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三章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征
- 格式:pptx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2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二.管理的必要性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三)领导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五)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管理也是生产力。
马工程管理学复习笔记晨曦的光芒第一章管理导论第一节管理的内涵与本质1. 管理: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
2. 管理的基本内涵: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主要内容)3. 管理的本质:对组织成员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
4.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的管理。
5.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选择对的人去做对的事情,并努力让这些人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表现出符合组织需要的行为。
6. 管理者的任务:协调不同成员在组织活动中的行为和贡献。
7. 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方法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4)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8. 组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9. 组织的基本特征:(1)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构成的。
(2)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
(3)组织有特殊的活动。
(4)任何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与外部社会有着相对明确的界限。
10. 企业: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某种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位。
11. 企业的经济活动的环节:资源筹措、资源转换、产品销售或成果处理。
12. 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背景:(1)企业活动所需借助的资源是稀缺的。
(2)企业内部活动的成果需要到外部去实现。
(3)企业产品的制造过程是生产者的联合劳动过程。
13. 协作意愿的实质:组织成员愿意在一定时期内吧自己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交由组织行使,愿意根据组织的要求提供组织所需要的服务。
14. 可协调性:组织成员能够根据管理者的指令或要求表现出相应行为。
15. 行为可协调性的前提:行为的可预测性。
第二节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6.管理的基本原理: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适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