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 (1)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17
细胞膜与细胞表⾯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第⼀节细胞膜与细胞表⾯特化结构细胞膜(cell membrane)⼜称质膜(plasma membrane):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质组成的⽣物膜。
细胞膜不仅是细胞结构上的边界,使细胞有⼀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物质、能量的交换及信息传递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
⽣物膜(biomembrane):真核细胞内部存在着由膜围绕构建的各种细胞器。
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膜统称为⽣物膜。
它们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们⽤光学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但到20世纪50年代初,在电镜下显⽰出了质膜的超微结构。
但⼈们并未感到惊奇,因为此前细胞⽣理学家在研究细胞内渗透压时已证明了质膜的存在。
1925年E. Gorter和F. Grendel研究红细胞发现膜脂单层分⼦为红细胞表⾯积的⼆倍,提⽰了质膜是由双层脂分⼦构成的。
随后,⼈们发现质膜的表⾯张⼒⽐油—⽔界⾯的表⾯张⼒低得多,若脂滴表⾯吸附有蛋⽩成分则表⾯张⼒降低,因此Davson和Danielli提出“蛋⽩质—脂质—蛋⽩质”的三明治式的质膜结构模型。
这⼀模型影响达20年之久。
1959年,J. D. Robertson发展了三明治模型,提出了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并推断所有的⽣物膜都由蛋⽩质—脂质—蛋⽩质的单位膜构成。
随后的⼀些实验,如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等证明,质膜中的蛋⽩质是可流动的;冷冻蚀刻技术显⽰了双层膜脂中存在膜蛋⽩颗粒。
1972年,S. J. Singer和G. Nicolson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
这⼀模型随即得到各种实验结果的⽀持。
流动镶嵌模型主要强调:①膜的流动性,膜蛋⽩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②膜蛋⽩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在膜表⾯,有的嵌⼊或横跨脂双分⼦层。
近年来有⼈提出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即在⽣物膜上富含胆固醇, 形成有序的脂相,如同“脂筏”⼀样, 并载有各种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