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9学年六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09.61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2019学年六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名句名篇

1. 默写

(1)洛阳城里见秋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思》)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

(3)儿童急走追黄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宿新市徐公店》)

(4)靖安宅里当窗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驿台》)

二、文言文阅读

2.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两小儿辩日》选自《 _________ 》,这部作品相传是战国时 ______ (人名)所撰。

2. 解释下列加点词________

(1 )问其故( ____________ )(2 )及其日中如探汤( __________ )

3. 翻译下面句子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

4. 两小儿辩斗的事情是 _____________ ,他们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 。

3.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①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

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②为谢,却不受。

[注释] ①濯:洗涤。②铤: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去,遗所提囊(1 )去( ____________ )(2 )遗( ____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3. 王华具有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的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

4. 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

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

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

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

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

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

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

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

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

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

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

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 根据拼音写汉字分qí _______

2. 第② 段“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中加点的“ 信服” 能否换成“ 同意” ,

为什么?

3. 第③ 点画线句“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中“ 熬” 字用得好不好,为

什么?

4. 第④ 段画线句运用了 _________ 描写,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要表达的主题是()

A. 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B. 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的朴素而真挚的爱。

C. 赞美了“ 我” 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D. 赞美了妻子对儿子无尽的关爱。

5. 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

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

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蓝,挨着我边走边

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唠唠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蓝挎在臂弯,腾出右手,12.1.15 敬启者:匆此先复,余容后禀。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达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

城东,厂在城西,母亲当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

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

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的一生

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

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侯,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稻田,像一个渔民提

着沉甸甸的鱼网------

1. 第① 段中写“ 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 ,母亲“ 喜不自禁”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第⑦ 段写“ 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 ,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的原

因是 _____________ 。

2. 第④ 段开头写“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 震颤”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

3. 文章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次牵手,这两次分别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