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患者综合护理实施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242.76 KB
- 文档页数:1
一、概述清创术是处理开放性损伤的基本、有效手段,通过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及感染组织,使其变成清洁伤口,从而降低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愈合。
清创术后护理是确保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清创术后护理要点及措施。
二、清创术后护理要点1. 伤口观察(1)密切观察伤口局部情况,包括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疼痛等炎症反应。
(2)注意伤口有无异常分泌物,如脓液、坏死组织等,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肉芽组织生长、上皮覆盖等。
2. 伤口换药(1)术后第一天,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去除血痂、坏死组织等,保持伤口清洁。
(2)根据伤口愈合情况,适当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3)伤口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3. 抗感染治疗(1)根据医生嘱托,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4. 伤口固定(1)根据手术部位及伤口情况,适当固定伤口,避免伤口张力过大。
(2)保持固定装置清洁、干燥,避免影响伤口愈合。
5. 患肢护理(1)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2)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6. 心理护理(1)关心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鼓励、安慰,减轻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2)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三、清创术后护理措施1. 伤口观察(1)术后24小时内,每2小时观察一次伤口局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术后24小时后,根据伤口愈合情况,适当调整观察频率。
2. 伤口换药(1)术后第一天,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去除血痂、坏死组织等。
(2)根据伤口愈合情况,每天或隔天进行伤口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3)伤口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3. 抗感染治疗(1)根据医生嘱托,按时、按量服用抗生素。
(2)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4. 伤口固定(1)根据手术部位及伤口情况,适当固定伤口,避免伤口张力过大。
急诊清创护理计划及措施一、清创护理的准备。
1.1 人员准备。
咱们做急诊清创护理啊,那护士得是经验丰富、手脚麻利的。
护士得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要镇定自若,不能慌慌张张的。
就像老话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得稳稳当当的。
1.2 物品准备。
这清创要用的东西可不能少。
各种型号的清创器械得齐全,像镊子、剪刀之类的,还得是消过毒的,这可马虎不得,“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还有清洗伤口的生理盐水、消毒药水等。
同时,要准备好干净的纱布、绷带等包扎用品。
二、清创护理的过程。
2.1 伤口评估。
看到患者的伤口,得仔细瞅瞅。
伤口的大小、深浅、污染程度都得心里有数。
这就好比侦察兵探路一样,得摸清情况。
是刀伤、擦伤还是其他类型的伤,有没有异物在伤口里,这些都是很关键的信息。
要是糊里糊涂的,那后面的清创可就乱套了。
2.2 清洗伤口。
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那是必不可少的。
要轻柔地冲洗,就像对待娇嫩的花朵一样。
把伤口里的脏东西都冲出来,这时候可不能怕麻烦。
有时候伤口里会有泥沙之类的东西,那就得反复冲洗,直到伤口看起来比较干净。
然后再用消毒药水消毒,这消毒的时候患者可能会有点疼,咱们护士得安慰患者,比如说“咬咬牙就过去了,就像打针一样,一下子就好啦”。
2.3 伤口处理。
如果伤口有坏死组织,那就得小心翼翼地清除,这可需要一定的技巧。
不能太用力,不然会加重患者的疼痛。
处理完伤口后,根据伤口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缝合。
要是伤口比较小,可能简单包扎就可以;要是伤口大,那缝合就得精细操作,就像裁缝做精细的衣服一样,针脚要均匀,这样伤口才能愈合得好。
三、清创后的护理。
3.1 包扎护理。
包扎伤口也有讲究。
纱布要平整地覆盖在伤口上,绷带不能缠得太紧,不然会影响血液循环,就像给人勒上了紧箍咒一样难受;也不能太松,松松垮垮的起不到保护作用。
包扎完后,还得检查一下包扎的牢固程度。
3.2 患者教育。
这时候得给患者好好讲讲注意事项。
告诉患者不要让伤口沾水,就像叮嘱小孩子不要玩火一样。
急诊外伤患者清创缝合术的护理要点分析发布时间:2021-08-31T08:09:44.61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8期作者:瞿树仙[导读] 研究分析对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术患者开展护理服务的要点与对策。
瞿树仙(富源县老厂卫生院;云南富源655506)【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术患者开展护理服务的要点与对策。
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外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n=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清创缝合术干预,护理人员完善相应的护理配合,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清创缝合术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结果:清创缝合术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各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急诊外伤患者清创缝合术围术期开展针对性护理服务,能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施护,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关键词】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术;护理外伤是我院诊疗中较为常见的病患类型,本病多由突发意外事件导致,以交通事故、打架、工伤等因素常见,我院近年来对部分急诊外伤患者开展了清创缝合术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服务,旨在为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诊疗体验,改善术后及预后效果,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外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男女外伤病患各41例、19例,年龄19~64(41.29±2.47)岁。
纳入标准:致伤因素明确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在6h以内者;意识状态、认知功能均正常者;对诊疗及护理工作的配合度高者。
排除标准:免疫功能障碍者;合并感染性或传染性病变者;凝血机制异常者;合并重要脏器损伤者;并发失血性休克或呼吸衰竭者。
手外伤清创缝合术
手外伤清创缝合术
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臂丛神经阻滞
手术体位:平卧位备手架
手术用物:小儿疝包、手盘、口腔包、衣服包、如有骨折(备克氏针电钻)、0号线、1号线、碘伏、双氧水、盐水、凡士林、电动止血带
手术步聚:
1、常规消毒、铺巾
2、驱血、打电动止血带,压力30、时间60
3、医生开始探查伤口,双氧水清洗伤口,清水冲洗,再碘伏冲洗、再清水冲洗
4、清创完毕后,探查伤口,如果有骨折准备克氏针电钻固定,如果有神经血管断裂,需备显微器械进行神经血管吻合。
5、关闭伤口,缝皮后再用碘伏消毒。
如果皮肤有缺损,应包上凡士林。
6、包扎伤口。
注意事项:术中注意缝针和无菌技术操作。
- 1 -。
急诊外伤的护理措施【摘要】急诊外伤是医院急诊科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对于这类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概述急诊外伤的护理措施,包括护理原则、常见护理措施、特殊类型外伤的护理要点、外伤伤口护理以及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内容。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急诊外伤护理的意义、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以及综合护理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读者可以了解到急诊外伤护理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护理技能。
完善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更是将医护团队的力量最大化,为外伤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保障,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重返健康的轨道。
【关键词】急诊外伤、护理措施、护理原则、伤口护理、心理护理、急诊外伤意义、护理措施重要性、综合护理、特殊类型外伤、外伤患者、急诊护理1. 引言1.1 概述急诊外伤是指突发的外伤事件导致的急性损伤,需要及时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减轻病情和加速康复。
急诊外伤的护理工作是医护人员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及时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急诊外伤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护理原则进行操作,包括对外伤部位进行清洁和包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外伤,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对骨折、创伤性休克、灼伤等进行专门处理。
外伤伤口的护理也是急诊外伤护理的重要内容,包括清洁伤口、更换敷料、防止感染等。
还需要进行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急诊外伤的护理工作意义重大,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2. 正文2.1 急诊外伤的护理原则1. 快速救治:急诊外伤的护理要以快速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尽快止血、缓解疼痛、防止感染等。
2. 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势:对于多发伤患者,要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势,如控制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知识科普:关于急诊外伤清创护理常规,一文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工具的普及,外伤事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更为突出。
因此,急诊外伤清创护理已成为当代医学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急诊外伤清创护理的常规流程,让读者对此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急诊外伤清创护理概念与定义急诊外伤清创是指外伤创面、撕裂伤、挫伤、穿刺伤、擦伤等在一定条件下,采取局部麻醉和清创措施,使创面修复,以达到保护和恢复局部组织功能的目的。
二、急诊外伤清创护理常规1. 创伤评估在进行创口清创护理之前,必须对创伤程度进行评估。
首先,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情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等方面。
然后,应对创伤部位进行仔细的观察,了解创口的大小、深度、形状、位置等信息,并判断是否存在其他伤害或并发症。
最后,根据患者的伤情和创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清创方法和治疗方案。
2. 祛除创面污染物清洗伤口是清创护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清除伤口内的污物,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在进行清创护理前,需要先将伤口表面的污染物祛除,以免污染伤口和影响治疗效果,清洗伤口的方法包括用生理盐水或者清水冲洗,或者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清洗。
在清洗伤口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无菌手套和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3. 消毒处理清创后,需要对创面进行消毒处理。
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附、酒精、过氧化氢等。
消毒剂应根据伤者的情况和伤口的大小来选择,同时还需注意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以免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4.止血处理创口清创过程中,需要对出血进行处理。
对于轻度出血,可使用压迫止血法,在创口周围使用弹性绷带或棉签等进行压迫,以防止出血。
对于较严重的出血,应采用止血带或手术止血等方式进行处理。
在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松紧程度,避免过度压迫,导致创口缺血和坏死。
手术止血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以保证手术安全和止血效果。
5. 缝合处理伤口清创后,对于深度较大或者较长的伤口,需要进行缝合处理。
清创缝合术护理常规一、评估要点1、患者的全身情况和麻醉药物过敏史及生命体征。
2、致伤原因(利器、钝器、挤压)、时间。
3、伤处的局部情况(部位、长短、深浅)及伴随症状。
4、患者的心理反应、情绪及配合程度。
5、患者是否了解清创缝合术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6、辅助检查:X线、B超等。
二、操作要点1、先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剃除周围毛发。
2、用无菌生理盐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周围皮肤,如有油污可用汽油擦洗,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
3、分别用无菌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溶液,再用无菌生理盐水、0.5%活力碘反复冲洗伤口。
4、伤口周围皮肤用1%碘伏或活力碘消毒。
5、铺无菌巾,行局部浸润麻醉。
6、清除伤口内血块、异物、探查伤口深度,止血,剪除失活组织,修剪创缘皮肤。
7、逐层缝合伤口,术后对合皮肤,用1%碘伏或活力碘消毒并包扎。
8、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观察药物反应。
三、指导要点1、嘱患者按时换药拆线,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特殊伤口遵医嘱。
2、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应观察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院。
如注射后一周内出现皮疹,可能为该药的迟发反应,应及时就诊。
3、如发现伤口渗血、剧烈疼痛、指(趾)端肿胀,皮肤颜色变成紫色或黑色,随时就诊。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抬高伤肢。
四、注意事项1、清创前首先要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不可因清创术延误危及生命伤的处理。
2、操作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选用局部麻醉者,只能在清洗伤口后进行。
伤口清洗是清创术的重要步骤,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彻底冲洗。
3、组织缝合时避免张力太大,以免造成缺血或坏死。
4、注意患者血运、伤口包扎松紧是否合适、伤口有无出血。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97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4月 B 第 7 卷第 11 期Apr. B 2019 V ol. 7 No. 11负责对患者肢体、神经等展开康复性训练,制定训练方案;社会医院的护士则主要负责康复训练效果的跟踪回访等工作;心理咨询师主要负责制定与脑卒患者相互匹配的治疗性方案。
卒中单元的设置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保障康复性的训练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4 结 论延续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脑卒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但是延伸护理还存在很多困难与挑战。
如转诊机制不完善,护理人员不足,护士的专业技能没有得到发挥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寇 静.自理能力评估量表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5,7(31):145-147.本文编辑:赵小龙探讨急诊外伤患者清创缝术的护理要点及对策孙建萍(新疆和静县二十二团医院,新疆 巴音郭楞 841303)【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外伤患者在清创缝术护理过程中的对策以及要点。
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急诊外伤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和患者术后伤口愈合程度、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治疗指标评分。
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没有明显差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具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且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治疗指标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急诊清创缝合术后护理近几年来我院急诊科每年接诊的创伤病人约1000余例,在这些病人中主要是以车祸伤、爆炸伤、殴打伤、刀砍伤为多,术后保健知识相对缺乏,而且病人流动性大,健康教育难以落实,随着整体护理的全面开展,我科自2009年1月开始对清创缝合术后病人实施一系列护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12月清创缝合病人975例,男533例,女442例,平均年龄35.5岁。
1.2 方法及内容1.2.1 书面健康教育编写“清创缝合术后病人须知”以通知单的形式粘贴于清创缝合术后病人病历首页眉栏右上角。
清创缝合术后病人须知一、请保持伤口辅料干净。
如果发现伤口渗血不止,剧烈疼痛,指趾端皮肤颜色变成紫色或黑色,请随时复诊。
二、抬高伤肢,减轻肿胀,适当制动,止伤口裂开。
三、加强营养,进食鱼、肉、猪肝、水果等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类食品,出尽伤口愈合。
四、清创缝合术后,需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并观察半小时,无反应方能离开医院。
注射一周内如出现全身皮疹,可能是该类药的迟发反应,请速到皮肤科就诊。
五、清创术后第3天,请携带病历到门诊相应各专科复诊,特殊伤口遵医嘱。
六、根据受伤部位不同及伤口愈合情况,一般7~14天在门诊各专科拆线。
七、咨询电话:0451*********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1.2.2 口头指导对特殊人群(老人、文盲、儿童)再次口头强调以上健康教育内容;对不同部位的创伤根据情况作具体指导和示范。
1.2.3 破伤风抗毒素实行病历盖章并签名,急诊护士负责破伤风抗毒素的皮试和注射。
2 护理效果结果表明:施术后护理后,伤口感染明显减少,杜绝了与清创缝合相关的医疗纠纷和TAT漏注情况。
3 讨论3.1 由于创伤人群具有广泛性和创伤的突发性使病人心理适应程度不一,情绪波动大,口头健康指导接收效果差。
3.2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可能以重要的方式影响创伤修复,蛋白质缺乏与创伤修复损伤和对抗感染的降低有关。
外伤清创缝合的护理有哪些?外伤清创缝合护理是外伤治疗的重要部分,常规的护理工作虽然能够基本满足患者康复需求,但是其并未针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导致部分患者在创口愈合期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
另外,常规护理工作也并未考虑到部分患者的自我护理意愿,导致患者在出院后进行自我护理时,由于错误的消毒手法导致其伤口感染。
这些都是当下外伤清创缝合后续护理工作需要重视起来的内容。
外伤具体成因导致外伤的原因相对较多,包括外力损伤、烧烫伤以及冻伤等。
1.外力损伤:外力损伤主要是指人在日常活动当中,因机械暴力导致的损伤,其中包括跌打、坠落、撞击等。
外力损伤一般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类。
其中开放性损伤便是文中提到的“创伤”,其主要成纤维组织破裂、疼痛以及出血等壮壮。
2.烧烫伤:烧烫伤主要是人体接触到沸水、沸油以及火焰等高温物体、气体或者液体时,所引发的损伤,通常情况下,烫伤会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疼痛,较为严重的烫伤会直接危及生命。
3.冻伤:冻伤主要是指低温所导致的损伤,冻伤的成因主要包括外因以及内因,外因来源于环境温度过低,自身保暖措施较差引发冻伤。
内因主要来源于个体过度疲劳,长期处于饥饿以及营养不良状态,无法有效适应突然的温度变化,长时间不活动导致的。
外伤清创缝合护理工作内容包括哪些?我国的医疗水平正处于稳步提升阶段,医疗水平的发展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治疗”,术后的护理以及医疗服务的质量都是当下医疗水平发展的重要内容。
1.护理工作的“查漏补缺”:常规的护理工作虽然能够满足患者康复需求,但是想要更好的保证护理效果,让患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全康复,就必须要深入常规护理工作。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找出其缺点,并将服务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再结合当下患者的普遍需求,引入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法,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进一步保证护理的效果。
2.健康教育:常规的护理工作仅针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伤口恢复情况展开,并未考虑到患者的情绪以及日常生活习惯可能会对创口康复带来的影响,针对这些,护理人员就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术的护理要点分析发表时间:2017-11-03T15:58:38.0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作者:李春晓[导读] 分析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术中的护理要点,探讨其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
四川省人民医院资阳医院?资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术中的护理要点,探讨其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急诊2016年3月~8月期间收治的88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15.91%)相对更低(P<0.05),而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90.91%>81.82%)相对更高(P <0.05)。
结论:从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把握护理要点,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术的治疗效果,降低其治疗风险。
【关键词】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术;护理外伤是急诊常见伤病,多为突发性的意外创伤,需要采用清创缝合术进行治疗,用以清除坏死组织和污染物,并及时止血、缝合。
急诊外伤患者在接受清创缝合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手术风险,并对影响伤口愈合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对于手术的耐受能力,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进而提高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术的疗效和安全性[1]。
本研究以我院急诊收治的88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术中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急诊2016年3月~8月期间收治的88例外伤患者,其中44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另外4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围绕以上患者展开分组对照研究,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
综合护理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最高龄72岁,最低龄23岁,平均年龄(47±1.5)岁。
探讨急诊外伤患者清创缝合术的护理要点及对策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诊外伤病人清创缝合术治疗过程中强化护理干预的要点,根据病人情况实施有效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5-2020.6这一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急诊外伤病人,将这100例病人随机分为F组作为对照和Y组病人进行观察,F组的病人按照常规程序进行护理,Y组病人强化护理干预,对病人治疗之后的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Y组病人治疗护理之后满意度为(96.98±3.42)分和(92.73±2.13)分,Y组恢复一级、二级和三级愈合的分别为43例、7例和0例,分别占本组人数的86.00%、14.00%和0.00,明显优于F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实际分析意义。
结论:急诊外伤病人治疗实践中根据病人身体状态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明显比常规护理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术;护理要点;对策当前社会向机械化发展,人们受到外伤的概率逐渐增大,目前临床医学上在外伤诊治过程中各项技术不断创新,在给急诊外伤病人治疗过程中,及时给病人清理创伤表面的杂物,有效进行灭毒杀菌。
在清创缝合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根据病人自身的基本信息进行护理帮助,尽可能的让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减轻治疗过程中的难度。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7.5-2020.6这一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急诊外伤病人,病人入院之后医护人员首先深入了解病人身体状态,根据病人身体各项症状采取措施辅助治疗,将这100例病人随机分为F组和Y组分别作为参照、观察组,F组的病人按照常规程序进行治疗,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3例和27例,Y组病人在基础护理之后给病人使用有效的护理干预配合治疗,病人中男、女性分别有21例和29例。
本次研究是在我院相关组织审批下开展的,并且病人及家属知情并签订相关协议。
1.2方法基于本次实践研究的需要两组病人在治疗实践中采取不同的方式帮助病人,所有病人在入院以后按照医院的治疗要求改善病人身体状态,让病人在有效治疗之后得到功能恢复。
急诊外伤的护理措施【摘要】急诊外伤的护理是重要的,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从引言介绍了急诊外伤的护理意义和发生情况,随后详细讨论了早期处理、创面处理、止血措施、骨折处理和休克护理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结论部分总结了需注意的事项,护理技巧和护理效果。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到在面对急诊外伤时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效果。
急诊外伤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以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外伤、护理措施、意义、发生情况、早期处理、创面处理、止血措施、骨折处理、休克护理、注意事项、护理技巧、护理效果1. 引言1.1 急诊外伤的护理意义急诊外伤的护理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恢复。
在急诊外伤中,及时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出现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和康复率。
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在急诊外伤护理中,护士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急诊外伤护理不仅需要护士有高超的护理技术,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时刻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放在第一位。
只有在护理工作中做到严谨细致,全心全意地照顾患者,才能真正发挥出护理对急诊外伤的重要意义。
1.2 急诊外伤的发生情况急诊外伤是指在突发的意外事故中导致身体受伤的情况。
外伤是发生在人体外部的机械性破坏,可以包括创伤、骨折、挫伤、擦伤等。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急诊外伤是导致人们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青壮年人群中占据较大比例。
急诊外伤的发生情况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交通事故、工伤、意外坠落、被物体砸伤、烧伤、刀伤、枪伤等。
交通事故是导致急诊外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城市交通密集的地区,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研究急诊创伤清创缝合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摘要:目的观察在对急诊创伤清创缝合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过程中将综合性预防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在降低伤口感染发生率中的作用。
方法研究所选择患者为60例,属于本院在2020年2月至12月所接诊,结合组内随机性选择的形式,取30例在术后恢复中进行常规性护理,即对照组,余下30例则需要将术后综合性预防护理干预展开运用,即观察组。
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结合对两组伤口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统计,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
结论急诊创伤清创缝合术患者在术后展开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对术后感染症状进行有效预防,有助于患者迅速得到恢复。
关键词:急诊创伤清创缝合术;伤口感染;预防创伤在急诊一直存在有较高的发生率,且随着意外性事件的发生率不断的增加,急诊科所接诊的创伤患者数量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增加,因病症发生多较为突然,需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以免患者出现感染等症状[1]。
且结合临床实际可以发现,部分患者在进行创伤清创缝合术后依旧存在有伤口感染的可能性,为促使患者尽快得到恢复,更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伤口感染症状进行有效预防。
本研究就针对综合性预防护理干预在该部分患者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所选择患者为60例,属于本院在2020年2月至12月所接诊,结合组内随机性选择的形式,取30例在术后恢复中进行常规性护理,即对照组,余下30例则需要将术后综合性预防护理干预展开运用,即观察组。
在患者组成方面,对照组中存在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分布在34—67岁间,均值为(45.01±1.38)。
而观察组中则存在有男性20例,女10例,年龄分布在32—69岁间,均值为(44.23±1.66)。
对比以上数据,P>0.05。
1.2方法在为对照组进行术后护理的过程中,各方面干预操作都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展开,护理人员需耐心告知患者在术后恢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层面问题等,指导患者做好创面的保护工作,避免沾水,同时若创面存在有不适感则需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按照医师的对应指示对创面敷料进行更换等。
清创缝合术的护理配合1、【适应征】开放性损伤:伤后6-8h以内的;伤口污染较轻,不超过伤后12h的;头面部伤后24h内可行清创术。
2、【禁忌证】污染严重或化脓感染伤口不宜缝合。
3、【术前准备】*1、清创前须对患者全面评估,有无基础病,出血量,是否处于饥饿或疲惫状态。
如有休克,应先抢救,待休克好转后争取时间进行清创。
2、如颅脑、胸、腹部有严重损伤,应先予处理。
如四肢有开放性损伤,应注意是否同时合并骨折,摄X线片协助诊断。
3、应用止痛和术前镇痛药物。
4、如伤口较大,污染严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术前1小时,如手术时间大于4h术中追加,术毕分别用一定量的抗生素。
5、与家人患者沟通取得配合,并签署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
器械准备:1、无菌缝合包、缝合线、引流条或橡皮膜、外用生理盐水、双氧水、碘伏、75%乙醇、无菌手套、纱布、棉垫、绷带、胶布、2%利多卡因,无菌注射器、洞巾、无菌治疗单等。
2.手术者洗手,戴手套。
患者心理准备:除常规护理操作及术前准备外,还应考虑到急诊患者强烈的情绪反应对手术的直接影响,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
针对急诊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做好术前宣教,根据病人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等,恰当的向病人解释病情,讲述手术的必要性、手术大致过程及预期效果,增加病人对手术的信心。
护士要沉着、熟练的进行术前的各项准备及操作,从言谈举止上给患者以适当的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减轻他们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
4、【操作方法】1.清洗去污:①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②剪去毛发,除去伤口周围的污垢油腻(用肥皂水、松节油),用外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周围皮肤。
2.伤口的处理:①常规麻醉后,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取掉覆盖伤口的纱布,铺无菌巾。
换手套,穿无菌手术衣;②检查伤口,清除血凝块和异物;③切除失去活力的组织;④必要时可扩大伤口,以便处理深部创伤组织;⑤伤口内彻底止血;⑥最后再次用无菌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反复冲洗伤口。
3.缝合伤口:①更换手术单、器械和手术者手套;②按组织层次缝合创缘;注意进针、出针、缝线走形、缝合深度、缝合张力适当、针距边距适当等。
急诊科清创缝合技术规范
适应症:新鲜6~8小时伤口,无神经,主要肌腱及血管损伤准备工作1 器械准备:消毒钳持针器镊子(有齿及无齿)缝合线剪刀引
流条或橡皮膜外用生理盐水纱布棉垫绷带胶布
0.45~0.55活力碘等.
2 手术者洗手,带手套
操作方法
1 清洗去污;1 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2 剪去毛发降去伤口周围的污垢油腻(用肥皂水,松节油)用外用生理盐水和皮肤消毒液,反复清洗伤口创口周围皮肤。
2 伤口处理1 去掉覆盖伤口的纱布,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铺无菌巾。
换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常规局部麻醉。
2 检查伤口,清除凝块和异物
3 切除失去活力的组织
4 必要时可扩大伤口,以便处理深部创伤组织
5 伤口内彻底止血
6 最后再次用无菌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反复冲洗伤口,0。
45~0。
55%活力碘浸泡伤口3~5分钟,五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 缝合伤口1 更换手术单和手术者手套2 按组织层次缝合创缘
3 污染严重或留有死腔时应置引流物或延期缝合皮肤
4 伤口覆盖无菌纱布或棉垫,以胶布固定。
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患者综合护理实施措施
发表时间:2018-05-08T13:50:54.6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作者:许雪峰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取得了全面发展,公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患者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从来我院急诊外科就诊且实施外伤清创缝合术的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通过为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00例患者中99例恢复良好,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但经过护理后恢复也不错。
结论:针对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创伤感染等发生概率,提高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术;综合护理;措施;效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取得了全面发展,公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因为交通事故、击伤、压伤、摔伤、切割伤等外伤患者越来越多,对医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服务要求,如何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综合护理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对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患者综合护理实施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7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且实施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手术的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61例、女性30例,年龄从4岁至7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9.6岁。
患者受到外伤类型包括:头部外伤、面部或颈部外伤、手部外伤、前胸外伤、后背外伤、上肢或下肢外伤、腹部外伤等。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全面检查,且实施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手术。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手术要点执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首先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随后对创伤部位进行消毒,进而实施清创缝合和包扎处理。
同时对100例患者实施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止血止痛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指导护理等。
1.3观察测评
主要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从患者清创缝合效果、伤口愈合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专业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同时引入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0例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患者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100例患者中99例恢复良好,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但经过护理后恢复也不错。
3.讨论
对于实施外伤清创缝合手术的患者而言,由于承受身心双重痛苦,所以心理压力较大,医护人员既要加强手术技术提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又要从患者角度加强全方位综合护理,从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进而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复发或者感染概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综合护理措施主要有:
一是强化心理护理。
急诊外伤患者通常情况下自身比较恐惧、焦虑和害怕,所以护理人员首先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后向患者讲解手术的重要性、注意事项等,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通过精力分散、握住患者双手等方法引导患者消除或者缓解焦虑,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从而配合开展手术等。
二是密切监视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全程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清创前为患者提供温水、葡萄糖注射、氧疗等,手术前要对患者创伤面进行消毒清理,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异常立即联系主治医生进行救治,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主治医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过程衔接,对于创伤面较大的患者,为避免出血量较大影响血液循环,要做好止血护理,指压出血部位的动脉,并进行加压包扎,对于患者出现疼痛情况,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治疗。
手术过程中要加强呼吸道护理,避免出现异物堵塞。
还要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血治疗等。
手术后对患者创面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定期换药消毒等。
三是加强健康指导,对手术后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对患者伤口护理重要性进行解释,并与患者进行积极交流,做好出院指导,定期复查、进行换药拆线等。
总之,针对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全部好转康复,实践证明该方法科学有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会群.优质护理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7,(16):58.
[2]刘桂芹.浅谈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术的护理要点[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17):225-226.
[3]季婷婷.急诊外伤行清创缝合术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8):34-35.
[4]石书珍.急诊清创缝合患者419例健康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07):1078-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