的),而同样重要的是其体现的职能概念和人们对博物馆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无形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分析, 重新认识博物馆设计的实质和博物馆建筑的演变趋势,来探寻当代博物馆设计观的走向和可借鉴的设计方法。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是由弗兰克.劳埃得.赖特—美国最有创意的建筑师之一设计的。
他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这一行已很长时间,包括设计了美国的两座建筑—罗比住宅和流水别墅。
他一直工作到1 959年去世。
美国纽约市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坐落在一条街道的拐角处,看上去就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弹簧。
这座极其漂亮、无与伦比的建筑建成于1959年。
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
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
左图:古根海姆内一条长长的螺旋通道伸向不同部位或长廊的地板。
该博物馆保存了所罗门.R.古根海姆有现代艺术收藏品,因此该馆以个的名字来命名。
许多展品由金属杆悬挂着,看起来似浮在空中。
按照传统,博物馆在沿大厅四周的墙上展览艺术作品。
但古根海姆打破了传统的惯例。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部非常朴实无华,只是将博物馆的名字装饰了一下。
平滑的白色混凝土覆盖在墙上,使它们仿佛更像一座巨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筑物。
右图:古根海姆博物馆坐落在纽约市的一个拐角处。
它与其他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
可以说外观像一只茶杯,或者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弹簧,可能是因为螺旋线结构也有人说像海螺。
古根海姆博物馆位于毕尔巴鄂市内由贝拉艺术博物馆、大学和老市政厅构成的文化三角的中心位置,可由该市商业区及老城区直接前往参观。
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感表达研究【摘要】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感表达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不仅能够增强观众的体验感受,还能够让展示内容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本文通过对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概述,探讨情感表达在其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和其对观众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情感表达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总结指出,情感表达在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观众的体验和接受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情感表达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更多创新应用,从而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刻的体验。
【关键词】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情感表达,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重要性,设计方法,观众影响,案例分析,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代社会,博物馆展示设计已经成为展示文物、传递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传统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往往缺乏情感表达的元素,使得观众在参观过程中缺乏情感上的共鸣和连接。
研究如何在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加入情感表达的元素,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富裕,对文化和历史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不再只是简单地展示文物,更需要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体验,使得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将情感表达融入到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不仅可以提升展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可以让观众获得更加深刻和持久的文化体验。
通过对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情感表达的研究,可以为提升博物馆展示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观众对文化和历史的需求,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的发展。
深入探讨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感表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感表达是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情感表达不仅可以增强观众对展览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还可以提升展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当代社会,人们更加重视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通过展示设计来传达情感已成为展览策划的重要环节。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建造中的博作者:章明孙嘉龙来源:《建筑技艺》2013年第01期章明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系副主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市规划委员会特聘专家,同济大学建筑学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曾获首届上海青年建筑师新秀奖、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第二届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
作为杰出建筑师入选中国新建筑,六十年60人>。
代表作品: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同济规划大厦、北站社区文化中心、新天地屋里厢博物馆、嘉定司法中心、南开大学核心教学区、范曾艺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
项目概建设名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项目地点: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建设单位: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主创设计:章明、张姿、丁阔、丁纯、孙嘉龙、王志刚、章昊设计时间:2011年3月~2012年3月竣工时间:2012年9月总建筑面积:41000m2摄影:张嗣烨、王远、章明引言165m 高的原南市发电厂烟囱矗立于黄浦江边,因变身为超尺度温度计而为大众熟知。
其10m 开外的主体建筑——原南市发电厂主厂房,于世博会期间转身为城市未来馆,并继而在后世博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浪潮中转变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同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一起,形成完整的“古代、近代、当代”上海艺术博物馆体系。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对原有南市电厂的有限干预,最大限度地让厂房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空间的原有秩序和工业遗迹特征得以体现。
它以“延展的空间刻意模糊了公共空间与展陈空间的界定,不仅给颠覆传统意义上人与展品间的互动关系创造了诸多机会,更为日常状态的引入提供了最大可能性”[1] ;它以“漫游的方式打开了以往博览建筑封闭路径的壁垒,开拓出充满变数的弥漫性的探索氛围,所提供的场所体验成为整个艺术参观流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1]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解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一座集现代艺术、设计以及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博物馆,它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99号,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其开幕仪式于2012年11月17日举行。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艺术品带到每一位中国人的生活中,积极开展学术项目、艺术节庆及教育培训等活动,搭建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学术及艺术与实践的对话交流,让公众深入探索当代艺术的魅力。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设计大胆而实用,分为两座建筑,其一居于上海徐家汇199号,另一座位于徐家汇淮海西路1788号,共有三层,设有五个展厅和一个名为“艺术湾”的公共空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拥有每年展出超过300套的各类项目,如策划展览、专题论坛、文献调研、电影放映、音乐会、创意讲堂、艺术家访谈、工作坊等,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服务艺术观众及社会文化的进步。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示的艺术作品,主要来自中国当代艺术家,他们将观念及见解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用他们独特的语言传达出不同的概念与思想。
同时,博物馆还着力于培养新一代艺术家,举办各类艺术工作坊,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中。
在文化、艺术及教育方面,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把艺术带入社区,不仅发挥自身当代艺术研究及展览等传统功能,更重视创造以“艺术与社会文明”为核心的价值传播。
该博物馆积极组织文学创作、职业讲座、音乐会、艺术节庆等活动,把艺术价值带入回归生活,让更多人体会到艺术的乐趣。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其独特而开放的考量,把艺术融入到生活当中,推进艺术的发展,促进文化及社会的进步。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不仅整合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精华,也是个发掘艺术文化、发现艺术乐趣的绝佳去处。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考察报告一、引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位于上海黄浦区,是中国第一家以当代艺术为主题的国立艺术博物馆。
本次考察旨在了解该博物馆的展览内容、艺术品收藏和展览设计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其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影响力进行评估。
二、展览内容1. 主题展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类主题展览,通过展示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展示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
这些主题展览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了艺术家们对社会现象、人类情感和环境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2. 长期展览除了主题展览外,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还有一些长期展览,其中包括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展示、上海本土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展示等。
这些展览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艺术品收藏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艺术品收藏,其中包括中国和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这些艺术品涵盖了近代以来的各个艺术流派和风格,展示了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艺术创作成果。
博物馆还定期举办艺术品展览,向公众展示这些珍贵的艺术品。
四、展览设计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注重展览设计的创新和艺术性。
展览空间布局合理,配色和灯光的运用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艺术品。
博物馆还注重展品与观众的互动,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和艺术家的思想。
五、影响力评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和艺术品收藏在国内外艺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博物馆不仅吸引了大批艺术爱好者和观众,还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和学者前来交流和合作。
博物馆的展览还经常被国内外媒体报道和评论,提升了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结论通过本次考察,我们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内容、艺术品收藏和展览设计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博物馆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为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期待博物馆能够继续举办高水平的展览,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多艺术的享受和思考的机会。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博物馆功能形式的多元化设计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博物馆功能形式的多元化设计展开讨论。
引言部分从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引出了本文的研究主题。
在分别探讨了博物馆功能形式的变化、多元化设计模式的实践、数字化展览与体验、文化创意产业与博物馆发展以及社区参与与博物馆互动等内容。
结合理论和实践,给出了新时代下博物馆发展的路径,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我国博物馆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推动博物馆事业朝着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功能形式、多元化设计、新时代、数字化展览、文化创意产业、社区参与、互动、发展路径、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物和艺术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场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过去,博物馆的功能主要是展示收藏文物和提供教育服务,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对博物馆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使博物馆在功能形式上更加多元化,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之一。
在中国,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功能形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除了传统的文物展览,博物馆还在不断尝试新的设计模式,如数字化展览和体验,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游客。
博物馆也开始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合作,推动博物馆的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展览和体验。
在社会参与和互动方面,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注重与社区的联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使博物馆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展览场所,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文化空间。
1.2 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时代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博物馆不再仅仅是展示历史文物的场所,更成为了文化传播、教育教学、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的结合体。
研究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博物馆功能形式的多元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艺术博物馆摘要:艺术博物馆具有将普通的物品转化为展示品的功能,从而使这些物品成为了具有视觉兴趣的艺术品,因此艺术博物馆并不是艺术品“无表情”的展示场所,这种“博物馆效应”提供了一种观看方式;策展人在布展时就为观众预设每件作品的观看方式,引导观众在博物馆进行参观时根据事先编排的展品顺序进行观看。
展厅的空间样式、布展方式、展品形式与文化背景、艺术表达方式与接受方式都密切相关;作品的呈现形式、摆放的位置、灯光强度以及其他衬托作用的物品都会影响到观众的观看方式。
艺术博物馆作为观看艺术品的专属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特定的观看机制,无形中为人们塑造了一种观看方式。
文章运用了哲学和艺术学理论对传统艺术博物馆和当代艺术博物馆所营造的观看方式、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艺术博物馆;观看方式;仪式场所;游牧美学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在其著作《千高原》中“树状模式”和“块茎理论”是主导社会文化的两大思维模式。
所谓“树状模式”即以“树-根”为原型的“二元中心论”,以“根”为中心,通过“树”和“叶”的繁殖来生长,是一种线性上升的从属关系,具有等级化与中心化特征,并將受到这种思维影响的空间归纳为“层级空间”。
而“块茎理论”是德勒兹针对上述二元文化提出的概念,是以马铃薯的“块茎”为原型,指的是一种无中心、无等级、开放的、无规律的思维方式,对应的是一种自由的、弥漫的“游牧空间”,也即“平滑空间”。
根据上述理论,显然,以常规展为主要布展形态的传统艺术博物馆如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馆等,展览空间呈现的状态是一种“层级空间”,而以展示当代艺术品的主题展和专题展为主要布展方式的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则完全解构传统艺术博物馆的层级空间而构建出一种平滑空间。
无论是层级性质的传统艺术博物馆还是平滑性质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在布展中为了更好地展示艺术品和引起观众的视觉兴趣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展览逻辑和视觉语言。
因此,艺术博物馆的诞生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陈列方式,在布展中编造了展品的观看符码,无形中为观众构建了一种与其展示方式相适应的观看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对应的观看机制,改变了观众观看艺术作品的方式,甚至是观众、艺术家与展品的关系。
空间句法视角下巴塞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空间解析于萌萌;杨念齐【摘要】当今中国大量的建设大型公共建筑,为了更标准化数字化的进行建筑设计,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以理查德·迈耶的巴塞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运用Depth map软件进行建模以及数据分析.从运用数学方法对博物馆内部空间进行量化,从视线整合度、视域控制度分析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将所得结论整合,为艺术馆、博物馆的空间设计提供相关参考.【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8(044)019【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空间句法;当代博物馆;视域分析【作者】于萌萌;杨念齐【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24作为“新现代主义流派”“白色派”的代表人物理查德·迈耶,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纯粹主义甚至是理想主义倾向。
而这种倾向却与艺术馆、博物馆、文化中心之类的展示高雅艺术建筑的内在需求不谋而合,顺其自然的,各种大型、超大型的欧洲公共建筑的建筑设计重任落在了迈耶的肩上[1]。
各式各样的代表作也使得迈耶的建筑风格赢得了公众的认同,也让后人纷纷效仿。
近年来,我国各地掀起一股“公建”热潮,各个城市纷纷进行地标型公建建设,以此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增加城市凝聚力。
为此,作者以空间句法理论作为依据,对巴塞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以Depth map为工具,进行视域分析,归纳总结所得结论。
以期能对我国当今博物馆类型建筑空间设计有借鉴作用。
1 巴塞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概况巴塞罗那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巴塞罗那当代艺术作品作为主要藏品,1995年博物馆完工,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将现代派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是“新现代主义流派”“白色派”大师迈耶的作品。
该建筑的整体体块为简单鲜明的立方体,设计师通过选用“异形”体块和各种立面板材以及玻璃幕墙搭配,对立面造型以及室内空间进行了切割,使本来单调的空间形式幻化出种种意味深长的感受。
专业考察报告内容及过程一、上海-m50创意园区专业考察的第一站我们去了2004年被《TIME》杂志亚洲版列为推荐前往的上海文化地标之一的上海M50创意园,其也是是上海创意产业发源地之一。
上海M50创意园是以艺术群落、视觉艺术、创意设计、品牌拓展、创意产业孵化为特色的现代设计企业集群及艺术创新平台,位于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故简称M50。
M50创意园占地面积35.45亩,拥有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族纺织工业建筑群。
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具有艺术表现力和很多具有创造性的设计,版画,油画,插画,雕塑等等。
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感觉在m50创意园里,每一个小角落里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都具有让人惊喜的设计。
我个人很喜欢这种感觉。
二、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第二站我们去了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2015年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2015年11月3日在上海开幕,持续5天。
而我们这次专业考察正好赶上了此届的博览会。
这次工博会以“创新、智能、绿色”为主题,设有工业自动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和航空航天技术等9大专业展,展示规模达23万平方米,超过2200家参展商完成折合展位数11226个,比上届增长38.55%,均创下历史新高。
在参展的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机器人专业的展示。
无论是能打鼓唱歌弹琴的机器人,还是挥动大刀的机器人,还是那个跟随着音乐节奏舞动的中国舞狮,都让我不禁赞叹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
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第三站我们去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
同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的所在地。
它坐落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畔,占地4.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内部最高悬挑45米,高达165米的烟囱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标也是一个特别的展览空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
《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提升,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
特别是近年来,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将博物馆的展示、教育、休闲等多功能元素进行有效整合,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文化认知。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为未来的博物馆设计提供参考。
二、复合化设计的核心理念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主要围绕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展开,其核心是整合各类功能,创造一个既满足教育功能,又具备休闲娱乐功能的多元化空间。
这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博物馆的使用者——观众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参观环境,同时也要满足博物馆的运营需求,如展览策划、教育活动等。
三、复合化设计的策略1. 空间布局策略在空间布局上,复合化设计要求将展览区、教育区、休闲区等进行合理划分和布局。
其中,展览区是博物馆的核心区域,需要给予足够的空间和重视。
教育区可以设置在靠近展览区的地方,方便观众在参观后进行学习和交流。
休闲区则可以设置在博物馆的边缘地带,为观众提供休息和娱乐的空间。
2. 互动体验策略互动体验是复合化设计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引入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例如,可以设置互动式展览,让观众通过触摸、感知等方式参与到展览中,增强对展品的理解和认知。
3. 绿色环保策略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绿色环保的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博物馆的能耗和污染。
同时,可以在博物馆内设置绿化区域,如小型花园、绿植墙等,为观众提供一个舒适、自然的参观环境。
4. 智能化管理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博物馆的智能化管理。
例如,通过智能导览系统,为观众提供便捷的导航服务;通过智能监控系统,保障博物馆的安全;通过数据分析系统,了解观众的行为习惯和需求,为未来的设计和运营提供参考。
四、实例分析以某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采用了复合化设计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