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与运动 压力压强讲义及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14
第七章力与运动一、基本知识: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没有力物体就不能继续运动。
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的观点:运动物体不受力也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没有力的作用,物体照样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力的作用只是用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3.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理想实验法,即实验+推理的方法。
采用同样方法的还有:研究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中要让滑块从斜面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让滑块在斜面底部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大。
(推理:如果滑块足够光滑,滑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惯性: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5.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速度等其它任何情况都无关,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或惯性力、或惯性作用,只能说由于惯性或具有惯性。
6.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合力和分力是等效的。
(这叫做等效替代法)7.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8.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可以大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以小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以等于其中一个分力,也可以比一个分力大,比另一个分力小。
(取决于这两个力的方向和大小)9.二力平衡: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第九章压强▲▲压强1.压强:(1压力: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④压力属于弹力⑤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说明:①啄木鸟的嘴能啄破树皮,骆驼的脚会往沙地中陷入一些,都是压力作用效果的表现.②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在雪地里,行走的人陷到雪地里,而穿滑雪板的人没有陷入雪地中,这表明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
(3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公式: P=F/S。
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 pa .1Pa=lN/m2,3Pa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3N 。
2。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应用:①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②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以下例子在选择题中常考①骆驼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强,在沙漠中行走自由②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加压强,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3、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 A、B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 B、C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⑶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习题:1、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B。
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量C。
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有时不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D.无法确定2、下列关于压力、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
八下压力和压强知识点一、压力1、压力定义:通常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F)。
2、压力是物体间相互挤压产生的。
压力作用点:作用在被压物体的表面。
【例如】静止在地上的篮球和地面间有相互挤压的作用,篮球对地面有压力;静止在竖直墙壁旁的篮球与墙壁之间没有相互挤压,所以没有压力。
3、压力方向:垂直于表面指向受力物体。
【例如】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支承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向,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表面相垂直。
单位:牛顿,符号: N 。
【例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4、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放在斜面上时,对斜面的压力小于重力,在竖直墙面上,压力无关重力。
(填大于,小于或无关),所以重力可以产生压力,但压力并不都是重力产生的。
只有水平放置的物体对支撑物产生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5、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二、压强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产生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1、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的概念来表示力的作用效果。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效果月明显;当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2、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F —压力;单位:牛(N)S —受力面积;单位:米2(m2)P —压强;单位:牛/米2(N/m2)4、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
1Pa=1N/m2Pa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1Pa。
实际应用中常用千帕(kPa),兆帕(MPa)作单位,气象学中常用百帕(hPa)作单位,换算1MPa=310kPa,3110kPa Pa=,2110hPa Pa=。
《压强》讲义一、压强的基本概念压强,简单来说,就是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个很重的物体放在一个很小的平面上,这个平面所承受的压力就会很大。
而压强就是用来衡量这种压力的“集中程度”的物理量。
比如说,一个人站在地上,人的体重就是施加在地面上的压力,而脚与地面接触的面积越小,地面所受到的压强就越大。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如果用字母来表示,压力通常用 F 表示,受力面积用 S 表示,压强用 p 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可以写成 p = F/S 。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 帕斯卡等于 1 牛顿每平方米(1N/m²)。
二、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1、压力的大小当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越大,压强就越大。
比如说,用同样大小的针去扎东西,用力越大,针越容易扎进去,这就是因为压力增大,导致压强增大。
2、受力面积的大小当压力不变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就像用刀切菜,刀刃越锋利,也就是受力面积越小,就越容易把菜切断,这是因为压强增大了。
三、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1、增大压强的例子(1)锋利的刀刃菜刀、剪刀等工具的刀刃都做得很锋利,就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从而更容易切断物体。
(2)订书机的针尖订书机的针尖很尖锐,这样在订书时,较小的受力面积能产生较大的压强,使订书针能够轻松穿透纸张。
2、减小压强的例子(1)书包的背带书包的背带通常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让人背起来更舒服。
(2)铁轨下的枕木火车的铁轨下面会铺设枕木,增大了铁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压强,避免铁轨陷入地面。
四、压强与液体液体内部也存在压强。
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_第八章 压强知识点和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压强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挤压作用时就有压力产生。
2. 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受力的物体并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
3. 压力不是重力,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
(1)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挤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而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
(2)压力的方向可以向上,可以向下,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即只要指向物体表面并垂直于物体表面即可;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与重力无关,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无其他外力作用时,压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重。
4、压强(1)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是用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
“单位面积”应理解为“单位受力面积”是指施加压力的物体与受压力的物体互相接触并挤压的面积。
(2) 压强的定义式:SFp =;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3)压强的单位符号是Pa ,2/11m N Pa =。
用该公式分析问题时切忌不能单纯用数学观点去分析得出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的错误结论,应注意当满足压力F 不变这一条件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1221S S P P =;当满足受力面积S 不变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2121F F P P =。
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1. 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且液体有流动性产生的。
但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重力大小无关,即一定重力大小的液体可以产生不同的压力、压强。
2. 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
《压强》讲义一、压强的概念同学们,咱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与力和压力相关的现象。
比如说,我们站在雪地上,会发现雪会被压出一个坑;用手按气球,气球会变形。
这些现象其实都和压强有关。
那什么是压强呢?简单来说,压强就是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压强,咱们来想象一个场景。
假设你有一块砖头,把它平放在地上,它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砖头自身的重力。
但是,如果把砖头竖起来放,还是同样的砖头,同样的重力,可对地面的作用效果就不一样了。
这是因为砖头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压强的改变。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 帕斯卡等于 1 牛顿每平方米(1N/m²)。
二、压强的计算了解了压强的概念,接下来咱们看看怎么计算压强。
压强(P)等于压力(F)除以受力面积(S),用公式表示就是:P = F / S 。
比如说,一个重50 牛顿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 平方米的水平面上,那么它产生的压强就是 50 帕斯卡。
但如果这个物体放在面积只有 05平方米的平面上,压强就变成了 100 帕斯卡。
这里要注意,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而且,在计算受力面积时,一定要找准真正与压力相互作用的那个面积。
咱们再举个例子。
一个人重 600 牛顿,双脚站立时,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 002 平方米,那这个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呢?首先,双脚站立时的受力面积就是 2 × 002 = 004 平方米。
然后,压强 P = 600 ÷ 004 = 15000 帕斯卡。
三、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知道了压强的计算,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都有哪些呢?主要有两个: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当压力增大时,如果受力面积不变,压强就会增大;反过来,当压力减小时,压强就会减小。
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则是相反的。
当受力面积增大时,如果压力不变,压强就会减小;当受力面积减小时,压强就会增大。
比如,在雪地里行走,穿上宽大的雪地鞋,增大了与雪地的接触面积,压强就变小,这样我们就不容易陷进雪里。
(完整版)初中物理压力压强知识点总结+经典练习题+答案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一、知识要点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控制变量法研究。
)2.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平方米(㎡)。
1帕斯卡(Pa)=1牛顿/米2(N/㎡)⑷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减小压强。
该部分内容在陕西中考当中每年都会以选择题选项的形式出现,都为常见生活现象的分析,相对容易,只需识记理解即可。
3.液体的压强。
⑴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各个方向均有压强。
)⑵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⑶液体压强的规律:①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⑷压强公式:①推导过程: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膜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膜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②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液体压强是重点内容,该部分常与浮力或其他章节内容结合考查,以计算大题或者实验题的形式出现,纵观13、14、15三年的陕西物理卷来看,13年是固体压强结合功率部分考查,14年和15年均是液体压强与密度、浮力结合考查。
第 1 页 压力、压强(讲义)一、 知识点睛1. 压力(1)概念: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方向: 于接触面。
(3)大小:可根据二力平衡来求解。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竖直方向如果不受其他力,则桌面所受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2.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比较海绵的 程度来确定。
(2)压力的作用效果由物体所受 的大小和共同决定。
探究时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法。
3. 压强(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概念:物体所受 的大小与 之比。
(3)公式: 。
p : ,单位 ;F : ,单位 ;S : ,单位 ,。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 所受的压力。
(4)增大压强的方法: 、 。
减小压强的方法: 、。
二、精讲精练【板块一】压力压强1.在下图中,正确表示压力的是()A . B.C . D.2.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方向总是与物体所受重力方向一致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和接触面是垂直的C.压力的数值总是等于物体重力的数值,但不是物体的重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 B.在受力面积相等时,重力大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一定大C.压力大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不一定大 D.受力面积小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一定大4.把一端削尖了的铅笔,用两手指夹住,稍用力,则()A.笔尖端的手指痛B.笔尾端的手指痛C.两手指一样痛D.两手指都无感觉5.一个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O为木块的中心,如图所示。
木块重力为G,底面积为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G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小于GG C.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为SG D.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为小于S第 2 页第 3 页6. 一均匀的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按如图甲所示虚线的方向将木块截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 ,木块对桌面的压强。
第三章运动和力一、力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叫做力。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2、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3、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在手中两个较小的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4、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方向改变、运动快慢改变)。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练习1:力是,出现一个力必然有两个物体:物体和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力的三要素是:、、。
应用:人向后用力划船,船却向前走,原因是,使船向前运动的力是。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也可以改变物体。
应用: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匀速右转的汽车;B、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C、滑梯上匀速滑下的小孩;D、进站的火车3.力是_______对_______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_______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
4.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所决定的。
5 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____力的作用,受力物体是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
6.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电灯受到的力是_______和_______,其中受力物体是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和_______。
7.用电线把电灯挂在天花板下面,电灯受到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天花板B.地球C.电线D.电灯8. 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着用电线吊着的一盏电灯,对电灯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地球、地面C、地球、电线D、电线、地面E、电线、地球、地面9.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B.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只要物体发生接触,它们之间就一定有力的作用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0.一个足球运动员带球面对扑过来的守门员,巧妙地将球向上一踢,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曲线后飞进了球门.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忽略空气的作用,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运动员C.守门员D.足球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作用效果:11.找一根钢片(钢条或竹片),将它的下端固定起来。
《压强》讲义一、什么是压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与力和压力相关的现象。
比如,我们站在地面上,地面会承受我们的体重;我们用手按压桌面,桌面会受到我们施加的力。
而压强,就是用来描述这些力在单位面积上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简单来说,压强就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如果用 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那么压强的计算公式就是 P = F / S 。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压强,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例子。
假设你有一块木板,把一个重物放在木板上。
如果重物的重量不变,但是你把重物放在木板的不同位置,使得受力面积发生变化,那么木板所承受的压强也会随之改变。
当受力面积较小时,压强就会较大,木板可能更容易被压坏;当受力面积较大时,压强就会较小,木板相对就不容易被损坏。
二、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 帕斯卡等于 1 牛顿每平方米(1 N/m²)。
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单位,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经常会用到千帕(kPa)、兆帕(MPa)等较大的压强单位。
例如,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 101325 千帕。
在工程和技术领域,常常会遇到更高的压强,比如汽车轮胎内部的压强可能达到几个兆帕。
三、压强的影响因素1、压力大小很显然,压力越大,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就越大。
比如,用更大的力气按压桌面,桌面所受到的压强就会增加。
2、受力面积受力面积越小,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压强越大。
就像用尖锐的钉子钉木板,钉子尖的面积很小,所以在相同的压力下,能够产生很大的压强,从而更容易钉进木板。
四、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1、刀刃锋利的原理我们日常使用的刀具,刀刃都被磨得非常锋利。
这是因为锋利的刀刃减小了与物体的接触面积,在同样的压力下,可以产生更大的压强,从而更容易切割物体。
2、书包带的宽窄书包带通常做得比较宽,这是为了增大书包与肩膀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压强,让我们背着书包时感觉更舒适,不会因为压强过大而勒得肩膀疼。
一平衡状态以及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所受的力,统称为平衡力。
(2.)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注意: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4).二力平衡的特点:①力的大小相等②力的方向相反③力的作用线在同一条直线上④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物体上(5.)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①不受力的作用②受平衡力作用(6.)力和运动的关系:Ⅰ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即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平衡(静止状态);动平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Ⅱ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①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②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③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运动方向改变的曲线运动。
(7.)对平衡状态的几点认识:①物体受平衡力跟物体不受力的区别:从力产生的效果来看,物体受平衡力跟不受力对物体的运动是等效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对物体的形变来说,物体不受力,它就不产生形变;物体受平衡力,它就产生形变。
②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静止才是处于静平衡状态。
③做匀速直线运动,表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研究它的受力情况时,不需要考虑速度的大小。
2.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即发生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
如果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称为作用力,那么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称为反作用力。
(1)相互作用力的条件: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点认识:(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来的,实际中“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可理解为所受合力为零,即受平衡力的作用。
(2)“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是普遍适用的,不是特殊现象。
(3)“总保持”: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是静止的,后来还是静止的;原来是运动的,后来将以原来的速度沿直线运动下去。
(5)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惯性与惯性现象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对惯性的几点认识:(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物体质量大还是小;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
(2)惯性是由物体质量决定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外力,运动状态无关。
(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惯性现象:惯性现象是物体的惯性在运动状态改变时的表现。
在回答有关惯性现象的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研究对象(2)此物体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此物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将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若不受外力作用,则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不能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到惯性作用”,应说“由于惯性”或“具有惯性”。
(5)惯性和惯性现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认为物体只有在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1.有两个鸡蛋,一生一熟,让它们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开始转动()A.生鸡蛋很快停止转动,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B.熟鸡蛋很快停止转动,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C.两个鸡蛋都很快停止转动D.两个鸡蛋都转了一会儿,然后同时停止2.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A.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B.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不易于改变C.增大惯性,是运动状态易于改变D.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不易于改变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大时惯性大B.静止时物体没有惯性C.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惯性也随之改变4.小红用一水平的力去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未推动,这是因为()A.推力小于此时桌子受到的摩擦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平衡,所以桌子水平方向不动C.小红对桌子的推力等于桌子对小红的推力D.推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平衡,合力为零5. 新宇小朋友用50N的力向上提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重60N的物体A,如图1所示,求物体A所受的合力是多少?FA图16. 如图2所示,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5N,F2=3N,那么物体B上下表面所受摩擦力大小分别为(),2N B. 3N,0N C. 0N,2N D. 5N,8NA. 5N图27.一物体以1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40N,若速度增大到3m/s后,仍在该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为(不计空气阻力)()A.大于40NB.小于40NC.等于40N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8.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
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与木块M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再将N 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 沿N 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 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 乙。
请你判断这两种情况下,木块M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关系是( )A .f 甲 > f 乙B .f 甲 < f 乙C .f 甲 = f 乙D .f 甲 ≤f 乙9.如图3所示,金属块P 沿竖直墙壁(墙壁粗糙)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向右的力F (F 1>0)将金属块P 压向竖直墙壁,竖直向上的力F 2沿着墙壁竖直向上拉动金属块P ,金属块P 所受重力为G ,金属块P 对竖直墙壁的压力为F 3,竖直墙壁对金属块P 的压力为F4,竖直墙壁对金属块P 的摩擦力为f,则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F 1与F 4大小相等B. F 3与F 4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F 2与G 是一对平衡力D. G 与f 之和与F 2大小相等10.正在加速的雪橇,如果它所受到的外力都突然消失,则雪橇将( ) A.速度越来越快 B.速度越来越慢,直至停下来 C.做曲线运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11. 如图4所示,重力分别为G 甲和G 乙的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
甲物体对乙物体的压力为N 1,乙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N 2,水平桌面对乙物体的支持力为N 3,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G 甲与N 1是一对平衡力 B. G 乙 与N 2大小相等C. N 2与N 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N 3大小等于N 1与N 2大小之和12.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上固定一块磁铁,人用木杆吊着一块磁铁, 始终保持两块磁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且不变.则小车的状态是( ) A.向左运动,越来越快 B.向右运动,越来越快 C.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D.有时快有时慢的直线运动13同学们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了解到物体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快慢有关,物体运动越快,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同学们认真观察了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的运动情况(如图M甲MN乙图3PF 1F 2图4所示),并讨论了篮球从抛出到落回地面的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下面几种看法中正确的是( ) A.刚抛出时篮球受到的合力最大 B.落地前瞬间篮球受到的合力最小C.整个运动过程中,篮球所受合力先减小后增大D.整个运动过程中,篮球所受合力先增大后减小14一个物体始终只受到F 1和F 2两个力的作用。
一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且F 1=F 0,在t 1时间内保持F 1不变,只改变F 2的大小,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始终与F 1方向相同,则图中表示F 2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BDCF 2 tt 1 F 0F 2 t t 1F 0 0F 2 t t 1F 0F2 t t 1 F 0压力和压强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桌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F F-G F2、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 S:米2(m2)。
A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实际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3 (1)增大压强的方法FF FFF(2)减小压强4 特殊公式P=ρgh证明:例:(10朝二)把一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p,若把8块砖同样的砖按图4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 )A.8p B.4p C.2p D.21p5 叠加和切割问题图41已知两个实心正方体A 、B 的底面积之比为1∶3,高度之比为2∶3,构成A 、B 两个正方体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A 和ρB .将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叠放在B 上面(如图7甲所示),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1.若把B 叠放在A 上面(如图7乙所示),B 对A 的压强为p 2.若P 1∶P 2=1∶2,则ρA ∶ρB 为( ) A .3∶2 B .9∶4 C .2∶5 D .1∶32(10丰一)如图8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
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 )A.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1B.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2C. 如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1D. 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23(09崇一)如图9所示,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 和b ,b 的横截面积是a 的3倍,将a 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 竖直放在a 上,如图甲所示,这时a 对地面的压强与b 对a 的压强之比为3∶2;若a 、b 倒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6乙所示,则a 对b 的压强与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 A .1∶1 B .1∶2 C .1∶3 D .1∶44(09崇二)甲、乙两个正方实心体,分别由密度ρ1、ρ2的物质组成,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若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与把乙放在甲上面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 .1221ρρp pB .21222221ρρp pC .2112ρρp pD .22212122ρρp p5.(10西一)有A 、B 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1,密度之比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