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师大《大学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30分

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中;较详细地记载女娲补天神话的典籍是《》。

2.伟大的爱国诗人(),运用了楚辞形式创作了《九歌》、《九章》,他的代表作《》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为(“”)。

3.《战国策》是由汉代()编辑成书的。“狡兔三窟”的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

4.《诗经》中颂扬周始祖后稷的诗歌是《》。

5.《湘君》与《》是《九歌》中祭祀湘水之神的作品。

6.《》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八国记事。记载战国史实,又分国记事的史书是《》。

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的诗歌()篇,按音乐分类,共有()、()、()三部分,《诗经》的表现手法通常分为()、()、()。

8.与汉代乐府民歌多为叙事诗不同,《》长于抒情,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它是一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

9.()的《》开创了纪传体这种新的史书体例,塑造了一大批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10.明代短篇小说的主要形式是拟话本,著名的拟话本结集是冯梦龙的《》、《》、《》和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

11.清代()《》,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宋传奇小说的成果,用众多的花妖狐魅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

二、名词解释30分

1.《老子》

2.《战国策》

3.《诗经》

4.《国语》

5.《史记》

6.《左传》

三、简答20

1.结合孔子与墨子生平对比,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5分

2.举例分析《战国策》的艺术特色。5分

3.《论语》的语言特色。5

4.分析郑燮思想的两面性,结合课文举例。5

四、论述题20

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并说说《论语》对今人有哪些择取和学习的价值。(举例说明)

西北师大《文学作品选讲》平时测试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30分

1.《山海经》《淮南子》

2.屈原《离骚》“风骚”

3.刘向《冯谖客孟尝君》

4.《大雅.生民》

5.《湘夫人》

6.《左传》《国语》《战国策》

7.春秋 305 “风”、“雅”“颂”赋比兴8.古诗十九首抒情短诗

9.司马迁《史记》10.《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

11.蒲松龄《聊斋志异》

二、名词解释30分

1.《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今通行本分上、下二编八十一章。相传为老聃所作,今人认为可能编订与战国中期,但基本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老子》语言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2.《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短长》等。属国别体杂史著作,约成书于秦代,其文多出自战国中晚期各国史官之手,记载各国有关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史实。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分十二国策,共三十三篇。记事始于周贞定王十四年,止于秦始皇三十一年,对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行记载尤为具体,是研究战国史的重要文献。《战国策》也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散文集,对我国两汉以来的史传文和政治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3.《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以后始称为《诗经》。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雅”有《大雅》、《小雅》,一百零五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有《周颂》、《商颂》、《鲁颂》,共四十篇,是用于宗教祭祀的诗。

4.《国语》:又称《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作。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自西周中期到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偏重记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5.《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面目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社会中下层和被压迫者、反抗者则寄予一定的同情。它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在史学和文学两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作。

6.《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称《春秋左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虽有解经性质,但大体上可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自鲁隐公元年始,至鲁悼公四年止,较详细记载了这二百五十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期中对诸侯列国之间的矛盾和争斗,所记尤为具体翔实。《左传》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记叙线索清晰明了,取材详略得当,笔法多有变化,语言明快流畅,描写战争往往重视交待其前因后果而揭示胜负的必然性。在叙事过程中,还能注重对人物言行和内心活动进行细致刻画和深入揭示。

三、简答20分

1.结合孔子与墨子生平对比,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5分

答:(1)孔子与墨子的不同之处。

第一,时代不同。孔子是春秋的最后一个人,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人,所以孔子和墨子的区别首先在于时代不同。一个代表着春秋的结束,一个代表着战国的开始。

第二,立场不同。孔子的立场是贵族的,孔子甚至是站在统治阶级一边的,想统治阶级之所想,急统治阶级之所急,为统治阶级设计长治久安的政治蓝图。墨子的立场是平民的,甚至是劳动人民的。

第三,代表不同。①我认为墨子和孔子代表不同的士。②孔子和墨子代表士的不同群体。孔子就是儒的代表,墨子就是侠的代表。

(2)二者思想分析。

孔子儒家思想主张“仁”、“恕”。“兼爱”是墨子的重要主张。所谓“兼爱”就是要人们都互相善待、爱人如己。墨子认为,“兼相爱”,可以达到“交相利”的积极效果。墨子把社会的混乱,归咎于人们的“不相爱”,希望以倡导“兼相爱、交相利”的办法来纠正人们相恶相害的恶习,并且认为这是“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墨子是以医生自诩的,而且我们民族的文化有一个传统叫做“上医医国”,最好的医生他是给国家看病的,墨子就认为自己是一个能够给国家看病的医生。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爱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对儒家学说的回应,它代表的是“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想爱的根本原因所在。(举例略)2.举例分析《战国策》的艺术特色。5分

答:(举例略)(1)人物形象极为生动。(2)长于说事,说服力强。(3)巧妙生动的譬喻。

3.《论语》的语言特色。5分

答:(举例略)(1)语言口语化,自然亲切。书中大量使用的是生活化的语言,大量口语充斥其中,至今读来还颇感亲切自然。(2)极富个性,情感真切。《论语》中,语言的个性特点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和真实感,通过这些人的喜怒哀乐,得意尴尬、粗放儒雅等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思想情绪和语言个性,似乎一个个远古朝代的人物就栩栩如生的站在了我们的面前,给《论语》这本书增加了厚重的真实性和亲切感。(3)简洁明快,表达准确,高度概括。《论语》语言的简洁明快,表达准确是这部书语言的主要特色和重要形式之一,这在古代典集中是绝无仅有的,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品格修养、礼义规范、伦理道德等问题,在《论语》中往往只言片语就概括的十分完美,十分准确、惜言如金。(4)生动传神,形神兼备。我们能从这些简单的情节和简短的人物对话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就使一个或胆大、或懦弱、或正直、或智慧、或聪明、或木讷、或鲁莾、或儒雅、或厌恶、或喜爱的人物形象走到我们的面前来。这即是这部书的高明之处,也是这部书的感人之处。(5)逻辑严密,富于哲理书中大量语言在说理论事上,无不周密严谨。有的一句话就是一句名言警句,有的一段话就是一个道理规律,结构之严谨、说理之透彻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的语句和段落不但有极强的语言逻辑,而且还有着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充满辩证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论。(6)思想深刻,内涵丰富。

4.分析郑燮思想的两面性,结合课文举例。5分

郑燮是一个非常正统的儒生,有很强的匡时救世的愿望,儒家的道德观在他的世界观里占据着支配地位,他要在儒家的思想里找到改良现实坏局的疗方,这使他的儒家思想染上了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

(1)重日常人伦。与其他儒生不同,郑燮以六经为出发点,却落脚于日常家用,他的人伦日用思想,多着眼于农民和农事。郑燮认为,把老百姓的吃、喝、穿、用放在第一位才是六经的真谛,对农事的重视又密切联系着对农民的重视。他多次评唐人的晚唐罗隐《七夕》“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