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卡夫收购吉百利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7
吉百利09年业绩强劲增长卡夫收购前景未测不能赢得芳心,希望能得到身体。
这是卡夫对吉百利的目标。
1月12日,全球第一大糖果公司英国吉百利一如既往地拒绝了卡夫食品“没有吸引力”的敌意收购。
拒绝理由是:吉百利2009年业绩获得强劲增长,并预计2010年将更上一层楼。
吉百利称,卡夫正预备以“低得可笑”的出价“偷走”一家具备“诱人前景”的公司。
2009年9月,世界第一大饼干制造商美国卡夫公司第一次向吉百利发出收购要约,当时吉百利“想都没想”便断然回绝。
此后尽管卡夫不断更新收购条件,但仍旧屡遭拒绝。
眼下,距离2月2日,即吉百利股东接受收购邀约的截止日期已经越来越近了。
这场巧克力世界的并购大战如何收尾,外界屏息以待。
巴菲特:我反对吉百利在1月12日正式发布了2009年业绩说明。
数据显示,吉百利销售额2009年增长了5%,运营利润率提高155个基点至13.5%。
吉百利认为,公司2009年的表现好于预期,在2010年也具有强劲的增长动力。
吉百利的董事长罗杰卡尔(Roger Carr)在随后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卡夫的收购要约仍是“嘲弄式的”。
他强烈呼吁股东阻止卡夫以“低得可笑”的报价偷走这家公司。
此前,吉百利就一直在努力抵御卡夫于2009年9月提出的现金加股票收购要约。
按照卡夫最初102亿英镑的开价,即相当于每股吉百利股票762便士,而吉百利股价近日收于781便士。
吉百利希望能够在价格上获得更多的谈判空间。
甚至还在此前伸开双臂热情邀请雀巢、好时等食品巨头共同进行竞价。
但是,情况似乎变得越来越不乐观。
逆转发生在1月5日。
当天,按捺不住的卡夫主动修改了收购条件,即把对吉百利每股收购价中的现金部分从原来的3英镑提高至3.6英镑。
此外,卡夫还提出将出售北美的匹萨业务部门,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为了抬高给吉百利的“聘金”。
但是,几个小时后,此举很快遭到卡夫最大股东——“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反对。
他称:“卡夫拼命追逐吉百利根本就是一个错误,因为那潜在的收购对象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消化能力。
案例使用说明1教学目的与用途(1)本案例主要适用于投资分析、企业管理等课程(2)本案例是一篇有关公司并购的案例,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探讨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使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中涉及到的企业战略问题,以及在选择并购方式时,如何确定对收购公司的报价,以达到最优。
熟悉公司战略及公司并购有关的知识点,从当事双方的角度分析收购的合理性,并提出备选的进一步发展公司的解决方案。
2启发思考题(1)在本案例中,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卡夫开始考虑强强联合,针对经济危机中消费者在食品业消费偏好的转变,试分析在这一阶段中,卡夫还有可能哪些机遇,能够减小经济危机对它的影响。
(2)卡夫在第一次开出110亿英镑的报价,被吉百利拒绝,随后的最终协议收购价提高,而巴菲特认为这是“不划算的交易”,你对此有何看法?(3)案例中提出,卡夫与吉百利合并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食王国,试分析这对卡夫自身和行业其他生产者分别有什么影响?(4)卡夫收购吉百利后,仍然需要在整合过程中做出一些调整。
对于案例中提到的诸如妥善安置职工,以及被迫减少在某些国家的市场份额等困难,试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
3分析思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目的)来灵活使用本案例。
这里提出本案例的分析思路,仅供参考。
1.由于受到了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卡夫09年的营业额必然呈现下滑的趋势,但是经济危机的影响是广泛的全球性的,并不仅仅是卡夫一家公司,因而对此卡夫不必过于慌张,然而经济衰退期更能够暴露初公司的弱势所在,此时进行公司决策的调整不失为一个好时机,同时经济衰退期公司的财富值普遍缩水,进行收购将花费更小的成本得到预期的效果2.巴菲特作为卡夫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9.4%的股份。
因为这一层利害关系,必然对这笔巨额收购案相当在意。
如表1所示,卡夫在对吉百利的收购方案中涉及到了增发新股,这必然会稀释大股东的权益,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巴菲特极其不看好这桩交易。
3.正如案例中提到的那样,合并后的卡夫将成为超越玛氏箭牌成为全球第一大食品公司,加之卡夫和吉百利的市场互为补充,这将进一步扩大卡夫的规模,产生规模经济。
09金融班王树程20091222030卡夫收购吉百利案例分析2004年年末,卡夫公司以14.8亿美元现金将自家糖果业务出售给玛氏-箭牌,如今糖果市场的快速发展,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且利润可观,其中巧克力的利润更是达到200%。
巨大的利润诱惑着卡夫想再次进入糖果市场。
吉百利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糖果公司,也是惟一一家同时拥有巧克力、糖果及口香糖产品的公司,如果两家公司合并,其规模将超过眼下排名全球第一的玛氏-箭牌公司。
2009年9月,卡夫正式向吉百利发出现金加股票的收购要约,开价为102亿英镑,约合每股7.45英镑。
该要约的具体操作为,3英镑现金加0.2589股卡夫新股换购吉百利一股股票。
当时,吉百利似乎“想都没有想”就断然回绝。
不甘心失败的卡夫于11月9日对吉百利发起了恶意收购,这一次的收购要约与上一次没有什么变化,但由于卡夫的股价有所下跌,因此收购总价反而降至98亿英镑,吉百利又一次拒绝这样的收购要约。
按捺不住的卡夫不得不在2010年1月5日修改了收购条件,卡夫将其美国和加拿大的匹萨饼业务出售给雀巢,成功套现了37亿美元,打算提高对吉百利收购报价中的现金部分。
即把对吉百利每股收购价中的现金部分从原来的3英镑提高0.6英镑至3.6英镑,但维持总收购价不变。
然而,此举遭到卡夫最大股东沃伦·巴菲特(9.4%)出乎意外的反对,巴菲特公开表示反对卡夫通过增发大量股票来筹措并购资金。
并发出警告说,卡夫的股东们将不会批准该提议。
尽管如此,吉百利还是坚决认为,这种修改等于没有修改,因为这意味着股票部分会相应减少。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如果双方收购与被收购的“拉锯战”再持续下去,吉百利可能会渐渐处于不利地位,而失去被收购的最佳时机。
2010年1月7日,吉百利这只蓝筹股在伦敦股市差点以低于卡夫的收购价收盘。
当天,吉百利的股价曾跌至每股7.66英镑,低于卡夫对吉百利的现金加股票约为每股7.71英镑的收购价。
《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课程案例分析案例题目:卡夫并购吉百利专业:学号:姓名:论文总成绩:分其中:背景分析:(分)分析问题:(分)观点结论:(分)论文规范:(分)二○一二年六月并购案例分析报告报告目录1.案例简介 (1)2. 并购行业背景 (1)3. 并购企业介绍 (5)3.1 并购方 (5)3.2 被并购方 (8)4. 并购动因 (11)5. 并购过程 (13)6. 并购整合 (19)7. 并购结果 (21)7.1 股东变化情况 (22)7.2 市场表现 (23)7.3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25)7.4 最新发展现状 (28)8. 案例启示 (30)参考文献 (32)1.案例简介2009年9月7日,卡夫提议167亿美元收购吉百利,吉百利董事会拒绝了该项竞购提议,但卡夫表示将继续推进该项收购。
2009年11月18日,美国巧克力生产商好时食品和意大利巧克力生产商费列罗高层证实,考虑联合竞购吉百利。
2009年11月23日,传出雀巢有意收购英国朱古力巨头吉百利,并正在与银行对竞标价格进行商讨。
2009年12月3日,卡夫食品(Kraft Foods Inc., KFT)可能声称,其对吉百利食品有限公司(Cadbury PLC, CBY)的现金加股票收购报价的潜在价值为约每股800便士。
2010年1月14日,美国巧克力厂商好时仍在制订收购吉百利的报价方案,其出价将超过卡夫170亿美元的敌意收购报价。
2010年1月16日,有国外媒体称好时食品和费列罗公司就联手竞购英国糖果生产商吉百利食品有限公司展开的谈判即将终止。
2010年1月19日,吉百利的董事会已经同意以120亿英镑的价格将其出售给卡夫公司,这场两家食品巨头之间的斗争也终于得以落幕。
此次收购整合了全球食品业。
卡夫声明表示, 该项收购将成就一个横跨零食、糖果和快餐等领域的全球食品业巨头, 公司年收入将达500亿美元, 产品销往160多个国家。
并购后的卡夫食品将维持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的位置, 但却成为新的全球糖果业的老大, 吉百利将成为卡夫食品的一部分。
跨国过企业经营学课内专题报告[卡夫的营销与发展]简介首先用几个数字来介绍一下卡夫:72个国家拥有159家工厂和9万多名员工。
卡夫食品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的食品公司。
卡夫公司的三大核心产品系列为咖啡、糖果、乳制品及饮料。
它的著名的产品有:麦斯威尔、太平梳打、奥利奥,达能,果真。
卡夫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唯一的食品制造公司。
美国总公司历史创办人占士·卡夫(James L. Kraft)于1903年在美国芝加哥开展干酪批发事业,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生意渐上轨道,自1924年起上市,期间不时收购其他公司,并扩展至非食品业务。
1988年Altria集团的前身菲利浦莫里斯收购卡夫食品,1989年菲利浦莫里斯将旗下的通用食品(General Foods)与卡夫合拼为Kraft General Foods。
2000年菲利浦莫里斯收购纳贝斯克后再拼入卡夫食品[6]。
2007年1月卡夫食品脱离Altria集团独立。
2007年7月收购竞争对手达能(Danone)的饼干业务。
卡夫食品由艾琳·罗森费尔德(Irene B. Rosenfeld)女士执掌,她在卡夫服务超过20年,曾专责卡夫和纳贝斯克 (Nabisco) 的合并,2001年更协助卡夫食品成功上市[8]。
2003年集团母公司Altria(其前身为菲利浦莫里斯)宣布提升两名主管贝斯·豪顿(Betsy D Holden)和戴洛梅迪(Roger K Deromedi)担任联合首席执行长(Co-CEO)之后,她过档百事旗下的薯片生产分部Frito-Lay。
自2006年6月起回朝任行政总裁,2007年3月兼任公司主席。
她在2008年福布斯全球100位权力女性排行榜中名列第6[9]。
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100位权力女性排行榜中名列全球第1.卡夫在中华区的历史1982 -- 通用食品(后并入卡夫)和统一在台湾成立合资公司。
1984 -- 卡夫在中国大陆成立了两个合资公司生产固体速溶饮料和咖啡;纳贝斯克与北京义利食品公司成立合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