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矿地质勘查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72.22 KB
- 文档页数:27
GB/T 13908-2002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GB/T13908—1992《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T13688-1992《固体矿产详查总则》、GB/T 13687—1992《固体矿产普查总则》等三个标准进行修订,并合并为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3908—1992、GB/T13688—1992、GB/T13687—1992。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咨询研究中心、评审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邵厥年、严铁雄、宾德智、张文海、邓善德、田绍东、王炳铨、甘先平。
本标准委托国土资源部储量司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范围总则代替GB/T 13687—1992GB/T 13688—1992GB/T 13908—1992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工作、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评审、验收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成果的总要求;也是制定各类(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规定、指南的总原则;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3 矿产勘查的目的任务矿产勘查最终的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范本1. 引言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测、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金属矿床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探活动。
为了提高矿床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制定本规范总则,对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活动进行规范。
2. 勘探目标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的目标是确定矿床的地质储量、品位、分布规律等信息。
通过合理的勘探方法和手段,确定矿床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
3. 勘探程序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活动包括以下程序:3.1. 勘探前期调研在正式开展金属矿床地质勘探之前,应进行前期调研。
主要包括:•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该区域矿产资源和地质条件;•对矿区进行初步勘查,确定勘探的重点区域;•收集和整理历史勘探资料,了解前人的勘探成果。
3.2.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的基础工作,它主要包括:•地质剖面测量和制图,绘制矿区的地质图、剖面图;•地质钻探和岩心取样分析,获取矿床的地质构造和岩性信息;•野外地质观察和标本采集,研究矿床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3.3. 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重力测量,测定矿区的重力异常;•磁力测量,测定矿区的磁场异常;•电法测量,探测矿床的电性差异;•震源勘探,测量地震波传播速度,揭示矿床的地质构造。
3.4. 地球化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是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岩石样品化学分析,测定矿区的元素含量;•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分析,探测矿床的流体特征;•土壤和沉积物化学分析,寻找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
4. 勘探数据管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活动产生大量的勘探数据,为了有效管理这些数据,需要:•建立科学的勘探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规范数据命名、分类和存储;•加强数据的备份和安全保护。
5. 勘探结果评价金属矿床地质勘探完成后,需要对勘探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主要包括:•矿床地质储量和品位评估;•矿床经济价值评估;•矿床开发潜力评估。
6. 勘探报告编制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活动完成后,应编制勘探报告。
钨矿勘探报告一、背景介绍钨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具有高熔点、高密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钨矿的开采对于现代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钨矿勘探的步骤和方法,以帮助读者了解钨矿的勘探过程。
二、野外调查钨矿勘探的第一步是进行野外调查。
调查人员应该前往潜在的钨矿区域,收集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
他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调查:1.地质调查:调查人员应该对目标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
他们可以观察岩石类型、构造特征和矿物组合等地质特征,以了解潜在的钨矿资源。
2.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利用地球物理现象和方法来探测地下物质分布的技术。
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和重力勘探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勘探人员确定矿体的位置、规模和形态。
3.地球化学勘探: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收集、分析地下水、土壤和岩石等样品中的化学元素信息来判断矿体的存在与否。
勘探人员可以采集样品,并借助化学分析技术来确定潜在的钨矿资源。
三、矿体定位在完成野外调查后,勘探人员需要确定钨矿矿体的具体位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测量技术:测量技术可以帮助勘探人员确定潜在矿体的位置和形态。
使用全站仪或GPS设备进行精确测量,可以绘制出矿体的三维模型,从而帮助勘探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决策。
2.地质模型:根据前期调查和采样数据,勘探人员可以构建地质模型,用来描述钨矿的空间分布和形态。
地质模型可以帮助勘探人员更好地理解矿体的特征,并指导后续的勘探工作。
四、勘探钻孔勘探钻孔是勘探钨矿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钻孔可以获取地下岩石和土壤的样本,并对其进行分析。
勘探钻孔的步骤如下:1.选址:根据前期调查和矿体定位结果,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钻孔。
选址应考虑地质条件、矿体分布和工程方便性等因素。
2.钻孔设计:根据矿体的特征和勘探目的,设计钻孔的参数,包括钻孔位置、孔径和深度等。
合理的钻孔设计可以提高勘探效果和数据质量。
3.钻孔施工:使用钻探设备进行钻孔施工。
关于甘肃省敦煌市小独山钨矿勘查方案的调整说明2008年4月11日,湖南有色控股集团副总经理洪明洋、矿产资源部副部长邓圣富、中南工业大学教授黄满湘以及西北矿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谭中阳等一行,在敦煌市三友矿业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及技术人员的陪同下到小独山钨矿检查和指导工作。
通过实地踏勘和技术负责陈玉峰的现场介绍,使各位领导和专家对小独山钨矿有了初步的了解。
而后,就小独山钨矿地质勘查工作召开了专题研讨会。
会上首先由陈玉峰详细的介绍了小独山钨矿的地质概况、工作程度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和认识,让大家对小独山钨矿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接着,黄满湘教授根据介绍并结合现场所见从矿床地质、控矿构造、矿床成因、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找矿前景、前人工作评述、下一步地质工作建议等七个方面谈了自己对小独山钨矿的独到见解。
黄教授对该区所做的所有地质工作和取得的地质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他认为:目前针对北西向含矿石英脉带作地质评价是正确的;选用的勘探手段以及对勘探手段的调整思路也是合理的;公司针对Ⅰ号矿带所做的工作也是必要的。
但是,他对矿床的成因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黄教授通过对该区地层性质、区域构造格架、岩浆岩时空分布特征等因素综合分析后认为:小独山钨矿成因不是以前认为的“五层楼”模式,而是和湖南杨林凹钨矿相似,是石英脉带型钨矿。
并且成矿与矿区北西方向岩体的关系比矿区南面的复式岩体密切,矿液运移方向也是由北西向南东前进。
所以,矿体有可能向北西延伸,并向北西侧伏。
基于此,今后的找矿方向以向矿区北西方向发展为主。
其他与会人员也各抒己见,针对小独山钨矿勘探的问题发表了看法。
讨论结束后,洪明洋副总经理作了总结性的发言。
对三友公司在小独山钨矿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同时,要求三友公司结合黄教授的观点和认识对小独山钨矿的勘查方案做调整,以期在北西方向找到富矿区。
并将调整后的勘查方案在4月底前报湖南有色控股集团和黄教授审核批准。
附件锰、铬、铝土矿、钨、钼、硫铁矿、石墨和石棉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是指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
经研究,确定锰、铬、铝土矿、钨、钼、硫铁矿、石墨和石棉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如下:一、各矿种矿产“三率”最低指标要求(一)锰矿。
1.开采回采率(1)露天开采。
大、中型露天矿山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2%;小型露天矿山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0%。
露天矿山生产规模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的规定确定。
(2)地下开采。
根据锰矿矿床的赋存条件,锰矿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应达到以下指标要求(详见表1-1)。
注:(1)岩稳固性划分为稳固(Ⅰ、Ⅱ级)、中等稳固(Ⅲ级)、不稳固(Ⅳ、Ⅴ级)三类。
(2)矿体厚度依据矿体真厚度(H)划分为薄矿体(H≤0.8m)、中厚矿体(0.8m<H≤4 和厚矿体(H>4m)三类。
2.选矿回收率各主要类型的锰矿按照入选品位不同,其选矿回收率应达到以下指标要求(详见表1-2)。
注:其他锰矿包括硅酸锰矿、硼酸锰矿、铁锰多金属矿以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矿物构成的复合矿。
3.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率包括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率。
(1)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在锰矿中常有铁、钴、镍及有色、贵金属等共伴生。
当共伴生有用组分矿物的品位达到表1-3所列含量时,开采设计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应对该有用组分的综合利用方式提出指标要求。
当共伴生有用组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暂时不能回收或技术经济评价结论不宜综合利用的,应提出处置措施。
矿山具体利用程度应依据地质勘查报告、选矿试验、矿山设计及矿山采选生产实际等确定。
表1-3 锰矿共伴生组分综合评价指标表注:摘自DZ/T0200-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钨矿勘查实施方案钨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市场需求。
为了有效开发和利用钨矿资源,必须进行科学的勘查工作,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
本文将针对钨矿勘查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钨矿勘查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地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了解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矿产地质背景。
其次,要对矿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掌握矿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石类型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遥感调查,获取更多的矿产地质信息。
最后,要对矿区的环境和资源条件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二、勘查方法和技术。
钨矿勘查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获取准确的矿产地质信息。
首先,可以采用地质测量和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进行地质构造和矿体的探测。
其次,可以进行地球化学勘查,采集矿区的岩石、土壤、水样等进行化验分析,寻找钨元素的异常体。
同时,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矿区的地表信息和矿化蚀变带的特征。
最后,可以进行钻探勘查,获取地下矿体的详细信息,为矿区的评价和开发提供依据。
三、勘查工作的实施步骤。
钨矿勘查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勘查目标和范围、选择勘查方法和技术、组织实施勘查工作、获取勘查数据和信息、对勘查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在实施勘查工作时,需要根据矿区的地质特征和勘查目标,合理制定勘查方案和计划,科学组织勘查队伍,确保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勘查成果的评价和分析。
在完成钨矿勘查工作后,需要对勘查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首先,要对获取的勘查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绘制地质图、地球化学图、地球物理图等,形成勘查报告和成果。
其次,要对勘查结果进行评价,判断矿区的钨矿资源量和品位,为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最后,还需要对勘查工作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为今后的勘查工作积累经验和教训。
五、勘查报告的编制和提交。
钨矿勘查的最终成果是勘查报告,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编制和提交。
技术话说如何找钨矿找钨矿的关键是了解其地质特征,然后使用相应的探测技术来寻找潜在的矿床。
以下是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寻找钨矿的流程。
首先,要了解钨矿的产矿条件。
钨主要以钨矿石的形式存在,常见的钨矿石有黑钨矿、白钨矿和钨铁矿等。
钨矿一般分布在岩浆岩、变质岩和矽卡岩中,尤其是出现在含有铬、锡、铅、锌、钴等金属的矿化脉中。
其次,进行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是通过对地质地貌、岩石地质、矿化地质、构造地质以及水文地质的综合研究,来确定钨矿床的存在。
其中,磁测是一种常用的勘探方法。
钨矿石具有较高的磁化率,可以通过磁力异常来找到潜在的矿床。
地形地貌调查也是重要的一环,因为钨矿石一般较重,倾向于富集在河流的下游或沉积于冲积扇中。
另外,还可以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电阻率法、地震勘探等进行综合探测。
接着,进行矿化脉勘探。
由于钨矿石常伴生于含钨的矿化脉中,所以矿化脉勘探是一种重要的找矿方法。
大部分铅锌矿床中含有钨矿石,因此可以通过寻找铅锌矿床来找到钨矿。
此外,也可以通过调查变质岩和岩浆岩中的脉石矿化来找到钨矿床。
最后,进行实地勘探。
根据前期的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实地勘探。
实地勘探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钻孔、采样、化验等。
其中,钻孔是一种常见的勘探方法,可以通过钻孔采样,来获取地下矿体的信息。
钻孔采样后,可以进行化验分析,以确定钨矿床的品位和规模。
通过以上的流程和方法,可以逐步确定找钨矿的方向,并最终找到潜在的钨矿床。
值得注意的是,钨矿床的开采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地质、经济、环境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在找到潜在的钨矿床后,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勘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具备开采的条件。
(冶金行业)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1范围(略)2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勘查的目的任务(略)4勘查研究程度(略)4.1预查阶段(略)4.2普查阶段(略)4.3详查阶段4.3.1地质研究程度通过(1︰5000)~(1︰2000)地质填图和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详细查明钨、锡赋矿层位和汞、锑含矿岩系的地层年代、岩性、岩相、层厚和层序,特别注意汞、锑含矿(体)层位和矿化屏蔽层的研究,建立详查矿床的含矿地层柱状图(地层层序表)。
详细查明主要控矿构造(断层、褶皱、裂隙、破碎带等)的分布、产状、规模和性质,以及各种构造对矿床、矿体的控制作用;研究成矿后的构造对矿体的影响程度。
侧重研究和钨、锡矿化有关的岩浆岩的种类、岩性、形态、产状、规模、侵入时代、演化特点、和围岩接触关系,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研究其和成矿的关系或对矿体的破坏关系。
详细查明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和分布范围,研究蚀变和矿化的关系,编制矿化-蚀变分布图;对和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需基本查明变质作用类型、强度、相带分布及岩性特征等。
用系统取样工程基本查明钨、锡、锑矿体和汞含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数量,基本控制主矿体以及规划首期开采矿体的产状、形态、空间分布;对汞矿仍需阐明含矿体内矿体的赋存状态、展布规律和确定合理计算含矿系数的原则,且论述其可靠程度;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和矿体间相互关系;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为是否勘探及选择勘探方法提供依据。
4.3.2矿石质量研究基本查明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及含量,有用矿物粒度、嵌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化学成分,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种类、含量及分布规律;初步划分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基本确定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为矿山项目建议书和预可行性研究提供矿石质量依据。
钨矿石要特别查明黑钨类和白钨类比例及空间分布。
锡矿石要特别查明锡石锡、硫化锡和胶态锡二者比例及空间分布。
钨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一九八四年三月第一章绪论钨是银白色的最难熔金属,致密的钨在外观上与钢相似,比重19.3,熔点3380?C,沸点5927?C ,具有很高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0.002毫米直径的钨丝拉伸强度为450公斤/毫米2,在高温下的抗张强度则超过任何金属,其导电性和导热性良好,膨胀系数小。
常温下钨在空气中是稳定的,在400?C时开始氧化,失去光泽。
600?C温度下水蒸气使钨迅速氧化,生成WO3和WO2。
不加热时,任何浓度的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以及王水对钨都不起作用,当温度升至80?—100?C 时,上述各种酸中,除氢氟酸外,其它的酸对钨发生微弱作用。
常温下,钨可以迅速溶解于氢氟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中,但在碱溶液中不起作用。
有空气存在的条件下,熔融碱可以把钨氧化成钨酸盐,在有氧化剂(NaNO3、NaNO2、KClO3、PbO2)存在的情况下,生成钨酸盐的反应更猛烈。
高温下,钨与氯、溴、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硫等起反应,但不与氢反应。
金属钨是电器工业及电子工业的重要材料。
碳化钨主要用于生产硬质合金。
广泛用于金属切削加工工具,矿山及地质钻头镶片,拉伸冲压模具,耐磨耐腐蚀零件等。
碳化钨和金属钨粉经过熔炼后制成铸造碳化钨合金。
用于要求耐磨的零件或制品的表面堆焊,可以延长使用年限。
钨合金钢用于制造高速钻头,切削工具和机械中抗磨、抗打击、耐腐蚀的结构材料。
含钨很高的铁镍铜锰制成的高比重合金,用于飞机的平衡系统和配重系统、205仪表系统中的惯性旋转元件及陀螺仪的转子,以及医疗和化学放射性同位素(钴60)的容器等。
钨的其它化合物应用于颜料、油漆、橡胶、纺织、石油、化工等方面。
钨的用途还在不断扩大,例如:高温冶金中用作抗氧化的涂层;宇航工业用作火箭喷嘴、喷管、离子火箭发动机的热离解器;核子工程用钨作盛液态金属的容器,热离子交换器等。
钨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第六周期第Ⅵ付族,原子序数为74,原子量为183.92,原子价有正四价、正六价等,但在自然界中一般形成W6+的钨酸盐矿物;钨在自然界中的同位素有五种,即W184、W186、W182、W183、W180,其中以W184最多。
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主要为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规定了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及划分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钨、锡、汞、锑矿产的地质勘查和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及评审钨、锡、汞、锑矿产各阶段地质勘查报告,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及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被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3 勘查的目的任务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是寻找和发现新的矿产资源,探求各类矿产资源/储量,提交各个阶段的勘查报告,为矿产资源开发服务。
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
4 勘查研究程度4.1 预查阶段4.1.1 地质研究程度在全面收集,深入分析,研究和对比区域地质、物探、化探、重砂、遥感、矿产勘查资料和各种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预查区内成矿条件有利的物探、化探、重砂异常、矿(化)点,采用路线抵制踏勘,结合适宜的物探、化探方法进行初步评价。
4.1.2 矿石质量研究对发现的矿体(层),通过极少量的样品分析,大致了解矿石自然类型及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品位等。
4.1.3 矿石加工技术条件研究通过少量矿石类比研究、做出是否可选的预测。
4.1.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对发现的矿床或有价值的异常,以收集、分析区域资料为主,大致了解勘查区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条件。
4.1.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据区域成矿条件,对预查区内可能赋存的其他矿产资源开展综合找矿或评价。
4.2 普查阶段4.2.1 地质研究程度在收集和研究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域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露头详细检查、(1:50000)~(1:5000)的地质填图和适宜的物探、化探方法以及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基本查明普查区内的地层、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等基本特征,评价矿化点和各类异常的含矿性以及成矿远景。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03-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rare metal m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 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03-200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阶段3.2 普查阶段3.3 详查阶段3.4 勘探阶段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2 矿石质量研究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 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的确定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 勘查控制程度的确定6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 测量工作6.2 地质填图6.3 物探、化探工作6.4 重砂测量工作6.5 探矿工程6.6 化学样品的采集、加工和测试6.7 重砂样品采集与分析检查6.8 矿石物质组分研究样品的采集、加工、化验6.9 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试验6.10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11 原始资料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等7 可行性评价7.1 可行性评价工作7.2 概略研究7.3 预可行性研究7.4 可行性研究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 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附录C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性质、用途及主要矿物C.1 稀有金属陛质、用途C.2 稀有金属主要矿物附录D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分类及主要工业类型D.1 稀有金属矿床分类D.2 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工业类型的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矿床规模附录E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及勘查工程间距参考E.1 勘查类型的确定E.2 勘查工程间距附录F (资料性附录)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说明F.1 矿体的圈定和连接F.2 块段的划分原则F.3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附录G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附录H (资料性附录)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指标H.1 铍精矿H.2 锂精矿H.3 铯精矿H.4 铌钽精矿H.5 锆铪精矿H.6 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标准说明附录I (资料性附录)花岗伟晶岩中宝石、玉石、彩石的质量要求参考指标前言本标准是在原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4年2月储发(1984)第7号文颁发的《稀有金属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的基础上,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稀有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及与国际接轨等因素修订而成的,增加了稀有金属矿产预查阶段、普查阶段、详查阶段的勘查要求。
[精编]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03-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forraremetalmineral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0203-2002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勘查的目的任务3.1预查阶段3.2普查阶段3.3详查阶段3.4勘探阶段4勘查研究程度4.1地质研究程度4.2矿石质量研究4.3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勘查控制程度5.1勘查类型的确定5.2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勘查控制程度的确定6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测量工作6.2地质填图6.3物探、化探工作6.4重砂测量工作6.5探矿工程6.6化学样品的采集、加工和测试6.7重砂样品采集与分析检查6.8矿石物质组分研究样品的采集、加工、化验6.9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试验6.10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11原始资料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等7可行性评价7.1可行性评价工作7.2概略研究7.3预可行性研究7.4可行性研究8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2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9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附录C(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性质、用途及主要矿物C.1稀有金属陛质、用途C.2稀有金属主要矿物附录D(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分类及主要工业类型D.1稀有金属矿床分类D.2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工业类型的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矿床规模附录E(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及勘查工程间距参考E.1勘查类型的确定E.2勘查工程间距附录F(资料性附录)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说明F.1矿体的圈定和连接F.2块段的划分原则F.3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附录G(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附录H(资料性附录)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指标H.1铍精矿H.2锂精矿H.3铯精矿H.4铌钽精矿H.5锆铪精矿H.6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标准说明附录I(资料性附录)花岗伟晶岩中宝石、玉石、彩石的质量要求参考指标前言本标准是在原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4年2月储发(1984)第7号文颁发的《稀有金属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的基础上,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稀有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及与国际接轨等因素修订而成的,增加了稀有金属矿产预查阶段、普查阶段、详查阶段的勘查要求。
钨矿的开采指标在当今社会中,钨矿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
为了有效的开采钨矿、保护环境、提高产能、保证质量等良性循环,我们必须要对钨矿的开采指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钨矿的开采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矿体性质矿体性质对开采效果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钨矿主要分为脉状矿体和包矿式矿体。
脉状矿体坚硬且比较稳定,开采难度比较大,但是可以获得较大的产出。
包矿式矿体相对较弱,开采相对容易,但是产出相比脉状矿体较小。
开采前必须要对矿体进行详细的勘探,并根据矿体性质制定相应的开采方案。
二、采矿方法钨矿的采矿方法主要分为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两种方式。
露天采矿是将矿床暴露在地表进行采掘,适用于地质条件较优,矿体含量较高的地区。
地下采矿则是将矿床开采至地下,主要应用于矿体下降、矿床厚度较小的情况。
不同的采矿方法会对矿产的开采效果和经济效益有不同的影响。
三、开采深度一般来说,钨矿的开采深度一般不会超过500米。
当矿体深度大于200米时,开采难度会急剧上升,而且对开采设备的质量要求也会更高,经济性也会大幅下降。
因此在制定开采方案时应该考虑到矿体深度对开采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四、矿体含量矿体含量是开采钨矿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而言,矿体中的钨含量越高,产出的金属量自然越大,经济效益也更好。
但是过高的含量也会导致开采难度加大,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因此需要在实际开采中把握好矿体含量,尽可能地提高产出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保证矿产开采的可持续性。
以上就是钨矿的开采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全面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钨矿的开采方案,提高矿产的产出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要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