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 格式:docx
- 大小:8.84 KB
- 文档页数:5
2021年第02期奶牛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传染性比较强,不但会对奶牛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也会威胁奶牛业全产业链的构建,影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要想控制奶牛结核病对奶牛养殖业、食品安全及人们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必须要根据疾病特点制定完善的防控措施与建议,提高养殖人员的防控意识,做好定期检测净化工作,同时也要加强检疫监管,将结核病净化和根除。
1流行现状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奶牛的易感性比较高,该病全年都可发生。
若奶牛场发生该病,必须要进行上报处理。
奶牛感染后其脏器内会形成结核结节,同时也有许多坏死病灶,病牛会出现肺结核、肠结核等症状。
病菌可通过患牛的鼻分泌物、痰液、粪便、乳汁等传染给其他奶牛,健康奶牛在被污染的环境中通过呼吸道感染,怀孕母牛也会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同时也可以通过交配感染。
该病的潜伏期10~45d ,有些患牛较长。
通过对各个地区奶牛结核病的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不同地区的感染情况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其流行特点,加强预防与控制。
2防控措施奶牛结核病具有持续感染、普遍病程长特点,目前无特效疫苗且缺少快速诊断技术,给疾病的防控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防控奶牛结核病必须定期开展检测工作,对染病牛要及时扑杀,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流程,采取有效措施对牛结核病进行净化与根除,在养殖期间要全面监测,加强监控、坚持净化,对疾病的发生有效控制,保证奶牛的养殖效益。
有效防控奶牛结核病,必须提高养殖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日常管理中能够注重疾病防控,做好全过程的养殖管理工作。
要结合本场实际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来开展防控工作,正确认识奶牛结核病及其危害性,不断提高防控水平和管理意识,能够自觉开展圈舍内的消毒、清理工作,保证奶牛的饲养环境良好,同时也要做好疾病检疫和净化工作,对病死奶牛做好无害化处理。
实现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2020.2作者简介:姜荣忱(1978.10-),男,山东省蓬莱市人,大学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奶牛结核病发病特点与防治分析姜荣忱(山东省蓬莱市畜牧兽医站265600)摘要:奶牛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影响奶牛的健康,还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目前对该病的防控主要采取早期预防及淘汰患病牛这两个主要措施。
奶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奶牛是最易感动物。
如果牛场中有牛只患病,在没有隔离的情况下很快会蔓延至全群。
本文主要对奶牛结核病的发病特点、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奶牛结核病;发病特点;诊断要点;防治措施;研究进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奶牛结核病列为B 类动物疫病,奶牛结核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患病奶牛主要表现为体重逐渐降低、身体消瘦、咳嗽、生产性能降低,直至衰竭而亡。
对养殖场经济收益有较大影响,奶牛结核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及净化,会直接通过牛奶、牛肉等途径使人类患病,并发生扩散,从而引起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1奶牛结核病的发病特点奶牛结核病的发烧不受季节限制。
任何时间都能感染患病。
不同类型的结核杆菌对人类及其他畜禽都有交叉感染性。
该病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牛,致病菌可以通过患病牛粪便、乳汁等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
健康奶牛接触到被致病菌污染的空气、饲料及水等会感染患病。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奶牛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患病牛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将致病菌排到环境中,通过飞沫进行传播,污染空气中的尘埃,健康奶牛通过呼吸将其吸入,从而感染患病。
也可以通过受伤的皮肤感染。
除了人类以外,结核分枝杆菌还能感染50多种哺乳动物及20多种禽类,牛结核病与人结核病能发生交叉感染。
奶牛结核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检疫不严格、盲目进行引种而导致的。
养殖场饲养管理不良,养殖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等都会诱发奶牛发生结核病[1]。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畜牧业也稳定地发展。
而牛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肉类之一,养牛业也因此在畜牧业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使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在养牛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牛的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牛的养殖周期偏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疾病。
在牛患病以后,如未得到及时的救治会造成病情的加重导致牛的死亡。
一、新时期牛病流行特点分析1、牛病类型众多当前,牛病类型繁多,结合致病机理、发病原因的差异可分为: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寄生虫病等多种,上述牛病的发生概率均非常高。
以产科病为例,常见的有:难产、流产、产后瘫痪、产后缺乳等,是母牛多发病,严重影响母牛的健康状况。
2、疑难杂症繁多传统牛病具有单一化的特点,而现在牛病更加复杂化,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型牛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诊断、治疗难度更大。
如:细菌和病毒感染、病毒和真菌感染等,甚至有的致病菌多达十几种。
再加上滥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耐药性现象严重,传统药物难以治愈,进而形成疑难杂症。
3、人畜共患疫病增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人畜共患病明显增多,如:结核病、布病、口蹄疫等,不仅会影响牛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威胁人的生命健康。
以结核病为例,有研究表明我国结核病人当中有1/6的患者是因接触病牛后所感染的,结核病的治疗时间长,往往需持续治疗半年到一年。
二、常见牛病的种类1、犊牛腹泻犊牛腹泻的发病率是极高的。
这种病从名字上不难看出,成年牛患病率很低,该病大多出现在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身上,所以对于牛犊要尤为重视。
这种疾病属于肠道类疾病,发病原因也极为复杂,小牛犊刚出生时免疫力低下,对抗病毒的能力相对较弱,是产生犊牛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
牛犊的器官发育不完整,长期生活在环境较差的牛舍中,会导致病原体感染引起腹泻。
腹泻使牛犊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加重腹泻直至死亡。
2、牛结核病牛结核病在养殖牛的过程中比较常见,主要致病菌为结核分枝杆菌,该病的发生主要与饲养管理、牛自身抵抗力有关。
奶牛结核病的治疗与防治奶牛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主要病灶在乳腺和呼吸系统。
该病不仅对奶牛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直接影响到奶制品的安全和质量。
因此,治疗和防治奶牛结核病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奶牛结核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奶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
这种细菌进入奶牛体内后,会寄生在乳腺和呼吸系统等部位,引起感染和发炎。
奶牛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和食物污染。
奶牛在生产过程中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例如,通过感染其他牛只、从环境中吸入细菌等方式。
食物污染主要是指通过口腔摄入细菌,例如饮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用受结核病感染的草料或饲料等。
二、奶牛结核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奶牛结核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烧、消瘦、乳汁异常、咳嗽及呼吸急促等。
对于奶牛结核病的预防,有以下几种方法:1. 改善牛舍环境,增强牛只的抗病能力,例如,保持牛舍干燥、温暖,加强饲料营养成分的摄入等;2. 对于疑似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的奶牛进行单独管理,减少接触其他奶牛的机会,以防止病毒的传播;3. 对牛只的食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尽量避免用受污染的草料或饲料喂养奶牛。
三、奶牛结核病的治疗及控制方法若发现奶牛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应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临床治疗。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
针对奶牛结核病,常用的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等,这些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能够有效地杀灭结核分枝杆菌。
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长期的药物治疗不仅会耗费大量的资源,而且可能会带来药物依赖或耐药现象。
因此,药物治疗不宜作为长期治疗方案。
2. 临床治疗临床治疗主要是指通过手术将受感染的部位进行切除,目的是为了彻底清除感染源。
这种治疗方式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但也有其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治疗后是否会复发,等等。
3. 防疫控制除了药物治疗和临床治疗外,还需要通过防疫控制来限制奶牛结核病的传播。
浅谈牛结核病的防治牛结核病是一种病菌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一旦发现牧场中有牛结核病的病例,就意味着这个牧场的生产经济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同时,由于这种病在人和动物体内都可以生存,因此也会对人类健康产生非常大的伤害。
为了避免牛结核病的发生和传播,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牛结核病的概述、防治措施、节制维护和病情处理四方面进行分析讲解。
一、牛结核病的概述牛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
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牛与牛之间直接接触,食用过受感染牛的未熟或未熟煮熟的牛肉,经过感染的奶牛分泌结核菌分别藉由奶汁传播给人类等。
二、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1.畜牧生产场所的卫生管理为了避免牛结核病的传播,需要保持牧场的清洁和卫生。
应对牧场进行定期的彻底清洗和消毒,防止牛场的污水、粪便等不洁物污染牛场的环境,以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强化牛群的管理在牛群中,应当对每一只牛进行及时的诊断和隔离,对于疑似病例需要着手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3.加强饲养管理和营养指导在饲养牛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牛的营养和健康管理。
可以在牛的饲料中添加一些保健成分,或是进行多种膳食的补充,以增强牛的免疫力,避免病原体的入侵。
三、节制维护1.加强宣传教育进行加强宣传工作,帮助人们了解牛结核病的危害性和预防知识,并积极进行科学的防治工作,以全面保护牧场主和民众的健康。
2.采用科学的防治手段疫苗接种是牛结核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常见的疫苗接种方式是皮下注射。
四、病情处理1.积极治疗当发现牛群中有结核病的病例时,应立即将其送往专业的动物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由于结核病为一种慢性病,因此需要进行长期性的治疗和管理。
2.及时清理在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的同时,还需及时清除牛场内的污染,避免病原的扩散。
综上所述,牛结核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感染病,需要我们采取全面、科学的防治措施。
只有加强卫生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和科学防治、加强治疗和维护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牛结核病对人类和牛群的危害,提高养牛产业的竞争力。
健康养殖·防控畜牧业环境 2021.0666摘 要:奶牛结核病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二类动物疫病,属于人畜共患病,本文针对奶牛结核病的流行现状以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奶牛结核病;流行现状;防控1 前言在我国,奶牛结核病隶属于二类动物疫病,奶牛在发病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体型消瘦以及生产能力明显下降,严重时会因衰竭而死,从而大幅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 流行现状奶牛结核病的引发病菌是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具有很强的高致病性传染性特征,同时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我国属于二类动物疫病。
而奶牛感染此病的机率最大。
患病奶牛的临床表现有多处脏器与器官会产生结核节,亦或形成干奶酪状的坏死病灶,其中较为主要的病症是肺结核、乳房结核、肠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会通过痰液、粪便以及乳汁等途径离开患病牛的身体,从而对空气、饲料与饮用水造成污染,之后经由呼吸道或消化道对健康牛造成感染,此外,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途径还有胎盘传播、交配感染等。
通常情况下,此病的潜伏期是10~45d,但部分特殊病例的潜伏期会超过数月,甚至数年。
一般来说,奶牛结核病为慢性经过,相比人类而言,病畜受到的危害更为严重。
3 临床症状3.1 肺结核患病奶牛的主要症状有长期干咳,具有顽固性特征,初期表现是短促的咳嗽,在病情逐渐加重后,病牛会出现湿咳,尤其是在运动以及饮水之后,患病牛的症状更为严重。
与此同时,病畜的临床表现还有体温没有明显变化、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和生产量减少等,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病牛会流出带黄色脓性鼻液,最终衰竭而亡。
3.2 乳房结核在发病初期,此病的主要症状体现在乳房淋巴结肿大,随着病情逐渐严重,患病牛会出现后方乳腺区域局域性与弥漫性硬结,无痛感,体温正常,生产量下降,且乳汁转为稀薄,颜色为深黄色,病情发展到后期病牛的乳汁分泌会停止,同时伴有全身性症状。
3.3 肠结核肠结核的重要症状是患病奶牛的空肠与回肠部位出现病灶、消化不良,在病程之初病牛表现为接连出现腹泻与便秘,随着病情严重会发生顽固性腹泻,同时排泄物中存在黏性分泌液,病牛的体重快速下降。
牛结核病及其防控牛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
我国将牛结核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1.流行特点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
人也可被感染。
对于本病来讲,结核病病牛是主要传染源。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随痰液、鼻汁、粪便以及乳汁等一起排出体外,健康牛可通过被污染的饮水、空气以及饲料等经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2.临床特征该病潜伏期一般为3~6周,有的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
临床通常呈慢性经过,该病一般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
(1)肺结核:该病特征为长期顽固性干咳且症状以清晨尤为明显。
患畜容易疲劳,逐渐消瘦,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2)乳房结核:该病的特征一般先是乳房淋巴结肿大,继而后方乳腺区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硬结无热无痛,表面凹凸不平。
同时会引起泌乳量下降,乳汁变稀的症状,严重时会导致乳腺萎缩,泌乳停止。
(3)肠结核:该病的症状为患畜消瘦,持续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同时粪便常带血或脓汁。
3.病理变化在肺脏、乳房和胃肠黏膜等处形成特异性白色或黄白色结节,结节大小不一,切面干酪样坏死或钙化,有时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出后形成空洞。
胸膜和肺膜可发生密集的结核结节。
结节形如珍珠状。
4.实验室诊断(1)病原学诊断:采集病牛的尿、粪便、病灶、痰、乳以及其他分泌物样品,做抹片或集菌处理后做抹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并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等试验。
(2)免疫学试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提纯蛋白衍生物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即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参见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02)。
5.结果判定本病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变化三方面做出初步诊断。
如果需要确诊,还需进一步做病原学诊断或免疫学诊断。
如果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包括牛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或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提纯蛋白衍生物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结果呈阳性,该牛判定为患结核病牛。
次是黄牛还有牦牛。
另外,人也比较容易感染。
该疾病的传染源是结核病病牛,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能够随着患病牛的鼻液、痰液、粪便、乳汁等排出体外,健康牛也会被受污染的空气、饲料、水等经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行传播。
2牛结核病的临床特征该疾病的潜伏期在3~6周左右,还有部分病例其潜伏期可能会长达数月或是数年。
其中肺结核、乳房结核还有肠结核是比较常见的患病病例。
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以长期的顽固性干咳为主,尤其是清晨比较严重。
患病牛会容易疲劳,食欲下降且日渐消瘦,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其次,乳房结核表现为乳房淋巴结肿大,然后后方乳腺区会发生局限性或是弥漫性的硬结,硬结的表面无痛无热,凹凸不平,母牛患病后,乳汁分泌量会持续下降,且乳汁会变稀,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乳腺萎缩,或是乳汁分泌暂停等情况。
最后肠结核表现为患病牛身体消瘦,下痢和便秘的情况经常出现,粪便中带血或是有脓汁。
3牛结核病的诊断通过对病死牛的解剖可以发现:在病死牛的肺部、乳房、胃肠黏膜处会形成特异性的白色或是黄白色结节,结节的大小不均,切面呈现干酪样或是钙化,也有坏死组织出现溶解和软化,排出之后形成了空洞。
在胸膜还有肺部有密集的形状如珍珠的结核结节。
依据患病牛所表现出的症状可以进行初步确诊,若是想要进一步进行确诊可以进行实验室诊断。
可以采集患病牛的鼻液、痰液、粪便、乳汁等分泌物,作抹片或是集菌处理,用抗酸染色法去进行染色镜检,之后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等试验。
通过病原分离,分离出牛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能够判别为结核病牛。
4牛结核的预防和控制4.1做好疫情报告和隔离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一旦发现疑似患病牛,需要及时上报当地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动物防疫监督部门需要确定疫情报告,并且采取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养殖户需要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可以采用圈养或是固定草场放牧两种方式,以免感染其他的健康牛。
必要时要对患病牛进行扑杀,并且扑杀之后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68奶牛结核病的检疫监测及防治措施研析讨论李向光1 罗春海2(1.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大理 672400;2.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青华乡畜牧兽医站,云南大理 672405)摘 要:结核病是奶牛传染性疾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也是影响奶牛养殖的重要疾病类型,随着食品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奶制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奶牛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加强,对于各类疾病的重视也在不断提升,奶牛养殖户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结核病的预防监测以及治疗控制,避免其大范围发展影响到奶牛的正常生长以及奶制品水平,进而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奶牛;结核病;检疫检测1 奶牛结核病1.1 奶牛结核病流行特点结核病属于人畜共患型传染病,奶牛的发病率较其他品种的牛相比较高牛结核分枝杆菌是导致奶牛结核病的主要原因,如出现奶牛患病之后,该类病菌会在牛的排泄物中存在不断传播到周围的环境之中,导致其生长环境受到污染,如未能及时进行处理会导致奶牛在相互接触时出现感染情况,而小牛犊在吃奶时也会受到传染。
1.2 奶牛结核病临床症状奶牛结核病在其感染后大多会存在一个月左右的潜伏期,此时期奶牛无任何异常症状,部分奶牛的潜伏期正常随着奶牛感染时间的不断延长,其会出现一定的病变及发展情况,如感染为肺结核病症之后,奶牛会在晨起时出现干咳情况,随着其感染时间的不断延长,此症状会逐渐明显,并且严重之后病牛会出现食欲下降,疲劳无力,甚至呼吸困难至死亡情况。
如感染为乳房结核奶牛感染之后,乳房会出现淋巴结肿大情况,随着其肿胀情况的不断加重,会导致乳腺区域出现大范围的结核病变,此时期病牛大多无明显的反应症状,但是能够明显观察到其乳房表面存在凹凸不平的形状。
1.3 奶牛结核病病理变化奶牛结核病发病之后,其肺脏中能够明显观察到黄白色的结节不同牛患病后,且结节的样式及大小也有所不同,将其进行剖面切割,能够发现明显钙化症状,甚至会出现软化或者组织溶解情况,如将其排出之后会导致肺脏中出现空洞,相应的胸膜以及肺膜也会在病变影响下出现结核症状。
奶牛结核病的综合防制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和畜禽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我国畜间结核病以牛最为常见,特别是奶牛结核病相对更为严重。
有效控制该疫情,保障畜牧业发展和人民健康,加强对奶牛结核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1 流行病学牛结核病的病原主要为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奶牛最易感染,其次为黄牛、牦牛、水牛。
结核分支杆菌主要有三型,即牛型、人型和禽型,相互之间可“交叉感染,特别是带菌牛奶可使人感染更具公共卫生学意义。
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被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或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饲养管理不良、营养不足等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与传播。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根据患病器官的不同,本病可分为肺结核、肠结核、乳房结核等。
(1)肺结核:以长期顽固的干咳为特点,呼吸困难,逐渐消瘦。
在肺脏或其他组织器官常有很多突起的白色或黄色结节,切开后可见干酪样坏死物,有的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除后形成空洞;在胸腔和腹腔可发生密集的灰白色坚硬结节,即所谓“珍珠病”。
(2)肠结核:消化不良,以顽固性下痢为特点,粪便带血或脓汁,在胃肠道粘膜可见大小不等的结核结节或溃疡。
(3)乳房结核:乳房肿大,以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为特点,泌乳降低,严重时乳腺萎缩;乳房结核多发生于进行性病例,是由血行蔓延到乳房而发生,切开乳房可见大小不等的病灶,内含干酪样的坏死物。
此外,结核菌还可以侵害其他器官,发生淋巴结核、子宫结核、睾丸结核等。
3 综合诊断与防制奶牛结核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防制方针,采取“监测、检疫、扑杀、消毒”相结合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3.1 监测用提纯的结核菌素对奶牛作皮内注射和点眼试验,是现今常用的诊断实验方法。
(1)皮内注射法:术者先用酒精消毒术部,在牛颈中部一侧上三分之一处剔毛,用卡尺测得原皮厚度后,皮内注入0.1~0.2ml结核菌素(三个月以下犊牛注0.1ml,三个月以上注0.2ml),注射后72小时观察,并用卡尺测出术部肿胀大小及皮肤厚度,同时加以记录。
奶牛结核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对策摘要分析了奶牛结核病的发病特点,并总结了防控该病的对策,以期指导奶牛场对结核病的防控。
关键词奶牛;结核病;发病特点;防控对策奶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贫血、消瘦、虚弱无力、精神欠佳、生产能力下降。
结核病牛是主要传染源和传播源。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该病必须强制报告。
我国将该病定为二类动物疫病,需要采取严格的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
1发病特点奶牛易被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结核分枝杆菌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等周围环境。
成年牛多因与病牛、病人直接接触,犊牛多因吃了病牛奶而感染。
厩舍拥挤、卫生不良、营养不足可诱发本病发生。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6~45d,有的更长,通常为慢性。
根据患病器官不同,该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肺结核。
病牛病初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才逐渐显露出来。
一般表现为日渐消瘦,精神不振,咳嗽。
在早晨、运动及饮水后症状会更加明显,有时流淡黄色粘液或脓性鼻液,食欲减退,被毛粗糙无光,听诊肺区常有罗音。
病情严重者,可见呼吸困难。
(2)乳房结核。
一般先是乳房上淋巴结肿大,继而后两乳区串病,以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为特点,硬结无热无痛,表面高低不平。
泌乳量降低,乳汁变稀,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
(3)肠结核。
病牛多见于犊牛,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顽固性下痢,粪中混有粘液和脓汁,味腥臭,迅速消瘦。
(4)生殖道结核。
子宫角增大,母牛发情频繁,性欲增强,屡配不孕或孕牛发生流产。
此外,结核菌还可以侵害其他器官,故还可以发生睾丸结核、淋巴结核、浆膜结核和脑结核。
2防控对策(1)开展奶牛检疫是防止疾病传播最有效的方法。
在未进行过检疫的牛群以及结核阳性反应的检出率在3%以上的牛群中,用结核菌素皮内注射结合点眼的方法进行检疫。
每年进行4次以上。
经过定期检疫,传染率在3%以下的假定健康牛群和健康牛群,用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方法进行检疫,健康牛群每年检疫2次,假定健康牛群每年检疫4次。
奶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临床特征
是病程缓慢、渐进性消瘦、咳嗽、衰竭并在多种组织器官
中形成结核结节,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或钙化。
关键词:奶牛:结核病;防治
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的发展,各地牛结核病疫情时有发生,散在疫点不断出现,不但给广大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而且由于公共卫生原因,还会引起严重社会问题。
遏制牛结核病疫情的疫源扩散,防止结核病的发生,关系到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奶源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意义重大。
1、流行病学
本病可侵害多种动物,家畜中奶牛最易感染。
结核病病牛和开放性结核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是通过开放性病畜的痰液、粪尿、乳汁和生殖器官的分泌物排出体外,有时可通过胎盘或生殖道传染;健康畜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2、临床症状牛结核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自然感染的
病例潜伏期为16〜45天,甚至可在几个月以上或数年。
通常取慢性经过,病初症状不明显,当病程逐渐延长,饲养管理粗放,营养不良,则症状逐渐显露。
由于病因不同,症状亦不一致。
奶牛结核病常表现为肺结核、乳房结核、肠结核和淋巴结核最为常见。
此外,还有睾丸结核、子宫结核、浆膜结核和脑结核。
2.1 肺结核
以长期顽固干咳为主要症状,且以清晨最为明显。
病初食欲、反刍无明显变化,偶尔有短促干咳,随着病情的发展咳嗽逐渐加重、频繁,呼吸困难,在早晨、运动及饮水后特别明显。
有时从口腔或鼻孔内流出淡黄色黏脓鼻涕。
病畜逐渐消瘦、贫血、精神不振,食欲不良,肩前、股前、腹股沟、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情恶化时可见病牛体温升高(达40C以上),显驰张热或稽留热,呼吸困难,最后可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2.2 乳房结核一般先是乳房上淋巴结肿大,继而后两乳区患病,以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为特点,无热无痛,表面凹凸不平。
乳量减少,乳汁变稀,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
2.3 肠结核
病牛常表现腹痛、消瘦,初期交替出现腹泻和便秘,后期拉痢疾,粪便为粥样,粪便带血或带脓汁,味腥臭,
在胃肠道粘膜可见大小不等的结核结节或溃疡。
2.4 淋巴结核
一般可见于结核病的各个时期,淋巴结肿大突出于体表,无热无痛,常见肩前、股前、腹股沟、颌下淋巴结等部位。
3、奶牛结核病的诊断
本病依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一步做病原学诊断或免疫学诊断。
3.1 病原学诊断
采集病牛的病灶、痰、尿、粪便、乳及其他分泌物样品,作抹片或集菌处理后抹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并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等试验。
3.2 免疫学试验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 (提纯蛋白衍生物)皮内
变态反应试验(即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
验)
最后结果判定: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包括牛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判为结核病牛。
4、防控措施
4.1 预防方法对畜禽结核病的防制,无理想菌苗。
奶牛结核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防制方针,采取“监测、检疫、扑杀、消毒”相结合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广大
养殖场(户)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运用,结核病就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消灭。
4.1.1加强检疫。
每年春秋两季由兽医部门进行结核病检疫,发现带菌和病牛立即隔离淘汰,净化牛群。
结核病畜一般不作治疗,予以淘汰。
4.1.2防止疫病传入和疫情扩大。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引进家畜,必须引进或补充奶牛等家畜时,要按有关规定进行检疫隔离,经结核病检测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防止疫病传入;牛群发现有渐进性消瘦、顽固性咳嗽等疑似结核病症状时,要及时隔离、消毒,并尽快报告动物防疫部门,以便快速做出诊断,采取相应防疫措施,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大。
4.1.3加强消毒。
每年春秋2季进行定期消毒,畜舍出入口处应设置永久性消毒设备,进行出入消毒。
粪尿应堆放于距离畜舍较远的地方,外用泥土封闭,经过发酵后利用。
平时要做好消毒灭源工作,以切断传播途径。
4.1.4完善防疫实施,健全防疫制度。
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明确采取疫情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应急预案措施,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建立动物强制捕杀补偿机制。
4.2 治疗
421成年病牛可用链霉素每头10〜15 g/d,分两次肌肉注射。
4.2.2 用卡那霉素治疗,成年牛剂量10〜15 g/d, 分两次肌肉注射。
423内服利福平,成年牛剂量6〜10 g/d,分两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