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旅游业现状与发展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4.00 KB
- 文档页数:55
2016-2022年中国宁波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定位分析报告中国报告网2016-2022年中国宁波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定位分析报告∙【报告来源】中国报告网—∙【关键字】市场调研前景分析数据统计行业分析∙【出版日期】2016∙【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lvyou/245924245924.html∙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宁波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定位分析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
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
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旅游业相关概述1.1旅游产业相关概念及旅游类型划分1.1.1旅游的定义1.1.2旅游业的定义1.1.3旅游类型的划分1.1.4旅游资源1.2旅游产业的特征1.2.1综合性1.2.2关联性1.2.3敏感性1.2.4季节性1.3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3.1世界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3.2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导部门1.3.3旅游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第二章2013-2014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分析2.1中国旅游业发展综述2.1.1“十一五”中国旅游业发展回顾2.1.2中国旅游业正迈入全民消费新时代2.1.3旅游业与环境的发展关系2.1.4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分析2.1.5中国旅游业转型与产业政策选择分析2.22013-2014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分析2.2.12014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回顾2.2.22014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2.2.32014年中国旅游业特点分析2.2.42013年旅游业运行分析2.3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经济学分析2.3.1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产品的经济学特征2.3.2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率机制2.3.3旅游资源开发中政府的合理定位2.4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挑战2.4.1中国旅游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2.4.2中国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2.4.3中国旅游资源的产权问题分析2.5中国旅游业发展策略2.5.1中国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措施2.5.2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策略2.5.3应构建中国现代旅游资源产权制度2.5.4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2013-2014年宁波旅游业的发展3.12014年宁波旅游经济运行回顾3.1.1旅游市场3.1.2旅行社运行3.1.3旅游景区运行3.1.4旅游项目投资建设3.22014年宁波旅游经济运行分析3.2.1旅游市场3.2.2旅行社运行3.2.3旅游景区运行3.2.4旅游项目投资建设3.32013年宁波旅游经济运行分析3.3.1旅游市场3.3.2旅行社运行3.3.3旅游景区运行3.3.4旅游项目投资建设3.42013-2014年宁波黄金周旅游发展3.4.12014年国庆黄金周宁波旅游发展回顾3.4.22014年春节黄金周宁波旅游发展状况3.4.32014年国庆黄金周宁波旅游发展状况3.4.42013年春节黄金周宁波旅游发展状况3.5宁波旅游业问题及策略3.5.1宁波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3.5.2宁波旅游业的发展对策3.5.3宁波旅游业发展的创新思路第四章2013-2014年宁波乡村旅游业4.1乡村旅游概述4.1.1乡村旅游的概念4.1.2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4.1.3乡村旅游的类型4.1.4中国乡村旅游的成长模式4.2宁波乡村旅游业资源、地位及优劣势分析4.2.1宁波乡村旅游资源特征4.2.2乡村旅游在宁波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4.2.3宁波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优势4.2.4宁波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劣势4.32013-2014年宁波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4.3.1宁波乡村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模式4.3.2宁波乡村旅游市场客源现状分析4.3.3宁波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分析4.3.4宁波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4.4宁波乡村旅游业的战略分析4.4.1指导思想4.4.2总体目标4.4.3分期目标4.4.4发展战略4.5宁波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具体规划4.5.1功能分区及产品规划4.5.2乡村旅游产品规划4.5.3乡村旅游市场开发规划4.5.4近期行动计划4.5.5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规划4.6宁波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4.6.1组织保障4.6.2政策保障4.6.3服务保障第五章2013-2014年宁波会展旅游业5.1会展旅游的概念及对城市营销的效应5.1.1会展旅游的内涵5.1.2城市营销理论概述5.1.3会展旅游对城市营销的效应5.22013-2014年宁波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概况5.2.1宁波会展旅游的发展阶段5.2.2宁波会展旅游业的现状分析5.2.3宁波会展旅游业存在的问题5.32013-2014年宁波会展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5.3.1宁波发展会展旅游的自身优势5.3.2宁波会展旅游发展的自身劣势5.3.3宁波会展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机会5.3.4宁波会展旅游发展的威胁5.4宁波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分析5.4.1培育和完善会展市场5.4.2培养专业人才服务于会展旅游业5.4.3品牌展会发展战略5.4.4开展网络会展旅游营销5.5基于会展旅游发展的宁波城市营销策略5.5.1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5.5.2实现会展旅游与相关服务业互动发展5.5.3整合会展旅游资源培育区域竞争优势 第六章2013-2014年相关行业的发展6.12013-2014年宁波酒店业分析6.1.1宁波酒店业的发展综述6.1.22014年宁波酒店业的发展6.1.32014年宁波酒店业的发展6.1.42013年宁波酒店业概况6.22013-2014年宁波餐饮业分析6.2.1宁波住宿餐饮业基本状况6.2.22014年宁波餐饮业发展状况6.2.32014年宁波餐饮业发展概况6.2.4宁波餐饮业两极分化明显6.32013-2014年宁波会展业分析6.3.1宁波会展业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动力6.3.2宁波全力推进会展业的发展6.3.3宁波会展业欲借鉴香港经验加快国际化进程第七章宁波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趋势分析7.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7.1.1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7.1.2中国旅游业两大潜力市场亟待挖掘7.1.3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分析7.1.4中国旅游服务的文化趋势7.2宁波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7.2.1宁波旅游业的发展机遇分析7.2.2宁波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展望7.2.3宁波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方向7.32016-2022年宁波旅游业预测分析7.3.12016-2022年宁波旅游业总收入预测7.3.22016-2022年宁波国内旅游人数预测7.3.32016-2022年宁波入境旅游人数预测图表目录:图表2013-2014年各季度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累计收入情况图表2013-2014年我国国内年出游人数情况图表2013-2014年各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图表2013-2014年我国每年出境旅游人数图表2013-2014年各月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及增速图表2013-2014年全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累计数及同比增长情况图表2014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图表2014年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图表2013年1-12月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图表2013年1-12月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图表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曲线图表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私人收益曲线图表旅游资源的需求与供给曲线图表2013-2014年宁波市旅行社数量统计图表2013-2014年宁波市旅游景区接待人次图表2014年宁波市旅游景区接待人数和门票收入图表2013-2014年宁波市旅游景区分月度接待人次情况图表2013-2014年宁波市旅游景区分月度门票收入图表2014年宁波市分地区景区游客接待与门票收入状况图表2013-2014年宁波市旅游项目建设情况图表2013-2014年宁波市旅游项目资金流向图表2013-2014年宁波市旅游项目投资结构图表2014年宁波市各县市区旅游在建项目各能级投资情况表图表2013年宁波市各入境市场旅游人次与增幅图表2013年宁波市旅游景区接待人数和门票收入增长率比较图表宁波市50个重点乡村旅游村名录图表宁波市乡村旅游六大功能区主题形象图表2020年宁波市乡村旅游国内市场发展预测图表2020年宁波市乡村旅游国际市场发展预测图表宁波市乡村旅游开发目标市场图表宁波市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发展方向图表宁波市20个乡村旅游启动点名录和基本情况图表2013-2014年宁波饭店业整体经营指标比较图表2013-2014年宁波星级饭店出租率、平均房价和可售房平均房价图表2013-2014年宁波星级饭店平均房价的对比图表2011和2010年宁波各县市区饭店经营情况对比图表2013年宁波市旅游饭店业客房出租率(%)图表2013年宁波市旅游饭店业客房房价(元,%)图表2016-2022年宁波市旅游总收入预测图表2016-2022年宁波市国内旅游人数预测图表2016-2022年宁波市入境旅游人数预测图表详见正文••••••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有利于降低企事业单位决策风险。
摘要 (5)第一章导论 (5)1.1 选题背景 (6)1.1.1 发展旅游业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 (6)1.1.2 发展旅游业有助于资源环境保护 (7)1.1.3 发展旅游业有助于城乡和谐发展 (8)1.2 区域旅游业发展现状 (9)1.2.1 国外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情况 (9)1.2.2 国内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情况 (9)1.2.3 鄞州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 (10)第二章宁波市鄞州区旅游资源现状与优势分析.. 112.1 概论 (11)2.1.1 地理位置 (13)2.1.2 行政区域 (14)2.1.3 历史沿革 (14)2.1.4 气候条件 (14)2.1.5 区位特点 (15)2.2 旅游资源 (15)2.2.1 自然资源:青山碧水一体、生态环境优质162.2.2 文化资源:宗教圣地,梁祝传奇、水利奇观、名人故里 (17)2.2.3 社会资源:服装之都、和谐新城 (18)第三章宁波市鄞州区旅游产业现状及SWOT分析. 183.1 旅游产业现状 (19)3.2 周边区域竞合分析 (21)3.3 区域地位 (22)3.3.1 空间地位 (22)3.3.2 文化地位 (23)3.3.3 经济地位 (23)3.3.4 旅游地位 (23)3.4 SWOT分析 (24)3.4.1 优势(Strength) (24)3.4.2 劣势(Weakness) (25)3.4.3 机遇(opportunity) (26)3.4.4 挑战(Threat) (27)3.4.5 SWOT总结分析 (28)第四章宁波市鄞州区旅游发展目标 (29)4.1 产业发展目标 (29)4.2 鄞州区旅游业发展主要目标 (31)4.2.1 旅游业总体发展目标 (31)4.2.2 旅游产业目标 (31)4.2.3 社会目标 (31)4.2.4 环境目标 (32)4.2.5 空间层次目标 (32)4.2.6 经济目标及指标 (32)4.2.7 总体空间布局 (33)4.3 鄞州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战略布局和战略步骤 (35)4.3.1 第一阶段:开发阶段 (35)4.3.2 第二阶段:成长阶段(2010一2015年) 364.3.3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2015年以后) (36)第五章宁波市鄞州区旅游业发展模式选择及相关保障建议 (37)5.1 鄞州区旅游业发展模式 (37)5.1.1 旅游管理运行模式:政府主导、企业集团化运行模式 (37)5.1.2 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市场导向、众星拱月开发模式 (38)5.1.3 旅游品牌营销模式:形象明确、整合资源营销模式 (40)5.1.4 旅游人才保障模式:政府引导、学校企业协同模式 (41)5.2 鄞州区旅游业发展的相关保障 (43)5.2.1 政府管理保障 (43)5.2.2 政策法规保障 (44)5.2.3 旅游资金保障 (44)5.2.4 社会环境保障 (45)参考文献 (46)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宁波旅游市场情况汇报一、市情市貌和城市特征分析1.历史悠久,多元文化并存藏书文化、佛教文化、河姆渡文化、海洋文化、商业文化、浙东文化、节庆文化、爱情文化等都对宁波城影响很大,城市包容性强;这为项目提炼文化主题和演出提供了大量素材。
2.东方商埠,时尚浪漫水都宁波是因港口和商埠的发展而蜚声海内外的,多样的历史风貌和城市形态,底蕴深厚的商业文化(海上丝绸之路、近代宁波帮、港口贸易);宁波以水为魂,依河衍生.以姚江——三江口—甬江为代表的水系贯通了宁波的地脉、延续了宁波的文脉,水推动宁波从陆地走向江河、走向海洋。
3. 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交融宁波市山、河、湖、海、港、岛等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覆盖广,类型多样,形成了“一核一廊两翼五圈”格局;旅游资源优势是人文景观为主,人文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的基本特征。
4.经济富裕,发展前景广阔宁波经济体量与青岛相当,由于人口略少,人均GDP、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排名靠前,人均可支配收入仅落后于上海,在长三角城市中排名第二。
二、旅游市场的现状特点1. 旅游总收入和游客数量发展迅速游客接待数量和总收入年均增长14%,18%,即使在2008年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的条件下仍保持了高速发展,表明宁波旅游市场需求强劲。
2.观光游览类产品为主,休闲度假产品缺乏目前宁波市旅游产品供给主要以自然风貌、人文历史、宗教遗迹观光游览类为主,器械游乐公园、海洋馆都市休闲娱乐产品和滨海、温泉度假产品为辅的局面,但目前的度假地功能单一,缺乏配套设施完善的高端、综合性、多功能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产品。
同时呈现出景区众多,重量级景区少的特点。
“一核一廊两翼,多彩五圈”的规划结构3.市井文化群体大有市场,高雅文化群体有待培养据座谈了解,宁波市高雅的文化演艺市场惨淡,年轻人美术馆、音乐厅、创意文化基地兴致不大,类似于二人转模式的小剧场娱乐表演很受欢迎。
4.市域内滨海资源价值不高,滨江滨湖产品受追捧由于奉化江、甬江的影响,市域内海水的观赏价值不高,海涂以泥涂为主,多为浑浊的黄水,影响海滨度假物业的发展。
宁波旅行市场分析2007年我市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68.92万人次,比2006年增长26.84%,旅游创汇4.3亿美元,同比增长27.4%;接待国内旅游者3074万人次,同比增长14.5%,国内旅游收入348.2亿元,同比增长20.2%;旅游总收入380.2亿元,同比增长20.3%。
一、入境旅游市场2007年,我市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达68.92万人次,比2006年增长26.84%。
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入境旅游市场持续稳定快速的成长,稳居全省第二。
图 1 2005-2007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次(一)旅游客源结构保持不变2007年,我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689231人次,其中接待外国人434017人次,同比增长26.84%;香港同胞98014人次,同比增长26.49%;澳门同胞28243人次,同比增长23.85%;台湾同胞128957人次,同比增长18.11%,入境旅游者构成的比例和上一年基本一致。
图 2 2007年接待入境旅游者构成(二)外国市场领跑,港澳台市场追涨在入境市场中,外国市场增幅最大近30%,说明我市的国际形象及国际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越来越多国外游客。
港澳台市场中香港和澳门市场都比上年同期有超过20%的增长(如图3),说明我市对港持续的旅游市场推广活动已见成效。
台湾市场基数较大进入稳定增长期。
图 3 2007接待各市场入境旅游人次(三)香港游客在甬逗留时间延长2007年我市在入境接待人天数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达2131524人天,比去年同期增长22.72%。
其中外国市场以及香港、澳门市场超过了平均水平,仅台湾市场增幅稍显落后,但仍有12.11%的增长。
表 3 2005-2007年入境游客接待人天数 (单位:万人天)2005年2006年2007年入境旅游者131.07173.25213.15外国人83.08111.24138.93香港14.3219.3825.22澳门 6.16 6.688.86台湾27.5235.9440.14结合上表及2005-2007年入境接待人次,可以计算出入境旅游者中只有香港游客在甬逗留的时间呈平稳增长的趋势,我市持续对港的促销宣传活动显现出一定的效果。
第25卷第1期锦州师范学院学报Vol.25No.1 2003年1月Journal of Jinzhou Teachers College Jan.2003宁波旅游市场现状与对策柳树芬(宁波大学旅游系,浙江宁波315211)摘 要:旅游市场是旅游地区生存和发展的依赖,旅游地区的营销策略必须建立在对旅游市场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
可见,认识旅游市场、把握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动态对旅游地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宁波旅游市场的结构和现状,分析了宁波旅游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对策。
关键词:宁波旅游市场;旅游市场结构;海外旅游市场;旅游市场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333(2003)01-0104-03 现代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为国内的旅游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由于越来越多的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认识和了解其客源市场、把握旅游市场的态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
一、宁波旅游市场结构分析近年来,宁波旅游市场一直呈稳中有升的态势;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接待人次一直稳居浙江省第二位。
2000年,宁波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人数超过1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
可见宁波旅游市场实力雄厚。
随着世界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内旅游的迅速升温,要想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对宁波旅游市场加以细分,确定目标市场,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一)宁波旅游市场客源的地区结构1、国内旅游客源的地区结构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地有: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华东六省一市。
其中浙、苏、沪一直是宁波排名前三位的国内客源地。
三个客源地同处华东地区,与宁波的空间距离很近,交通便利;同为经济发达地区,人均收入较高;同是人口密度大,都市化程度高的地区。
目前,它们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地。
宁波旅游市场情况汇报一、市情市貌和城市特征分析1.历史悠久,多元文化并存藏书文化、佛教文化、河姆渡文化、海洋文化、商业文化、浙东文化、节庆文化、爱情文化等都对宁波城影响很大,城市包容性强;这为项目提炼文化主题和演出提供了大量素材。
2.东方商埠,时尚浪漫水都宁波是因港口和商埠的发展而蜚声海内外的,多样的历史风貌和城市形态,底蕴深厚的商业文化(海上丝绸之路、近代宁波帮、港口贸易);宁波以水为魂,依河衍生.以姚江——三江口—甬江为代表的水系贯通了宁波的地脉、延续了宁波的文脉,水推动宁波从陆地走向江河、走向海洋。
3. 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交融宁波市山、河、湖、海、港、岛等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覆盖广,类型多样,形成了“一核一廊两翼五圈”格局;旅游资源优势是人文景观为主,人文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的基本特征。
4.经济富裕,发展前景广阔宁波经济体量与青岛相当,由于人口略少,人均GDP、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排名靠前,人均可支配收入仅落后于上海,在长三角城市中排名第二。
二、旅游市场的现状特点1. 旅游总收入和游客数量发展迅速游客接待数量和总收入年均增长14%,18%,即使在2008年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的条件下仍保持了高速发展,表明宁波旅游市场需求强劲。
2.观光游览类产品为主,休闲度假产品缺乏目前宁波市旅游产品供给主要以自然风貌、人文历史、宗教遗迹观光游览类为主,器械游乐公园、海洋馆都市休闲娱乐产品和滨海、温泉度假产品为辅的局面,但目前的度假地功能单一,缺乏配套设施完善的高端、综合性、多功能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产品。
同时呈现出景区众多,重量级景区少的特点。
“一核一廊两翼,多彩五圈”的规划结构3.市井文化群体大有市场,高雅文化群体有待培养据座谈了解,宁波市高雅的文化演艺市场惨淡,年轻人美术馆、音乐厅、创意文化基地兴致不大,类似于二人转模式的小剧场娱乐表演很受欢迎。
4.市域内滨海资源价值不高,滨江滨湖产品受追捧由于奉化江、甬江的影响,市域内海水的观赏价值不高,海涂以泥涂为主,多为浑浊的黄水,影响海滨度假物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