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在上海世博会园林绿化中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159.77 KB
- 文档页数:2
上海世博会的低碳绿色创新王致诚上海世博会的看点不是建筑,是低碳、绿色的主题创新。
在上海世博会倡导“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城市的低碳生活设计、建筑的生态绿色设计对居住环境和生活形态的改变让你惊叹,你也许不得不感慨:没有低碳、绿色的主题创新,哪来的和谐与美好的幸福生活。
历届世博会的低碳绿色创新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创新,从1933年以来,我们知道1933年芝加哥的世博会第一次确定要有主题。
芝加哥的主题是“进步的世纪”。
半个世纪以来,各届世博会都要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些主题无不关乎人类的文明发展,因为这些主题都具有鲜明的导向型。
我们注意到近50年来,约20届世博会,有2/3以上的主题选择了与地球、生态和人居环境有关。
例如1962年“宇宙时代的人类”、1967年的“人类与世界”、1970年“人类进步与和谐”、1974年“环境与海洋”等,都是和人居环境有关的。
一直到2008年西班牙的世博会,也是以“水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
这些主题都是和生态、环境有关的,显而易见,通过这些主题我们可以验证,环境和生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主题。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举办世博会时,因为场地很热,专门把欧洲馆集合在一起建成了有很多自然流水的生态塔来制造凉意。
而且,场馆的顶可以打开,白天气温比较高时就自动把馆顶合上,晚上气温低时馆顶又自行打开。
另外,本届世博会每个场馆都建有一个喷泉中厅,房顶上还有链条垂下来,为了用水降温而不乱溅,实现了不用电能空调与照明的低碳模式创新。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主题是“人类、自然和科技”。
芬兰馆被评为展现汉诺威世博会主题最好的展馆,它的风巢结构起实施两个建筑,中间是一个园林,种了80多棵白桦树。
它来自芬兰的白桦林,点缀了各式各样奇怪的石头。
树都有12米到16米高,创造了一个非常宁静的休闲的空间。
其次是荷兰馆展示的“新的绿色自由”主题,它是由荷兰建筑师Mvidd设计的四层建筑,每一层基本上都是1000平方米,每一层都有90%的场地是用于园艺设计的。
园林施工新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园林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园林施工也逐渐引入了许多新技术,以提高园林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这些新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得园林景观更加精致和美观,也使得园林施工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本文将介绍一些园林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案例。
一、生态护坡技术生态护坡技术是利用植被护坡和生态网片等材料,通过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的结构来增强护坡的稳定性。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保护坡面免受冲刷侵蚀,还能够美化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各种生态护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场馆和公园。
通过在护坡上植被覆盖,形成了一片片绿化景观,既增加了空气湿度,还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生态护坡技术还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壤侵蚀,保护水体环境。
二、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灌溉系统利用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该系统能够根据植物的需求,自动调节灌溉时间和水量,从而实现合理用水,提高灌溉效率。
在上海世博会园区,智能灌溉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展园和公共绿地。
通过感知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参数,系统能够自动判断植物的需水量,并利用网络远程控制进行灌溉。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还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三、垂直绿化技术垂直绿化技术是一种将植物种植于墙体或立面上的绿化方式。
通过建造垂直绿化系统,不仅可以增加绿化空间,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在广州黄埔滨江新城的黄埔创意谷,垂直绿化技术被广泛应用。
通过在建筑物外部墙面悬挂种植箱,种植各种植物,形成了一道道绿色“带”,既美化了建筑外观,又使得建筑物更加与自然融合,减少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四、航拍测绘技术航拍测绘技术利用无人机或航拍器完成对园林工程的测绘和监测。
通过高分辨率的图像和影像,可以准确获取和分析园林工程的各种数据,从而指导设计和施工。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建设过程中,航拍测绘技术被广泛应用。
通过无人机对乐园进行定期的航拍,可以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和缺陷,并及时进行纠正。
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园林工程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设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分析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的影响。
1. 3D打印技术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设计师的需求精确打印出各种园林景观中需要的构件,如花盆、雕塑、水泥花砖等。
这种定制化的制作方式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成本,还可以实现更加个性化的园林设计效果。
2. 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勘测和设计阶段。
通过无人机的高精度航拍和数据采集,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园林工程的施工环境和地形地势,为园林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无人机还可以用于大型景观的施工监测和现场管理,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3. 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为园林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了便利。
通过智能监控和远程控制系统,园林工程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园林设施和植物进行监测和控制,提高了园林的维护效率和水平。
二、新材料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1. 工程复合材料工程复合材料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一大突破。
相比传统的建材,工程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耐候性高、抗腐蚀等优点,尤其适合用于园林景观中的雕塑、假山、喷泉等建筑。
工程复合材料的可塑性也为园林景观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2. 节能环保材料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园林工程开始采用节能环保材料。
生态木材、生态砖、生态草坪等材料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园林工程的能耗和环境影响,还可以为园林景观注入更多的生态氛围。
3. 新型玻璃材料新型玻璃材料的应用为园林工程中的建筑玻璃幕墙、雨棚、观景塔等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耐热、隔热、保温、抗冲击等性能优良的新型玻璃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园林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还可以为园林景观带来更加透明清晰的观赏视野。
浅谈新工艺新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摘要】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为园林绿化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探讨了新工艺新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包括在园林设计和建设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对于绿化效果和维护的提升作用。
文章还探讨了新工艺新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新工艺新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结论部分分析了新工艺新技术为园林绿化带来的改变,以及对园林绿化行业的影响。
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极大地提升园林绿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城市环境美化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园林绿化、新工艺、新技术、设计、建设、效果、维护、发展趋势、前景、改变、影响。
1. 引言1.1 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的环境,也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了空气质量,增加了城市的绿色面积。
园林绿化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的压力,减少了城市的噪音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
园林绿化也是城市文化的体现,通过园林景观的打造,可以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特色。
园林绿化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缓解压力。
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今天社会的发展中,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给园林绿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新工艺新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1.2 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新工艺新技术在园林绿化领域的应用,是园林绿化行业保持更新换代、不断发展的重要体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工作也在不断创新。
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为园林绿化工作带来了改革和革新,拓展了绿化设计和建设的思路和手段。
在过去,园林绿化工作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劳动,绿化设计和建设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工艺和新技术被引入园林绿化领域,如激光雨淋灌溉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无人机应用等,为园林绿化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2010年第10期秋末版34绿色生态世博的概念绿色生态世博就是要举办一届“人与自然和谐”的世博会。
本届世博会要实现三大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核心环节,也是绿化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
绿色生态世博理念的表达途径将绿色生态世博的理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表达。
宏观即人类与自然在全球大环境中的和谐。
微观即人与自然在世博园区、主办城市小环境中的和谐。
人类与自然在全球大环境中的和谐人类与自然在全球大环境中的和谐又可以分为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两部分,在绿化景观设计中表达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如下:保护生态环境大气——户外设施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水——污水全部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运用节水设施和技术,如滴灌技术;运用雨水管理技术,补给地下水,如透水地面技术等(图1);生物——保护乡土树种、生态群落和生物资源(图2);编者按:世博是个巨大的工程,当然它更应该是一幅气势恢宏的作品。
但由于世博全球参与、全国出力、展期弥长等特殊性,使得很多参观者热衷于世博场馆夺人眼球的建筑外形、各式充满异域风情的展品甚至忙于世博护照盖章,而忽略了其最重要的生态理念和科技含金量。
诚如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指出的,“看世博不是看热闹、看科幻,而是看我们未来的生活,并且向世界学习,学会欣赏各国多元的文化。
”从通风的树阵形状到废旧的钢管沙发,从众多场馆不约而同的垂直绿化到钢渣透水砖,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去看、去品世博,就会发现上海世博会里一条无处不在的主脉——生态和低碳。
上海世博会景观绿化设计的核心理念绿色生态世博文·图◎胡玎王越2010年第10期秋末版35TOWARDS EXPO走进世博土地——节约使用土地,采用高密度景观的处理方法;资源——使用节能设施,如LED 照明技术等(图3);使用再生能源,如江水源热泵、太阳能等(图4);直接利用园区内废弃材料,如用建筑垃圾塑造景观地形;使用循环再生材料,如再生木、钢渣透水砖等。
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研究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绿地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上海世博会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型活动,充分展示了上海作为世界级城市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绿地建设成果。
然而,世博会结束后,如何合理利用世博会的绿地资源,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上海世博会绿地现状分析上海世博会绿地总面积为97 公顷,其中包括园区内、园区外和临时建设的绿地。
世博会结束后,上海市政府开始考虑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绿地资源。
从现状来看,世博会绿地已经有了初步的利用成果。
例如,园区内的“世博公园”开放给市民休闲活动和租赁业务使用,成为了市民喜爱的休闲场所;园区外的绿地,则利用为公共交通、道路建设和产业用地。
临时建设的绿地,则在世博会结束后将全部撤除。
然而,其它一些绿地资源,如世博会主题馆、国际馆等,由于存在复杂的地块归属、建筑物保护等问题,暂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这些绿地如何转化为有效的社会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的价值上海世博会绿地是上海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
从社会价值来看,上海世博会绿地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形象,为上海的城市推广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在未来的利用过程中,这些绿地可以继续作为市民休闲、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场所,同时还可以开放给游客参观、体验,推动城市旅游事业的发展。
从经济价值来看,上海世博会绿地可以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一方面,这些绿地可以利用为商业、服务、创意产业等用地,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这些绿地还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环境价值来看,上海世博会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对这些绿地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城市绿化水平和环保治理水平的提高。
三、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的建议针对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的问题和价值,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确定绿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