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分子电子学器件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548.00 KB
- 文档页数:24
物理电子知识点总结电子学是研究电子器件和电子线路的学科,是物理学和工程学的交叉领域。
它主要研究电子的产生、传输、控制和利用等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包括电子器件、电子线路、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等内容。
电子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对电子设备的原理、制造和应用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子学的基本知识点。
一、基本电子学理论1. 电子的基本特性电子是原子核外的负电荷粒子,带有基本的负电荷(-1.6×10^-19C)和一定的质量(9.11×10^-31kg)。
它是构成原子、分子和固体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具有波粒二象性。
在电子学中,我们通常关注电子的运动特性、行为规律以及其在半导体器件和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2. 电子的发射和流动电子可以通过热发射、光发射、场发射等方式从固体表面或结构中发射出来,形成电子流。
电子流是电流的载体,它是在导体中带有电荷的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
电子的输运特性是研究电子器件和材料的基本理论之一。
3. 电子的散射和能带结构散射是电子与原子核或其他电子相互作用后改变方向、速度和能量的过程。
能带结构是指固体中电子能量的分布规律,它直接决定了固体的导电性质和光电特性。
4. 电子的量子力学理论电子的运动是受到量子力学理论的限制和规律的,包括薛定谔方程、波函数、波粒二象性等概念。
电子在原子和分子中的行为以及在微观空间中的运动特性都需要通过量子力学来描述和解释。
二、半导体材料和器件1. 半导体的基本特性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种材料,它的导电性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具有导电性能力而非金属一般的导电性能。
2. 硅(Si)、锗(Ge)等常见半导体材料硅和锗是电子学中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它们在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中有广泛的应用。
硅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加工工艺是电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3. PN结和半导体器件PN结是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结构,它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具有整流、放大、开关等功能。
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进展一、分子电子器件背景介绍分子电子器件是由能完成光、电、离子、磁、热、机械和化学反应的分子和超分子组装排列而成的有序结构,是在分子或超分子层次上能完成信息和能量的检测、转换、传输、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化学及物理系统,简单他说,分子电子器件就是在分子水平上,尺寸在纳米量级,使用的材料有纳米线、纳米管、纳米颗粒、有机小分子、生物分子、DNA等,具有特定功能的超微型电子器件[1]。
传统的电子器件只利用了电子波粒二象性的粒子性, 且都是通过控制电子数量来实现信号处理的,随着集成度的提高, 功耗、速度、漏电都将成为严重的问题[2]。
分子器件主要利用电子的量子效应工作,在分子器件中,只要控制一个电子的行为即可完成特定的功能, 即分子器件不单纯通过控制电子数目的多少, 主要通过控制电子波动的相位来实现特定功能,所以与传统的从宏观到微观的微加工技术相反,分子电子学的研究主要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对功能分子材料在分子尺寸范围内实现对分子电子运动的控制,包括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晶体生长,有序薄膜制备、结构、性能研究,特殊的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的研究,分子器件的组装以及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1]。
分子电子学的基础研究主要包括分子材料的电子学(Molecular Material for Electronics,MME)和分子尺度的电子学(Molecular Scale Electronics,MSE)两个方面的相关内容。
基于分子材料的器件涉及到各种薄膜器件、单晶器件、自组装器件等,而分子尺度器件是目前国际科技界竞争最为激烈的几个领域之一,在分子尺寸上构筑电子器件,实现对单个分子或若干分子聚集体的光电子行为的控制,可以实现器件的高度微小化和集成,是下一代电子器件的奋斗目标,很显然,这方面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分子电子器件研究发展方向及进展分子器件有两种发展趋势,其一是将无机材料替换为有机材料,增强分子材料的柔性。
分子电子学与分子器件ppt 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分子电子学概述•分子电子器件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方法•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分子电子器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分子电子学研究的前景展望01分子电子学概述分子电子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利用分子和分子集合体作为信息处理的基本单元,实现电子和电力的传输、存储和处理等功能。
分子电子学定义分子电子学主要研究分子尺度上电子输运、电子结构与性质、分子与基底相互作用等。
研究内容分子电子学定义及研究内容起源及早期发展分子电子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实验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电子输运和电子结构。
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分子电子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分子电子学发展状况与物理学分子电子学与物理学密切相关,它涉及到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电磁学等多个领域。
分子电子学与化学相互交叉,涉及分子设计、合成和性质研究等方面。
分子电子学与生物学相互联系,涉及到生物分子的电子结构和性质,以及生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电子输运等问题。
分子电子学与材料科学密切相关,涉及新型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性能研究等方面。
分子电子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化学与生物学与材料科学02分子电子器件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分子电子器件定义分子电子学是研究如何利用和控制单个分子或分子聚集体的电子结构和性质的电学、电子学分支。
分子电子器件的基本概念分子电子器件是利用单个或多个分子的电子结构、能级、自旋等量子性质,实现特定功能和性能的电子器件。
分子电子器件定义与基本概念1分子电子器件的分类及特点23分子导体、分子磁体、分子场效应晶体管等。
按功能分类单分子器件、双分子器件、分子复合物器件等。
按结构分类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性能高、并行性等。
分子电子器件的特点03生物医学应用利用分子电子器件制造生物传感器、药物传递系统、神经元接口等生物医学器件,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手段。
电子学知识点总结一、电子学的基本概念1. 电子学的定义电子学是研究电子技术和电子设备的学科,它把掌握电子器件的原理、设计、特性和应用作为目标,使其在电磁场中得到控制和应用,并且以此为基础在电气工程领域中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2. 电子学的基本理论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电路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原理、信号处理理论、通信原理等。
电子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3. 电子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学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在电子学的研究领域中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技术,如量子电子学、光电子学、纳米电子学等。
同时,电子学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也有着与其它学科的深入结合,这些都是电子学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电子元器件1. 电子元器件概述电子元器件是电子设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电子元器件主要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电容器、电阻器、电感器等。
2.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具有两个电极的器件,它有着一定的导电性,可以实现电流的单向导通。
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是PN结,当两端施加正向电压时,电子和正电子在PN结处结合,从而形成导通;当施加反向电压时,则会发生堆垛击穿造成导通。
3. 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基本的半导体器件,也是电子学的基础元器件之一。
它主要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并且具有放大和开关作用。
晶体管包括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其他控制功能晶体管等。
4. 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将晶体管、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同一块半导体片上制作成一个整体,成为集成电路芯片。
集成电路的种类非常多,包括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等,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中。
三、电路设计1. 电路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原理电子学的电路设计是将电子元器件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整体能够具有特定的功能。
单分子转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单分子转子是一种特殊的分子结构,具有高度的动力学可控性和单分子级别的操作能力。
它由一个中心轴和转动的转子组成,转子在外加能量的驱动下可以在中心轴上自由旋转。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单分子转子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逐渐成为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单分子转子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优点。
首先,由于其尺寸仅为几个纳米,因此可以在单个分子的水平上进行操作和控制,实现单分子级别的精密控制。
其次,单分子转子可以通过外加能量的驱动实现自由旋转,这种高度可控的旋转运动使得它在分子机械设备和分子动力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此外,单分子转子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逆性,可以实现多次旋转,使其在信息存储和计算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单分子转子在许多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纳米机械领域,通过控制单分子转子的旋转方向和速度,可以实现纳米级别的精准操控,为纳米机械装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能源转换和储存领域,单分子转子的高效能量转换和储存性能有望应用于新型能源器件的设计与制造。
在生物医学领域,通过将药物等活性物质与单分子转子结合,可以实现针对性的输送和释放,为精准医学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总之,单分子转子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结构,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单分子转子将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推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的框架,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组织作者的观点和内容。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将按照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展开。
首先,引言部分将概述单分子转子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介绍单分子转子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提出本文的目的。
其次,正文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个部分将详细阐述单分子转子的定义和特点。
这包括对单分子转子的物理结构、工作原理和运动机制的介绍。
课外百科物理知识点之氢化非晶硅氢化非晶硅是一种材料,也被称为a-Si:H。
它是一种非结晶材料,由硅和氢组成。
氢化非晶硅在光电子学、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和薄膜晶体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关于氢化非晶硅的一些重要物理知识点。
1.非晶硅的结构:非晶硅的结构没有规则的长程周期性,原子呈无定型排列。
这是与晶体硅(具有有序晶格结构)的主要区别。
2.氢化非晶硅的制备:氢化非晶硅可以通过热分解硅烷气体制备。
在高温下,硅烷分子(如SiH4)会分解,产生硅原子并沉积在衬底上形成非晶硅薄膜。
同时,氢气也参与反应,与硅原子结合形成氢化非晶硅。
3.带隙:非晶硅的带隙较大,通常在1.7-1.9 eV之间,这意味着非晶硅对可见光的吸收较弱。
与之相比,晶体硅的带隙约为1.1 eV。
这是氢化非晶硅在光电子学中应用广泛的原因之一。
4.光吸收:氢化非晶硅对可见光吸收较弱,但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很强。
这使得氢化非晶硅在太阳能电池中具有优势,因为太阳光主要是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范围内。
5.光电效应:氢化非晶硅可以通过吸收光子来产生电子-空穴对。
这种光电效应使得它在光电子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传感器。
6.导电性:氢化非晶硅通常是一种半导体材料。
它的导电性可以通过控制杂质浓度来调节。
当硅原子中掺杂少量的杂质(如硼或磷)时,它可以成为导体。
而当硅原子中掺杂较少的杂质(如氧或氮)时,它可以成为绝缘体。
这使得氢化非晶硅在电子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7.热稳定性:氢化非晶硅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这意味着它可以在高温下工作而不会发生结构变化或性能下降。
这使得氢化非晶硅在高温环境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总结:氢化非晶硅是一种非晶材料,由硅和氢组成。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光电子学、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和薄膜晶体管。
氢化非晶硅的主要特点是带隙较大、光吸收范围广、具有光电效应和热稳定性。
此外,它的导电性可以通过控制杂质浓度来调节。
相比之下,晶体硅具有有序晶格结构,带隙较小,通常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制造。
The Chemistry of Molecular Electronics分子电子学是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将化学、物理学和电子学相结合,旨在开发功能强大的化学电子设备和分子电子器件。
它以分子为基础,利用一系列化学反应和材料科学技术,来创建小型、高效、高密度和低功率电子设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分子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领域。
第一部分:分子电子学的基础1.分子电子学是什么?分子电子学是研究分子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电子学。
相对于传统电子学中的半导体和金属材料,分子电子学研究的对象是可以在分子尺度上控制、变化和操作的有机分子和大分子。
这使得我们在设计和制造电子设备时可以更加灵活和高效。
2.分子电子学的历史分子电子学是从197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莱克斯·穆勒(Alex Müller)的研究开始的。
他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了超导体,大胆预测了超导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这一预测证明了正确,并为开发分子电子学奠定了基础。
自此之后,分子电子学在化学和电子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3.分子电子学的基础理论分子电子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量子力学、化学平面和分子电荷转移。
量子力学提供了用精确的数学方法研究分子电荷行为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工具。
而化学平面则提供了研究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的重要基础。
分子电荷转移则与化学平面密切相关,它描述了分子之间发生电荷转移的过程。
第二部分:分子电子学的应用1.电子传输分子电子学在电子传输领域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
对于半导体材料而言,分子电子学的最重要的应用就是电子传输。
分子电子学通过研究电荷输运和激子传输的方法,可以制造出高效的电子传输设备,这对国家的制造业和科技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
2.分子传感器分子电子学还可以应用在分子传感器领域。
分子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检测化学和生物分子的小型设备,通过利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实现。
分子电子学的进展可以增加分子传感器的精度和敏感度,进一步优化传感器系统。
单电子器件概述一引言关于目前的电子器件来说,器件的最小尺寸要大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也就是说我们都是将电子看成是经典的粒子,我们不妨将这种器件称为经典器件。
但近些年来,随着微细加工技术的飞快发展和电子电路集成度的提高,都要求电子器件的尺寸越小越好。
然而器件尺寸的缩小并不是无限度的,就像CMOS器件,它由于受固体结构特性的最小尺寸,电流、电压感应击穿,功率耗散,热噪声和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等因素的限制, 差不多接近物理极限,要想进一步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就需要更小的器件。
例如其沟道长度假如缩小到小于0。
25微米,甚至几十纳米几纳米数量级时,因为量子隧穿,器件就会失效。
也就是说随着器件尺寸的缩小就必须要考虑器件的量子效应,因此量子器件成为了人们的研究热点。
今天我将给大伙儿介绍一种量子器件—-单电子器件。
二什么是单电子器件?单电子器件是基于库仑阻塞效应和单电子隧道效应的基本物理原理来控制一个或少数几个电子的位置和移动的一种新型纳米电子器件。
(单电子效应:通过改变电压的方法来操纵电子一个一个的运动)三单电子器件的基本理论(库伦阻塞效应和单电子隧穿现象)1.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解释库仑阻塞和单电子隧穿现象库伦阻塞效应最早是在微小隧道结实验中发现的,如图1所示,一个理想的没有旁路电导的金属隧穿结。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只只是电极板之间的间距只有十几个Å,结面积也特别小因此隧穿结的电容也特别小假设只有1×10-16F的量级。
当有电子隧穿过隧道结时会使结两端的电位差发生变化,从而使节的静电能也发生变化,给结附加的充电能,假如此时的静电能远远大于低温下的热运动能量k B T(k B玻耳兹曼常数0、38066×10-23,T是绝对温度)。
则由这个电子隧穿所引起的电位变化会对下一个电子隧穿产生阻止作用,这就是隧穿过程的库伦阻塞效应。
图 1隧穿结上充电电荷Q引入的静电能等于当电容C特别小时它的贡献就不容忽视、,对应充电能在电子隧穿前,电容有初始电荷Qo当隧穿N个电子之后,电容的静电能为电荷隧穿前后,电容静电能的变化ΔE等于当时,ΔE为正值,表明系统的总能量增加了,因此上述隧穿过程是不允许的,即只要电荷Q的绝对值小于,隧穿事件为库仑效应所阻塞。
分子电子学邵建新一、什么是分子电子学分子电子学(molecular electronics),是指用有机功能材料的分子构筑电子线路的各种元器件,如分子开关、分子整流器、分子晶体管等,并测量和解析这些分子尺度元器件的电特性或光特性的一门学科。
20世纪是无机半导体的世纪,21世纪将是有机分子电子学的世纪。
科学家们根据摩尔定律预测,无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极限。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电子技术要求器件和系统向“更小”“更快”“更冷”的方向发展。
“更小”指器件和电路的尺寸更小,“更快”指响应和操作速度更快,“更冷”指单个器件的功耗更小。
但近年来,人们在向“更小”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较大困难。
以硅集成电路为例,国际上已能生产最小线宽为130纳米的电路,但在进一步发展到线宽小于100纳米以下的电路(即所谓“纳米电子器件”)时就会遇到两大困难,一是由于这一尺寸无法使用光刻技术,因为它已远远小于光刻技术中所用光束的波长,而且掩膜和硅片的平整度及两者的平行度也成为工艺方面的瓶颈;二是工艺设备和研发的投资可能远远大于回报,因为根据摩尔第二定律,这种成本随器件尺寸的减小呈指数增长。
如果能在一个有机分子的区域内实现对电子运动的控制,使分子聚集体构成有特殊功能的器件———分子器件,则完全有望突破摩尔定律,极大地提高电路的集成度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因此,科学家将注意力逐渐集中到分子电子学,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二、分子电子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分子电子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分子器件和分子材料。
分子器件主要研究分子导线、分子开关、分子整流器、分子存储器、分子电路、分子电子芯片等,与传统的固体电子器件相比,分子器件具有很多优点。
分子电子芯片的尺寸比目前的硅芯片小3个数量级;一个同样体积的分子芯片具有比通常芯片高出几百万倍的计算能力;在不明显增加成本的前提下,由于集成度的提高,计算速度也会大大提高。
而通过自组装方式构造分子器件,可成功解决有机功能分子与界面的接触问题及界面接触导致的测量误差。
化学晶状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化学晶状体是一种特殊的晶体结构,其分子结构呈现出一定的有序排列和重复性。
化学晶状体通常由多种不同的化学元素或离子组成,并以特定的几何形状排列,在空间中形成一种高度有序的排列结构。
化学晶状体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包括稳定性高、晶格结构完整、热稳定性好、机械性能优良等。
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化学晶状体展现出许多非凡的电学、光学和磁学特性,对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以及电子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化学晶状体的应用广泛。
在材料科学领域,化学晶状体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功能材料,如光电材料、催化剂和传感器等。
在化学工程领域,化学晶状体可用于催化反应、吸附分离和离子交换等反应过程。
此外,化学晶状体还可以应用于电子器件领域,如晶体管、光电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等。
本文旨在系统介绍化学晶状体的定义、特性和应用领域。
通过全面了解化学晶状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此外,本文还将展望化学晶状体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一些展望和建议,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最后,文章将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化学晶状体的发展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
通过深入研究化学晶状体,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利用其独特的结构特性,推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和电子学等领域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大致安排和组织进行介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讨论化学晶状体的相关内容。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化学晶状体进行概述,介绍化学晶状体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
接着,详细说明本文的目的,即探讨化学晶状体的定义、特性和应用。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
首先,我们将对化学晶状体的定义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我们将探讨化学晶状体的特性,包括其物理、化学和热力学特性等方面,并着重讨论其在催化反应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场效应管结合晶体管前置放大电路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场效应管和晶体管是电子学中常用的两种器件,它们在现代电路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场效应管通过调控栅极电压来控制源极与漏极之间的导通状态,而晶体管则利用控制基极-发射极电压来控制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的导通状态。
这两种器件有着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但都可以被用来实现放大功能。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场效应管结合晶体管前置放大电路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会介绍场效应管和晶体管的基本原理,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
接下来,我们会概述前置放大电路的定义、用途以及常见分类及特点。
最后,我们会详细解析场效应管结合晶体管前置放大电路,包括其结合原理与优势、电路示意图及元件选型说明以及工作过程和信号增益分析。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场效应管结合晶体管前置放大电路,并对其原理和特点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场效应管和晶体管的基本原理、前置放大电路的概述,以及如何设计和分析场效应管结合晶体管前置放大电路。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展望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读者提供对电子学领域中这一重要电路的深入理解和应用的启示。
2. 场效应管和晶体管的基本原理:2.1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场效应管,也称为晶体管场效应管(FET),是一种三极电子器件。
它由沟道、栅极和漏源组成。
在工作时,栅极施加的电压可以控制沟道中电子的浓度,从而改变漏源之间的电流流动情况。
场效应管有两种主要类型:增强型(n通道与p通道)和耗尽型(n通道与p通道)。
增强型FET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栅极电压低于临界值时,沟道中存在很少数量的载流子;而当栅极电压高于临界值时,会形成一个导电通路并产生大量的载流子。
因此,在增强型FET中,栅极电压对沟道中载流子浓度和导电性能起到关键影响。
2.2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晶体管是一种用于放大信号和控制电流流动的半导体器件。
它由三个区域组成:发射区(Emitter)、基区(Base)和集电区(Collector)。
分子器件由于加工极限和半导体内部某些特有物理效应的限制,以无机半导体晶体材料为基础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必定会有尺寸的限制。
以硅材料为基础的集成电路:1985年达到加工极限(0.5mm)2000年达到物理极限(0.2 mm)如果想进一步提高集成度必须另辟新路。
科学家提出:在有机分子的分子尺寸范围实现对电子运动的控制,从而使分子聚集体构成有特殊功能的器件。
开发分子器件的目标:利用有机或无机导电聚合物电荷转移复合物有机金属其他分子材料研制信息和微电子学的新型元件。
分子器件的主要研究内容:分子导线、分子开关、分子整流器、分子储存器、分子计算机等分子器件也定义为:具有一定组织和特定功能的化学体系所形成的超分子结构单元分子器件的一般要求:具有给定的功能并适合组装成更大系统的有序分子元件元件:是光、电、磁、热、离子、机械或化学活性的最重要的要求:这些分子器件在分子水平或超分子水平而不是在主体材料水平上发挥功能。
分子导线同现行的以硅基半导体为基础的微电子学一样,分子导线、分子开关、分子整流器和分子场效应管也是构成分子电子学的基本器件。
其中有效的分子导线是实现分子器件的关键单元。
分子导线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①导电; ②有一个确定的长度; ③含有能够连接到系统单元的连接点; ④允许在其端点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⑤与周围绝缘以阻止电子的任意传输。
目前研究的分子导线多是具有大Π共轭体系的有机分子长链。
在Tour 所描述的方法中,分子的长度在每一步反应中都成倍增长;并且,由于产物的链长总是比原料增加一倍,所以很容易分离提纯。
得到所需的长度后,还可在分子的末端加上某些可以起到鳄鱼夹作用的基团(如SH 等) ,以便同金属电极或其它功能分子连接。
使用两端都带有活性基团的初始反应物,分子链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生长。
这种方法允许在分子导线中插入不同的功能单元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当分子导线中含有不同的结构单元而形成分子节时,其I - V 曲线是非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