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蹬型气动腿架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3
马镫形多功能腿架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1-25T10:47:27.20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7月13期作者:李豫曹婵韦秀[导读]马镫形多功能腿架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李豫 曹婵 韦秀(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室;广西南宁530021)[摘要]目的观察马镫形腿架在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妇科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 120例,随机分成2组60例。
试验组应用马镫形多功能腿架摆放截石位,即用腿架将其单纯支托小腿,小腿近水平位的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腿架摆放,托腿板关节端置于腘窝处方法。
比较2组术者满意度、手术时间和截石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截石位摆放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医生满意率对照组为66.0%,试验组为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4例下肢肿胀,试验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马蹬形多功能腿架可缩短体位摆放时间,提高医生手术的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马蹬形多功能腿架;截石位;宫颈肿瘤;妇瘤外科手术;并发症宫颈癌为全球范围内患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安全,一直以来外科手术仍是宫颈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案,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 +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近年来早期宫颈癌患者( Ia2 ~IIa1 期) 标准手术方法[1]。
正确的手术体位使手术野充分暴露,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是保障患者安全、手术成功的关键。
该手术体位头低臀高截石位是为了方便适应手术需要而采用的强迫姿势[2]。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较其他妇科手术时间更长,体位要求更高,手术难度更大,病人更容易出现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周围神经损伤和小腿筋膜室高压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
为此,我们对传统截石位摆放方法进行了改良,于2018年开始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中采用马蹬形多功能腿架摆放截石位,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马镫型多功能腿架进行改良截石位预防手术病人体位性损伤的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根据手术病人改良截石位预防护理的效果,探析使用马镫型多功能腿架进行改良截石位预防护理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经过护理质量的整体改进,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和护理安全性,以便为更多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着有力的支持,并促进更多手术病人的快速康复。
方法:抽选100例手术病人进行分组护理效果的观察与比较,统计对照组和实验组手术病人术后身体不适度,挑选出最佳的预防方案,广泛推广后更好地预防手术治疗中体位性损伤的发生。
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对照组护理效果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实验组手术患者术后身体不适低,术中体位导致的并发症低,对护理满意度高。
对照组手术病人术后不适度稍高,对护理满意度低。
结论:马镫型多功能腿架进行改良截石位可有效预防手术病人体位性损伤的发生,可以取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因此,该方案的临床推广是有益的,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镫型;改良截石位;预防护理;手术病人;体位性损伤;效果分析引言:在手术病人进行手术的前一天,科室都会派出善于沟通、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的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和术前注意事项,并同时解答患者疑问,使其正确认识到自身病情,了解手术方案和护理要点,从而积极配合着医护人员,贯彻落实各项诊疗计划。
因此护理人员的作用极大,不断加强术前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通过构建护理新模式,打开护理工作的新格局,更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并发症发生率等,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优质护理,而充分地信任医护人员,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和护患矛盾问题。
而手术体位的正确摆放,能够充分暴露视野,方便手术操作,降低手术时间,但在术中一直保持截石位,虽有利于手术顺利的进行,却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会增加手术病人软组织、血管等异常情况的发生几率,导致患者的疾病康复遇到一定的阻力,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一旦发生体位性损伤,患者的未来生活质量会有明显的下降,无故延长住院时间,患者负性情绪和心理问题随之增多,就更难体现出护理工作的存在意义。
便、效、廉、副作用少等优势,内外兼治,共奏协同之功,值得深入研究推广。
笔者随恩师李领娥一年余,总结其治疗痤疮临床实践经验于此。
然才疏学浅,望同道斧正。
参考文献:[1]项蕾红.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2-57.[2]潘纯,戴慎.痤疮源流探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0):3845-3846.[3]王敏,王春花,李文琦,周光.中医对痤疮的认识与治疗概况[J].新疆中医药,2018,36(6):107-110[4]张志丹.分析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J].中国农村卫生,2018,11(8):85.[5]李颖平,唐涛.加减五味消毒饮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3):280-281.[6]晏卉,李倩,周蓓,李俊.毫火针联合中药药膜外敷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5):117-120.[7]苏虹,杨智.寻常痤疮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6,38(5):336-339.[8]吴艳,毛越苹,郑捷,等.寻常痤疮对患者心理的影响[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6):536-538.[9]邵文君,黄月英.中药治疗痤疮临床研究概况[J].海军医学杂志,2020,41(3):359-362.[10]陆家卉,陈培,唐雨蓓,王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痤疮医案3则[J].新中医,2019,51(3):314-316.随着我国的医疗技术逐渐进步和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患者在医院就诊的过程中对舒适的心理需要也越来越明显。
然而由于我国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特殊性及某些妇科疾病的临床特点,为充分地暴露患者的手术野,术中不得不为患者采取一些手术强迫体位如头低臀高截石位。
然而头低臀高截石位通常是比较容易导致一些并发症的手术体位,如患者的肩部疼痛、高碳酸血症、骶尾部的压疮、神经肌肉的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1]。
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摆放及护理胡开萍,王洁贞,伦锦燕,钟晓琼,李光霞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在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㊂[方法]对12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病人摆放改良截石位,将托脚架置于病人左侧,将左小腿肌肉丰富的部位置于托脚架上且保持水平位略向后,右下肢平放于腿板上,观察肢体㊁神经㊁血液循环情况㊂[结果]120例手术无一受到体位的影响,手术均顺利完成,病人术后无诉任何不适及并发症㊂[结论]改良后的截石位能满足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需要,保证手术病人的舒适和安全㊂关键词:直肠癌;改良截石位;腹腔镜;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7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44748.2014.04.026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04033101 截石位是直肠癌的常用手术体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的技术也不断的成熟,传统的截石位摆放方法限制了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操作,准确的体位不仅易于术野的暴露,而且易于医生操作准确㊁方便,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1]㊂2009年9月 2012年9月我院在120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中采用改良截石位的摆放方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 2012年9月我院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病人120例,男75例,女45例;均为D I X O N S ;年龄28岁~85岁;手术时间2h ~4h ,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㊂1.2 物品准备 托脚架1个,特大棉垫1块,中软枕1个,体位软垫3个(其中长厚垫1个,脚跟垫1个,薄垫1个),约束带1条㊂1.3 改良截石位的摆放方法 病人在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㊁动静脉穿刺成功后进行体位摆放㊂病人仰卧于手术床上,臀部平手术床背板的边缘,将中软枕置于臀部下,使臀部抬高,并将臀部超出床沿10c m ,以暴露肛门;将托脚架置于病人左侧,脚架高度以仰卧时曲髋的高度为准,略向后倾斜,托脚架上放一薄软垫及特大棉垫,将左小腿肌肉丰富的部位置于托脚架上且保持水平位略向后,避免腘窝及腓骨小头受压,特大棉垫包裹固定,卸除左下肢腿板;右下肢平放于腿板上,长厚软枕置于腿下避免大腿㊁腘窝悬空,踝关节下垫1脚跟垫保护足跟皮肤,约束带固定右下肢,防止手术中体位变化导致肢体的受伤,双侧上肢分别用中单固定于身体两侧㊂手术开始后将手术床调至头低脚高位向右倾斜15ʎ㊂手术即将结束冲洗腹腔时将床摇至头高脚底位㊂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暖避免肢体接触手术床的金属边缘㊂1.4 结果 120例手术无一受到体位的影响,手术均顺利完成,病人术后无诉任何不适及并发症㊂2 护理2.1 一般护理 在摆放体位过程中,要求床单平整,动作轻柔㊁安全,摆放体位等一切操作均做到稳㊁正㊁轻㊂2.2 臀部要求 注意臀部应超出床沿约10c m ,注意臀部不能与床金属部位接触㊂铺无菌臀巾时注意臀部避免往回缩㊂2.3 电刀负极板放置位置 负极板应贴于靠近手术野且肌肉丰富处,以减少电流对机体的损害㊂此改良截石位选择右大腿下1/3外侧,既不影响消毒且靠近手术野㊂2.4 神经㊁血管损伤的预防 置于腿上的软垫要合适,约束带不宜过紧,每隔30m i n 给予适当的按摩各受压部位3 讨论手术体位中由截石位引发的并发症最为常见,如神经损伤㊁血管受压㊁血栓形成㊁软组织损伤以及体位性低血压等[2]㊂传统的截石位采用双大腿均置于截石位架上,托住腘窝使小腿下垂,着力点正好压住腘窝动静脉,手术时间过长会导致缺氧和静脉血栓,而且在手术过程中助手常无意地压在膝关节上,很容易导致腓总神经的损伤,改良截石位不仅不用双腿架于截石位架,因而不会存在因为摆置截石位两腿宽度大于生理跨度导致的大腿内收肌拉伤,截石位架拖住小腿肌肉丰富的部位,避免腘窝的受压并减少了对腓总神经的损伤,小腿平截石位架略往上抬,肢体远端关节略高于近端关节,血液通畅,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㊂安置手术体位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保证[3]㊂正确的摆放手术体位不仅能使手术顺利进行,更加有利于观察和护理病人㊂传统和改良后的截石位相比以有以下的优点:手术医生站于病人右侧操作,右侧下肢置于平卧外展有利于手术医生在使用腹腔镜器械分离直肠窝时提供了充分的操作空间;采用单纯左侧截石位的体位摆置减少了对大腿内收肌拉伤的风险;进行直肠吻合时右下肢腿板适当外展,以增加手术医生的操作空间㊂本组120例病人手术顺利完成,改良后的截石位不仅能满足手术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病人的护理及人性化的摆放,保证手术病人的舒适和安全㊂参考文献:[1] Y a m a t a k iA ,F u j i t s uK ,F u j i i I .S u r g i c a l a p p r o a c h f o r j u g u l a r f o r a -m e n n e u r i n o m a c o m b i n e ds u b o c c i p i t a la n di n f r a l a b y r i n t h i n ea p -p r o a c h u s i n g ar o t a t a b l e h e a d h o l d e r [J ].N o S h i n k e i G e k a ,1986,14(7):887.[2] 魏红,张锦秀,赵月英,等.截石位手术病人体位摆放的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89.[3] 黄惠琼,郑三女,黄月生,等.提高手术体位枕管理质量的方法与效果[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B ):19.作者简介 胡开萍,护师,本科,单位:510288,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王洁贞(通讯作者)㊁伦锦燕㊁钟晓琼㊁李光霞单位:510288,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㊂(收稿日期:20130820)(本文编辑王钊林)133全科护理2014年2月第12卷第4期(总第313期)。
应用俯卧体架的直肠癌患者下肢衣物对放疗效果的影响分析屈超;韩晨【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俯卧体架的直肠癌患者下肢衣物对放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应用俯卧体架的直肠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在CT定位和实施放疗时仅将其裤子(包括内裤、保暖裤及外裤)褪至俯卧体架下缘下,试验组患者则完全脱掉.应用锥形束CT测量两组患者在治疗时的摆位误差,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性放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X、Y和Z3个轴向的摆位误差及综合误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mm的误差值统计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mm的误差值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象(包括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改变、≤1级的急性皮肤不良反应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3、0.24、2.18,P>0.05),≤1级的急性直肠黏膜不良反应的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4,P<0.05).试验组在X、Y和Z3个轴向的MPTV值分别为4.76、5.65和3.81.结论直肠癌患者在应用俯卧体架治疗时将裤子完全脱掉,此体位固定方式可提高摆位的可重复性,降低摆位误差,减轻直肠黏膜不良反应,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6(045)022【总页数】3页(P3063-3065)【关键词】直肠肿瘤;锥形束CT;俯卧体架;热塑体模;摆位误差;综合误差【作者】屈超;韩晨【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放射治疗科,天津30038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放射治疗科,天津3003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起源于直肠组织细胞发生恶变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1],近年呈现高发的态势,这可能跟人们饮食结构改变、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马镫型腿架在截石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作者:朱良琼,聂智容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1期朱良琼聂智容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27作者单位:400042重庆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朱良琼:女,本科,主管护师截石位是妇科、泌尿外科、胃结直肠肛门外科常用手术体位,在临床手术的应用中易产生一些与手术体位相关的并发症。
传统的截石位操作繁琐,所需人力物力较多,如摆放不当可致坐骨神经及腓总损伤,下肢深静脉栓塞,腓肠综合症或小腿筋膜综合症等并发症[1]。
改良该手术体位的摆置也越来越受到业内人们的关注。
笔者将2013年9月~2014年3月我院对167例需截石位手术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方式摆放截石位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胃结肠直肛门外科需截石位手术患者167例,男80例,女87例。
年龄17~82岁。
其中经腹腔镜结直肠手术135例,开腹结直肠手术12例,经肛门手术20例。
麻醉方式为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时间约为1~3 h。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82例,观察组患者8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腿架摆放法:全麻后取下手术床尾板,患者仰卧,由巡回护士、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共同将患者移向床尾,使臀部靠近床缘,双腿抬放于腿架上,依患者身高调节腿架高度,托腿架关节置于腘窝处,托腿板置于患者小腿处,使患者髋关节屈曲90°~100°,外展45°[2],小腿呈水平位,双侧手臂置于身体两侧。
观察组采用马镫型腿架摆放截石位,马镫型腿架由腿架固定卡、腿架支撑杆、脚蹬和可重复使用的脚垫组成。
采取安置好体位再麻醉的方式。
先将腿架固定卡固定在床的两侧,再将腿架支撑杆插入固定卡中,腿脚支撑杆有左右区分,插入时要先辨别左右。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肿瘤根治效果及肛门功能评价成向廷;金鹤【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页(P432-433)【关键词】直肠肿瘤;内括约肌切除;肛肠动力学【作者】成向廷;金鹤【作者单位】桓台县人民医院,山东淄博256400;桓台县人民医院,山东淄博25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7;R730.56手术是超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1],而手术过程中保留肛门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为探讨保留肛门功能的手术关键,作者对本院收治的病例进行了内括约肌切除术,现将其手术效果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1 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1)膝胸卧位硬管直肠镜测量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或距齿状线<2 cm;2)术前直肠MRI或腔内超声检查确定肿瘤局限于直肠壁内(未穿透肌层T1~2期),肿瘤直径<5 cm,未发现可疑转移肿大淋巴结;3)术中标本快速冰冻切片远切缘及周切缘阴性;4)术前病理确定组织学分级为高、中分化;5)术前直肠指检和肛管测压确定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6)无远处转移。
排除标准:肿瘤侵犯外括约肌者和排便功能障碍者。
1.2 一般资料入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共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34~73岁,中位年龄62岁。
术前病理证实肿瘤高分化腺癌23例,中分化腺癌4例,手术前经MRI和腔内超声检查明确肿瘤为T1~2期,未见淋巴结肿大,肿瘤距肛缘均3~<5 cm。
1.3 肛肠动力学检测采用李实忠[2]提出的方法检测肛肠动力学,于术前1周及术后1、3、6、12个月时行肛肠测压。
1.4 随访方法术后采用Williams标准[3]评估肛门排便功能:A,固、液和气体控制良好;B,固、液体控制良好,气体失禁:C,偶尔少量污染衣裤,固体控制良好,偶尔液体失禁:D,污染衣裤,经常液体失禁;F,经常固体、液体失禁。
A、B、C为功能良好,D、F为功能不良。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