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第七章控制测量概念和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73
2、控制测量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地面标志点(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建立控制网,这种测量工作称控制测量。
高斯投影:是一种横轴椭圆柱面正形投影,是地球椭球面与平面间正形投影的一种,先由德国数学家,大地测量学家高斯提出,后由德国另一位测量学家克吕格推导出实用的坐标投影公式后,这种投影才得到推广,所以该投影又称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15、国家大地控制网: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广大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并使其依一定的比例图形构成网状,在网中测量角度,边长和高差,然后在一个统一坐标系统中算出这一些点的精确位置,这个网状统一整体称之为国家大地控制网。
视准轴误差:望远镜的物镜光心与十字线中心的连线称为仪器的视准轴。
仪器的视准轴与水平轴不垂直所产生的误差称为视准轴误差。
高程基准面:就是地面点和空间点高程的统一起算面。
3、三角高程测量:利用控制点间距离,测定点间垂直角,用以计算高差、推算控制点高程。
4、边连式:指同步图形之间由一条公共基线连接,这种布网方案网的几何强度较高,有较多的复测边和非同步图形闭合条件,在相同的仪器台数条件下观测时段将比点连式大大增加。
2、工程水平控制网布设原则:分级布网,逐级控制——要有足够的精度——要有足够的密度——统一的规格3、导线测量法: a优点:布设灵活,在隐蔽地区容易克服地形障碍,导线测量只要求相邻两点通视,故同降低觇标高度,造标费用少,且便于组织观测,网内边长直接测量,边长精度均匀。
b缺点:导线结构简单,没有三角网那样多的检核条件,有时不易发现观测中的误差,可靠性不高,单线推进,控制面积不如三角网大c适用:地形平缓的地区三差改正:垂线偏差改正:在每一个平面点上,把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向值而应加的改正定义为垂线偏差改正。
标高差改正:当进行水平方向观测时,如果照准点高出椭球面某一高度,则照准面就不能通过照准点的法线同椭球面的交点,由此引起的方向偏差的改正。
《测量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测量学课程编号: 070501025英文名称: Surveying 授课对象:2013级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CAD制图等学时:36学分:2课程简介:测量学是研究整个地球的形状及大小和确定地球表面点位关系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主要讲述测量学的坐标知识基础、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直线定向、误差理论、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绘与应用等知识,课程讲授过程中结合水准仪、经纬仪、手持GPS、全站仪、RTK等设备进行教学,力求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测量学的基础理论有系统的认识,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学会利用测量学知识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1、李玉宝等,《测量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学》编写组.《测量学》.测绘出版社.19963、杨正尧.测量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7考核方式:考查成绩评定: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成绩两部分。
平时作业占20%、课堂表现占10%,期未考试占70%。
执笔人:谢成德编写时间:2015.8.18《测量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任务《测量学》作为地理科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地资源管理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特点,课程主要围绕测量学基础理论与常用测绘仪器的使用进行讲解和实践。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习者掌握坐标基础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直线定向、误差理论、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绘及应用等知识点,并通过大量的测绘实践活动掌握常用测绘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利用所学测量知识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相关测量仪器构造,能够较熟练地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了解现代高新测绘技术;掌握基本的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具备一定的地形图测绘与应用能力。
第七章 控制测量1、测绘地形图和施工放样时,为什么要先建立控制网?控制网分为哪几种?答: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所以要先建立控制网。
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哪些?选择导线点应注意哪些事项?导线的外业工作包括哪些内容?答:导线点布设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选择导线点应该注意:(1)相邻点间必须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3)视野开阔,便于测图或放样;(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外业工作包括:(1)踏勘选点(2)测角(3)量边(4)联测3、已知A 点坐标x A =437.620,y A =721.324;B 点坐标x B =239.460,y B =196.450。
求AB 之方位角及边长。
m D X Y X m Y AB AB AB AB AB AB 035.5616.59812496.59816918016.198874.524arctan 1800,016.198620.437460.239,874.524324.721450.196='''='''+=--+=<∆<∆-=-=∆-=-=∆o o α4、闭合导线1-2-3-4-5-1的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列入表7-30,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999.499,001.500,569.372,251.315,628.521,433.215,163.615,189.369198.586198.86500593.435407.64500,430.127,750.184,059.149,818.99,535.93,756.153,965.28,404.66198.8661.10785.763174.0223.86407.6461.10785.76315.0386.64200013300185.763230.01230.0174.015.0174.0481.127018.149494.93982.28223.8615.0794.184853.99721.153390.66386.64481.127sin ,794.184cos 018.149sin ,853.99cos 494.93sin ,721.153cos 982.28sin ,390.66cos 223.86sin ,386.64cos 00541260015871800063341800063340331891800394303180039430300928718003812111800381211036012518000521561800052156000215018000541261800054126033189212431890092872121928703601252124601250002150212102150001587212115871180)25(2431892192872460125210215021158711554433121212125151454534342323121212121212222251515151515145454545454534343434343423232323232312121212121215112545514344532334212231254321=========+='∆+==-='∆+=='∆='∆-='∆='∆-='∆--='∆='∆-='∆=⨯-=⨯∑-+∆='∆-=⨯--=⨯∑-+∆='∆<==∑==+=+==+--+==++---===∆==∆-==∆==∆-==∆-==∆==∆-==∆==∆-==∆'''='''-+'''='-+='''='''-+'''='-+='''='''-+'''='-+='''='''-+'''='-+='''='''-+'''='-+='''='''=''-'''=''''=''-'''=''''=''-'''=''''=''-'''=''''=''-'''=''=⨯--'''+'''+'''+'''+'''=Y X Y X Y X Y X Y Y Y X X X Y X Y X Y X Y X D D f Y Y D D f X X D f K f f f f f D Y D X D Y D X D Y D X D Y D X D Y D X f y x y x y x ααααααααααβααβααβααβααβαααββββββ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5、附合导线的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列入表7-31,计算附合导线各点的坐标。
测量学第三版(许娅娅著) 课后答案下载测量学第三版(许娅娅著) 课后答案下载《测量学(第3版)》共分十五章,__章介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第二章至第五章阐述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测量仪器(包括常规和新型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第六章介绍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第七章介绍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测量与计算方法;第八章介绍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传统方法和数字化测图的方法;第九章介绍大比例尺地形图应用及数字地面模型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第十章介绍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介绍道路中线测量,路线纵、横断面测量;第十三章介绍桥梁测量;第十四章介绍隧道测量;第十五章简介“3S”技术及其应用。
《测量学(第3版)》可作为包括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和公路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测量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测量学第三版(许娅娅著) :内容简介__章绪论__节测量学的任务与应用第二节测量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三节测量学的基础知识第四节测量工作的'基本概念思考题与习题第二章水准测量__节水准测量原理第二节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第三节水准测量的实施及成果整理第四节 DS3级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第五节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第六节自动安平水准仪第七节电子水准仪第八节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思考题与习题第三章角度测量__节角度测量原理第二节光学经纬仪第三节水平角测量第四节竖直角测量第五节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第六节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第七节电子经纬仪思考题与习题第四章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__节钢尺量距第二节视距测量第三节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第四节电磁波测距仪的检验第五节直线定向第六节方位角测量思考题与习题第五章全站仪测量__节概述第二节全站仪的使用第三节全站仪的检定思考题与习题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 __节概述第二节衡量精度的指标第三节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第四节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第五节权及加权平均值思考题与习题第七章控制测量__节概述第二节控制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第三节导线测量第四节三角测量第五节交会定点第六节坐标换带计算第七节三等、四等水准测量第八节三角高程测量思考题与习题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__节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大比例尺地形图传统测绘方法第三节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思考题与习题第九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__节阅图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地形图的基本应用第三节地形图的工程应用第四节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在路线工程上的应用思考题与习题第十章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__节概述第二节测设的基本工作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一章道路中线测量__节概述第二节交点和转点的测设第三节路线转角的测定和里程桩设置第四节圆曲线测设第五节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测设第六节虚交点的测设第七节复曲线的测设第八节回头曲线的测设第九节道路中线逐桩坐标的计算第十节用全站仪测设道路中线第十一节用GPS RTK技术测设公路中线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二章路线纵、横断面测量 __节概述第二节基平测量第三节中平测量第四节横断面测量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三章桥梁测量__节概述第二节桥位控制测量第三节桥轴线纵断面测量第四节河流比降测量第五节桥台、桥墩施工测量第六节涵洞施工测量第七节其他构造物施工测量思考题与习题第十四章隧道测量__节概述第二节隧道洞外控制测量第三节路线引测进洞数据的计算第四节竖井联系测量第五节隧道洞内导线与洞内中线测量第六节隧道洞内水准测量第七节隧道开挖断面测量第八节辅助坑道施工测量第九节隧道贯通误差分析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五章“3S”技术简介__节概述第二节 GPS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第三节 GPS坐标系统第四节 GPS定位原理第五节 GPS测量的实施第六节实时GPS的应用第七节 GIS与RS技术简介第八节“3S”集成技术与应用简介思考题与习题测量学第三版(许娅娅著):目录点击此处下载测量学第三版(许娅娅著) 课后答案。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2. 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
4. 能够独立进行控制测量操作,并处理测量数据。
5.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的定义和分类2. 控制测量的原理和方法3. 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4. 控制测量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5. 控制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控制测量的概念、作用、意义、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控制测量的原理、仪器使用、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所:实验室或教室。
2. 教学设备:控制测量仪器、工具、示教板、投影仪等。
3. 教学材料:教案、PPT、实验指导书、测量数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控制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控制测量的定义、分类、原理和方法,结合示教板和PPT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控制测量的相关概念。
3. 仪器演示:展示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熟悉测量仪器的外观和功能。
4. 操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控制测量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测量操作步骤和技巧。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控制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测量数据进行工程计算和分析。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兴趣。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控制测量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b. 控制测量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评价方法:a. 课堂问答、讨论和练习。
b. 实验操作考核和数据准确性。
c. 实验报告和成果展示。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1.1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控制测量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地面标志点(控制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位置,建立控制网,这种测量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的基本任务1在设计阶段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
2在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
3在工程竣工后的运营阶段,建立以监视建筑物变形为目的的变形观测专用控制网。
控制测量的作用1 为测绘地形图,布设全国范围内及局域性的大地测量控制网,为取得大地点的精确坐标,建立合理的大地测量坐标系以及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及重力场等参数。
2 控制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控制测量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建立和维持工程和国家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的原理和方法。
研究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精密仪器和科学的使用方法。
研究地球表面测量成果向椭球面及平面的数学投影变换及有关问题的测量计算。
研究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大地水准面:水准面因其高度不同而有无数个. 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延伸到大陆下面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水准面。
1.3 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铅垂线是外业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外业测量工作的基准面3.大地高、正高及正常高H大=H正+NH大=H常+ζ4.垂线偏差地面一点上的重力向量g和相应椭球面上的法线向量n之间的夹角定义为该点的垂线偏差。
根据所采用的椭球不同可分为绝对垂线偏差及相对垂线偏差。
垂线同总地球椭球(或参考椭球)法线构成的角度称为绝对(或相对)垂线偏差,它们统称为天文大地垂线偏差。
测定垂线偏差方法:天文大地测量法;重力测量法;天文重力测量法;GPS方法。
作业1. 控制测量学的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简述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2. 野外测量的基准面、基准线各是什么?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基准线各是什么?为什么野外作业和内业计算要采取不同的基准面?3. 什么是控制测量,其分类有哪些?4.名词解释大地水准面、总地球椭球、参考椭球、垂线偏差。
第七章 椭球面上的基本计算§1 地球椭球的基本知识一、地球形状的概念地球的自然表面——不规则;不能在上面进行计算; 大地水准面——平均海水面延伸得到的封闭曲面,最接近大地自然表面; ∵大地水准面具有性质:大地水准面上任一点处的垂线(重力方向)与该点处切面正交;又:重力是离心力与地心引力的合力(离心力与地心引力之比约1:300),而大地水准面上各点处引力不等,造成各点处垂线方向各异。
∴各点处切面组成的曲面-—大地水准面亦不规则,有微小起伏,是一个具有物理性质的曲面。
实践和理论均可证明:1)在各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不平行性不很明显)上测得的水平角,因归化到大地水准面上改正极微小,完全可以看成大地水准面上的角值;2)各高程面上测得之边长也可化算到大地水准面上;3)地面点的高程亦从大地水准面起算。
结论: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外业的基准面;但它是物理曲面而非数学曲面,所以不能作为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形体;地球椭球—-代表地球形体的旋转椭球体;椭球面上处处法线与该点的切面正交,是一个具有数学性质的曲面;总地球椭球-—与大地体最接近的地球椭球。
应满足: ①其中心应与地球质心重合;②旋转轴应与地轴重合,赤道应与地球赤道重合; ③体积应与大地体体积相等;④总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高差平方和最小。
参考椭球——与某一局部大地水准面密切配合的椭球。
二、椭球的几何元素与参数 1。
椭球的元素长半径:a 短半径:b 2.椭球的参数扁率: α=(a -b )/a 第一偏心率: a b a e /22-= 第二偏心率: b b a e /22-=' 式中:22b a -—-椭圆的焦距,即椭圆的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3。
关系式21e b a '-= 21e a b -=)1(2e e e -'= )1(2e e e '-='(1+ e ′2) (1-e 2)=1 e 2=2α -α 2 ≈2 α (α ≈1/300)我国解放前使用海福特椭球等。
填空题库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水准面。
3-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4-水准面是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5-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6-地球的平均曲率半径为6371km。
7-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坐标x轴。
8-地面某点的经度为131°58′,该点所在统一6°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是129°。
9-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坐标恒大于零,将x轴自中央子午线西移500km。
10-天文经纬度的基准是大地水准面,大地经纬度的基准是参考椭球面。
11-我国境内某点的高斯横坐标Y=22365759.13m,则该点坐标为高斯投影统一6°带坐标,带号为22 ,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29°,横坐标的实际值为-134240.87m,该点位于其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以西。
12-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该点的绝对高程,而至某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它的相对高程。
第2章水准测量1.高程测量按采用的仪器和方法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三种。
2.水准仪主要由基座、水准器、望远镜组成。
3.水准仪的圆水准器轴应与竖轴平行。
4.水准仪的操作步骤为粗平、照准标尺、精平、读数。
5.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竖轴铅垂,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6.望远镜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物像没有准确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
7.水准测量中,转点TP的作用是传递高程。
8.某站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506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882 m。
9.水准测量测站检核可以采用变动仪器高或双面尺法测量两次高差。
10.水准测量中,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竖轴铅垂,调节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视准轴水平。
第3章角度测量1-经纬仪主要由基座、水平度盘、照准部组成。
1:控制测量学: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2:控制测量:获得控制网中控制点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量工作。
工程控制测量:所有为工业和工程建设测量而建立的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总称。
工程控制测量的基本任务:测图控制网:在设计阶段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用于建筑物的设计和区域规划;施工控制网:在施工阶段建立,作为施工测量和放样的依据;变形监测控制网:在工程竣工后的运营阶段建立,以监视建筑物(构筑物、大型设备)变形为目的,精度要求较高。
工程控制测量与大地控制测量的关系:和大地控制测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密切相关;经常需要联测大地控制网;是大地控制测量学的直接应用者,而不能简单理解为其中的一部分;工程控制测量的精度不一定低于大地控制测量;测量范围小于大地控制测量范围,但绝大多数情况并非平面测量,尤其是大型工程的控制测量。
工程控制测量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建立和维持高科技水平的工程水平控制网和精密高程控制网的原理和方法,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地学科学研究的需要;研究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精仪器和使用方法;研究控制网测量成果的数学投影和变换及有关问题的测量计算;研究高精度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控制测量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及应用3:铅垂线:地球上的质点所受的万有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称为重力,重力的方向称为铅垂线方向。
大地水准面:假定海洋水体只受重力作用,处于静止和平衡状态,将海洋表面延伸到大陆下面并处处保持与垂线方向正交所形成的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外业测量的基准面,铅垂线是外业基准线;参考椭球面是内业计算的基准面,法线是内业计算的基准线。
大地水准面的性质: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地壳高低起伏,所以重力方向有局部变化,致使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大地水准面也就不规则,无法用数学公式准确表达,其形状无法确定,因此不能作为大地测量的计算基准面。
参考椭球:把形状和大小与大地体相近,并且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确定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