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题

A:按照朱熹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B:北宋的程颢与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两人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

不放荡之谓也。”(《朱子语类》)此句话讲了“诚”和“敬”对一个人立身做事的重要性。(√)

C: 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与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甚至对现今都有现实意义。(∨)

D: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

“读书,须有次序……然后将全章反复抽绎玩味。”《朱子语类》)其中“玩味”的意思是探索体味。(√)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学》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内文的撰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

《对贤良策》的道德教育内容:树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俺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

《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而后善。(√)

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董仲舒是战国末年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

F: “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解释为性是生理,天天在生长形成。(√) G: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自古至今是静态的和不变的。(×)

《国学经典选读》教材所选国学经典语录123句,正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特质交汇融合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基本价值观和独特生活方式的载体,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顾颉刚《国学讲演录》则把传统学术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国粹派张之洞先生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曾提出“大国学”的概念:“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

H: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现存五篇,约一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J: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 X )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是说:君子的中庸之道,是说君子为人处事要时时处处中规中矩。(×)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如果能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

教育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

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

L: 《论语》是“四书”之一。(√)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是一部对话体散文。(X)

《论语》以“学而”开篇,在全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统领全篇的地位和作用,一向为学者和读者重视。(∨)

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其思想主要见《周易》(又称《老子》)一书。(×)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

梨洲先生和亭林先生。(√)

梁启超曾提出“诗界革命”,并参与了戊戌变法。(√)

吕不韦组织食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因此,史称“杂家”。(∨)

K: 孔子大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说要启发学生,举一个例子不懂,就不要举三个例子使人更加迷惑了;对于举一不能反三的学生就不用回复他了。(×)

孔子的亲身体验是:“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是说一个人整天连饭都不吃,觉都不睡,天天在冥想,是没有益处的,还不如去好好学习。(∨)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也已矣”,是说:每天学习已经死亡的知识,每月忘记以前的才能,可以说是谦虚好学了。(×)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义”,荀子继二人之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159页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孔子身处乱世,所主张的“仁政”治国的思想得到了施展空间,他不仅政治上得志,而

且在教育上收获甚丰,创立私塾,弟子三千,有名者七十二人,为后世乐道。(×)

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X)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是说只要有十户人家的地方,就一定有像我一样忠诚讲信用的人,但是不一定有如我一样喜欢学习的人。(∨)

64页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段话是说,如果一个人把《诗经》倒背如流、烂熟于心,但给他一个事情做,他却怎么也完成不好,让他出去跟人谈个话也谈不好,那么这人就算把《诗经》都背会,又有什么用处呢?这里所说的是学以致用的问题。(∨)

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于智慧,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爱,知道廉耻就接近于勇。”(√)

M: “默而识之”里的“识”在古代汉语中是与“志、记”字通用,所以“默而识之”这句话是说:做学问要懂得知识,要多学习知识,要识人,要默默地学习知识,不要大呼小叫。(×)

《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

孟子告诫学生:“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的政治策略、治国思想等集中体现在《大学》一书中。(×)

孟子以“人性恶”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来阐述了教育的内容、目标、作用以及任务作用以及任务。(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