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考历史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x
  • 大小:53.43 KB
  • 文档页数:2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中考约占15分)

▲第8课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开始)

1、背景:①战国时生产力迅速发展,标志为铁农具、牛耕推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②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2、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废井田(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②重农(奖励耕织)抑商。③奖励军功,废除世袭特权。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

3、性质: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政治、社会改革。

4、影响:①废除了旧(奴隶)制度,建立了新(封建)制度(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秦国发生根本变化。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③推动了经济发展。④秦国逐步富强,为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

▲第9课秦朝(前221—前207年)的统一

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原因:①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②秦王赢政制定了正确策略。

2、秦统一全国:前230—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定都咸阳。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②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内容、措施:①确立皇帝称号,处于至高无上地位,掌一切大权;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4、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铜钱)。②统一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③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流行隶书)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思想文化:尊儒术兴太学。接受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政治生活中的独尊地位;在长安办太学,用博士主持教学。②政治: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③经济:货币由国家(中央)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军事:北方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设郡县管辖五岭以南含海南岛地区和“西南夷”。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

1、西域的范围: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广一点,还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地区。

2、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联络乌孙国进攻匈奴。▲意义: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开通打下了基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西域(今x疆天山南北地区)正

式归属中央管辖。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外交

1、“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x疆地区,、葱岭,通向西亚、欧洲。另有“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2、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铁器制造技术传到朝鲜,在平壤出土有汉朝蜀郡制造的漆器。西汉时日本30多个国家派使者到汉。东汉光武帝赠给日本倭奴国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

3、汉与欧洲的往来: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人从海路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第一次直接交往。

第14课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之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之后,三分天下局面实际形成。

3、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汉(蜀汉、蜀),都成都。229年,孙权建吴,都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1、江南经济发展原因:①北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劳动力、工具、技术、种子。②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③社会相对安定。④自然条件优越。

2、吴国的经济:政府组织军民屯田、垦荒、推广牛耕,促进了农业发展。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会稽的越布),青瓷,侯官(福州)、临海、番禺(广州)是三大造船中心。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船队到过夷洲(今台湾)。

3、诸葛亮治蜀:恢复发展成都平原经济;稳妥处理民族关系,开发南中(川南、云、贵一带)地区。

4、西晋都洛阳,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定都建康(南京)。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

1、少数民族内迁: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其中北朝时以鲜卑族拓跋部影响最大。

▲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民族融合增强。②鲜卑贵族用落后方式统治人民,矛盾激化,统治面临危机。

内容:①借鉴汉族政治、经济制度,加强管理官吏、经济。②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③学习汉族文化风俗(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推行汉族教育制度)。作用: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进程。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成就

1、青铜: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夏、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2、主要青铜器:①商朝后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古代最大的青铜器。②四羊方尊,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③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青铜树,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位于成都附近岷江上。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2、郑国渠:战国时期秦国建于咸阳附近,由郑国主持修建,灌溉关中平原。

▲3、秦朝长城:目的:为了防御匈奴,巩固北部边防。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意义: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巩固了北部边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世界古代伟大工程之一。

4、灵渠。秦朝修建。目的:为了征用越族,统一岭南。联通了长江、珠江水系。

第19课科技成果

▲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用麻造纸(世界最早)。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意义:利于文化交流、保存;促进人类文化发展。

2、数学:①东汉的《九章算术》,书中关于负数概念、正负数加减法则、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最早。②“圆周率”:南朝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

3、医学:①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②东汉的华佗,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编制了五禽戏。

4、农学:北魏的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

5、地理学:北魏的郦道元,《水经注》。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1、文字的起源: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2、甲骨文:商朝时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较成熟、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从商朝开始我国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3、金文(铭文、钟鼎文):商朝、西周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4、小篆和隶书: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游行隶书,汉朝时广泛使用。

5、草书、楷书和行书:出现于汉朝后期,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

第21课学术思想

1、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①思想贡献: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统治者体贴人民,人民敬重、服从统治者。他创立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②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编订《诗》《书》《春秋》等作教材,保存、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③孔子言论记录在其弟子编的《论语》里。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①原因:社会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主张,形成众多学派,史称为“诸子百家”。②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还有纵横家、兵家、农家等。③代表:儒家:孟子(轲)《孟子》、荀子(况)《荀子》。道家:庄子(周)《庄子》。墨家:墨子(翟)《墨子》。法家:韩非《韩非子》。兵家:孙膑《孙膑兵法》。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