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学四年级数学西师大版万以上数的读写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0.20 MB
- 文档页数:10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万以上数的认识课程目标依据:“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新课标对数的认识部分新增的一大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大量的感知与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十万、亿等大数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比较直观、形象、清晰的认识。
因此引导学生估计、推想、描述、交流等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倾听、碰撞、接纳、感受的过程中加深对十万、百万、亿等大数的理解。
另外,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网络。
教材内容分析:这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
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先从图书馆藏书册数切入,然后以学生在图书馆中查阅资料为线索,灵活地将一些不同领域的现实性素材串在一起,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泛的空间,将数学知识有机地融入现实生活之中,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教材呈现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内外景观藏书量以及国内外四家知名图书馆截至2002年底的藏书册数,启发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入对万以上数的认识。
对计数单位、万以上的数的读法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与探索。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基本上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则,同时对数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根据知识的迁移,学生对于万以上数的认识,基本上能自主掌握。
鉴于学生学习的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自主探究,讨论交流,通过对知识的迁移、分析,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
教与学策略分析:迁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用到,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时,首先是对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及之间进率的回顾,同时借助计数器强化数感,利用计数器拨数,以此引入新的计数单位,这也是认识“十万”这个新计数单位的最佳突破口,在此过程中既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西师版篇一: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万以上数的认识1、多位数的读写第一课时:认识数位顺序表教学内容课本第11—13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记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3)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4)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猜一猜。
谁能猜一猜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数一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2、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指出:从上面的数数中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10个一万是一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
出示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数位。
(2)认识数位分级。
师: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3)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规律。
①小组讨论。
让学生说一说从观察中发现了什么?②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补充。
三、巩固练习提问:1万级的数位有哪些?2、从右起第三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右起第七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3、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四、全课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第1题课题第二课时:多位数的读法教学内容课本第14—16页例1、例2,“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的读写教案西师大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15页。
教学目的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多位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位数卡片。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教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藏书量是多少吗?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有两个小朋友通过上网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 170000 m2,截至 xx年底馆内藏书 21600000册,并且每年以600000~700000册的速度递增……当他们看到这些资料时被图书馆的建筑宏大、历史悠久,藏书量的与日俱增所吸引。
小女孩说“这些数可真大呀!”小男孩说“该怎样读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
二、自主探究1.孩子们还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
谁来说说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十? 10个一百?10个一千是多少?如果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学生: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教师:10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像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那么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2.观察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学生:①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百位”。
②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
③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能熟练地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大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的疆域和人口数量等的表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地理挂图、学具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拓通准备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及两条信息。
师:读了这两条信息,你知道了什么?生甲:我国的陆地面积约9 600 000 km2,人口总数约1 300 000 000。
生乙: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
生丙:我还发现这两个数特别大,末尾的“0”很多,读写起来都不方便,容易出错。
师:是啊,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所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你能想个好办法,使上面的数字读写起来更简便吗?生甲:可以把后面的“0”去掉几个。
生乙:要保证改写后的数大小不变,可以改写成用“万”或“亿”来作单位。
师:你们真棒!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把它们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
二、共同探究课件出示例1。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出的数很长,且0特别多,既容易写错,也不方便。
你有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表示吗?生:可以改写成96万km2。
师:大家同意吗?为什么?谁能说一说?生甲:不同意。
因为这个数读作九百六十万,不是九十六万,他多去掉了一个“0”。
生乙:我也不同意。
因为它的百万位上是9,十万位上是6,万位上是0,表示960个万,所以只能省略个级里的四个0,写作960万。
师:你说得很好。
那怎样简写1 300 000 000呢?生丙:1 300 000 000读作十三亿,就直接写成13亿。
生丁:我先分级,再把个级和万级的“0”都省略,添上“亿”字,也是13亿。
三、合作交流师:2007年,我国油类植物总产量达到约94 560 000吨。
这个数怎样写简便?生:94 560 000=9456万。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一万以上数的认识1.万以上数的读写第1课时万以上数的读法(一)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页至第4页例1,第5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4.让学生经历用万以内数的读法迁移万级以上数的读法的过程,会正确读出万级以上的数。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读数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位数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多媒体出示,学生口答)(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2)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排列的?(3)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老师可以抽生回答,再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数位顺序表。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千百十个(一)2.激发认知需求。
投影仪出示主题图(1)同学们,这里是两名同学在网上查阅到我国国家图书馆的一些资料,仔细看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学生看完图后,老师抽生回答。
如果学生不会读出资料中的大数,老师可以顺势引出并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如果学生会准确读出资料中的大数,老师可以追问这样读的理由是什么?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验证一下。
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数位顺序表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借助黑板上的数位顺序表格,让全体学生一万一万地数,数到九万后是十万,如何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出来?(2)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并认识: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万是“十万”。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
万以上数的读写(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第3页例题1以及相关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学情分析新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将数概念的教学划分为若干阶段。
第一学段出现的整数认识教学有三次:一是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20以内各数的认识;二是本学期一年级下第三单元,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三是二年级上学期认识万以内的数。
万以上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延续,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上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开始,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知道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会利用分级正确读出万以上的数。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知道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
正确说出数位顺序表及十进制计数法。
过程与方法:能熟练的数万以上的数。
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会读简单的万以上的数。
难点:认识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数位顺序表、数字卡学生准备:卡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前热身:PPT依次显示580、4560、1000学生齐读。
最后出示76543210让学生快速读出。
个别学生可能会迟疑。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大数后进行思考,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该怎样读呢?”从而导入新课。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万以上数的读写(一)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写(一)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验数,学生感知大数的存在,对大数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