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1
湖州市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保护湖州市水资源办公室俞晓云1 湖州市水资源状况和特征湖州市作为古老城市,人杰地灵,水源丰富,赋有江南水乡之称。
土地总面积5 817km2,其中耕地面积1 300km2,总人口256万。
我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降水充沛,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385.9mm,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35.8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8.94亿m3,扣除重复计算水量7.62亿m3,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18亿m3,但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占有量只有1 460.4m3,仅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 749m3的53.12%,占全省人均2 415m3的60.47%。
湖州河流水属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水面辽阔,水量丰沛。
太湖水位在3m时,水域面积2 338km2,蓄水量为44.3亿m3。
洪涝时,我市东西苕溪的极大部分洪水泄入太湖,平原也有部分洪涝水经港排入太湖,而后由太湖排入太河、望虞河等河道。
如遇干旱,太湖水又可经苕溪尾闾及港倒灌至我市各主要河道,为我们提供充裕的水源。
太湖是我市重要的境外水源,特别是实施治太骨干工程后,与太湖的水量交换更加频繁。
据水文实测资料,2000年、2001年、2002年我市引太湖水量分别为32.1、40.97、34.79亿m3。
按照自然地理条件相似、旱涝和排灌方式相同、治理措施一致等原则,我市水系划分为东西苕溪水系、长兴平原水系、杭嘉湖运河水系三大类。
东西苕溪、长兴平原水系入太湖为主,杭嘉湖平原水系入运河流向黄浦江为主。
2 湖州市水污染状况及成因水是一种多用途的自然资源,其受到污染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
一般来讲,主要分为工业的点污染、农业的面污染和城乡居民的生活污染。
据环保部门2002年对东苕溪、西苕溪、东部平原河网实施的监测水质现状评价见表1.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存在着水污染治理相对滞后、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
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成因有:①河道淤积严重,河水受农村居民生活污染严重,河床不洁使河水水质下降,平原河网由于受船行波、风波及水土流失的影响,防洪圩堤的大量泥土进入河道,河道淤积尤为严重,农民一改“捻河泥”为肥的作业习惯,河道淤积不能及时清除,据初步统计,全市河道淤积总量约1.6亿m3。
湖州市地理环境
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地理环境多样,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独特的地理特点。
湖州市位于太湖之滨,水域资源丰富,素有“太湖明珠”之称。
太湖是我国五大
淡水湖之一,湖州市依水而兴,水系纵横,水乡文化深厚。
湖泊资源丰富,为当地生
态环境提供了天然屏障,也为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山脉起伏,地势多变,湖州市地理环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观。
市境内有天然保
护区和森林公园,植被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这些自然保护区不仅保护了珍稀物种,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场所。
湖州市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为当地经济和文化发
展注入了活力。
总体来说,湖州市地理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山水相依,自然生态良好。
这种
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湖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
体验。
湖州最近环境问题情况汇报
近年来,湖州市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州市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就湖州市最近的环境问题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湖州市的空气质量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交通工具的增多和工业污染的加剧,湖州市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在冬季,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给市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政府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但是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更加有力的措施来解决。
其次,湖州市的水质问题也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湖州市的水质问题日益严重。
一些河流和湖泊受到严重污染,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政府部门已经加大了水污染治理的力度,但是水质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更加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此外,湖州市的垃圾处理问题也亟待解决。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湖州市的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目前,湖州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垃圾处理的需求,需要加大投入,改善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
最后,湖州市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州市的部分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一些珍稀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威胁。
政府部门已经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但是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更加有力的措施来保护湖州市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湖州市最近的环境问题情况十分严峻,需要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湖州市的环境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湖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摘要:本文在对评估指标、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进行说明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对湖州市及所辖各县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运用加权平均数学计算方法来计算湖州市的总体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湖州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湖州市;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评价1 前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根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保持生态环境的较稳定和平衡为前提。
因此,建立生态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了解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从而提出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湖州市位于东经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北纬30度22分至31度11分之间,东西长度126公里,南北宽度90公里。
湖州处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4个重点城市之一。
图1:湖州市在浙江省的区位图2.1.2 地形地貌湖州市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
全市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部多山,最高峰龙王山海拔1587米。
东部为平原水网区,平均海拔仅3米左右。
有东苕溪、西苕溪等众多河流。
2.1.3 气候和水文(1)气候:本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总特点: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光温同步,日照较少;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地形起伏高差大,垂直气候较明显。
(2)水文:湖州境内主要河流有西苕溪、东苕溪、下游塘、双林塘、泗安塘等;境边南接东苕溪上游,北濒太湖,东联大运河及黄浦江。
平原河网湖荡密布,山区建有山塘水库,库容10立方以上水库149座。
域内536平方公里,河道密度约2.6-3.8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河流、湖泊面积496平方公里。
2023年关于水污染调查报告2023年关于水污染调查报告1摘要:这次我们利用寒假时间,一起出来对湖州水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把地点选在了苕溪,因为苕溪是太湖的分支流,它的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具有代表性。
另外我们也对我国的污染情况作了调查,并作了分析报告。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人口迅速增加,从自然界获得的资源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同时排入环境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出现了全球性的资源耗竭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水污染就是尤为严重的一个,我们几位同学们用寒假时间对湖州市水质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查询了国内有关资料,对于水污染这一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何谓"水污染"?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分两类:一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
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
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亿立方米的谈水,这相当于全球江流总量的14%以上,而近年来,我国城市水污染问题严重,1998年监测的176天城市河段中,52%的河段污染较重,据统计,1999年全国城镇废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量占67%,废水污水排放量总量较1980年增加了近一倍。
根据水利部门监测结果。
1980年全国受污染的河水比例为21%,1999年增加到38%。
据监测,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我国的现行措施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采取了许多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建立了管理机构,加强了监测和监督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推广洁水和清洁生产工艺,如治理淮河污染的:零点行动"等。
环境污染调研报告5篇环境污染调研报告篇1研究背景: 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
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并且水污染较为严重。
研究目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也会随之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研究人员:罗猛.姚颖.丛姗.苏玺嘉.隋雯昕.方颖.杨乐.范情怡.徐同徨.研究的实践调查阶段:实地调查了解情况交流与合作。
研究的结论: 同学们在这次调查中还发现,先前基本生活用水就十分困难的时候,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是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一大难题,当地居民解释说,这都是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人民的认识水平还很欠缺,所以那时偶尔还有恶意破坏与污染水资源的情况发生。
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有些化工业、生活垃圾等对水污染也逐渐出现,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还不够,水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但有的人还没意识到。
研究反思:我们在活动中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特别亲近的热爱,这为今后开展这类调查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这次调查活动的开展,让同学都清楚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人们这方面的认识水平;通过这次调查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对当地今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具有很好地教育意义;水污染概述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关于湖州市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湖州市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关于湖州市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2013年暑期实践报告调查人员:湖州中学新高二(17)班朱心怡调查时间:2013年8月调查地点:湖州市区调查内容:空气污染问题(PM2.5指数)以及环境保护的宣传调查结果:附图表调查总结:见后文知识普及:1.什么是PM2.5?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亦称可吸入颗粒物。
这些颗粒细小,只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的1/20,人的肉眼无法看见,可在空中飘浮数日。
2.PM2.5从哪儿来?PM2.5不同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并非一种单一化学成分的物质。
它来源复杂,一部分来自工厂、城市生活和机动车排放的烟粉尘,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空气中的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经光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即二次污染物。
制造PM2.5的,主要有机动车尾气,石油化工,医药化工,喷涂废气,火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煤烟尘,餐饮油烟,建筑施工时的水泥灰、道路扬尘。
3.霾和灰霾天气是什么?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浮游空中,使空气混浊,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黑暗物微带蓝色,能见度小于10公里,称之为霾。
在城市严重空气污染地区,霾可频繁出现,主要呈橙灰色,且城市被污染大气中有许多黑碳粒子,因而称之为灰霾天气。
4.PM2.5与灰霾有什么关系?灰霾天气主要受PM2.5影响。
PM2.5对环境主要危害有:形成灰霾天气,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人体健康、远距离输送造成区域性或全球性问题,影响气候变化。
对于环境问题的个人观点:一部分承载在资源与环境基础上的物质生活得以满足后,人们渐渐开始注意到,人类赖以发展和生存的家园正在以一个骇人的速度持续恶化,“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吁声持续高涨。
在工业化、人口剧增和城市化的重压下,环境问题如烫手的山芋,棘手而又不得不受到重视。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浙江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月报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3年8月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计算参照《关于印发<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的通知》(环办监测〔2018〕19号),城市排名依据《浙江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变化程度排名方案》(浙环函〔2017〕139号)。
城市采用扣除沙尘影响数据。
一、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状况2023年8月,全省6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范围为1.46〜3.02,平均为2.28。
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64.5%〜IoO%,平均为94.6%;有35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100%。
污染天数比例平均为5.4%(共发生空气污染110天次,其中轻度污染102天次,中度污染8天次),首要污染物均为03。
PM25月均浓度范围为10〜22μg∕m3,平均为15μg∕m3;各城市日均浓度均达标。
PMi0月均浓度范围为19〜40μg∕m3,平均为27μg∕m3;各城市日均浓度均达标。
NCh月均浓度范围为5〜22μg∕m3,平均为13μg∕ι∏3;各城市日均浓度均达标。
SO2月均浓度范围为2〜8μg∕m3,平均为5gg/n?;各城市日均浓度均达标。
CO日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范围为0.4〜0.9mg∕m3,平均为0.7mg∕m3;各城市日均浓度均达标。
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范围为84〜203μg∕m3,平均为138μg∕m3;日均浓度超标率范围为0〜35.5%,平均为5.4%(31个城市出现超标天次)。
・优良•轻度污染•中耀污染图12023年8月浙江省县级及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统计二、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状况2023年8月,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范围为1.95〜3.02,平均为2.55。
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范围为64.5%〜Ioo%,平均为86.5%o污染天数比例平均为13.5%(共发生空气污染46天次,其中轻度污染43天次,中度污染3天次),首要污染物均为03。
湖州生态变化历程调研报告湖州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过去几十年来,湖州市经历了很大的生态变化。
本文将调研湖州市的生态变化历程,并对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
1980年代初,湖州市主要是一个农业城市,农田占据了大部分的土地面积。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量的农田被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
据统计,1980年代初湖州市的农田面积约为4000平方公里,而到2010年,农田面积仅剩下1000多平方公里。
这种快速的农田减少不仅对湖州市的粮食安全产生了影响,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与此同时,湖州市的工业化进程也在迅猛发展。
大量的工厂和企业在湖州市建立,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
尤其是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湖州市的水质和空气质量急剧下降。
湖泊和河流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水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死亡大量减少。
同时,城市周围的山林也经受了严重的砍伐和破坏,导致了土壤的侵蚀和植被的衰退。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湖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对违法排污的企业进行了严厉处罚。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农田保护的力度,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种植作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此外,政府还投资了大量的资金来恢复和保护水源地,修复湖泊和河流的生态系统。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湖州市的空气质量有了显著改善,水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政府还加大了对环境监管和执法的力度,进一步减少了企业的污染排放。
然而,湖州市的生态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湖泊和河流的生物多样性仍然较低,土壤质量仍然较差。
此外,农田的保护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农民普遍缺乏生态农业的知识和技能。
总结起来,湖州市的生态环境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农田减少、工业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是主要问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努力来解决尚存的问题,保护好湖州市的独特生态环境。
湖州市美丽河湖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安全:河湖防洪保安能力明显提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2.水生态:河湖水域面积保有率不低于现状水域面积,水面率有
提升,生态用水得到保障,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3.水环境:水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底无淤积物,岸边
无垃圾,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4.水管理:河湖管理保护范围明确,河湖管理范围内无违章建筑,
无非法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设置碍洪物体、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等行为。
5.水文化:充分挖掘河湖自然人文资源,弘扬先进水文化,打造
水域岸线景观,提升河湖文化内涵和品位。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关于建立全市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制度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10.07•【字号】湖政办发[2005]112号•【施行日期】2005.10.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关于建立全市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制度意见的通知(湖政办发[2005]11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统计局《关于建立全市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制度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五年十月七日关于建立全市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制度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社会发展的监测,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决定在全市建立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制度,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建立社会发展评价报告制度的目的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制度,对三县两区的社会发展水平、速度进行综合评价,加强对社会发展的监测,为全面、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我市社会发展状况,科学、系统地分析研究我市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各级政府制定和实施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目标提出决策参考,从而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03年和2004年统计年报实绩为依据,分八大领域54个指标对全市三县两区的社会发展水平、速度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
各县区和市相关部门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进行统计,并按要求分别上报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
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在汇总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全市及各县区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工作每年进行一次,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年度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经审核同意后,向社会公布;二是对全市三县两区社会发展水平、速度进行排序比较;三是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题报告。
湖州城市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湖州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南部,是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湖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为了更好地了解湖州的城市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本次调研将对湖州市的经济、人口、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经济发展湖州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湖州市GDP持续增长,去年实现了XX亿元的总产值。
其中,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是湖州市的三大支柱产业。
工业方面,湖州市以纺织、电子信息和化工等行业为主,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农业方面,湖州市的稻米、丝瓜和油菜等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服务业方面,湖州市的旅游、金融和互联网经济等产业正在快速崛起,成为湖州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人口状况湖州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湖州市的常住人口已达到XX万人。
人口结构方面,湖州市城市化水平较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XX%。
其中,年轻人群体是湖州市的人口主体,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较强,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湖州市还吸引了一批外来人口,他们为湖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城市规划与建设湖州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备受到高度重视。
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以推动湖州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
其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湖州市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湖州市已经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的交通、水利和供电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保障。
此外,在城市建设方面,湖州市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加强了对古城区和湖泊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五、发展机遇与挑战湖州市在城市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湖州市的优美自然环境和丰富文化底蕴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湖州市还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创新能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综合自然地理题目:湖州的自然地理环境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时间:2015年 6 月 6 日湖州的自然地理环境摘要:本文从政府网站、《吴兴地方志》和期刊论文等搜集资料,介绍了湖州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状况、土壤状况以及水系水文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湖州、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状况、土壤状况、水系水文一、地理位置湖州市位于东经119°14′-- 120°29′、纬30°22′-- 31°11′之间,东西长度126公里,南北宽度90公里,处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紧邻江苏、安徽两省。
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南浔、吴兴两区,总面积5817平方公里。
二、气候条件湖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光温同步,日照较少;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地形起伏高差大,垂直气候较明显。
全市年平均气温12.2~17.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0.4~5.5℃,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4~30.8℃,无霜期224~246天,10~10℃期间天数为200~236天,10~10℃期间活动积温3800~5130℃,年日照时数1613~243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02~111千卡/厘米2,年降水量761~1780毫米,年降水日数116~15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均在80%以上。
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冬半年盛行西北风,夏半年盛行东南风,三月和九月是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一般以东北和东风为主。
年平均风速1.7~3.2米/秒。
1、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本市位于北亚热带季风盛行的地区。
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和我国东南部广大地区一样,具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的特点。
受冬夏季风进退的影响,冬半年盛行西北风,气候干冷,夏半年盛行东南风,气候湿热。
这种冬夏季风的交替转换,形成了一种中气候明显的季节变化。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灿烂辉煌的湖州灿烂辉煌的湖州章俊贤在浙江省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有一座崛起的城市,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湖州市。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富饶,山川秀丽。
湖州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人民,千百年来,用智慧和汗水浇灌这片沃土,使她得以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称。
建国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原创:湖州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使湖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老的城市正发挥着灿烂的光辉。
六千年前的辉煌湖州市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从事渔猎、农业、蚕桑等生产活动。
从钱山漾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和邱城建筑遗址,属马家浜文化,大约已有六千年的历史。
这些遗址从历史上证明了湖州早在六千年前就已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钱山漾遗址钱山漾遗址位于湖州市区7公里外的钱山漾东岸南面的百廿亩村。
钱山漾东西宽约1公里,南北长约3公里,东苕溪水从天目山之源,经德清而北流至此漾,后汇于西苕溪注入太湖。
钱山漾遗址中出土了陶瓷、残绢片、丝线、木浆、石器、竹编器物、玉器、骨器及稻谷等大批新石器晚期的遗物,说明湖州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乡”之一;是我国蚕丝、麻纺织品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邱城遗址邱城遗址位于湖州正北九公里处,属白雀乡境内,西距黄龙洞约一公里,近临太湖,面积约三万平方米。
遗址有居住建筑,属马家浜文化,其年代距今5000―6000年左右,它反映了原始社会先民的生活、生产和活动情况,对研究良渚文化以前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今日的辉煌――湖州经济的腾飞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勤劳智慧的湖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经济建设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欣欣向荣的工业湖州工业源远流长。
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湖州工业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湖州的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以改造和提高传统工业,扶持发展新兴工业,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和搞好配套延伸,提高企业规模素质为主要特点的湖州工业,把我市的整个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湖州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湖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是长三角著名的旅游城市和经济强市。
该市近年来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湖州市的发展状况和民生情况,我们组织了此次调查。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湖州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为湖州市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 调查方式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式,包括实地走访、网络问卷、电话采访等。
我们在湖州市的各个重要地点进行了实地走访,向居民和企业负责人了解情况。
同时,我们在网络上发布了问卷调查,并通过电话联系一些关键人物进行采访。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秉持客观公正、严谨科学的原则,确保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信度。
4. 调查结果(1)经济状况湖州市经济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近年来,该市的GDP均增长超过7%,市场化水平和消费水平也逐年提高。
同时,该市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比重逐步增加。
(2)社会状况湖州市社会状况相对较为稳定。
全市犯罪率较低,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但是,该市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城乡差距较大,部分人员财政收入较低等问题。
(3)生态环境湖州市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
该市的环境保护措施也相对得到了较好的实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高水平。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环保问题,比如垃圾处理和空气质量等。
5. 调查结论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湖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
(2)湖州市的社会状况相对稳定,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3)湖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们认为,湖州市应该进一步加强发展规划和政策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同时加强环保工作,保持区域生态环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6. 参考文献[1] 湖州市政府. 湖州市统计年鉴[M]. 2009.[2] 中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 2009.。
湖州市美丽河湖评价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湖州市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素有“吴中明珠”之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湖州市的河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是一个拥有众多优美湖泊和河流的地方。
而如何评价湖州市美丽河湖,制定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城市的美丽河湖应该具有清澈见底的水质。
水质乃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一条河流或湖泊如果水质清澈透明,让人一眼看到底,就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清澈见底的水质不仅能够昭示着河湖的生态健康状况,也能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水体的纯净与美丽。
美丽河湖应该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
湖州市有众多著名的湖泊和河流,如太湖、南浔古镇等,这些河湖形成的自然景观都是湖州市的重要景点。
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与壮美,同时也能增加城市的精致感和文化氛围。
美丽河湖要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
作为重要的生态环境,河湖中应该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这不仅能够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也能够提供给市民们一个观赏和休闲的地方。
丰富的生态资源将成为城市的一大亮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第四,美丽河湖还应该有完善的保护措施。
城市的河湖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财富,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巡查监测,加大保护投入,从源头上净化水质,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只有做到了保护河湖的生态环境,才能让城市的河湖更加美丽。
评价湖州市美丽河湖的标准应该包括水质清澈、自然景观优美、生态资源丰富、保护措施完善和文化内涵丰富等方面。
只有做到了各个方面都得当,才能真正体现出湖州市美丽河湖的魅力和魄力,成为一个值得人们向往和保护的地方。
希望湖州市可以不断完善河湖管理工作,让湖州市的美丽河湖更加绚丽多彩,为城市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示例:湖州市位于浙江省的北部,是一座美丽的水乡城市,以其优美的河湖景色而闻名。
河湖资源是湖州市最宝贵的自然财富之一,对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促进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湖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摘要:本文在对评估指标、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进行说明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对湖州市及所辖各县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运用加权平均数学计算方法来计算湖州市的总体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湖州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湖州市;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评价1 前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根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保持生态环境的较稳定和平衡为前提。
因此,建立生态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了解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从而提出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湖州市位于东经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北纬30度22分至31度11分之间,东西长度126公里,南北宽度90公里。
湖州处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4个重点城市之一。
图1:湖州市在浙江省的区位图2.1.2 地形地貌湖州市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
全市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部多山,最高峰龙王山海拔1587米。
东部为平原水网区,平均海拔仅3米左右。
有东苕溪、西苕溪等众多河流。
2.1.3 气候和水文(1)气候:本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总特点: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光温同步,日照较少;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地形起伏高差大,垂直气候较明显。
(2)水文:湖州境内主要河流有西苕溪、东苕溪、下游塘、双林塘、泗安塘等;境边南接东苕溪上游,北濒太湖,东联大运河及黄浦江。
平原河网湖荡密布,山区建有山塘水库,库容10立方以上水库149座。
域内536平方公里,河道密度约2.6-3.8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河流、湖泊面积496平方公里。
2.1.4 资源情况(1)水资源湖州市全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18亿立方米,可供发展淡水渔业的水面2.2万公顷。
(2)矿藏资源湖州有煤、铁、石灰石等矿藏,与安徽省交界处的长广煤矿是省内最大的原煤基地。
矿藏已发现47种,经初勘的23种,以非金属矿藏为主,主要有建筑石、石灰岩、膨润土、硅灰石、方解石、萤石、石英砂岩、煤、石煤、黄砂等。
(3)动植物资源木本植物主要有竹、松、杉、茶、桑、果树等,安吉县居全国十大“毛竹之乡”之首。
陆生脊椎动物约300种,珍稀动物有扬子鳄、金钱豹、梅花鹿,畜禽饲养品种有50余种。
淡水鱼是境内动物资源的重点,有102种。
2.2 社会环境概况2.2.1 行政区划及人口图2:湖州市行政区划图湖州市总面积5794平方千米,人口257万人。
辖2个市辖区、3个县,7个街道、48个镇、19个乡。
表1:湖州市行政区划表市辖区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人)吴兴区872 58南浔区716 50长兴县1388 62德清县936 42安吉县1882 452.2.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湖州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4个重点城市之一。
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0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5.6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953.2亿元,增长10.1%,其中工业增加值861.1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724.4亿元,增长9%。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0:52.8:40.2。
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8839元,增长8.7%,折合11116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1953元,增长8.7%,折合10004美元。
3 生态环境状况本次评价按照国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结合2005年湖州市环境统计资料,采用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两个指标分析我市生物、植被两个方面的情况,并计算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对全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总体评价。
3.1 植物丰度指数3.1.1 植物丰度指数计算植被覆盖指数分权重计算公式:植被覆盖指数=A ero×(0.38×林地+0.34×草地+0.19×耕地+0.07×建设用地+0.02×未建设用地)/区域面积计算过程:(1)根据上表,我们先将每个县不同类型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建设用地的面积与其相应的分权重相乘后相加,得到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及未建设用地的面积。
具体公式如下:该县林地面积=0.6×有林地+0.25×灌木林地+0.15×疏林地和其他林地该县草地面积=0.3×高覆盖度草地+0.6×中覆盖度草地+0.1×低覆盖度草地该县耕地面积=0.7×水田+0.3×旱地该县建设用地面积=0.3×城镇建设用地+0.4×农村居民点+0.3×其他建设用地该县未建设用地面积=0.2×沙地+0.3×盐碱地+0.3×裸土地+0.2×裸岩石砾(2)将计算出来的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与未建设用地面积乘以其相应权重后的和除以区域面积来求出每个县植被覆盖指数中间值。
具体公式如下:中间值=(0.38×林地+0.34×草地+0.19×耕地+0.07×建设用地+0.02×未建设用地)/县面积(3)根据公式100/植被覆盖指数中间值的最大值,求出湖州市植被覆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A ero。
代入公式求得每个县的植被覆盖指数:植被覆盖指数=A ero×中间值3.1.2 植物丰度指数分析由上述计算可知2005年湖州市区植被覆盖指数最差为74.3。
各县植被覆盖指数有所差异,其中安吉县最好,为100;其余长兴县和德清县分别为75.9和77.8。
市区由于为主要城市集中地,建设用地面积相对较大,致使其植被覆盖指数相对较低;而安吉县地理条件优越,其植被覆盖情况相对较好。
比较2005年和2000年的数据可得,长兴县、德清县的植被覆盖变化很大,2005年相比与2000年下降了很多。
5年间经济越活跃的地区植被覆盖指数下降的程度越大,相对而言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植被覆盖率略有上升。
然后,安吉县2005年比2000年植被覆盖指数有所提高,这与当地的退耕还林以及森林保护是分不开的。
3.2 生物丰度指数3.2.1 生物丰度指数计算生物丰度指数分权重生物丰度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在生物物种数量上的差异,间接反映被评价区域内生物丰度的丰贫程度。
计算过程与植被覆盖指数的计算过程大致相似。
生物丰度指数=Abi×(0.35×林地+0.21×草地+0.28×水域湿地+0.11×耕地+0.04×建设用地+0.01×未利用地)/区域面积.其中:Abi为生物丰度指数的归一化系数.3.2.1 生物丰度指数分析2005年湖州市各区县生物丰度指数有所差异:其中安吉县最好,为100;长兴县、德清县和湖州市区相近,分别为76.0、77.9和74.3,生物丰度也比较丰富。
湖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各种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森林资源较丰富,植被覆盖率较高,林地、水域湿地和草地占主要比重,符合“五山一水四分田”东部平原河网湖荡密布、西部山地丘陵众多的特点。
3.3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3.3.1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计算(EI)各项评价指标权重EI计算公式:0.25×生物丰度指数+0.2×植被覆盖指数+0.2×水网密度指数+0.2×土地退化指数+0.15×环境质量指数由于数据有限,我们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最后只得到了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两个指标数据,因此无法直接用上述公式计算,需要重新分配指标权重。
生物丰度指数权重=生物丰度指数原权重/(生物丰度指数原权重+植被覆盖指数原权重)=0.25/(0.25+0.2)=0.56植被覆盖指数权重=植被覆盖指数原权重/(生物丰度指数原权重+植被覆盖指数原权重)=0.2/(0.25+0.2)=0.44最后得到每个县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0.56×生物丰度指数+0.44×植被覆盖指数3.3.2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分析根据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将生态环境分为五级,即优、良、一般、较差和差,详细见下表。
根据上述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计算可得到,2005年湖州市各区县的环境状况指数有所差异,其中湖州市安吉县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最好,为100;市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最差,为67.309;长兴县、德清县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分别为69.687、75.843 。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相关的结论:湖州市安吉县和德清县的生态环境状况为优,植物覆盖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最适合人类生存;湖州市市区和长兴县的生态环境状况为良,植物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基本适合人类生存。
4 结论综上所述,湖州市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情况为:环境状况指数相对较好,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均较高,其中安吉县的环境质量最佳,其次是德清县、长兴县、湖州市区,整个湖州市的总体评价为良好。
但为使湖州市生态环境质量上一个等级,我们必须继续贯彻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以生态市建设为契机,按照生态学的原则,高标准、严要求,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及综合治理力度,加大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