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0204美学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4
社会美学的概念与分类解读-美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社会美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美的形态,然而有关社会美的理论探讨却相对薄弱。
本文试图在与艺术美相对的现实美视野下,对现实美中与自然美并列的社会美作一个的系统的理论考察。
现实中除了自然之外,就是人的生活。
因此车尔尼雪夫斯基将现实注解为自然和生活[1]97。
人的生活是以社会性为特征的,所以与自然美并列的生活美通常称为社会美。
所谓社会美,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物质性的社会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创造的美。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区别是明显的:自然美是天然的,不假人为的;社会美是由人构成的,寄托着人的社会理想,打着人的社会实践的烙印,是人的物质实践与道德实践的结果。
在美丑混杂的自然环境中,人类与其他动物一样面临生存问题。
在类人猿漫长的无意识的物质性谋生活动中,产生了具有高度发达的意识机能的大脑,从此宣告了人类的诞生。
人类具备的其他动物无可比拟的意识机能,指导人类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自然、变革自然,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劳动实践创造生活财富。
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2]516于是,不仅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18,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4]90,人本身也是社会性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18;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5]270;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的动物[4]87;人是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2]510。
因此,人的生产实践乃至一切活动创造的美就都带有社会的属性,都可统称为社会美,从而与自然美区分开来。
一、劳动成果之美劳动成果的美是现实生活中社会美的主要形态。
浙江省2018年7月美学试题课程代码:1001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来看,美是一种______现象。
( )A.自然B.社会C.历史D.人的心理2.中国当代美学家对美的本质有过激烈的争论,其中主张美是客观的,其代表人物是( )A.朱光潜B.李泽厚C.蔡仪D.高尔太3.“美是生活”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高尔基B.列宁C.车尔尼雪夫斯基D.歌德4.“美学”一词在希腊文中的原义是( )A.“理性认识”B.“爱智的学问”C.“人类知识的完善”D.“凭感官可以感知的学科”、“感觉学”5.在艺术品结构层次的构成要素中,能集中体现艺术品之审美特质的要素是( )A.艺术形式B.艺术内容C.艺术符号D.艺术意象6.优美作为一种美的表现形态,其基本特征是( )A.愉悦B.阴柔C.典雅D.和谐7.在美学史上,“劳动创造了美”的论断是德国美学家______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
( )A.马克思B.恩格斯C.康德D.费尔巴哈8.当代美国哲学家______提出了“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的观点。
( )A.苏珊·朗格B.鲁道夫·阿恩海姆C.杰姆逊D.马斯洛9.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其中______是艺术的首要功能。
( )A.消遣娱乐B.审美作用C.认识作用D.道德教育10.在西方美学史上,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把它与优美并立起来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美学家是( )A.博克B.毕达歌拉斯C.郎吉诺斯D.康德11.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系统中,属于意象世界背后所蕴涵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层次是( )A.意境超验层B.艺术形式C.艺术内容D.审美经验12.从美感心理的产生过程来看,美感的起点是( )A.感受和直觉B.视觉和听觉C.知觉和表象D.情感和想象13.马克思美学认为,探索美的本质问题的逻辑起点应该是( )A.客观的物质世界B.精神世界C.主观的心意状态D.从人的审美关系和审美实践活动出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解放14.中国传统美学一般认为,在艺术的创造活动中,意象的孕育需要艺术家具备一种的状态。
浙江省2018年7月自考美学试题课程代码:1001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艺术意象的最根本特征是( )A.它来自实在的世界B.它来自虚拟的世界C.它来自实在的世界却追求虚拟的审美效果D.它来自虚拟的世界却追求实在世界的审美效果2.在近代的美学家中,“快乐派”的代表人物是( )A.培根 B.贺拉斯C.马歇尔D.费希特3.艺术最核心的功能是( )A.娱乐 B.道德教化C.审美D.社会干预4.从联想的类型来看,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都属于( )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C.接近联想D.类比联想5.将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并使之成为美学的基本范畴的是( )A.劳鲍特里 B.布瓦洛C.爱迪生D.博克6.中国当代美学家蔡仪曾主张( )A.美在客观说 B.美在主观说C.美在主客观统一说D.美在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7.艺术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是( )A.立普斯 B.费希纳C.谷鲁斯D.丹纳8.决定着美的整体形象和感情色彩的是以下哪个层面?( )A.自然物质层 B.直觉表象层C.知觉表象层D.社会历史层9.艺术接受的过程可以区分为( )A.品,观,悟 B.观,品,悟C.悟,品,观D.品,悟,观10.“寓教于乐”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强调( )A.美育和智育的统一 B.美育和体育的统一C.德育和智育的统一D.美育和德育的统一11.美感的起点是( )A.感受 B.体验C.知觉D.品味12.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A.哲学方法 B.心理学方法C.艺术学方法D.人类学方法13.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的美学家是( )A.康德 B.贺拉斯C.席勒D.锡德尼14.在中国历史上,自然美开始作为独立的审美形态出现在( )A.盛唐 B.西周C.魏晋D.宋金15.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生产是( )A.物质生产的重要形式 B.精神生产的重要形式C.物质—精神生产的重要形式D.理性生产的重要形式16.德育主要依据的是( )A.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 B.理想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C.现实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D.理想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美学之境在东方平面设计中的体现孟舒扬【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美学也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中国的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设计之中进而成为设计师们手中的重要设计元素,而中国美学思想也在其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和表达.当代的平面设计工作者应该更好地去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精神与文化蕴涵,在让传统文化为现代设计服务的同时也很好地宣扬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独特意境和民族个性.【期刊名称】《浙江树人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14)005【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中国美学;平面设计;传统文化;意境【作者】孟舒扬【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国美学包含着非常重要且有着鲜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美学思想与观念。
其中称之为“境”的重要美学范畴,在中国美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笔者想讨论和阐述中国美学之境在东方平面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然而中国美学的发展历史并不长。
最早起源于德国的美学思想,在拥有几千年文明的中国却只有短短一个世纪的历史。
而中国美学的定位也一直是众多美学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美学到底是美学在中国,还是中国本身所拥有的独到美学,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笔者认为,中国美学所表达的就是中国文化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生活及美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在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生发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延续了孔孟之道、儒家之学,传统文化早已深入人心,中国的美学观念也在传统文化的滋润下得到萌芽和发展。
事实上,美学作为审美意识的理论形态,在中国自古即有之,只是没有使用“美学”这个专门词汇而已。
细而言之,中国没有“美学”,和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原因是一样的:由于缺乏逻辑体系,逻辑和体系是构成学科的基本条件。
古代中国的主体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重现世、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人伦,不重视形而上学的思辨,因而中国没有逻辑分析的传统,缺乏理性思维,这是美学未能正式产生于中国的首要原因。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 )A. 1725年B. 1735年C. 1740年D. 1750年2. 马克思说:“(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
”这说明异化劳动( )A. 只能制造丑,但不能创造美B. 只能创造美,但不能制造丑C. 既不能制造丑,也不能创造美D. 既能制造丑,也能创造美3. 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 )A. 认识关系B. 伦理关系C. 精神关系D. 实用关系4. 休谟主张“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这属于( )A.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B. 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C. 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D. 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5. 在美论中,提出“距离说”的美学家是( )A. 博克B. 荷加斯C. 布洛D. 阿恩海姆6. 人类美感的形成( )A. 早于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B. 晚于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C. 与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同步D. 与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无关7. 人类的感觉与动物的感觉差别在于( )A. 人的感觉能力强于动物B. 人的感觉能力弱于动物C. 人的感觉是一次性的D. 人的感觉具有社会性和积累性8.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所体现出的美感心理要素是( )A. 接近联想B. 相似联想C. 对比联想D. 创造性想象9. 钱钟书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忒性存,无痕有味。
”这里说的是审美活动中的( )A. 感知B. 表象C. 情感D. 理解10. 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里表现的审美特征属于( )A. 优美B. 崇高C. 悲剧性D. 喜剧性11. 在西方的喜剧理论中,柏格森所倡导的是( )A. 突然荣耀说B. 乖讹说C. 生命的机械化D. 心理能量的节省说12. 崇高与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 )A. 是相同的B. 有一些共同点C. 根本不同D. 差别很大13. 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属于( )A. 命运悲剧B. 性格悲剧C. 社会悲剧D. 心理悲剧14. 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贺拉斯D. 席勒15. 有意味的形式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A. 艺术的起源B. 艺术的功能C. 艺术的本质D. 艺术的形式16. 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A. 艺术品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材料B. 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C. 艺术品是一种人工制品D. 艺术品不是物质产品17. 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A. 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 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 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 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18. “关关雎鸠,在何之洲。
作者: 王学海
作者机构: 嘉兴市美学学会 副会长
出版物刊名: 浙江社会科学
主题词: 毛泽东美学;科技美学;美学研究;浙江省;美学思想;主题;现实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哲学学;《讲话》
摘要: <正> 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并庆祝浙江省美学学会升格为一级学会,浙江省美学学会(原名浙江省哲学学会美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以“毛泽东美学思想研讨会”为主题,于6月12日~13日,在浙江美术学院史论系召开。
就毛泽东美学思想的主题,代表们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杨成寅说,要科学地对待毛泽东的《讲话》和他的美学思想,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这是毛泽东美学思想的核心。
毛泽东美学。
浙江省首次美术展览会
佚名
【期刊名称】《美育学刊》
【年(卷),期】2011(002)006
【摘要】民国之前,浙江向无美术展览会。
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对
举办这样的展览会十分重视。
他在《全浙教育私议》一文中说:“夫展览会之目的,不在展览之一时,亦不在展览时之有限品物,以展览会之引线,由造型之美而进于精神之美,由人工之美而悟及天然之美。
夫然后举止态度渐臻优良,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71.2
【相关文献】
1.从征集与评审制度看美术的发展——以1929年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为视点
2.2014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开幕太行纺机参展尾纱清
除机首次亮相上海纺机展3.乌斯特技术公司将在2014年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上首次发布其阻断棉花异纤的全面方案4.浙江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浙江省网络创业认定办法的通知》,首次将网络创业认定对象从“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扩大到“城乡劳动者”,今后经认定的网络创业者,可享受与实体创业同等扶持政策5.二季度浙江房价涨幅首次降至一位数据浙江省
统计局信息,今年第二季度浙江省房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岩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美学内涵
马美爱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家》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浙东名胜永康方岩是植根于丹霞地貌的一枝山水奇葩,千百年来积淀了深厚的旅游文化.围绕方岩独特的地貌和胡公、陈亮、刘英等人物形成了佛山文化、灵山文化、名山文化和英雄山文化,其间所蕴含的风景美、人格美和民俗美互为表里,给予了游客丰富的审美体验.
【总页数】5页(P122-126)
【作者】马美爱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99
【相关文献】
1.开发景洪旅游文化资源提高旅游文化内涵
2.彝族刺绣《四方八虎图》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
3.武定彝族刺绣《四方八虎图》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
4.简述《方狮壶》的艺术创作与美学内涵
5.中国美学是生命的美学──中国美学范畴和命题历史发展的必然流向和归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 陈一平
作者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社科部,浙江杭州310018
出版物刊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37-38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2期
主题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价值;艺术门类;美学特点
摘要:关学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中的重要部分.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居全国之首,它们均以艺术作品形态呈现,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本文以艺术门类的分布为框架,分析它们各自所呈现的关学特点,并从地域环境、社会生活、民族心理、审美趣味等方面历时地探寻造成这些特点的深层次成因.。
浙江省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1001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6分)1.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和美感的最终根源在于( )。
A.人的存在B.社会实践C.人的心灵D.审美实践2.在西方美学史上,审美“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 )。
A.布洛B.博克C.荷加兹D.立普斯3.我国美学史上,提出“尽善尽美”的美学观,主张人生的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相统一的是( )。
A.儒家B.道家C.佛家D.墨家4.“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的人。
”这是(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美学观点。
A.列宁B.马克思C.恩格斯D.毛泽东5.中国美学史上,( )在《论教育的宗旨》中认为教育应包括体育与心育两个方面,而“心育”包括德、智、美三育,只有“德、智、体、美”四育并举,才能造就“完全之人物”。
A.蔡元培B.王国维C.梁启超D.鲁迅6.在西方美学史上,法国美学家( )提出了“美是关系”的学说。
A.狄德罗B.黑格尔C.康德D.布洛7.“寓教于乐”是古罗马( )在《诗艺》中论述文艺的美育功能时提出的论断。
A.亚里斯多德B.柏拉图C.贺拉斯D.毕达歌拉斯8.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有“现代美学之父”称号的美学家是( )。
A.黑格尔B.鲍姆嘉通C.费希纳D.康德9.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
但真正严格地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判断力批判》的作者( )。
A.黑格尔B.康德C.歌德D.席勒10.在美学史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是( )提出的。
A.柏拉图B.马克思C.苏格拉底D.黑格尔11.在艺术品结构层次的构成要素中,能集中体现艺术品之审美特质的要素是( )。
A.艺术形式B.艺术内容C.艺术意象D.艺术符号1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类型,据此,“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属于( )。
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C.意境D.物境13.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是( )。
A.意象的重建B.艺术感受C.审美理解D.审美想象14.从艺术鉴赏的过程来看,中国美学认为,艺术鉴赏(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是( )。
A.观B.悟C.品D.味15.中国当代美学家对美的本质有过激烈的争论,其中主张美是客观的,其代表人物是( )。
A.朱光潜B.李泽厚C.高尔太D.蔡仪16.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 )。
A.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B.以人为本C.阶级性D.系统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美感欣赏活动的深层心理特征有( )。
A.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B.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C.具象性与抽象性矛盾的统一D.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矛盾的统一E.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矛盾的统一2.艺术品的基本层次结构主要有( )。
A.物质实在层B.思想内容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E.形式符号层3.在中国近现代美育发展史上,许多美育家认为审美教育主要就是一种情感教育。
这些美育家是( )。
A.梁启超B.王国维C.蔡元培D.胡适E.陶行知4.从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来看,艺术品作为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其基本特征有( )。
A.他律性B.形式符号性C.情感性D.开放性E.历史性5.在美学史上,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的本质,其代表性的学说有( )。
A.美在愉快说B.美在关系说C.美在生活说D.美在形式说E.美在无意识的欲望说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娱乐说2.意境3.喜剧性4.美育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什么是优美?其特征有哪些?2.美感的产生是哪些因素的因缘汇合?3.丑的美学意义是什么?4.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哪些基本特点?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注意:中文专业的考生,只做1、2两题;政治专业的考生只做1、3两题,否则不给分)1.结合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具体事例,论述美育是如何转移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
3.试比较一般的品味与审美鉴赏活动的联系和区别。
浙江省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10017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B2.D3.A4.B5.B6.A7.C8.C9.B 10.D11.C 12.A 13.A 14.B 15.D 16.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ABCDE2.ACDE3.ABC4.ABD5.AE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娱乐说:中外艺术美学家们关于艺术功能的学说。
娱乐说一般可分为“自娱”和“娱人”两方面。
该学说认为,一切艺术品都能使人产生身心愉悦的作用,把愉悦性看成艺术的最主要的功能。
该学说抓住了艺术的愉悦性功能,是合理的;但忽视了艺术功能的多元性。
2.意境: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
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意境是一切优秀艺术品的共同追求和最高审美特征。
3.喜剧性:以笑为标志的喜剧性是人类生活和艺术中的重要美学范畴,它是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不协调的形式,从中肯定生活中的美的艺术、社会现象、生活现象和历史事件。
它的效果是引起带有社会性内容的笑。
4.美育:美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使人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得到培养,完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一种教育。
它具有情感性、愉悦性、深远性等特点。
美育的方式主要有自然、社会和艺术。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又称秀美、阴柔美、典雅美等,是人类活动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它表现了人与现实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是人对这种和谐关系的情感肯定。
(1)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存关系之中。
(2)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
(3)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多具有小巧、轻盈、妩媚、秀雅、圆润、清新等品格。
2.美感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从逻辑上看,它是多种因素因缘汇合的结果,这些因素有:(1)以人的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
(2)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
(3)与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
(4)一定的审美环境。
3.丑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一种否定性价值形象,丑的美学意义主要有:首先,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没有丑就没有美,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
原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就充满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现象。
最后,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可转为艺术中的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有:(1)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
(3)唯物辨证地解决了美学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4)有巨大的历史感。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注意:中文专业的考生,只做1、2两题;政治专业的考生只做1、3两题,否则不给分)1.意象是艺术品具有审美特质的根源,也是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奥秘所在。
它的基本特征有:(1)虚拟性(2)感性(3)想象性(4)情感性2.美育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转移,来培养人们独特的志趣和高尚的情操。
这牵涉到多方面的问题:(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快适和愉悦。
(2)从个别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玩赏。
3.联系:(1)它们都以一定的感觉器官为基础。
(2)它们都具有主观的差异性。
区别:(1)品味是一种官能上的享受;审美欣赏不是一般的味,而是一种“味外之味”。
(2)味是物理上的事实,经过长期的实践可以总结出一套经验来;审美欣赏则不同。
(3)它们都具有差异性,但品味的差异性是物质性的;审美欣赏是精神性的,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