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_有机复合污染土壤的电动强化修复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35.91 KB
- 文档页数:7
ECOLOGY区域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研究现状陈新涛1,陈同婷2,刘玉栩21.苏州水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苏州昂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也需要看到所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问题。
当前阶段,如何借助多种技术优势,针对性解决重金属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许多专家、学者重点研究的问题。
为此,本文在综合了相关调查和研究之后,浅析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和技术应用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4-0185-0001一、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的物理修复技术分析(一)常见的物理修复方法1.换土法换土法指的是针对部分土壤污染不严重的地区,将未受污染的土壤与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结合,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
换土操作中,在未受污染土壤选择时需要尽可能选择与污染土壤性质和结构相似的土壤,保证土壤的质量。
2.翻土法这是在当前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是通过深耕处理,将地表上被污染的土壤和地下干净土壤进行置换处理。
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并且时间成本投入过高。
因此,多是被集中使用在一些污染范围较小的土地中。
(二)物理修复中的电动修复方法在电动修复方法应用过程中,重金属离子在不同电场作用之下其定向移动方向不同,在水饱和状态中的污染土壤进行电极插入操作,并且通过低直流电方式,让其形成固定电场。
针对含有重金属的土壤来讲,其会充分借助电迁移、电渗流和电泳方式,在电极两端进行反应。
随后,需要在电极室中对所出现的重金属进行统一、集中修复。
从该技术特点来看,其应用效果良好,二次污染程度较低。
因此,当前该技术多被使用在透水性较差的黏土类土壤修复工作中。
(三)物理修复方法中的热解吸法在热解吸法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微波、蒸汽和红外辐射等相关技术,对被污染土壤进行升温加热处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作者:王慧芳李辕成杨雪吕东蓬来源:《种子科技》2021年第20期摘要:土壤以多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文章主要从近些年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常见土壤重金属,如镉(Cd)、砷(As)、汞(Hg)、铅(Pb)等对人体的危害,介绍了相关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3种修复方式。
其中,物理法包括电修法、空气浸提技术等,化学法包括氧化还原技术、添加天然无机矿物材料等,生物法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联合修复技术,而生物修复技术由于成本低、不会引起二次污染,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重金属污染;联合修复文章編号:1005-2690(2021)20-008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X53 文献标志码:B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基本上都来源于土壤。
据国土资源部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已达到了1 000 hm2,约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
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会随地下水进入到食物链中,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并提出许多相应的解决措施。
科技虽然带给了人们很多便利之处,但也给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1 重金属土壤现状1.1 国内现状中国土壤环境质量全国调查报告(2014年)显示,我国土壤污染已达16.1%,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及轻微污染的占比分别为1.1%、1.5%、2.3%、11.2%。
土壤污染的种类主要有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由于具有累积性、隐蔽性、不可降解性等特点,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2]。
1.2 国外现状人们每天使用数千种不同的化学物质,据环境污染期刊-特刊全球土壤污染状况报道,到2030年,全球非药物化学物质的使用将激增,导致环境污染负担不断增加[3]。
20世纪中叶,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家随意倾倒化学试剂,当地土壤被严重污染[4],截至目前,土壤污染已遍布各大洲各大洋,但是这些发达国家实施管理措施较早,比如荷兰从1985年开始对土壤污染采取有效措施,国土面积45 000 km2的荷兰每年用于修复受污染土地的费用折合人民币达到31亿元以上[5]。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学生姓名:王继宇学号: 201172136班级:作物(zyxw)S111学院:农学院课程:环境生态学指导教师:周建利二○一二年六月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揭示了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然后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危害,最后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措施。
关键字:土壤污染重金属来源特点修复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普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统计,1980年我国工业三污染耕地面积266.7万公顷,1988年增加到666.7万公顷,1992年增加到1000万公顷。
目前,全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耕地面积已接近2000万公顷,约耕地面积的1/5。
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1000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1]。
据农业部环监测系统近年的调查,我国24个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经济发展快地区的320个重点污染区中,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6万公顷,占调查总面积的20%。
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其是Pb、Cd、Hg、Cu及其复合污染最为突出。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较普遍,污染面积近1000万公顷,其次是Pb、Zn、Cu、Hg等。
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Cd、Cr、As、Pb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据粗略统计,过去50年中,排放到全球环境中的Cd达到2.2万吨、Cu 93.9万吨、Pb78.3万吨、Zn13.5 万吨。
其中有相当部分进入了土壤,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2]。
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复合污染一般是指在同一环境介质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种类不同、性质不同的污染物共同存在且互相作用或反应,从而引发的污染。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复合污染物组合,在土壤环境中较为普遍存在。
重金属离子与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影响其自身的理化特性、迁移转化规律,甚至影响生物毒性,这使得采用原有的化学、物理、生物、电化学等单一的修复技术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目前,各国学者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环境生态和环境毒理方面,而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联合修复技术研究相对较少。
为更加深入了解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特点,并为优化其协同处理过程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此类复合污染类型和主要来源、交互作用及联合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引言重金属和有机物是土壤环境中常见的两种污染物,它们都具有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的特点。
重金属如铅、镉、汞等可以在土壤中积累并进入食物链,引发慢性中毒。
而有机物污染则通常来源于农药、工业废水和城市固体废弃物等,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态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然而,实际情况中,土壤往往同时存在着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复合污染现象。
复合污染的修复相比单一污染更加复杂,因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和共同的影响机制。
因此,研究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联合修复技术成为解决土壤环境问题中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1重金属和有机物的交互作用与单一污染体系相比,复合污染体系更加复杂,污染物与污染物之间、污染物与生物体之间都会发生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复合污染效应。
土壤中重金属与有机物的交互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吸附行为的交互作用。
一般是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与有机物之间存在着对土壤吸附点位的竞争,主要发生在腐殖质部分;(2)化学过程的交互作用。
包括吸附-解吸、络合解离、氧化-还原和酸碱中和反应等,重金属、有机物共存生成的络合物或重金属有机化会改变两者的物化行为,从而影响其水溶性、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等;(3)微生物过程的交互作用。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及其机理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重金属污染土壤不仅会危害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各种土壤修复技术,其中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及其机理研究。
一、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通过菌、细菌等生物物质进行修复的一种方法。
通过生物修复,可以减少污染物的含量,改善土壤环境,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生物修复机理研究表明,有些细菌能够将重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元素,从而减少了重金属离子的毒性。
同时,一些细菌能够通过吸附重金属到细胞表面或通过细胞内不同途径来将其移动到细胞内部,形成金属沉淀或锁定,达到重金属的净化作用。
此外,一些微生物可以产生有机酸,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和吸附,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二、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的方式进行修复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化学试剂包括碳酸钙、磷酸盐等。
化学修复的机理研究表明,碳酸钙可中和重金属离子的酸性,促进其沉淀和稳定,从而达到减少重金属含量的作用。
磷酸盐则通过其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沉淀物,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三、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通过物理手段进行修复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物理修复手段包括电渗析、高效离子交换树脂等。
电渗析的机理研究表明,重金属离子和其他离子可以随着电场在土壤中移动,并被收集在电极上,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高效离子交换树脂则是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将重金属离子从土壤中吸附到树脂中,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综上所述,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探索各种土壤修复技术。
通过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改善土壤环境,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不断提高土壤修复技术的效率和可行性,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现状及其修复技术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有机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保障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之而来的农药残留问题也逐渐凸显,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本文旨在综述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分析其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时探讨现有的土壤修复技术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未来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和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有机农药的种类和使用情况,阐述农药污染土壤的主要途径和机制。
接着,将重点分析农药污染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农产品安全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综述现有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以期为解决有机农药污染土壤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二、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现状分析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有机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保障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方式以及农药残留问题,使得有机农药成为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前,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十分严峻。
一方面,许多地区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依赖农药,导致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量超标。
这些残留农药不仅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肥力,还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的农药使用指导和技术支持,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往往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污染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需要开展系统的调查和评估工作。
这包括对土壤中农药残留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农药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监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为制定有效的修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还需要加强对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农业有了很大进展,工农业现代化技术越来越先进。
但是随着我国工农业的逐步现代化,许多地区的土壤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只依赖传统修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治理要求,因此生物修复技术应运而生,因其无害、绿色、环保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物修复主要可分为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两大类,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危害,其次探讨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现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土壤修复;植物修复;生物修复引言重金属污染在我国环境污染中所占比重较高,对土壤的危害性较大,不仅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存在多种形式,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相较于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来说,其较低的成本、效果的稳定性、二次污染小等优势都提高了其应用的广泛性,成为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
1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危害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地区主要分布在工业核心区域,包括长江经济区、珠江经济区,总体来看,南方污染情况较北方严重。
重金属来源主要分为两方面: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较人为因素产生的影响较轻,伴随地壳运动,地质发生变化,矿物风化,地表径流以及大气迁移产生,此类因素产生影响较小。
人为因素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近现代我国工矿业发展迅速,各类矿石、煤炭原材料开发量巨大,废弃尾渣露天无序堆放,经过雨水沉降作用进入地表径流;研究表明在矿场、钢制厂、火力发电厂及重工业区周边的土壤重金属检测值明显高于非工业区域。
重金属元素大多为人体非必须元素且多数为有害元素,人类长期食用重金超标食物,或是饮用超标饮用水,均会损害人体健康。
2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现状研究2.1物理化学修复技术(1)土壤淋洗。
该种技术类型主要通过土壤淋洗转移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元素,其中,淋洗液主要为清水或者增强重金属元素溶解性的试剂溶液。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电化学修复摘要:电化学修复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污染土壤的绿色原位修复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和成本低廉的特点,而且不影响生态环境,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一种环境修复技术。
本文介绍了其原理,影响因素,优点及缺点。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Abstract Electrochemistry remediation is an in-situ remediation technique。
it develops recently.This technology is convenient in installation, simple in operation ,cheap and does not disrupt environment, thus is a potenti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influence factor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Keyword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remediation一前言随着工业废水和城市垃圾的大量排放,污水的农业灌溉,土地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
就土壤本身而言来讲,均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其中很多是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如Mn、Cu、Zn等,因此只有当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元素积累的浓度超够了作物需要和可忍受程度,而变现出受毒害的症状,或作物生长虽并未受害但产品中某种重金属含量超过标准,造成对人畜的危害时,才能认为土壤被重金属污染。
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比较突出。
这是因为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分解,而且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被微生物所富集,有时甚至能转化为毒更强的物质。
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难彻底消除。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不仅危害农作物的生产,而且还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6):1098-1104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摘要:许多污染场地都呈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叠加的趋势,给修复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以红壤为供试土壤,以铜和芘为代表性污染物,研究了添加表面活性剂羟丙基-β-环糊精(HPCD )和氧化剂H 2O 2对电动修复该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其目的是实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去除。
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处理中,芘和铜都有向阴极迁移的趋势;当提高土柱的pH 时降低了芘的氧化和降解,同时也阻碍了土壤中铜的迁移和去除;阳极加10%HPCD ,阴极控制酸性条件pH3.5有助于土壤中污染物的解吸和迁移,芘和铜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1.3%和80.5%;由于H 2O 2的不稳定性,添加6%H 2O 2并未明显提高芘和铜的去除率。
关键词:电动修复;表面活性剂;复合污染;重金属;多环芳烃;红壤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043(2010)06-1098-07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土壤的电动强化修复研究樊广萍1,2,仓龙2,徐慧2,3,周东美2,周立祥1(1.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210095;2.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3.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Enhanced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s -organic Pollutants Compound Contaminated Red SoilsFAN Guang-ping 1,2,CANG Long 2,XU Hui 2,3,ZHOU Dong-mei 2,ZHOU Li-xiang 1(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210008,China;3.College of Population,Re -source and Environment,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 ′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Thousands of sites are contaminated with both heavy metals and organic compounds,which brought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to soil remediation.Previous studies had shown that electrokinetic (EK )remediation technology has potential to remove heavy metals and or -ganic compounds simultaneously.In this paper,red soil was selected as a test soil and it was spiked with pyrene and copper at a concentration of 500mg ·kg -1to simulate typical compound pollutants.The impact of the biosurfactant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HPCD )and oxidant H 2O 2on the EK remediation of compound polluted soil with pH control was studied.A voltage gradient of 1V ·cm -1was applied for all the tests of 15days duration.In all the tests,both pyrene and copper had the trend of migrating towards the cathod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creasing soil pH reduced the oxid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pyrene and hindered the removal of copper.The treatment of 10%HPCD and con -trolling catholyte pH at 3.5was efficient for the desorption and migration of contaminants,and the removal rate of pyrene and copper reached 51.3%and 80.5%,respectively.The use of 6%H 2O 2was found to be ineffective for the removal of pyrene and copper because of the instabili -ties of H 2O 2.The increase of H 2O 2concentration and dose could be considered to increas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AHs.Keywords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biosurfactant;compound pollution;heavy metals;organics;red soil收稿日期:2010-01-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80704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重点项目(2007AA061101)作者简介:樊广萍(1985—),女,河南新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
E-mail :north031404306@163.com通讯联系人:周东美E-mail :dmzhou@issas.ac.cn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场地都呈现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的趋势[1-3]。
电动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通过电迁移、电渗流和电泳等方式将污染物迁移出土壤。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通过电迁移方式迁移出土体,而有机污染物则通过电渗流机制迁移出土体[4-5]。
由于电动修复技术可以同时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而且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明显优于其他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6-8]。
但电动修复技术仅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迁移出土体而无法同时对污染物进行降解等处理[9],因此将电动修复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实现污染物的同时迁移和处理成为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Fenton 氧化第29卷第6期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氧化方法,Watts 等[10]已经对不同有机物污染土壤的Fenton 氧化做了深入研究。
在Fenton 反应过程中,Fe 2+催化H 2O 2产生羟基自由基:H 2O 2+Fe 2+→OH ·+OH -+Fe 3+(1)同样的,过氧化氢与含有铁矿物的土壤反应可以定义为“类Fenton 反应”[11]:H 2O 2+S (土壤中的铁矿物)→OH ·+OH -+S +(2)因此利用电动-Fenton 技术有望在重金属迁移出土体的同时实现有机污染物的原位化学氧化,从而减少有机污染物的后续处理。
环糊精是细菌代谢淀粉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环状多聚糖,它能把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包合进内部的空腔从而增加有机物的水溶性[12]。
羟丙基-β-环糊精(HPCD )对多种多环芳烃都有很强的增溶能力,同时水溶性增强有利于其在土壤中的迁移。
HPCD 毒性小、生物降解性高以及在土壤固相中吸附性小且有较宽的pH 范围,因此优于一般的表面活性剂[13]。
本研究选择铜和芘为模式污染物,分别代表典型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通过不同处理研究HPCD 和类Fenton 氧化在重金属和PAHs 复合污染土壤电动处理中的作用,旨在实现污染物的同时去除,同时揭示污染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迁移和转化规律。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土壤供试土壤为红壤,采自中国科学院江西红壤生态实验站。
土壤采回后经风干捣碎,剔除草根和杂质后,研磨过20目筛。
土壤pH 为4.8,电导率28μS ·cm -1,有机质含量3.75g ·kg -1,CEC 含量24.8cmol (+)·kg -1,土壤粘粒含量为24.6%,土壤中铁含量为35.7g ·kg -1,游离态铁含量为9.74g ·kg -1。
通过人为添加铜和芘到土壤中,培养铜-芘复合污染土壤,具体方法为:称取3kg 土,取其中的1/10(300g )于玻璃器皿中进行拌土。
将1.5g 芘(Sigma 公司,纯度>98%)溶于丙酮,加入土中,并快速搅拌使丙酮完全挥发,在通风橱中平衡1d ,然后将3.996g CuCl 2·2H 2O 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约30mL ),加入土壤,搅拌均匀,放入通风橱中平衡1d 至干。
将拌好的土与剩余土壤混匀,过20目筛,放入通风橱中培养两周平衡,此时土壤中的芘和铜的浓度均为500mg ·kg -1。
试验开始时重新测定土壤中芘和铜的全量,作为土壤中芘和铜的起始浓度。
1.2试验装置和方法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电动处理池体为长12cm 、内径6.6cm 的圆柱型有机玻璃,内装土500g 左1.直流电源;2.土柱;3.阳极;4.阴极;5.蠕动泵;6.钛网电极;7.烧结玻璃膜;8.阳极池;9.阴极池;10.阳极溶液库;11.阴极溶液库;12.pH 控制系统;13.酸液瓶;14.pH 电极1.DC power ;2.Soil column ;3.Anode ;4.Cathode ;5.Peristaltic pump ;6.Titanium electrode ;7.Flitted glass membrane ;8.Anolyte cell ;9.Catholyte cell ;10.Anolyte reservoir ;11.Catholyte reservoir ;12.pH controller ;13.Acid stock bottle ;14.pH electrode图1电动处理装置图Figure 1A schematic diagram of electrokineticapparatus1310992010年6月表1复合污染土壤的电动处理试验设计Table 1Experimental design of electrokinetic treatments处理Treatments阳极池溶液Anolyte 阴极池溶液Catholyte pH 控制pH control土重Soil weight/gExp-010.01mol ·L -1NaNO 30.01mol ·L -1NaNO 3不控酸510Exp-0210%HPCD+0.01mol ·L -1NaNO 30.01mol ·L -1NaNO 3阳极控碱(pH10)535Exp-0310%HPCD+0.01mol ·L -1NaNO 30.01mol ·L -1NaNO 3阴极控酸(pH3.5)535Exp-0410%HPCD+6%H 2O 2+0.01mol ·L -1NaNO 30.01mol ·L -1NaNO 3阴极控酸(pH3.5)525右;土柱两端分别放上烧结玻璃以隔离土体和溶液;阴、阳两极各有一电解池,每个池体体积约为78cm 3;电极为面积4cm ×4cm 的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