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音乐兴趣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培养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论文培养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论文摘要:初中音乐课程,虽然课时不多,但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需要通过兴趣去拉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音乐主题入手,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度。
关键词:初中音乐;兴趣教学;多媒体在初中音乐课程的整体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基础的工作。
如果学生缺乏兴趣,那么教师的再多努力经常也会大打折扣,在教学效果方面,使得学生逐渐的丧失对音乐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对音乐课程整体失去信心。
所以,建立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围绕兴趣这一中心点组织教学,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要重视的整体思路。
初中音乐教师要研究最新的教学方式,用创新的思路组织教学,让新鲜感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来源,让创新本身去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
用音乐去装点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音乐中得到更多精神方面的享受。
所以在下面的内容中,笔者将重点围绕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入手进行几点分析和讨论。
一、教师要用爱心感染学生,给学生情感上的关怀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真实地流露自己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怀,学生从情感上就会与老师接近。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可以充分的发挥情感的重要作用,从情感上是增加学生对整个课堂的粘着力,让情感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而且在音乐课堂中,我们也能够深切地体会到,音乐作品创作的本身就包含着浓浓的情感,很多时候一些作品之所以广为传唱,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内心被触动,这种触动只是情感上的触动。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上的流动关怀,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通过初中音乐课堂到整体设计,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包括眼神、语言、动作等,都能够将情感因素包含在其中。
其实,情感因素是让学生增强对音乐课堂兴趣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这可以说是一种氛围环境。
学生能够真正从每一周为数不多的音乐课堂上,得到更多的快乐。
二、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体会音乐学习的快乐虽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包含理论和实践,但是一般来说,却以理论教学课上的练习实践为主,这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音乐远远不够,才需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兴趣让音乐课歌声飞扬【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音乐的学习也离不开兴趣。
要想使初中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最重要的是师生要正确认识音乐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进而重视这一学科。
当然,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影响学生的直接因素,倘若教师能运用娴熟的技能,以美妙的歌声感染学生,引领他们步入音乐的殿堂,学生自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激发兴趣音乐初中生正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初步形成,并逐渐趋向成人。
此时的他们,不管在心理上还是在身体上,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他们常常认为大人的世界跟自己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自己的世界比较时尚、新潮,而大人的世界,则比较古板、老套。
因此,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比较叛逆的行为。
音乐,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喜欢的,但是,他们喜欢的总是一些流行的东西。
他们认为流行的东西就是好的。
课本上的一些知识,他们都当作老古董了。
因此,我们会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语:“音乐课是杂科、豆芽课。
我不爱上音乐课,我不喜欢跳舞。
老师要我参加跳舞,我爸不让参加,怕影响学习,音乐课反正不考,我不感兴趣。
”而这些,必将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因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对音乐课的认识第一、要让学生知道,音乐课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它能开启学生智力,是学生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
音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能起到调节的作用,人们常说,学音乐的孩子是不会变坏的。
第二、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更要重视自己这一课,上好每一节课。
长期以来,一些农村中小学都把音乐课作为附属课,临近考试时期,音乐课就必须靠边站。
因此,音乐课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了。
长期下来,学生的音乐基础就变差,对学习也就没有兴趣了。
第三、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音乐课的开设,为音乐老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二、音乐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1、要做到穿着美。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小学音乐论文:探讨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言音乐在小学生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小学生可能对研究音乐缺乏兴趣。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研究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研究成绩和综合素质。
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为了激发小学生研究音乐的兴趣,我们首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研究环境。
教师应该采用鼓励和赞赏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对音乐的积极态度。
此外,学校也应该提供充足的音乐资源,如乐器、音乐书籍和多媒体设备,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结合实际生活和趣味活动为了增加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我们可以将音乐与实际生活和趣味活动结合起来。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音乐会、合唱团或乐队,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乐趣。
同时,将一些流行音乐或儿童歌曲纳入音乐课堂,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互动游戏、音乐欣赏和创作活动等方式来教授音乐知识。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培养演出机会和比赛为了激发小学生研究音乐的兴趣,我们可以培养他们参加演出机会和音乐比赛。
这些机会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教师可以组织校内的音乐演出,或参加校际音乐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音乐技能的平台。
结论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结合实际生活和趣味活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培养演出机会和比赛,我们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音乐兴趣论文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我们共同搭建学生自主学习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在儿童的心中璀璨地绽放!小学音乐是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
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保障。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
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
要想使孩子们喜欢上音乐课,就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
一、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音乐教室是孩子的音乐乐园,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唤起孩子对美的共鸣与追求。
例如:音乐教室的一侧墙壁上剪贴成用各色吹塑纸制成的动物贴画:弹琴的小松鼠,吹圆号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构成美妙的森林演唱会。
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个“我型我秀”的小红花评比台,这样可以激励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孩子们在紧张的文化课之后,迈进音乐教室的一刹那,无不被这优美而富有艺术情境的教学环境所感染,犹如进入音乐的殿堂。
乐海无涯“乐”作舟——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案例背景:歌曲《龙船调》是初中音乐第14册中的一首欣赏曲目。
这是一首优秀的湖北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最优秀的25首民歌之一。
它的词曲都很有特色,尤其是歌曲里面的对白,更是富有趣味感。
因此在教学此课时,我自鸣得意地设计了让学生念对白用哑剧动作进行表演这一环节。
可在实际表演时,学生却“毫无兴趣”,一下子让我手足无措,由此引发了我如下的思考。
案例描述:那天我经过认真备课,特设计了《长江两岸的民歌》这一课题。
在前面进行了江西省的简介及江西民歌《十送红军》的欣赏后,我利用课件引着学生走进了湖北省,开始欣赏湖北民歌《龙船调》:师:在湖北众多优秀民歌中,有一首歌曲很荣幸地入选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它就是――《龙船调》……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
在2003年11月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带着它飘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
你们想不想看当时的演出胜况?生:好!(甚至有学生还鼓起了掌)经过我语言上的渲染,学生想观看演出的欲望很强烈。
我暗自高兴:呆会儿让学生表演,肯定都能手舞足蹈了!师:(看了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的演出片断后,我提问)你感觉这首歌有何特点(如在旋律上、情绪上等方面)?生1:这首歌曲很欢快,让人听了很高兴。
生2:这首歌曲音调很高,让人感觉好像站在高处向远方打招呼。
生3:这首歌曲里面有外国人在说中国话,很有趣。
......结合学生的回答,我进行小结:“此曲以浅显质朴的歌词、明亮高亢的唱腔、风趣诙谐的唱白,成功地描绘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少数民族儿女的生活画面。
它的音乐特色在于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我小结时,不时有学生小声地说:“再看一遍,再看一遍”。
可我一看时间,呆会儿还要表演呢,时间不够了,我还得按预定的教案往下教。
于是我没理那些声音,就马上出示一个问题:“你会用动作来表演这首歌曲吗?”学生一听这问题,不作声了。
音乐方面论文15篇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方面论文摘要: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
音乐教育的主旨是经过长期的音乐熏陶,使青少年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发生变化,使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音乐教学,促进青少年智力的开发、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促进青少年劳动技能的提高,使之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音乐方面音乐论文音乐音乐方面论文: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非常活跃的因素,教师要选择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兴趣。
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社会生活总是伴随着大量的音乐,如用于节日庆典的礼仪音乐;用于广告、舞蹈的实用音乐;用于休闲、影视的背景音乐等,都与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音乐不仅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还能点缀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它已走出供人们娱乐、欣赏的圈子而体现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
有专家曾做过实验,给母鸡放音乐能提高产蛋量,给奶牛听音乐也能增加产奶量。
再看音乐用于医疗的菜单:《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军港之夜》能治疗心情不安症;《匈牙利狂想曲》、《喜洋洋》能能治疗精神抑郁症;《月光奏鸣曲》、《步步高》治疗烦躁、易怒症,等等。
结合生活中的这些音乐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主动探究、思考音乐对人生的意义,激发音乐兴趣,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具体的、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2.丰富教学手段,巩固兴趣。
随着中学学科的增加和分化,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会出现不稳定性,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富有激情,讲授生动、唱奏优美,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渐浓厚并得以巩固。
如有位教师在讲授“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时,将音乐作品与学生熟知的历史事件相联系:“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松花江上》;“一·二九运动”华北危机——《毕业歌》;“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太行山上》等,这样将音乐、历史相互融合,学生不仅掌握了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而且理解了音乐的时代风格,这种教学方法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性。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毕业论文提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音乐能够开发学生的感官技能、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表达和艺术鉴别能力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音乐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形成更健康、更完整的人格。
因此,提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是人类对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更可以挖掘出音乐的美和能量,使人们对它产生足够的兴趣。
特别是对于中学生这个年龄层,他们正处于音乐审美力得到极大提升的时期,因此我们应该提供足够的机会,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欣赏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组织社团、音乐协会或小合唱团、乐队等,让学生在这些团体中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
同时,利用音乐讲座、音乐会、音乐会比赛、歌唱比赛等活动,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欣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此外,还可以加强艺术教育和音乐心理辅导,提高音乐素养和音乐欣赏水平,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音乐体验。
二、建立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习音乐与学习其他科目不同,它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灵感和情感体验,只有在愉悦和放松的情况下,学生们才能够真正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欢愉和美好。
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性高、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例如引导学生唱歌、教授基本乐理知识、演奏各种乐器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听辨、尝试等多种方式,自然地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和价值。
同时,还可以进行集体合唱、合奏、合作演出等,增加学生的合作精神、表现自身的艺术才能和得到他人的赞许,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三、挖掘学生音乐特长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的音乐特长是一个关键环节。
“巧妙”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有句名言:“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
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作为音乐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在课堂中充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音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堂音乐课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课堂的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在学习歌曲《美丽的母鸡》中,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一只神采奕奕的大母鸡,昂着头,伸着脖子,拍着翅膀,张着嘴唱着歌,屁股下有一只还冒着热气的大鸡蛋,嘴边还有文字“瞧,我多神气!我生的蛋多大、多漂亮啊!哈哈……”学生见状,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这时,我给学生分发母鸡生蛋的头饰,自己也套了一个大大的母鸡头饰,同学们新鲜不已,个个兴高采烈地跟在我这只“大母鸡”后面叫咯咯,模仿母鸡下蛋的体态动作,模仿母鸡下蛋后高兴的情形,进而引导学生听音乐边唱歌词边做表演动作,学生乐此不彼,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
对于歌曲或乐曲中的一些节奏难点我运用划、念、拍、唱有机结合法进行练习,学生很感兴趣很快就能掌握。
首先,我把难点抄于黑板上,先划拍、接着边划边念,然后口手并用,最后再用双手把节奏拍出来。
当学生能正确地拍出节奏后再按节奏唱曲子。
由于眼、口、手三者并用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因此学生印象特别深,难点便迎刃而解了。
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摘要:音乐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之一,该如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呢?我努力在音乐教学中寻找突破。
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用游戏、故事、表演等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兴趣;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75-001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地通过游戏、故事、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从而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游戏激趣,引导学生在“玩”中求知,在实践中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由此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教育、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这彻底改变了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传统教法,真正体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我在教学中选择有趣味的各种游戏,融知识娱乐为一体,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中掌握好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撞击起创造思维的火花。
例如教学《大鹿》一课节奏练习这个环节,在课堂上我组织了这么一个别开生面的游戏活动:请几个同学架起一座房子,一个同学头戴大鹿头饰扮演大鹿站在房子里,教师分别弹奏表示小白兔、小猴子、大灰狼等动物的旋律,谁听到自己所扮演的动物的旋律就学做相应的动作走到大鹿房子门前,用木鱼的敲击声表示敲门。
但要进来还需要过一关,大鹿在门内打一个节奏,要求门外的每个小动物变换其中的一小节节奏后,成为一句新节奏后方可进门,等所有的小动物都进了门,大家集聚在一起随着音乐欢快地唱歌、跳舞。
谈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关键词]:音乐学习兴趣学生兴趣,是成功的起点。
人们只要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
在初中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那么,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呢?一、注重情感交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对于一个人的品德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只有启动学生的感情,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的潜能。
所以,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学生与教师,学生与音乐,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产生内在的情感交流,显得非常重要。
如在欣赏女声独唱《丹顶鹤的故事》时,我把这个感人的故事首先讲给学生们听:一位23岁的女大学生为了寻找两只失踪的丹顶鹤,不幸身陷沼泽,长眠于江苏省盐城的苍茫芦苇丛中。
我说,老师深深地被这凄美的故事、优美的旋律所打动,不知同学们听后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说的话?接下来,学生们很认真地聆听乐曲,并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感受,纷纷表达对主人公的崇敬和对优美旋律的喜爱,积极地和我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
二、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好的音乐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形成他们学习音乐的动力。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如在欣赏古琴曲《流水》,我让学生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
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学生们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转变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阶级,求知欲、表现欲和竞争欲强烈而旺盛。
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使学生们在充分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从而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在教学欣赏《辽阔的草原》时,我前十分钟让学生们自己欣赏,然后把学生分成五组,要求根据歌曲内容自行设计,编排五分钟左右的舞蹈,各组进行展示比赛,最后评出优胜组。
激发音乐兴趣论文
摘要:音乐是美的艺术,它会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洁。
在小学教育阶段,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音乐教育对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文化和艺术修养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现代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要贯彻素质教育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就不能忽视。
因此,让学生从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力,从而净化心灵、启迪。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故事、教师到位的示范、适时的鼓励都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良好手段。
虽然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是一种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
那么如何去引导、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
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音乐教学就是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
在低年级学生音乐课上,他们更是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因
而,为歌曲编配动作,通过音乐形象创编故事,边唱边表演就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
特别是在遇到歌曲是具体的并易于动作表现的时候,应尽量让学生自编动作来学习感受。
例如:学习《洗手绢》一课时,歌词是易于用动作来表现的。
像“红太阳”,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斜上举来模仿太阳的样子;唱“妈妈洗衣我也来”这一句时,学生会用挽袖的动作来表示等;当把这一系列的动作贯穿起来做时,由于学生对自己编创的动作特别有感情,以情带声,歌曲也就会唱得特别投入,效果也特别好。
这种把学生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编成小故事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开展兴趣活动,培养音乐兴趣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按兴趣来组成学习小组,自己组织开展活动。
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学生的音乐兴趣得到提升,音乐技能得到提高,在互学实践中个人的兴趣又得到了拓展。
例如:乐器小组研究为歌曲配伴奏,同时还能研究编配技巧。
课堂上他们还可以自己学着制作乐器,用各种材料制成不同形状的串铃、鼓、沙锤等,虽然这些手工品看起来很粗糙,但处处折射出他们的智慧。
节奏小组在寻找歌曲中节奏难点的同时还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教会其他同学。
他们从学生自己的角度考虑学习的方法,进而在同学间产生共鸣。
另外,还可以组成唱歌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配乐朗诵小组等。
有了这些兴趣小组的参与,音乐课堂就变成了一个立体的学习空间。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
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四、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育教育
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点组成部分。
对美的正确感受和创造,是他们思想意识、情感、文化修养的表现。
小学音乐教育包括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它是通过音乐艺术的形式对小学生开展形象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重要途径。
通过音乐教学,引导小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感受音乐展现出来的崇高理想,形成高尚的、美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音乐审美活动能够使小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的确在实施美育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五、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才能
提高审美感知力,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实践,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情感和快感。
选择那些具有优美旋律、富有明快节奏的音乐,让学生深感乐曲之美;选择形象鲜明的音乐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情感得到满足;创设赏心悦目、轻松愉,决的音乐学习环境与艺术氛围,使学生感到快乐。
这样,让学生在听、唱、奏、律动等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审美情趣,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提高审美感知能力,从而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育出学生热爱音乐的种子。
例如,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剪辑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两军激战的场面,融合听觉、视觉、想像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感知,从音乐内容中充分展现了军营如林、战鼓隆隆、铁骑驰骋的壮阔场面,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它会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洁。
在小学教育阶段,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音乐教育对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文化和艺术修养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现代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要贯彻素质教育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就不能忽视。
因此,让学生从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力,从而净化心灵、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