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形意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前言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哲学思想。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和身心健康的重视,形意拳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形意拳的魅力,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我决定进行一段时间的形意拳实践,现将实践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践过程1. 了解形意拳的历史与特点在开始实践之前,我首先对形意拳的历史渊源、拳法特点以及养生理念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我对形意拳有了初步的认识。
形意拳起源于明末清初,以“形意”为核心,强调内外兼修,动作朴实无华,注重技击实战。
2. 寻找合适的师傅与拳馆为了确保实践效果,我选择了当地一家具有良好口碑的形意拳拳馆,并拜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为师。
在拳馆,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拳友,共同学习、进步。
3. 学习基本拳法与套路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开始了形意拳的基本拳法学习。
从站桩、步法、手法、腿法等方面入手,逐步掌握了形意拳的基本功。
随后,我开始学习形意拳的套路,如五行拳、十二形拳等。
在练习过程中,我不断体会形意拳的内在含义,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4. 实践与反思在实践过程中,我积极参加拳馆组织的各类活动,如切磋、比赛等,不断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
同时,我也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技术。
在师傅的鼓励和指导下,我逐渐取得了进步。
三、实践心得1. 形意拳的养生功效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形意拳的养生功效。
形意拳注重呼吸吐纳,调节气血,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同时,形意拳的动作要求身心合一,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形意拳的技击价值形意拳作为一门实战性强的武术,其技击价值不言而喻。
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习了形意拳的各种技击方法,如擒拿、摔跤、散打等。
这些技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强的实战性,为我提供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3. 形意拳的文化内涵形意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阴阳五行、道家哲学等。
在实践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形意拳的哲学思想,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豁达。
第1篇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武术教育逐渐走进校园,形意拳作为其中一种流派,以其独特的技击性和养生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我有幸参加了形意教学课程,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形意拳的起源与发展形意拳起源于明末清初,由山西形意拳创始人李氏兄弟创立。
形意拳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纲,以三体式(三体势、三体势变、三体势进退)为基础,讲究内外兼修、形意合一。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意拳已成为我国武术界的重要流派之一。
二、形意教学课程的学习体会1. 基础功训练在形意教学课程中,基础功训练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形意拳的基本步法、手法、身法、眼法等,使学员掌握形意拳的基本动作要领。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形意拳的基础功训练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以下是我对基础功训练的一些体会:(1)步法:形意拳的步法要求稳健、灵活。
在训练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调整脚步,使身体保持平衡,为后续的动作打下基础。
(2)手法:形意拳的手法多变,讲究快、准、狠。
通过反复练习,我掌握了形意拳的基本手法,如崩拳、劈拳、钻拳等。
(3)身法:形意拳的身法要求灵活、协调。
在训练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腰腿力量,使身体在运动中保持稳定。
(4)眼法:形意拳的眼法讲究观察、判断。
在训练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眼神观察对手的动作,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2. 拳术套路学习形意拳的套路繁多,每个套路都有其独特的技击含义。
在学习套路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套路动作要领:每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如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
只有掌握动作要领,才能使套路动作流畅、协调。
(2)套路之间的联系:形意拳的套路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学习套路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不同套路动作相互结合,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
(3)套路的应用:形意拳的套路不仅具有观赏性,更具有实用性。
第1篇一、引言形意五形连环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流派之一,融合了形、意、气、力、神五要素,强调内外兼修,动作连贯,攻防兼备。
本文旨在通过对形意五形连环拳的实践教学,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其内涵,掌握其技巧,从而提升自身的武术素养。
二、形意五形连环拳概述形意五形连环拳,以五形(金、木、水、火、土)为基础,通过连环动作的串联,达到内外合一、攻防一体的境界。
五形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攻防特点,金形刚猛、木形灵动、水形柔韧、火形炽热、土形沉稳。
练习者需在实战中灵活运用五形,以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步骤1. 基本姿势训练(1)马步:双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膝盖微屈,身体重心下沉,臀部下沉,两臂自然下垂。
(2)弓步:一腿前弓,一腿后绷,前腿膝盖微屈,后腿膝盖伸直,身体重心前移。
(3)虚步:一腿抬起,脚尖点地,身体重心放在另一腿上。
(4)扑步:一腿向前猛冲,膝盖微屈,身体重心前移。
2. 基本手法训练(1)拳法:练习者需掌握正拳、勾拳、冲拳、推拳等基本拳法。
(2)掌法:练习者需掌握抓掌、推掌、劈掌、拍掌等基本掌法。
(3)肘法:练习者需掌握冲肘、撞肘、劈肘等基本肘法。
3. 基本步法训练(1)前进步:练习者需掌握前进步、退步、侧步等基本步法。
(2)跳跃步:练习者需掌握腾空步、跳跃步等基本跳跃步法。
4. 五形连环拳套路训练(1)金形连环拳:以刚猛为主,练习者需掌握冲拳、劈拳、推拳等动作。
(2)木形连环拳:以灵动为主,练习者需掌握抓掌、劈掌、拍掌等动作。
(3)水形连环拳:以柔韧为主,练习者需掌握推掌、抓掌、冲拳等动作。
(4)火形连环拳:以炽热为主,练习者需掌握抓掌、劈掌、拍掌等动作。
(5)土形连环拳:以沉稳为主,练习者需掌握冲拳、劈拳、推拳等动作。
5. 实战技巧训练(1)进攻技巧:练习者需掌握如何根据五形特点,灵活运用拳、掌、肘等手法进行攻击。
(2)防守技巧:练习者需掌握如何根据对方的攻击,运用步法、身法进行有效防守。
怎样处理健身气功•五禽戏中形与意的关系?于洪波张佳伟刘学东在健身气功中,形是指调身或炼形,意是指调心或炼意,这两方面在健身气功·五禽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并且贯穿于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的始终。
在不同教学阶段对形与意的侧重有所不同,正确处理好不同阶段形与意的教学任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介绍我们在健身气功辅导中,根据形与意的关系来确定处理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
不当之处,请广大健身气功爱好者批评指正。
第一阶段:无形无意这个阶段习练者还不懂什么是意、什么是形,也不懂怎样学、怎样练,处于对健身气功的完全无知状态。
对于处于这个阶段的习练者,辅导员应多讲解习练健身气功的益处和健身气功的理论知识以及国家对健身气功的有关政策规定,通过身边的事例使他们了解健身气功的健身效果是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从而使他们对健身气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练的动机。
第二阶段:有形无意在这个阶段,辅导员主要让学员了解健身气功·五禽戏动作的组成,着重掌握虎、鹿、熊、猿、鸟五戏动作的大体路线、方向、步型、手型以及起势和收势的动作,就像初学广播体操一样(因为广播操没有意念或意境的要求)。
健身气功是一种体育项目,虽然有它自身的特点,但是教学方法还要符合体育教学基本原则的要求。
对于初学者,教学重点应放在动作的方向和路线上,辅导员对动作细节不要强调过细,更不要先把重点放在讲解什么意念、呼吸(健身气功中的呼吸要求应以自然呼吸为主,逐步与动作配合协调),以免对掌握动作路线、方向产生干扰,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第三阶段:重形轻意在上一阶段练习的基础上,着重让习练者准确掌握动作。
这个阶段是练形的关键,辅导员应让习练者多练习,掌握动作的细节。
如:虎戏中虎举的动作,重点是双手十指由虎爪依次握拳,要让习练者了解到通过虎爪到十指的依次握拳是在锻炼手臂的小肌肉群;虎扑是模仿虎扑物的动作,是脊柱前后伸展折叠及引腰前伸的运动,主要起到增加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伸展度和疏通任督二脉的作用。
分析形意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下为为您编辑的形意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敬请关注!!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如游戏法、语言法、重复练习等。
对于相同的体育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同样的教学方法也可运用到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中。
也就是说针对于相同内容的体育教材,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即因材施教,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善于模仿,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灵活而巧妙地运用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来模仿或操作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形意法。
它主要运用于低年级体育教学当中,不但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而且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形意法在跳跃运动教学项目中的运用: 首先,通过引发问题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慢慢进入课堂,启发他们的思想,扩展他们的思维。
下面以立定跳远为例,问同学们在动物园见到过哪些动物?能否模仿它们的动作?接着再问及与本课有关的动物动作,如:老鹰、袋鼠和青蛙。
把立定跳远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提出看谁模仿的最象) A、预备式:两脚稍分开自然站立; B、老鹰动作:两臂后摆同时屈膝; C、袋鼠动作:两臂前上举、展腹、提踵; D、青蛙动作:两臂由后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用力登地,并迅速向前跳起,落地时脚跟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维持身体平衡。
然后以游戏的形式把各个动作串联在一起,即为立定跳远的整个过程。
如形意法在学前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如练习兔跳时,模仿兔子跳的动作,锻炼学生手脚并用的能力;走时,模仿大象走的动作;练习半蹲跳时,模仿青蛙跳的动作;练习侧跨跳时,模仿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从这一朵飞到另一朵的动作但为了达到动作的逼真,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意识,在练习中还要联想到森林中有好多好多的小白兔,在草地上不停地蹦蹦跳跳,有的吃草有的追逐,还不时地发出被追赶的声音,以达到真情实境的效果。
1、绪论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之一。
形意拳原名心意六合拳,也称心意拳,简称意拳,是中国的四大名拳,是中国武术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拳种类之一。
据初步考证它形成于明末清初,系姬际可所创,传至19世纪中期之后,易名派生为形意拳。
形意拳流传至今已有350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形意拳不但有较强的技击性,而且对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改善素质、防病治病也有重要的作用。
当今时代,健身、娱乐成为体育的主要价值取向,对形意拳的健身养生价值的深人挖掘和研究,无疑非常有利于形意拳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形意拳养生的功用研究形意拳的养生功用一直都在被学者研究,很多实验也能证明形意拳确实具有养生功效。
2.1、形意拳的象形养生形意拳由形拳和意拳两大部分组成。
形拳指的是十二形拳,是仿十二种动物“龙、虎、猴、马、鼍、鸡、燕、鹞、蛇、鲐、鹰、熊”之“腾、扑、灵、撞、云、抖、掠、翻、惊、活、爪、猛”之意,运用于形意拳拳法中,仿其法,效其技,练其功.其次,形意拳在练法上讲究“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即形意拳理论中讲的“四象”。
形意拳的步法多用“鸡腿步”,要求练习时立如金鸡独立,重心低稳;行步如鸡走路提低疾远,似屈非屈,似直非直,出步摩胫,敏捷自如。
形意拳的身法以龙身之特点为要领,取其三屈之才、形松体灵的精义,以腰为主宰,吞身蓄气如龙体之蜇伏,起身进攻好似龙体之升腾,吞吐自如,变化莫测.形意拳的臂膀之力效仿熊膀之技,取其力猛形威、无与伦比的臂力,通过沉身、静力、丹田功的练习,达到松肩沉肘、节节贯通、气沉丹田、劲整力合的目的。
形意拳动作转换过程中“两手相抱似猛虎离穴”,取其目聚神光、身藏其劲和爪藏其锋,达到气盈、劲足、神威的目的。
早在形意拳面世之前,我国古代模仿熊、虎、猿、鹿、鸟等动物的动作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仿生功法就早已有之,就这一点来讲,五禽戏应该可称作形意拳的鼻祖了。
这种仿生功法历经千年实践检验,同时也得到了现代科学的验证。
形意拳具有独特的防病、祛病、健身、益寿的功用,开创了世界体育医疗的先河。
体育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方法摘要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方式,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小学教师迅速研究新课程、理解新课程。
作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在发挥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尽快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变得愈发重要。
关键词体育教学灵活运用教法学法分析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让学生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
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丧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一、多样化教学模式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投掷》一课时,改变以往:开始部分(宣布课的要求)、准备部分(徒手操)、基本部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结束部分(放松)的四段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活动规律,以游戏的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模式:引导激发兴趣、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恢复等六个阶段。
本课以发展学生的投准能力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同伴友好交往与合作为主要目标,选择以投准游戏“打大灰狼”与游戏“救回小猪”为教学内容。
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运用情境教学手段。
课的开始,可将学生比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通过模仿解放军战士赶跑大灰狼,救回农民伯伯小猪的情境故事(引导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沙包投准动作技术的探究学习中(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同时通过游戏“救回小猪”,用a4纸画出小猪的图片贴在胸前进行快速跑。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第23卷 2008年03月浅析形意五行拳在搏击中的应用杨利松(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 要: 形意拳为我国武术类中的一种最简练、朴实无华、讲究“象形取意”,内容和外形高度统一、内外兼练的拳术,其哲理文化内涵丰富、技术简明扼要并与套路动作紧密结合。
形意拳有很强的技击作用,运用于现代搏击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掌握形意五行拳的技术,并应用于实战当中,才能为学习更高级别的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形意五行拳;搏击;应用;理法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码:A 形意拳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易医学说,以“阴阳五行”之原理配合“五行拳”之动作,锻炼“人体五脏”,以十二行疏通人体十二经络。
形意拳根据“五行”学说之原理,凝聚天地,开辟于无极,万物之生于太极,阴阳生克的原理,相生相克,生生不息,给人以创新思维之启示。
形意之成本于无意、无意至极生有意,意诚心正及至于静,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
则是,先天存于静,后天藏于动,因此意为体、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身体动静阴阳,阴阳生克之原理,用于搏击和技击实用,则属虚实、攻防、阴阳互易之妙用,柔克刚进之法,顾中有打,打中有顾,攻防兼备,动静相兼,有莫测之变化,莫测之妙用,并具有极强的实践技击作用,是中华民族武库中的一份珍宝。
1 形意五行拳与搏击1.1 形意五行拳的五行理论形意五行拳是以内经阴阳五行之说为理论根据,按五行的“生克制化”之理加以运用的。
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崩拳之形似箭属木,炮拳之形似炮属火,横拳之形似弹属土。
”五行拳是锻炼形意拳的根本,是以祛病健身,变化人的气质,培养技法,加深功力为目的的。
既然是按五行之说练五行拳,就不能不讲究“生克制化”,应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的道理,在五行拳中按劈生钻,钻生崩,肉生炮,炮生横的顺序来锻炼,才会加功增益少走弯路。
对形意拳进课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形意拳是中国四大名拳之一,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受到人们的垂青,太谷是形意拳的发祥地,在这片热土上名师辈出,人才济济,上演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形意拳做为太谷的一种文化,一种骄傲,深深地烙在谷人的血液之中,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形意拳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支持,使形意拳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掀起了又一轮高潮。
这几年明显让人们感到形意拳又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喜爱,这一现象让老一辈武术人和年轻一代看到了希望,感到了欣慰。
其具体表现是;一、形意拳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重视。
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作为本土文化的形意拳其健身价值被人们所认可,很多人把它作为健身的一种手段。
三、县武术协会的大力宣传和推动,促进了形意拳的发展,特别是武晋杰主席上任以来,为太谷的形意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形意拳交流大赛,使更多人认识了解形意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他当主席以来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组织许多武术活动,使太谷形意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县教育局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这几年教育局在形意拳的发展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形意拳进课堂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形意拳是一种给力,大大促进了学生练习形意拳的兴趣,使它能够很好的普及,各个高中都招收有武术特长的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形意拳的积极性。
形意拳进课堂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称赞,使太谷这一文化遗产能够更好的普及,成绩是显著地,可喜可贺。
但同时也应看到不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形意拳进课堂目前的现状及形意拳的发展我想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目前,我县已有好多学校开展形意拳教学,以县城及周边的学校为主,个别有条件的农村学校也有开展的,说实话开展的并不容乐观,我认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各个学校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授课内容,没有统一的授课形式,一校一样。
二、好多学校开展了好几年,没有什么显著成绩,并没有什么特色。
应用形意教学法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目前体育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如游戏法、语言法、重复练习等。
对于相同的体育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同样的教学方法也可运用到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中。
也就是说针对于相同内容的体育教材,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即因材施教,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善于模仿,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灵活而巧妙地运用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来模仿或操作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形意法。
它主要运用于低年级体育教学当中,不但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而且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形意法在跳跃运动教学项目中的运用:首先,通过引发问题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慢慢进入课堂,启发他们的思想,扩展他们的思维。
下面以立定跳远为例,问同学们在动物园见到过哪些动物?能否模仿它们的动作?接着再问及与本课有关的动物动作,如:老鹰、袋鼠和青蛙。
把立定跳远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提出看谁模仿的最象)A、预备式:两脚稍分开自然站立;B、老鹰动作:两臂后摆同时屈膝;C、袋鼠动作:两臂前上举、展腹、提踵;D、青蛙动作:两臂由后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用力登地,并迅速向前跳起,落地时脚跟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维持身体平衡。
然后以游戏的形式把各个动作串联在一起,即为立定跳远的整个过程。
2、形意法在学前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如练习兔跳时,模仿兔子跳的动作,锻炼学生手脚并用的能力;走时,模仿大象走的动作;练习半蹲跳时,模仿青蛙跳的动作;练习侧跨跳时,模仿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从这一朵飞到另一朵的动作……但为了达到动作的逼真,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意识,在练习中还要联想到森林中有好多好多的小白兔,在草地上不停地蹦蹦跳跳,有的吃草有的追逐,还不时地发出被追赶的声音,以达到真情实境的效果。
3、形意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武术教学当中,如在简化太极拳的动作名称中,即可起到通俗易懂,形象逼真,记忆深刻的作用:起势野马白鹤飞,搂膝拗步琵琶挥倒卷肱接揽雀尾,云手尖在单鞭内探马在蹬双贯耳,左蹬下势穿梭去海针闪臂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回又如长拳中: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雀,立如鸡,站如松,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转如轮,折如弓运用这些自然景物和动物形象而生动地把长拳的动作比喻出来,突出其节凑感。
健身运动中练习五禽戏的注意事项五禽戏不是简单的一种运动项目,它是前辈智慧的结晶,是集体智慧的成果,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是历史留下来的智慧结晶。
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气功练习方法,一般都是在先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经历了数代人的沿袭,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修炼方法。
五禽戏同样经历了这样的沿袭,在数代人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中形成了独有的特征,在沿袭过程中,由于受到年代以及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所以难以适应多数人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推移,进入50年代以后,在刘贵珍等前辈的不断努力下,气功逐渐被人们所接收,之后,便在社会上广泛流行,但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其中的功法层次多样,差异较大,普通群众无从下手。
编制五禽戏功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某一个所能健全和完善的,想要变编制一套完好的五禽戏功法不仅需要了解中医知识,还需要懂得生理、医疗等方面的知识。
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健全发展,目前,我国已有专业人员对五禽戏进行了编制,主要从运动生理、中医养生、气功引导和运动心理等方面深入探究,以此来弥补人们认识上的不足。
(一)形意处理法在气功练习中,形主要指炼形或调身,意主要指炼意或调心,这两个方面在五禽戏练习中尤为重要,并且始终贯彻于五禽戏练习之中。
对于不同阶段的练习,形和意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的关系尤为重要。
在这里主要讲健身气功分成七个重要的阶段,每个阶段对于形意要求都有所不同。
对于初学者而言,师傅要因人而异,具体对待。
阶段一:无形无意无形无意是练习的初始阶段,对于这个阶段的练习者而言,要多听从前辈的指导,了解健身气功对身体的重要性,把握基本理论,要用身边的实际例子,让他们明白气功练习对人体的重要性。
阶段二:有形无意这个阶段,师傅要让自己的徒弟掌握五禽戏气功的动作组成,把握好鹿、鸟、熊、虎、猿五禽动作的整体方向、路线、手型、步型以及起收方面的动作要领。
五禽戏中气功健身有着自己的独特特征,对于刚接触这种练习的人群而言,要把重点放在动作套路和整体路线上,健身过程中,要顺气而行,调节好自己的呼吸,让呼吸和动作协调配合。
形意拳体用、练法、打法第一层本末体用之说自己练习者为(健)体,行之于敌为用。
说到这里,就涉及到体、用与拳之练法和打法四者不分的问题。
因在练本体时就要涉及到顾法与打法,要想取胜于彼,必先健其体,在练功时不出一切偏差。
要有明师指教,在练法中要通医理合道义,练法中又分为初练,长练和久练。
初练时,意念要注意到形体姿势正确与否(只因练武术练的是经脉之气,经脉之气要以形体来引动),由初练者至长练者就是把正确身形固定下来。
在这段时间内,自己练习时眼神不可散乱,或视一远点,或看自己之手,神气要定住,内外要合一,不可移动。
这就给大脑神经开始灌入了打法的印象。
由初练、长练身形正确固定之后,就转入久练阶段。
意念也就要随之转变,应注意到以打法为中心的习练。
开始利用拳经所云“眼前无人似有人”的意念练法,要幻想着敌我二人彼来我往相攻守,仿佛敌人在面前相较胜负的情景。
这就又给大脑皮层慢慢渗透至脑神经接到彼方的刺激,自动就有本能性的反应得以锻炼。
所以,在套路熟悉以后,练习时眼神就不能散乱,或视一远点,或看己手,要将神气定住,周身要活动,不可拘束,达到内外合一。
但到长练时,就要将身缩住(缩住丹田、即抱也),内外开合。
虽往回缩,外形之式还要舒展,顺中有逆,逆中有顺。
是故形意拳之道,内中之神气要中正相交,外形之形式要和顺不悖。
总之,身形动作要按合道之窍而内外合一(即形神合一),定而不可移动。
第二层体用之说敌我相较体为本。
敌我二人相较胜负之时,首先要顾住本体自身不受彼方之伤害,为“保其本”。
既保其体,所以说“本者体也”。
体者不受彼之伤害才有其末。
末者,是对彼所用之招术。
如若本体为彼所伤,末则自然消失,也就无用的必要。
因此,“本末体用”四字可使“体用”二字代称即可。
形意拳最主要的体用不分之说,是指出某一拳全是顾打相兼,所以说体用莫分。
拳经云:“起为躜,落为翻,起躜不见躜,落翻不见翻”。
又云:“起落躜翻一瞬间。
起也打,落也打,起落如同水浪翻,躜翻顾打俱周全”。
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形、意美提要:武术套路的演练,作为一种表现其独特技击美术和艺术美的运动形式,形意兼备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
形与意的高度和谐统一,体现了武术套路运动特有的发族风格和卓然特色。
该文主要阐述了武术套路中形美和意美内在含义,及其辩证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武术套路;动态;形、意美。
1、引言:武术套路作为竟技的一部分,技击艺术化是一种趋势,艺术是一审美意识物化了的集中表现,它能强烈地引起人们的美感,作为审美对象而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并为客观存在的美所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于客观存在的美,帮助人们更好地创造和欣赏美。
”美学分类中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意蕴美)--艺术是创造美的技巧和方法。
艺术美是武术套路运动的一个重要表现,武术套路运动是通过两种形式表现艺术美:其一,表现”外”的形式美,其二,表现”内”的意蕴美”。
当武术套路正式成为意技运动项目后,就以极具浓厚的审美趣味满足着人们的心灵需求,它是将活的人体技击美通过”形”和”意”的手法奉献给观众,吸引人们欣赏其”形”,领悟其”意”,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是任何艺术形式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2、竟技武术套路的”形”美与”意”美的界定2.1技武术套路的”形”美“形”指”武术运动中人的整体外部形象或形态,它可以是一个完整动作的静止形象,也可以是动作过程中人的整体运动形态”,既包括腾空瞬间的造型,又包括动作与动作的组合形态和整套动作的结构形态。
”形”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所体现的外在形态,是直观对象,在武术套路中”是姿势造型功架”,是动作的攻防技法的外显,通过运动员的形体来体现,是构成武术套路的物质基础。
形是基础,是对武术动作技击技法的外形模仿,是武术动作的外在艺术美。
从竟技武术套路整体的运动形式看,”形”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态美,指套路演练过程中肢体在空间完成各种动作时所构成的瞬间形态”,包括弧形,折线和直线等”相对运动的美;另一种是静态美”,指套路中动作与动作之间那些短暂相对静止的定势造型美”。
形意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影响作用研究形意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拳法,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肢体动作,其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一种项目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形意拳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形意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形意拳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首先,形意拳作为一种全面的身体锻炼项目,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形意拳的训练,可以锻炼中学生的力量、耐力、灵敏度和协调性等多方面的身体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
此外,形意拳的技术要求严格,注重姿势和动作的精确性,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优美性,塑造他们良好的体型和仪态。
其次,形意拳的训练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形意拳的练习需要集中注意力,并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这对中学生具有很好的矫正作用,能够提高他们的专注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此外,通过形意拳的练习,中学生可以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毅力,面对困难时更能保持冷静和自信,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形意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形意拳可以作为一种新颖的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程中。
传统的体育项目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兴趣不高的问题,由于形意拳独特的动作和内涵,可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参与度。
其次,形意拳的训练可以作为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协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形意拳的训练大多数以组合套路为主,需要多人配合,这样就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密切协作。
通过形意拳的练习,可以培养中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
影响形意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因素影响形意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因素有多方面。
首先,课程安排和时间分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由于中学课程的限制,学生的时间有限,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形意拳的训练时间,确保学生在其他学习任务之余能够充分参与形意拳的训练。
其次,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形意拳是一门技巧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训练技巧。
浅谈意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意念能使大脑皮层细胞间的机能联系加强,能进一步沟通大脑和肌肉之间的神经联系,有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能力,使动作技能更加巩固。
它是学生借助于适当的语言暗示,有意识地使头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现使之重现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意念教学运用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由于长期使用一种机械的、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致使很多的训练项目都流于形式,收不到意想中的锻炼效果。
而且过多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在平时的体育训练中难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掌握规范的动作,从而造成对某些动作的遗忘,理解得模糊,运动效果极其低下。
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每一个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能利用有限的时间、空间,既做到体育锻炼效果明显,又能使学生对每个动作的要领掌握规范,印象深刻,从而对体育课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配合作用。
下面我结合日常的教学体验就体育训练中意念的运用谈点个人看法。
意念又可称为内心演练,它是心理活动的一种。
人在进行意念活动时能产生一种本能的不由自主的肌肉运动,它可使大脑皮层的运动感觉细胞、锥体细胞以及其他分析器中部分与运动有关的细胞间的机能联系加强。
意念训练可以有效地训练人的大脑功能,进一步沟通大脑和肌肉之间的神经联系,有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能力,有利于运动能力的发挥,使动作技能更加巩固。
意念教学方法是使学生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并使之重现,配合适当的语言暗示来进行运动的一种方法。
一、默念练习中的几点要求1. 教师要把所学的基本技术名称及要领讲解清楚,动作示范一定要正确、规范同时再辅以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录像、flash、3d max等多媒体手段,这样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清动作并能发现其规律,这些形象、直观的诱导示范,使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动作。
2. 针对学生在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正误对比,指明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采取默念的练习方法加以纠正。
形意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影响作用研究形意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近年来,形意拳已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中备受关注的课程内容,其独特的韵律、技术和意义对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形意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影响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形意拳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1.提高身体素质形意拳强调身体的协调性和爆发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柔韧性、力量、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等方面。
通过形意拳的训练,学生的身体机能将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健康指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和自信心。
2.提高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力形意拳的动作流畅、舒缓、有节奏,学生需要集中精力才能够准确完成每个动作的要求。
这种要求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专注度。
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力集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和测试。
3.发挥审美教育作用形意拳是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通过形意拳的训练,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
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其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此外,形意拳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也能够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形意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1.科学系统的课程安排针对中学生的身体特点和柔韧度较弱等问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程度的模块化课程,分步骤、逐层深入;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帮助学生规范姿态和动作,提高灵敏度和反应能力。
2.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课程教学策略。
首先,重点讲解基本动作和基本招式,强调训练方式和动作要领;然后逐渐加深难度和复杂度,并逐步提高教学的速度和难度等级。
3.注重交流和互助为了更好地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鼓励和激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提高合作和团队意识。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如游戏法、语言法、重复练习等。
对于相同的体育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同样的教学方法也可运用到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中。
也就是说针对于相同内容的体育教材,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即因材施教,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善于模仿,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灵活而巧妙地运用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来模仿或操作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形意法。
它主要运用于低年级体育教学当中,不但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而且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形意法在跳跃运动教学项目中的运用:
首先,通过引发问题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慢慢进入课堂,启发他们的思想,扩展他们的思维。
下面以立定跳远为例,问同学们在动物园见到过哪些动物?能否模仿它们的动作?接着再问及与本课有关的动物动作,如:老鹰、袋鼠和青蛙。
把立定跳远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提出看谁模仿的最象)
A、预备式:两脚稍分开自然站立;
B、老鹰动作:两臂后摆同时屈膝;
C、袋鼠动作:两臂前上举、展腹、提踵;
D、青蛙动作:两臂由后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用力登地,并迅
速向前跳起,落地时脚跟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维持身体平衡。
然后以游戏的形式把各个动作串联在一起,即为立定跳远的整个过
程。
如形意法在学前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如练习兔跳时,模仿兔子跳的动作,锻炼学生手脚并用的能力;走时,模仿大象走的动作;练习半蹲跳时,模仿青蛙跳的动作;练习侧跨跳时,模仿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从这一朵飞到另一朵的动作……但为了达到动作的逼真,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意识,在练习中还要联想到森林中有好多好多的小白兔,在草地上不
停地蹦蹦跳跳,有的吃草有的追逐,还不时地发出被追赶的声音,以达到真情实境的效果。
形意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武术教学当中,如在简化太极拳的动作名称中,即可起到通俗易懂,形象逼真,记忆深刻的作用:
起势野马白鹤飞,搂膝拗步琵琶挥
倒卷肱接揽雀尾,云手尖在单鞭内
探马在蹬双贯耳,左蹬下势穿梭去
海针闪臂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回
又如长拳中:
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雀,立如鸡,站如松,
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转如轮,折如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