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 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必要费用,是指按月扣
除3500元。
• 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 得、财产租赁所得
• 每次收入不超过4 000元的,扣除费用800元;4 000元以上的,扣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 税所得额。
• 5、财产转让所得
• 以转让财产的收入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 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
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12
• ——每次收入的确定
•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纳税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 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 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等七项所得,按次计算征税。每次所得的具体确 定规则如下:
我国,从1980年《个人所得税法》颁布至今近30年间,工资薪金所 得适用的累进税率仅修改过一次,即在1993年将原来的七级改为现行 的九级累进税率。 • 税收优惠(宽免) 例如对退伍军人、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残疾人、孤老人员、烈属等。 • 收入指数化
5
调节公平
• 禀赋差异 • 机会公平 例如:“遗产税”离我们有多远?
4
内在公平——纵向公平
• 累进税率 例如:
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税率在60年代以前有25级税率档次,70年代 降低到10级,80年代中期前降到9级,1986年税制改革后仅为2级。 1995-1996年度税率级次又提高到5级。从边际税率来看,1945年最低 税率和最高税率分别是23%和94%, 1954年分别为20%和91%,1971 年分别为14%和70%, 1984年分别为11%和50%, 1988年分别为15% 和28%, 1996年分别为15%和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