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 格式:ppt
- 大小:10.88 MB
- 文档页数:74
第二节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一.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1.化油器式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汽油机的不同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也不同。
化油器式汽油机的可燃混合气,是在气缸外部由化油器形成的,并通过节气门开度不同控制混合气的量,从而实现混合气的量调节。
1)发动机不同工况对混合气的要求理想的化油器,能够在满足最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使混合气成分随负荷(或混合气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图3-1所示。
2)化油器的工作原理为满足发动机不同工况对混合气的要求,化油器设有主供油装置、怠速供油装置、加速供油装置、加浓供油装置和起动供油装置等。
2.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电子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以发动机转速和空气量为依据,由ECU 接受来自各个传感器的信号,如:进气量、曲轴转角、发动机转速、加速减速、冷却水温度、过气温度、节气门开度及排气中氧含量等,经处理后,将控制信号送到喷油器,通过控制喷油器开闭时间的长短,控制供油量,使达到最佳空燃比,以适应发动机运行工况的要求。
常用的多点燃油喷射系统示意图如图3-6所示。
二.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当汽油机压缩行程接近终了时,由火花塞跳火形成火焰中心,点燃可燃混合气,火焰以一定速度传播到整个燃烧室,燃烧混合气。
1. 正常燃烧进行情况在混合气的燃烧过程中,火焰的传播速度及火焰前锋的形状均没有急剧变化,这种燃烧现象称为正常燃烧。
根据高速摄影摄取的燃烧图,或激光吸收光谱仪来分析燃烧过程。
如图3-7所示,为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展开示功图,它以发动机曲轴转角为横坐标,气缸内气体压力为纵坐标。
图中虚线表示只压缩不点火的压缩线。
燃烧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为分析方便,按其压力变化的特征,可人为地将汽油机的燃烧过程分为着火延迟期、明显燃烧期和补燃期三个阶段,分别用Ⅰ、Ⅱ、Ⅲ表示。
1)着火延迟期从火花塞跳火开始到形成火焰中心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着火延迟期。
如图3-7中I 阶段所示。
从火花塞跳火开始到上止点的曲轴转角,称为点火提前角,用θig 表示。
题目:从发动机的换气、混合气的形成、燃烧及性能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汽油机柴油机的异同,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不少于500字)解析:1.换气过程: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从排气门开启直到进气门关闭的整个时期。
(1)排气过程:汽油机的排气提前角小些,柴油机的大些,增压柴油机的更大。
2.混合气形成:(1)汽油机混合气形成方式主要有两类:化油器式和汽油喷射式。
都属于在气缸外部形成混合气,都是依靠控制节流阀开闭来调节混合气数量的。
(2)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方式分为:空间雾化混合和油膜蒸发混合两种。
柴油机在进气过程进入燃烧室的是纯空气,在压缩过程接近终了时柴油才被喷入。
(3)优缺点比较:柴油发动机混合气形成的时间比汽油发动机混合气形成时间短,很难形成均匀的混合气,燃烧室内的工质成分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
3.燃烧方式和燃烧过程比较:1)燃烧方式:汽油发动机是用电火花点火,属于点燃式内燃机;柴油机是压缩点火,在高温高压下多点自然着火燃烧,属于压燃式内燃机。
2)燃烧过程:(1)汽油机燃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着火延迟期、明显燃烧期和后燃期。
(2)柴油机燃烧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着火延迟期、速燃期、缓燃期和补燃期。
4.汽油机与柴油机性能比较:1)汽油机性能:(1)柴油发动机比汽油发动机发动困难。
柴油发动机有小型汽油发动机启动、大功率起动机启动、空气启动等多种启动方式;汽油发动机一般均用起动机启动。
(2)汽油发动机转速高。
(3)汽油机比重量小,噪声和振动小,但燃油消耗率高,经济性较差。
2)柴油机性能:(1)柴油机工作可靠,可长时间连续工作,寿命长,燃油消耗率低,使用经济性好,有一定的功率储备,能适应短期超载工作,但比重量大,一般噪声较大。
(2)柴油发动机转速低。
(3)柴油机负荷特性曲线的走向特征与汽油机基本一样。
但两者对比,柴油机的负荷特性曲线比较平坦。
柴油机比汽油机省油。
5.发展方向:环境保护和节能是当今车用动力技术发展的两个主要着眼点。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复习题参考答案总论一、填空题1.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
2.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
3. 附着力——指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
4.记号代表车轮(轴)数与主动轮(轴)数。
前面的数字4或2代表车轮(轴)数,后面数字2或1代表主动轮(轴)数,若前后数字相同,则表示全驱动。
5.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其基本作用是使供入其中的燃料燃烧后产生动力(转变为机械能),然后通过底盘的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
6.驱动力产生原理如图所示。
发动机经传动系在驱动轮上作用一个扭矩,力图使驱动车轮转动。
在作用下,驱动车轮的边缘对路面作用一个周缘力,位于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内,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其数值为:(:车轮滚动半径)由于车轮与路面之间的附着作用,路面同时对车轮施加一个数值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就是推动汽车行驶的驱动力。
图上为便于区别,与未画在同一平面内。
~第一章发动机的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曲柄连杆机构酒己气机构;润滑系;冷却系;燃料供给系;点火系;起动系。
2. 4;1。
3. 1;2;一个。
4.进气;压缩;燃烧膨胀作功;排气;工作循环。
二、解释术语1.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容积之比,即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2.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发动机工作容积或发动机排量。
3.凡活塞往复四个单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四冲程发动机。
~4.点燃发动机压缩比过大,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或其它原因在燃烧室内离点燃中心较远处的末端可燃混合气自燃而造成的一种不正常燃烧叫爆燃;5.早燃是由于燃烧室内炽热表面与炽热处(如排气门头,火花塞电极,积炭处)点燃混合气产生的另一种不正常燃烧,也叫炽热点火或早燃。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2.(×);3.(×);4.(×);5.(√);6.(×);四、问答题1.相同点:它们都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热机,且为内燃机。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方式汽油机混合气是指汽油和空气在一定比例下混合而成的燃料,它是发动机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真空式进气道混合方式这种混合方式采用真空式进气道,通过油浴式空气过滤器,将空气吸入进气道,在进气道突缩处产生负压,从油箱中吸取汽油并混合,形成混合气进入发动机燃烧室。
这种方式简单可靠,但对进气道的设计和空气过滤器的保养要求较高。
2. 流量式进气道混合方式这种混合方式采用流量式进气道,进气道内装有空气流量传感器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通过ECU(发动机控制单元)计算出所需的空气和燃油的比例,再通过喷油嘴向进气道喷出特定量的燃油,从而形成混合气进入发动机燃烧室。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空燃比的精准控制,发动机工作性能更好。
3. 直喷式燃油混合方式这种混合方式是将燃油以高压形式喷射到发动机燃烧室中,与空气混合后直接燃烧。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燃油利用率,减少废气排放,但对发动机的设计和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4. 蒸发式燃油混合方式这种混合方式是将燃油先通过喷油嘴喷入进气道中,然后借助发动机运作时的温度和压力,使燃油蒸发后与空气混合。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较高的燃油利用率,但对喷油嘴的设计和喷油量的控制要求较高。
5. 气化式燃油混合方式这种混合方式是将液态燃油加热气化后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进入发动机燃烧室。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燃油利用率,但对发动机的设计和气化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汽油机混合气形成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发动机的类型和使用要求,各种混合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汽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汽油机是一种常见的内燃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混合气体产生能量驱动车辆或机械运转。
而汽油机的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
本文将从混合气的组成、混合气的调配以及混合气的点火等方面,详细介绍汽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
我们来了解一下汽油机可燃混合气的组成。
可燃混合气主要由空气和汽油组成。
空气中含有氧气,而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汽油则是一种燃料,其中含有碳氢化合物。
在燃烧过程中,汽油中的碳氢化合物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因此,混合气中的氧气和汽油的比例是影响燃烧效果的重要因素。
混合气的调配是形成可燃混合气的关键步骤。
混合气的调配是通过进气系统实现的。
汽油机进气系统通常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管道、节气门和进气歧管等部件。
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过滤空气中的杂质,保证进入气缸的空气质量。
进气管道将空气引入到发动机内部。
节气门的开度可以调节空气的流量。
而进气歧管则将空气分配到各个气缸中。
通过调节这些部件,可以控制混合气中空气和汽油的比例,以实现最佳的燃烧效果。
混合气的点火是混合气燃烧的关键步骤。
点火系统由点火线圈、火花塞和点火控制装置组成。
点火线圈将电能转化为高压电流,通过火花塞引燃混合气。
点火控制装置则控制点火时间和点火顺序。
在正时点,点火线圈会产生高压电流,使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
混合气的点火需要考虑到点火的时机和点火的能量。
时机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燃烧效果。
能量不足则无法点燃混合气,能量过大则会造成爆震。
汽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混合气的组成、混合气的调配以及混合气的点火等因素。
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混合气才能充分燃烧,释放出足够的能量,推动发动机正常工作。
因此,在汽油机维护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混合气进行合理的调配和点火控制,以确保发动机的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