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总论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艺术总论

一、艺术:

1、概念: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2、广义范围: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戏曲等艺术门类。

3、狭义范围:专指文学以外的其它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起来,合称为“文艺”。

二、本质和特点:

马克思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为揭示艺术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1 、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2、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客观因素)另一方面艺术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主观因素),这两方面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活动相互渗透,彼此融合,并物化为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地“不平衡关系”。

(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三、特征:

(一)形象性

1、艺术形象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二)主体性

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

(三)审美性

1、是人类意识的集中体现。

2、是真、善、美的结晶。

3、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韩干画马元赵孟頫《秋郊饮马图》清明上河图全图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帕提农神庙

四、艺术起源:

1、艺术起源于“模仿”——古希腊思想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

2、艺术起源于“游戏”——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3、艺术起源于“表现”——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4、艺术起源于“巫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5、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

6、艺术多源化与人类社会实践

五、艺术的社会功能:

(一)审美认知作用: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二)审美教育作用: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思想、情感、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改变,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特点:1、以情感人。2、潜移默化。3、寓教于乐

(三)审美娱乐作用:通过艺术鉴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六、艺术教育: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

1、18世纪德国杰出的思想家席勒将:体、智、德、美四项教育并提,使美育具有了独立的地位和意义。

2、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

二、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任务和目标: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小说《变形记》

第一章实用艺术

午门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意为过去的皇宫。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世界五大宫之首

(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神武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布达拉宫南京中山陵南京中山陵巴黎圣母院北京天坛纽约帝国大厦悉尼歌剧院

哥特式建筑: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第一节实用艺术的种类概念: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

种类: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特点:1、通过实体性物质材料创造出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的静态艺术品。

2、表现性是实用艺术的重要特征。

3、实用艺术是空间艺术。

一、建筑艺术

什么是建筑艺术。

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三原则:古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

实用、坚固、美观

建筑艺术语言: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

1空间2形体3比例4均衡5节奏6色彩7装饰

4、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1)欧洲体系2)伊斯兰体系3)中国体系

5、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及风格特点:

*商殷*隋唐*西周*五代两宋*春秋*明请*秦汉*魏晋南北朝

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印度泰姬陵商朝建筑西周四合院仿秦汉时期建筑秦代阿房宫日本法隆寺金堂(南北朝风格)南禅寺大殿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宋代建筑宋代——栖霞楼(南京)鸱吻明清建筑

6、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特点:

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古典主义式建筑

罗马式:(即罗曼式建筑),代表着人类的力与美,理性与感性的平衡。

它是中世纪时期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风格的券、拱等建筑式样而得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它的主要特征是:厚实的墙壁、窄小的

窗口、半圆形的拱顶、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高大的塔楼并大量使用砖石材料,西面有一、二座钟楼。罗马式建筑作为古典建筑到哥特式建筑的一种过渡形式,它的贡献不仅在于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来,而且在于它在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整构图之中。

哥特式建筑:哥特原为参加覆灭古罗马帝国的一个日耳曼民族,其称谓含有粗俗、野蛮的意思,其建筑特点空灵、纤瘦、尖峭……高耸入云、直达天庭,代表对神的歌颂与崇拜,人们藉此可将自己卑微的心灵与神沟通……

在欧洲,哥特式建筑随处可见。这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最普遍的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其建筑特色为尖拱式,即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直插云天的尖塔、轻盈剔透的飞扶壁画以及彩色玻璃镶嵌的门窗。外观巍峨耸立,尽现当时的富足鼎盛。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典型的代表作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圣彼德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

文艺复兴式建筑:人性的装饰与象征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了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

这一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基础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它在建筑轮廓上讲究整齐划一、强调比例与条理性,构图中间突出、两旁对称,窗间有时设置壁龛和雕像。一般认为,十五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而整个现存的佛罗伦萨古城建筑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宝贵遗产,现在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巴洛克式: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语,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今指十七世纪的艺术及其独特的风格,指十六世纪矫饰主义以后到十八世纪洛可可以前,这期间的欧洲文化,讲究平衡、对称与花俏,更注重装饰……最早起源于意大利,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其建筑特点是造型柔和、多采用装饰曲线以追求动态起伏的效果。在内部装饰上则极尽铺张、浮华和雕琢。各国的许多教堂和宫廷建筑都运用了巴洛克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式的教堂很好地表现出神秘的宗教气氛。

洛可可式:风格上更人性化、更花俏、更注重细节装饰……它是在巴洛克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风格。18世纪初起源于法国、18世纪后半期盛行于欧洲。其特点是内部装饰精巧、繁琐和华丽,整体建筑讲究线条曲折多变、光线阴暗分明,给人一种气势雄伟、生机勃勃的感觉。

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比较: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带有绘画般的效果。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室内装潢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海浪、泡沫或贝壳等作为装饰的图案,带来一种异常纤巧、活泼的趣味,但却破坏了建筑的均衡、庄重和安定的感觉,尤其是使用金、白、浅绿、粉红等刺眼的色彩,更令人眼花撩乱,这种繁琐、矫揉造作的风格,实在是装饰艺术的极端。

古典主义式建筑:它是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流行于18世纪后半叶和19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在建筑方面纷纷效仿古希腊罗马的柱廊、庙宇、凯旋门和纪念塔。古典主义风格主要应用于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7、中西方古典建筑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