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演讲稿 拒绝洋节,从我们做起
- 格式:docx
- 大小:18.71 KB
- 文档页数:2
老师演讲稿拒绝洋节,从我们做起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拒绝洋节,从我们做起》!新华社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文件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中国情人节“七夕”首次写进中办、国办文件。
这说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大事!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这些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异域风情,加之一些机构和个人的极力推介,越来越受到中国一些年轻人的追捧,商家也借机造势,营造气氛,吸引消费者,洋节的社会影响是越来越大,使许多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相形见绌。
中国人不要过洋节,要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是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具体表现!所有的洋节,基本上都有宗教背景,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树立的是科学世界观,是地地道道的无神论者。
《中小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学生要“热爱中国共产党”。
如果我们去过宗教性节日,就是违纪行为,就是不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表现。
圣诞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其实对我们来说,圣诞节,是中国的耻辱节!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罪恶行径令国人刻骨铭心。
你们知道吗,八国联军中的英、美、法、德、俄、奥、意都是信基督教的。
西方基督教会把中英《南京条约》称为在华传教的“转机”,基督教乘机而入。
基督教在被侵略时期传入中国的目的就是同化中国人的思想,以便于进行殖民地统治。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的节日,也是中国人的伤疤。
中国人,不过洋节,勿忘国耻!八国联军的入侵,使中国在政治上,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
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提倡不过洋节讲演讲稿尊敬的校长、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提倡不过洋节”。
当我们提到“过洋节”,我们通常指的是西方的一些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
这些节日传入中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一些大城市,特别是年轻人群体中,这些洋节已经被广泛地庆祝和过得十分火爆。
然而,我想在此倡导的是,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些洋节,不过度追求和庆祝。
首先,过度追求洋节会带来浪费。
很多洋节,特别是像圣诞节这样的,所伴随的购物热潮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买买买的消费主义文化在给我们带来短暂的购物欢乐同时,也让我们的星球承担了更多的垃圾和资源浪费。
我相信,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环保,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地球,我们应当减少无谓的浪费。
其次,过度追求洋节会导致文化的混杂。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西方的洋节则是其它文化的产物,两者有着根本性的差别。
过度庆祝洋节会导致我们的文化逐渐淡漠,失去了独特的魅力。
我们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代表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底蕴,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
再次,过度追求洋节会加重经济压力。
洋节通常需要购买礼物、参加派对或旅行等活动。
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攀比和跟风的现象,为了追求在洋节期间的热闹和独特体验,人们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
这对一些家庭来说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个人来说也可能导致储蓄不足或债务累累。
我们应该更加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注重节俭和理财,为自己和家庭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提倡不过洋节并不意味着否定西方文化和洋节的存在。
我们应该从中学习他们的优点,但不能盲目追求,而应该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各自传统中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
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接纳和学习不同文化的精髓,但同时也要坚守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亲爱的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庆祝和纪念的时刻,我们不仅具有庆祝和享受的权利,更应该明智地选择我们要庆祝的内容。
国旗下的讲话
拒绝过洋节从我做起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我们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独特的文化记忆。
我们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标识,值得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和骄傲!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一些西方节日,比如愚人节、圣诞节等,在近几年,受到一些年轻人的追捧,导致少数青少年盲目跟风效仿。
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传承我们的文化基因,为了体现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我们要学会从我做起,拒绝过洋节。
在此,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做到以下几点:
1.坚定文化自信心,努力弘扬传承优秀中华民族文化。
2.积极向我们身边的朋友及亲人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
4.学会理性思考,不盲目仿效、不跟风。
5.不组织和参与有关“洋节”的任何活动。
6.要学会让传统节日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生活。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拒过洋节主题班会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场合发表演讲。
我想和大家谈论的话题是“拒绝过洋节”。
对于拒绝过洋节这一主题,我们或许感到有些陌生或不解。
因此,请允许我为大家先做一点科普。
过洋节,又称“拍摄洋节”或“自拍洋节”,源自于一个网络流行语,意为通过拍摄自己在洋节时的活动和场景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和幸福感。
这一现象在近年来愈演愈烈,尤其是年轻人之间。
他们通过录像、拍照和分享社交媒体上的洋节活动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和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美。
然而,这种追求浮夸化和表面化的洋节文化却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我们呼吁大家一起拒绝过洋节。
首先,拒绝洋节是拒绝虚假的生活。
如今,社交媒体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喜欢在网上展示自己的美食、旅行、购物以及各种体验。
然而,很多时候,这些展示的内容并非真实反映了他们的生活。
人们刻意选择和修饰自己的照片和视频,通过滤镜和修图来改变自己的外貌,以求更完美的形象。
然而,这背后隐藏的却是对内心的不自信和对真实生活的逃避。
我们呼吁大家勇敢地展现真实的自己,拒绝虚假的生活。
其次,拒绝洋节是拒绝浮夸的价值观。
过度关注外貌和物质,追求短暂的虚荣感,是建立在表面的虚妄之上。
这种追逐着洋节的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人们不断追求着更多的点赞、分享和关注,以换取他人的认可和赞美,然而这种快速而肤浅的满足感是不持久的。
相反,我们应该关注内心的深处,培养真正的内在价值观,拒绝对外在的盲目追求。
再次,拒绝洋节是拒绝浪费。
洋节虽然短暂,但它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准备和庆祝。
购买洋节道具、服装和礼品,参加各类活动和聚会,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资金。
然而,洋节过后,这些资源往往成为废品,而我们却很少意识到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我们应该拒绝这种浪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最后,拒绝洋节是追求真实的幸福。
洋节不应该是浮夸和表面的,而是应该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感。
杜绝洋节从我做起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杜绝洋节,从我做起》。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各种洋节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
这些节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些洋节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不能盲目地跟风和模仿。
首先,洋节的流行会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然而,随着洋节的流行,一些传统节日逐渐被人们遗忘,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洋节的庆祝活动往往伴随着商业化和消费主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往往会大量消费,购买各种礼物和商品,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助长奢靡之风。
最后,我们应该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国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之,杜绝洋节,从我做起。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寒风料峭,冬意浓浓。
在这冬至刚过,元旦将至的时刻,我们还来不及回味2023年的丰硕成果,2024年已经迎笑走来。
上周五,有位同学送我一个苹果,并祝福我“老师,祝你平平安安!”我高兴地对他说:“孩子,也祝你平平安安!”我喜欢他说的“平平安安”,而不是“圣诞节快乐”!
同学们,伴随着新年的脚步,一些“洋节”也接踵而来。
“洋节”顾名思义,就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节日。
有一段时间,过洋节成了一种流行,比如愚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
这些源于西方国家的节日,笼罩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在市面上大行其道。
然而同学们,随着你们的成长和对知识的掌握,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辨别一下,跟随这些洋节所体现的文化现象,能认同吗?值得仿效吗?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下来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以此自豪和骄傲。
每一个节日的诞生和传承,都包含了我们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对大自然的虔诚敬畏。
赞天地之化育,传承文化,过春节!报四时之恩赐,体会温暖,过中秋节!感先贤之圣德,学会学习,过端午节!念祖先之恩德,深明思远,过清明节!孝亲人之大恩,领会感动,过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背后,无不蕴含了我们中华民族勤劳朴实、爱好和平、大同天下的优良品质。
拒过洋节,并不是说我们要完全排斥外来文化,而是要在尊重别国风土人情的同时,可以借鉴外来文化的一些优点,保证我们的传统文化更优秀、更先进、更具有时代感,更能有利于促进人类的发展进程,
而不是简单的盲目追崇,甚至无意识遭到一些扭曲的文化渗透。
这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拒绝洋节倡议书250字
致:全体师生员工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洋节(即西方传统节日)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
然而,我们作为一所传统的中国学府,拒绝倡议洋节的庆祝活动。
首先,洋节虽然在西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与情感。
我们应该保持对传统节日的敬重和热爱,不应轻易放弃自己的文化认同。
其次,洋节的庆祝活动常常对我国人民生活产生不小的经济压力。
洋节的盛大庆祝需要购买昂贵的装饰品、礼物和食物,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我们应该坚守“节约为先”的原则,合理分配资源,建立节俭的生活方式。
再次,洋节的庆祝活动往往带有商业化的色彩。
商家借机宣传推销商品,鼓励人们盲目消费。
这不仅是对人们消费观念的误导,也是对健康社会发展的阻碍。
我们要警惕商业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念的侵蚀,保持理性思维,追求真正的精神内涵。
因此,我们倡议全校师生员工们共同抵制洋节的庆祝活动,回归传统文化的怀抱,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让我们在传承与创新、保守与开放的不断融合中,建设和发展我们的学府。
谢谢大家!
中国XX学府。
拒绝洋节演讲稿800字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演讲嘉宾,我要为大家讲述一个重要的话题——拒绝洋节。
洋节,指的是我们中国人在近年来盲目追随西方文化,热衷于庆祝诸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变得司空见惯,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
然而,我认为我们应该拒绝洋节,因为这种追随洋节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拒绝洋节是维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代表着我们的民族传统和价值观,是我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然而,当我们热衷于庆祝洋节时,我们在无形中削弱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地位。
我们应该重视和传承我们的传统节日,让它们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拒绝洋节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文化自信。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我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然而,我们在追随洋节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产生了自卑感。
我们应该保持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拒绝洋节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经济利益。
庆祝洋节需要购买大量的节日用品和礼品,这对我们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而且,这些洋节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往往是商业化的,商家通过推销商品来赚取利润。
我们应该理性对待洋节,避免过度消费,保护自己的钱袋子。
当然,我并不是完全反对洋节,我只是提倡我们要有所选择,理性对待洋节。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视野。
但是,在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对洋节的适度冷静。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拒绝洋节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以自己的行动来传递这个理念,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谢谢大家!。
老师演讲稿拒绝洋节,从我们做起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拒绝洋节,从我们做起》!
新华社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文件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中国情人节“七夕”首次写进中办、国办文件。
这说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大事!
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这些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异域风情,加之一些机构和个人的极力推介,越来越受到中国一些年轻人的追捧,商家也借机造势,营造气氛,吸引消费者,洋节的社会影响是越来越大,使许多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相形见绌。
中国人不要过洋节,要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是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具体表现!
所有的洋节,基本上都有宗教背景,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树立的是科学世界观,是地地道道的无神论
者。
《中小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学生要“热爱中国共产党”。
如果我们去过宗教性节日,就是违纪行为,就是不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表现。
圣诞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其实对我们来说,圣诞节,是中国的耻辱节!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罪恶行径令国人刻骨铭心。
你们知道吗,八国联军中的英、美、法、德、俄、奥、意都是信基督教的。
西方基督教会把中英《南京条约》称为在华传教的“转机”,基督教乘机而入。
基督教在被侵略时期传入中国的目的就是同化中国人的思想,以便于进行殖民地统治。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的节日,也是中国人的伤疤。
中国人,不过洋节,勿忘国耻!
八国联军的入侵,使中国在政治上,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
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为此,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我们是炎黄的子孙,理应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一起用甩掉陋习,拒绝文化侵略,拒绝过“洋节”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