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理学家挑战爱因斯坦 提宇宙起源新说
- 格式:doc
- 大小:12.02 KB
- 文档页数:3
《道德经》读后感《道德经》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德经》读后感1“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
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乎其不可测也。
”(语出庄子天道)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曾经来我们中国演讲说“哲学已死”,已经找到“宇宙起源”。
但是越是探索越发现以前的物理定律是片面的,如牛律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宇宙大爆炸学说,黑洞理论在后期都被证明在局部的范围才是有效的,那么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这个真相对我们来说真的重要吗?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为什么晚年都成有神论了?他们研究科学研究宇宙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不管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不管宇宙如何变化,那么是不是在宇宙之上还有“奇点”或“源”,是开始也是回归,是变化之本,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
这就是:道!道是起点,也是终点。
说文解字中对道的定义是:所行道也。
道者人所行也。
道,dao,从辵(辶chuò)从首,首亦声。
“首”指“头”。
道,头行走也。
意识带领身体(的走向),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是生命的本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敎。
——《礼记·中庸》辶是辵,指“乍彳乍止、走走停停”。
“辵”与“首”联合起来表示“从头开始行走”;引申也可以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引领大家一起走在前行的路上。
道的起点是人,终点还是人。
共产主义从诞生至今,其含义以及理论内涵都在不断发展,但其核心始终是“人”。
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最终归结。
老子曾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可不可以说共产主义是道的利?而人类的全面发展就是道的用?老子说:“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
”道可以说出,但是思想和语言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老子所思考的道或许更加完善,但是限于他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的虽然不至于背离他的本意,但是终究是有所偏差。
科学猜想到底有什么用?唐国强【期刊名称】《科技中国》【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2页(P50-51)【作者】唐国强【作者单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1915年, 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正式提出了宇宙中存在神秘天体——黑洞的科学猜想。
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国际合作项目宣布:人类首次捕获黑洞照片,证实了黑洞的存在,进一步验证了爱因斯坦的百年猜想。
科学猜想(或称科学猜测、科学预言、科学假设、科学问题等)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没有科学猜想的提出,科学探究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无所谓科学探究。
科学猜想是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特征,这是继科学问题提出之后,依据已有的科学理论、客观事实和相关资料,对探究的科学问题所做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猜想、设想、推测和判断。
科学猜想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想,而是根据已知条件的科学原理对未知的量及其关系的似真推断;它既有逻辑的成分,又含有非逻辑的成分;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很大程度的假定性。
这样的假定性命题是否正确,尚需通过验证和论证。
虽然科学猜想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它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科学发现的一种重要方法。
科学猜想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它以已有的部分事实和正确的科学知识(定律、公理、定理、公式等)为前提,以在前提的基础上作出的假定性的判断为结论。
科学猜想可分为存在性猜想(比如黑洞猜想),状态性猜想(比如多肽链猜想),关系型猜想(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方法型猜想(比如地外生命猜想)等。
科学猜想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根据,包含着以科学事实作为基础的可贵的想象成分;没有科学事实作根据,随心所欲地胡猜乱想得到的命题不能称之为“科学猜想”。
科学猜想通常是应用观察、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出的,或者是在灵感中、直觉中闪现出来的。
例如,周氏猜测就是根据已知的梅森素数及其排列,巧妙地运用联系观察法和不完全归纳法提出来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研究新发现宇宙大爆炸其实从来没发生过?
导语:一项新的研究对宇宙是如何开始不朽的问题给了一个惊人的答案,两位天文物理学家辩论说宇宙大爆炸可能从来没发生过,这表示宇宙从一开始就一
一项新的研究对宇宙是如何开始不朽的问题给了一个惊人的答案,两位天文物理学家辩论说宇宙大爆炸可能从来没发生过,这表示宇宙从一开始就一直都是存在。
他们认为该模型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用量子力学做更正来补充,而也可以解释暗物质和暗能量。
不用说这对宇宙起源的推测跟大部分现代宇宙学模型有巨大的差异。
其中一个普遍的理论说宇宙大爆炸是从一个单一的无限密度点开始,称为宇宙开始“奇点”,138亿年前开始扩张造成宇宙大爆炸,这是宇宙的开始根据这理论模型的支持者们。
大爆炸理论是从广义相对论的数学推导,但里面有一些弱点,因为它只能解释大爆炸之后的事,但无法解释之前的事。
现在埃及Benha 大学的Ahmed FaragAli博士跟加拿大Lethbridge大学的Saurya Das博士算出了一系列的方程式提出一个永痕的宇宙,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在他们的研究里Ali跟Das用David Bohm(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的理论用量子力学更正一位印度物理学家Amal KumarRaychaudhuri的理论( Raychaudhuri理论),他们结合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元素。
结果是他们得到了一个过去是更小的宇宙但从未在无限密度点上存在过。
Ali说“宇宙大爆炸的奇点是广义相对论的最严重的问题,因为物理的定律似乎在那就崩溃了。
”
那么暗能量和暗物质怎么办?
这是另一个折磨科学家多年的无法解释的迷,过去已经证明暗能量生活常识分享。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百年物理学的启示主持人: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的主持人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化工专家李静海院士,请大家鼓掌欢迎。
李静海:尊敬的路院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由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和中国科协共同举办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讯将活动,今天又一次来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今天的报告会,既是庆祝中国科学院学部50周年的纪念报告会,也是2005年世界物理年的报告会,出席今天报告会的有中国科学院京区40个研究所的领导和科研骨干,以及研究生院的师生共700余人,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于1955年6月1日,最近学部正在举办系列性的庆祝活动,这次报告会就是庆祝活动之一,为了纪念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等五篇重要论文发表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5年作为世界物理年,中国科技界也正在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今天的报告会同时也是我院纪念世界物理年的报告会,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为我们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百年物理学的启示,下面我们欢迎路院长作报告。
路甬祥:同志们,同学们,为了庆祝中国科学院学部建立50周年,同时也纪念世界物理年,我非常高兴重新回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跟大家一起回顾百年物理学的进展,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一百年以前,爱因斯坦写下了五篇科学史上著名的论文,他们是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
这篇论文讨论了光量子及光电效应。
第二篇是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推导出分子计算速度的计算公式。
第三篇是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静止一体中圆副小分子的运动,提出了原子确实存在的证明。
第四篇是论动体的变动力学,提出了时空关系的新理论,正是因为这篇论文,拉开了近代物理学的序幕。
第五篇是物体的惯性是否决定其内能,根据狭义相对论提出了质量与能量可互换的思想,这应该是原子能释放的理论基础。
我们可以看到,这五篇论文每一篇都是有重大的科学意义的,其中第一篇因此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奖。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宇宙大爆炸理论,也被称为宇宙起源理论或宇宙演化理论,是关于宇宙起源和发展的主要科学理论之一。
该理论揭示了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并提供了解释宇宙各种现象的基本框架。
以下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的主要内容:起源和初始观点•宇宙大爆炸理论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方程组表明,宇宙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静态不变的。
•1920年代,俄国天文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和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尔独立地提出了宇宙膨胀的观点,为宇宙大爆炸理论奠定了基础。
背景辐射的发现•1965年,美国天文学家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发现了宇宙背景辐射,这是一种来自宇宙微波背景的辐射,支持了宇宙早期的高温状态。
•背景辐射的发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证据,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的余热。
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宇宙大爆炸理论在20世纪中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物理学家乔治∙卢梭和罗杰∙彭罗斯提出了宇宙初始奇点的概念,即宇宙的起源点。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和罗杰∙彭罗斯的研究揭示了奇点定理,证明了宇宙大爆炸的存在。
•现代宇宙学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包括暗物质、暗能量、宇宙膨胀加速等概念。
当前的研究和挑战•当前,宇宙大爆炸理论仍然是宇宙学研究的重要基石。
科学家通过观测、实验和理论模型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理解。
•尽管宇宙大爆炸理论在解释宇宙起源和演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宇宙膨胀的机制等。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多位科学家的贡献和多个阶段的演化,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宇宙的重要框架,也激发了更多关于宇宙起源和未来命运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假设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主要科学理论之一。
它基于一系列的基本原理和假设,通过观测、实验和理论模型的支持,提供了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解释。
霍金简介50字霍金的生平及简历史蒂芬·霍金,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誊的伟人之一。
他是当今世界上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用毕生精力研究黑洞普通物理学定理不再适用的时空领域)和宇宙起源大爆炸原理。
他提出黑洞能发射辐射(现在叫霍金辐射)的预言现在已是一个公认的假说。
70年代他和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除此外,他撰写的《时间简史》销售量达2,500万份,该书对量子物理学和相对论作了大量介绍。
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
1962年在牛津大学完成物理学学位课程,搬到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英国天文学家福雷德·霍伊尔(1915-),霍金青少年时代心目中的一位英雄,是这里的天文学教授。
霍金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
1965年被授予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表明:用来解释黑洞崩溃的数学方程式,也可以解释从一个点开始膨涨的宇宙。
1970年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
他预言,来自黑洞(现在叫霍金辐射)的射线辐射及黑洞的表面积永远也不会减少。
1974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他继续证明,黑洞有温度,黑洞发出热辐射,以及气化导致质量减少。
1980年任剑桥大学数学卢卡斯教授(艾萨克·牛顿曾任此职)。
1988年出版《时间简史》,成为关于量子物理学与相对论最畅销的书。
1996年至今继续在剑桥大学工作。
成就荣誉1、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奥巴马亲自为霍金颁奖2、是英国皇家学会学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3、伦敦皇家天文学会的埃丁顿勋章4、梵蒂冈教皇科学学会十一世勋章5、霍普金斯奖6、美国丹尼欧海涅曼奖7、麦克斯韦奖8、英国皇家学会的休斯勋章9、1978年获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10、与罗杰·彭罗斯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11、1988年斯蒂芬·威廉·霍金的书《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获沃尔夫基金奖12、2009年8月12日,获得自由勋章——由奥巴马亲自颁奖精彩语录1. 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科学家探索未知科学先驱科学家是人类智慧的化身,他们以求知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方法,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作为未知科学先驱,为人类开拓了新的认知边界。
一、爱因斯坦——相对论与宇宙起源爱因斯坦是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相对论开辟了一条通向未知科学的道路。
相对论颠覆了牛顿力学的观念,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以及质量与能量的等效性。
爱因斯坦通过独到的洞察力,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E=mc²,为人类认识能量的本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相对论,爱因斯坦还对宇宙起源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提出了广义相对论,通过研究引力场的弯曲,解释了宇宙的演化和膨胀。
爱因斯坦的理论在后来被科学家们进一步发展和证实,深刻影响了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发展。
二、达尔文——进化论与生命起源达尔文是生物学家中的泰斗,他提出了进化论,推翻了当时人们对物种固定不变的认识。
达尔文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物种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理论,揭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
进化论不仅改变了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还引发了对生命起源的思考。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共同祖先”的理论,认为现代生物都来自同一起源。
这个观点为后来的生命起源研究提供了基础,激发了科学家们对原始生命形态和环境的探索。
三、居里夫人——放射性与原子结构居里夫人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她与丈夫居里共同研究了放射性现象,揭示了原子结构的奥秘。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并通过长时间的放射性实验,发现了镭具有惊人的放射性,是一种能够持续释放能量的物质。
这项发现为放射性的理解和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居里夫人还在研究镭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元素镤,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展贡献了重要成果。
她对放射性的研究和元素发现,开启了原子结构研究的新篇章,对现代核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霍金——宇宙起源与黑洞霍金是当代物理学家中的巨擘,他以其对宇宙和黑洞的研究而著名。
第23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知识梳理】1、现代科学之父:牛顿英国科学家牛顿写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的核心是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创造性地建立完整的力学物理体系,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1、物种起源的探索者: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2、现代物理学泰斗:爱因斯坦:美籍德国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相对论”【试题演练】◆(2016·某某某某)38.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2016·某某某某)14他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他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位科学家是:C.爱因斯坦◆(2016·某某某某)14.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某某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
该理论是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016·某某某某)15.他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权说。
支持他的人称他为生物学上的牛顿”。
这位科学家是A.法拉第B.爱迪生C.达尔文D.爱因斯坦◆(2016·某某某某)19.《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19世纪某一事件时说:“它受到某某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同时又对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这指的是A.但丁及《神曲》B.马克思及《共产党宣言》C.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D.达尔文及《物种起源》◆(2016·某某某某)31.“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1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一百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庭就有近1900万头。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观后感在探索宇宙的漫长历程中,从爱因斯坦到霍金,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都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宇宙观的时代。
他们的贡献不仅仅是科学上的突破,更是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巨大冲击。
通过学习他们的学说和研究成果,我不禁感叹万物皆有可能,宇宙仍然存在着无数未知的谜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开。
首先,让我们聚焦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上。
相对论的提出是一次科学史上的巨大突破,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时间、空间以及引力等概念。
尤其是狭义相对论,给人们带来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彻底颠覆了牛顿力学的经典观念。
而广义相对论更是让人们认识到引力的本质,认识到物质和能量如何影响宇宙的曲率。
爱因斯坦的宇宙观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物质和能量的分布决定了时空的结构,这种结构又反过来影响物质和能量的运动。
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宇宙的基本规律。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宇宙带来了新的理解,但同样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例如黑洞,这是相对论的一个重要预言。
爱因斯坦的方程组表明,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物质的密度和引力会形成一个密不透光的区域,使光线不能逃离其中。
这就是著名的黑洞现象。
黑洞对于宇宙进一步的探索意义重大,因为它们可能是宇宙中最奇特的天体之一,也是宇宙中到达极限情况的产物。
然而,直到今天,我们对黑洞的本质仍然知之甚少。
我们不知道黑洞的内部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黑洞是如何形成的,这些谜题依然困扰着科学家们的思维。
而霍金则在黑洞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霍金的宇宙观中,黑洞并非彻底的终结,而是一个巨大的“事件视界”,在这个边界之内的一切都无法逃脱,但在这个边界之外的可能是另一个宇宙。
这个观点被称为“黑洞边界宇宙论”,它在某种程度上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提出了黑洞内部也存在量子效应,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黑洞的认识。
在霍金的宇宙观中,时间也像空间一样,是一个维度。
这使得宇宙的起源成为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根据“宇宙起源的无边界定律”,霍金认为宇宙的边界是一个没有时间概念的处境,也就是说,在宇宙的起源时刻,时间本身也随之消失。
中国物理学家挑战爱因斯坦提宇宙起源新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好友、中国核物理学家何国柱教授称自己发现了一条可以解释宇宙起源的自然界基本定理,该定理可以解释宇宙学中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向统治了宇宙学界近百年的爱因斯坦、玻尔等著名科学家的理论发起挑战。
何教授提出的“物理量的极限耦合原理”指出,宇宙中的每一种物理量都存在着两个极限,即上限与下限。
其下限值不能是零,上限值不能是无穷大,否则将与现有的宇宙研究成果相矛盾。
在这个前提之下,与各个宇宙常数相关的物理量均两两相互耦合:如公式h = Et(普朗克常量h等于能量E 与周期t的乘积),按照何教授的定理可知h应该恰好等于E 的最大值与t的最小值之乘积,同时也等于E的最小值与t
的最大值的乘积。
利用这些公式和科学家们测量出的已知量,何教授推导出了宇宙在大爆炸前的原始半径下限仅为10-103厘米,这意味
着当时宇宙的体积只有10-103立方厘米,比一根绣花针的
针尖还要小得多,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宇宙正是这个“绣花针尖”发生爆炸后膨胀而成。
他认为我们的宇宙将会“周期性地膨胀与收缩”,而非传统观念中认为的宇宙一直会无限膨胀。
他还利用公式得出了很多与人类之前研究成果相违背的结论,如宇宙中温度的低限为-1029开尔文,比常识中的“绝对零度”——零开尔文要低得多。
何教授认为爱因斯坦的大统一场论、万有引力方程等研究成果中存在错误,因为爱因斯坦的理论不能应对物理量处于极限值时的情况。
他对玻尔著名的“测不准原理”亦提出了反驳,认为利用物理量的极限耦合原理实际上可以准确测出粒子的全部物理量。
“这些理论表明很多权威们的理论不能用于宇宙学,需要修正。
这肯定一时难以被理解接受,发表也会有困难。
”何国栋教授表示。
但是他指出在2019年初,美国著名学术杂志《宇宙学期刊》提出人类近百年来宇宙学进展甚微,应该鼓励新概念,使得何教授的论文有可能在该刊物中于7月左右发表。
届时这些理论将被复印数千份送给全世界宇宙学的专家。
目前还没有人对何教授的理论提出过系统的反对。
当被问及是否准备好面对反对意见时,何国栋说:“要是有人能提出不同意见我才高兴呢,指出我的错误在哪里我才好改进。
我希望咱们大家都能讨论讨论,共同推进宇宙学的进步。
”何国柱教授在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物理系,1951年获美国诺特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副研究员、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副教授,并在1955年与钱学森等22名中国留美科学家一起返回祖国。
回国后,何国柱历任南开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天津物理学会第一至三届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天津分会第一届理事长。
何教授打算继续他的研究,等论文发表后还要去美国斯坦福大学授课。
他在5月13日刚刚于青岛大学进行了相关理论的讲座,随行人员称“在场师生反应非常强烈,认为这个观点很新鲜”。
在该次讲座课件的末尾,何教授写道:“我希望(我的理论)能够引起国内学者们的兴趣、在这方面研究,使我国能在宇宙学方面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