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套的气体安全技术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198.01 KB
- 文档页数:37
氟氮混合气安全技术说明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氟氮混合气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用气体,常用于金属焊接、切割和其他金属加工工艺中。
它具有高燃点、快速传热和无色无味的特点,在许多应用中都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氟氮混合气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为了确保作业安全,以下将介绍氟氮混合气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氟氮混合气的危险性:1.1 火灾危险:氟氮混合气具有较高的燃点,一旦接触到明火或高温物体,可能引发火灾。
1.2 爆炸危险:氟氮混合气与可燃物质接触时,可能产生爆炸性的反应,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1.3 毒性危险:长期接触氟氮混合气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需注意防护措施。
二、氟氮混合气的安全操作规范:2.1 使用合格的氟氮混合气:购买氟氮混合气时应选择正规厂家提供的合格产品,避免使用劣质或过期气体。
2.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使用氟氮混合气进行作业前,应详细阅读操作手册,了解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
2.3 确保通风畅通:作业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氟氮混合气在空气中积聚而引发事故。
2.4 注意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应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工作服等,避免直接接触氟氮混合气。
2.5 防火防爆措施:在作业现场应设置灭火器材,严禁吸烟等行为,确保作业安全。
2.6 定期检查气体设备:定期对气体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事故处理应急措施:3.1 火灾事故: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应立即启动紧急报警装置、疏散人员,并采取灭火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3.2 泄漏事故:如发现氟氮混合气泄漏情况,应迅速停止泄漏源,并通风换气,确保现场安全。
3.3 中毒事故:一旦作业人员出现中毒症状,应迅速将其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并寻求医疗救助。
四、总结:氟氮混合气在金属加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其危险性也不可忽视。
只有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氟氮混合气,才能有效降低安全风险,确保作业安全。
液化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天然气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液化天然气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efied Natural Gas企业名称:北海市管道燃气有限公司地址:北海市北海大道86号联通新时空大楼8楼电子邮件地址:邮编:536000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企业应急电话:传真号码:分子式:混合物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5-9-20 SDS编号:28206产品名称:混合气版本:01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氩气、二氧化碳混合气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混合气化学品英文名称:Argon Carbon dioxide企业名称:天源气体地址:省德阳市旌阳区天元镇武庙村十一组电话:0 电子:876826155qq.邮编:618000应急咨询:0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号:2015-04化学品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主要用作焊接保护气体。
第二部份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压缩气体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压缩气体,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防说明:防措施:远离热源和火源;避免直射。
在运输中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穿防护服和戴手套。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泄漏时,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安全储存:远离火种、热源。
避免直射,保管在通风良好的场所。
废弃处置: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
主要物化危险性:压缩气体,不支持燃烧,钢瓶容器受热易超压,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常气压下无毒。
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
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死亡。
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
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无危害。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无资料。
眼睛接触:无资料。
吸入:迅速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食入:无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热后瓶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无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冷却火场中容器,使用与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剂灭火。
编制日期:2017年8月13日
易燃气体类别2。
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极易燃气体,液化天然气是含冷冻液化气体,可引起冻伤。
高压天然气可造成气体割伤。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保持容器密闭。
采取防止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未经专业培训严禁操作.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事故响应:
火灾时应首先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
可使用的灭火剂有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皮肤接触用水冲洗。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迅速脱离现场产品名称:天然气;甲烷; SDS编号:
编制日期:2017年8月13日
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
气瓶的使用、运输与储存1.使用、运输与储存气瓶的单位,应根据本规程,按气体性质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并对管理,操作与运输人员进行专业安全技术教育。
2.气瓶的漆色必须保持完好并不得任意涂改。
3.气瓶的使用应遵守下列规定。
(1)禁止敲击、碰撞。
(2)瓶阀冻结时不得用火烤。
(3)气瓶不得靠近热源。
可燃性,助燃气体气瓶与明火离瓶嘴一般不得小于10米。
(4)不得用电磁起重搬运。
(5)夏季要防止爆晒。
(6)瓶内气瓶不得用尽,必须留有余压。
(7)盛装易起聚合反应的气瓶,不得置于有放射性射线的场所。
4.运输气瓶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旋紧瓶帽、轻装、轻卸、严禁抛滑、碰击。
(2)气瓶装在车上应妥善加以固定。
汽车装运气瓶应横向放置,头部朝向一方,装瓶高度不准超过车厢高度。
(3)夏季需有遮阳设施,防止爆晒,氢气适宜早、晚运输。
(4)车上禁止烟火,并配置一定灭火器材。
(5)易燃品、油脂与带有油污的物器,不得与氧气瓶或其它危险气体气瓶同车运输。
(6)所装介质相互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不得同车合运。
5.储存气瓶应符合下列规定:(1)旋紧瓶帽,放置整齐,留有通道,妥善固定。
气瓶卧放应防止滚动,头部应朝向一方,高压瓶堆放不得超过五层。
(2)盛装有毒气体的气瓶或所装介质互相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必须分室储存。
并在现场配置一定防毒面具与消防器材。
(3)盛装易于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
(4)气瓶发生爆炸,瓶阀飞出,或因气瓶事故着火,中毒事故时,发生事故单位,必须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与《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及时上报主管部门与领导。
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气(压缩的,含工业氧、高纯氧)化学品英文名称: Oxygen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氧气(含工业氧、高纯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产品名称:乙炔按照 GB/T 16483 、GB/T 17591 编制第 1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炔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ylene第 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极易燃烧、爆炸。
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激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生成爆炸性化合物。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纯乙炔也会发生自身直接分解爆炸和其聚合物分解爆炸。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类别1;吸入危险,类别2。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
——保持容器密闭;并储存于阴凉通风处。
——采取防静电措施;生产设备接地。
——使用防爆型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
——避免与强氧化剂、卤素接触。
——作业场所不得吸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等。
·事故响应:——吸入: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注意充分清洗。
就医。
——火灾时:泄漏气体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地切断泄漏源。
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
灭火使用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强氧化剂、酸、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废弃处置:——用控制焚烧法处理。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烧,爆炸。
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激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生成爆炸性化合物。
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高有开裂爆炸危险,流速快易产生静电。
甲烷天然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甲烷、天然气特别极易燃气体。
警示无色、无臭、无味气体。
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分子量16.04~理熔点-182.5?~沸点-161.5?~气体密度0.7163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化 0.6~相对密度,水=1,0.42(-164?)~临界压力4.59MPa~临界温度-82.6?~特饱和蒸气压53.32kPa(-168.8?)~爆炸极限5.0%,16%,体积比,~自燃温度性 537?~最小点火能0.28mJ~最大爆炸压力0.717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
危【活性反应】害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他强氧化剂信剧烈反应。
息【健康危害】纯甲烷对人基本无毒~只有在极高浓度时成为单纯性窒息剂。
皮肤接触液化气体可致冻伤。
天然气主要组分为甲烷~其毒性因其他化学组成的不同而异。
【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臵知识。
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工作场所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在生产、使用、贮存场所设臵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
穿防静电工作服~必要时戴防护手套~接触高浓度时应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佩带供气式呼吸器。
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安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臵安全阀、压力表、液位全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臵~措重点储罐需设臵紧急切断装臵。
施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臵安全警示标志。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标准气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一、产品概述标准气是一种用于气体分析的标准物质,具有高纯度、低杂质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化学分析、工业控制等领域。
二、成分与组成标准气主要成分为惰性气体,如氮气、氦气等,同时还可能含有一定量的氧气、氢气、甲烷等。
不同类型标准气的组成和浓度不同,用户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标准气。
三、危险性概述标准气通常被认为是有害的物质,长时间接触可能对呼吸系统产生刺激,甚至可能引起窒息。
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
四、稳定性和反应性标准气在常温常压下相对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然而,在高温或特殊环境下,某些气体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或分解,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应避免在高温或特殊环境下长时间暴露于标准气中。
五、处置注意事项在使用和处置标准气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直接暴露于标准气中,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化学防护眼镜、化学防护服等;2. 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长时间处于封闭的环境中;3. 标准气的储存和使用应遵循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可靠;4. 废气处理应遵循相关环保规定,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
六、操作和储存标准气的操作和储存应遵循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2. 标准气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3. 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标准气的质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七、运输信息标准气的运输应遵循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可靠。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标准气应装在专用的气体钢瓶中,并配备好相应的安全附件;2. 确保气体钢瓶密封良好,无泄漏现象;3.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撞击和震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硝基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硝基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式为CH3NO2。
它具有较高的爆炸性和毒性,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操作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硝基甲烷的安全技术要点,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1. 硝基甲烷的储存和运输硝基甲烷应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容器应具有耐腐蚀性和耐压性。
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和碰撞,防止泄漏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远离火源、热源和氧化剂,并防止阳光直射,以避免温度过高引发爆炸。
2. 硝基甲烷的操作注意事项在实验室操作中,需要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操作时要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气体积聚。
实验操作应小心轻放,避免产生火花或静电,以免引发爆炸。
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或泄漏,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 硝基甲烷的防护设施在硝基甲烷操作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危险。
操作区域应配备防爆设备和应急设施,如防爆灯、防爆电器等。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在操作区域周围设置防护栏杆或安全围栏,限制非操作人员的进入。
4. 硝基甲烷的急救措施在接触硝基甲烷后,如出现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有必要,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并立即就医。
在急救过程中,应告知医生接触的是硝基甲烷,并提供相关的安全数据和材料。
5. 硝基甲烷的废弃处理硝基甲烷属于危险废物,不得随意倾倒。
废弃硝基甲烷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可以采用专门的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置,或者通过化学方法进行降解处理。
废弃液体应妥善封存,避免泄漏造成污染。
硝基甲烷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化学物质,需要在储存、运输、操作、防护和废弃处理等方面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要求。
只有通过合理的安全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才能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理解和掌握硝基甲烷的安全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到充分的安全防护,才能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前言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能源,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领域,但由于其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将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为了确保天然气的安全使用,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天然气安全技术,以及相应的天然气安全知识。
本文将对天然气的组成、性质、泄漏事故防范、灭火方法、应急处理及其它方面的安全事项进行一一介绍。
二.天然气的组成和性质天然气即使深层地壳或海底沉积物内产生的烷烃气体混合物,通常包括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和一氧化碳(CO)等多种化合物。
由于甲烷是其主要成分,因此天然气也常被称为“甲烷气”。
天然气的性质主要包括易燃、易爆、无色无味等特点。
由于其密度小于空气,因此天然气泄漏后容易向低处聚集,危险性很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泄漏事故的防范1. 预防措施(1)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经常性地对天然气设备和管线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及处理漏气隐患。
(2)加强装置维护安装天然气设备和管线后要定期进行检修,并进行必要的更换和维修工作。
(3)加强管道管理将天然气管线进行良好维护,加强管线强度,定期检测和检修管线较易危险的部位等。
(4)关闭阀门若检测到天然气泄漏,可紧急关闭相关的天然气阀门和设备,然后及时报警和处理。
2. 配套措施对于天然气系统中的关键点,应设置一些预警装置,出现问题时及时报警,以避免气体泄漏给人员和环境带来危害。
四.灭火方法若天然气发生泄漏引起火灾,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灭火,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1.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对天然气的灭火效果好,因为它不溶于液态天然气;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灭火。
2.水雾灭火法采用喷头喷出一定压力的水雾,在冷却火源、抑制燃料蒸汽扩散等方面具有效果。
3.泡沫灭火法将泡沫液体喷雾到燃烧区域,泡沫可以把大量的气体带入泡沫中,起到熄灭火源的效果。
五.应急处理若天然气发生泄漏,以下是一些应急处理措施:(1)在泄漏区域引燃明火,将天然气燃烧掉,避免天然气积聚引发爆炸。
氦氨混合气安全技术说明书一、产品概述氦氨混合气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气体,主要用于各种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氨气则是一种有毒、有刺激性的气体,易溶于水。
二、危险性概述由于氦氨混合气中含有氨气,因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具体如下:1. 毒性: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均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长期接触氨气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眼部疾病等。
2. 易燃易爆:尽管氦气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当其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火源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3. 腐蚀性:氨气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均有腐蚀作用,可能导致设备损坏。
三、安全防护措施1. 储存和使用氦氨混合气的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2.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了解氦氨混合气的性质和操作规程。
3. 操作时,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化学防护眼镜、化学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等。
4. 定期检查储存设备和管道,确保无泄漏和其他安全隐患。
5. 禁止在氦氨混合气的储存和使用场所吸烟或使用明火。
6. 在使用氦氨混合气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误操作。
7. 如发现氨气泄漏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四、应急处理措施如发生氦氨混合气泄漏或其他紧急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1. 立即疏散现场人员,并确保安全距离。
2. 关闭相关阀门和电源,切断氦氨混合气的来源。
3. 使用合适的吸收剂或中和剂处理泄漏的氦氨混合气,防止其扩散。
4. 如有人员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将其撤离现场,并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
5. 通知当地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处理。
五、运输与储存要求在运输和储存氦氨混合气时,应遵守以下要求:1. 运输前应了解所经过地区的天气状况和道路状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路线。
2. 运输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安全运输。
化学品中文名:环氧乙烷化学品英文名:Ethy1eneoxideCAS号:75-21-8分子式:C2H4O分子量:44.05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极端易燃气体。
吞咽会中毒。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吸入会中毒。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可引起昏睡或眩晕。
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
可能致癌。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类别液化气体易燃气体类别1急性经口毒性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3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IB致癌性类别IB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生殖毒性类别IB标签要素: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0极端易燃气体H301吞咽会中毒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H331吸入会中毒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H336可引起昏睡或眩晕H340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H350可能致癌H372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刑」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01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事故响应:——P377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P381除去一切点火源,如果这么做没有危险。
------ P3O1+P31O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O1+P33O+P331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整套的气体安全技术说明书1. 引言本文档为整套气体安全技术说明书,旨在为用户提供有关气体安全技术的详细信息和操作指南。
本说明书将介绍气体的基本特性、安全使用方法以及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
2. 气体基本特性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可压缩性、可扩散性和可便携性等特点。
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因此在使用和储存气体时,需要详细了解所使用气体的基本特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气体种类和用途•气体的化学成分和危险性•气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沸点、燃烧点等3. 气体安全使用方法为确保气体的安全使用,用户应遵循以下安全使用方法:3.1 气体储存和运输安全•确保储存和运输容器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使用气体储存和运输容器时,需密封并防止容器破损;•避免直接阳光暴晒和高温环境;•避免在易燃或易爆材料附近储存和运输气体。
3.2 气体使用安全•在使用气体前,需详细了解气体的化学成分和危险性,并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指南操作;•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避免使用气体超过其承受压力;•在使用气体时,应确保通风良好,避免气体积聚造成危险。
3.3 气体泄漏应急处理•发现气体泄漏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包括停止气体供应、打开通风设备等;•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的气体,迅速撤离泄漏区域,并通知相关人员;•在泄漏事件中使用推荐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根据泄漏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如遇大规模泄漏,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专业救援人员。
4. 总结本整套气体安全技术说明书详细介绍了气体的基本特性、安全使用方法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通过遵循本说明书中的安全使用方法,用户可确保在气体使用过程中避免意外和事故的发生。
同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用户也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应急响应,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请用户在使用本整套气体安全技术说明书时,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定和指南进行操作,并随时关注最新的安全技术发展和研究成果,以最大程度地确保气体使用的安全性。
氧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科学领域的气体,但其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以下是关于氧气安全的技术说明书:1.储存和运输:氧气需储存于压力容器中,并按照规定进行运输。
确保储存容器和管道系统符合标准要求,以防止漏气和氧气积聚。
2.防火和爆炸防护:氧气能助燃物质燃烧,因此必须避免与易燃物品接触或在可燃环境中使用。
禁止在氧气周围吸烟、使用明火和静电产生源。
3.通风和排气:确保使用氧气的场所有足够的通风设施,以稀释氧气浓度,避免过高浓度引发火灾和爆炸危险。
及时排除残余氧气,减少积聚风险。
4.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氧气的性质、安全操作程序和紧急处理方法。
使用氧气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爆眼镜和手套。
5.泄漏处理:一旦发生氧气泄漏,立即采取措施迅速停止泄漏源,并确保周围区域安全。
避免火源接触泄漏物质,同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6.储存安全:储存氧气时要遵循严格的规定,将其与易燃和易爆物分开储存,避免直射阳光、高温和火源。
储存区域应保持干燥、清洁和通风良好。
7.紧急救援:当发生意外事故时,必须立即启动紧急救援计划,包括报警、撤离人员、提供急救和采取控制措施等。
8.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氧气储存设备、管道系统和阀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和安全性能。
以上是有关氧气安全的技术说明书的一些要点。
在使用氧气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持警惕,并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以确保人员安全和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
如有疑问或需详细了解,请咨询相关专业机构或资深专家。
气瓶的使用、运输和储存1.使用、运输和储存气瓶的单位,应根据本规程,按气体性质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对管理,操作和运输人员进行专业安全技术教育。
2.气瓶的漆色必须保持完好并不得任意涂改。
3.气瓶的使用应遵守下列规定。
(1)禁止敲击、碰撞。
(2)瓶阀冻结时不得用火烤。
(3)气瓶不得靠近热源。
可燃性,助燃气体气瓶与明火离瓶嘴一般不得小于10米。
(4)不得用电磁起重搬运。
(5)夏季要防止爆晒。
(6)瓶内气瓶不得用尽,必须留有余压。
(7)盛装易起聚合反应的气瓶,不得置于有放射性射线的场所。
4.运输气瓶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旋紧瓶帽、轻装、轻卸、严禁抛滑、碰击。
(2)气瓶装在车上应妥善加以固定。
汽车装运气瓶应横向放置,头部朝向一方,装瓶高度不准超过车厢高度。
(3)夏季需有遮阳设施,防止爆晒,氢气适宜早、晚运输。
(4)车上禁止烟火,并配置一定灭火器材。
(5)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器,不得与氧气瓶或其它危险气体气瓶同车运输。
(6)所装介质相互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不得同车合运。
5.储存气瓶应符合下列规定:(1)旋紧瓶帽,放置整齐,留有通道,妥善固定。
气瓶卧放应防止滚动,头部应朝向一方,高压瓶堆放不得超过五层。
(2)盛装有毒气体的气瓶或所装介质互相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必须分室储存。
并在现场配置一定防毒面具和消防器材。
(3)盛装易于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
(4)气瓶发生爆炸,瓶阀飞出,或因气瓶事故着火,中毒事故时,发生事故单位,必须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和《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和领导。
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气(压缩的,含工业氧、高纯氧)化学品英文名称: Oxygen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氧气(含工业氧、高纯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气体,能引发肺充血障碍等症。
环境危害: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燃爆危害:能使油脂剧烈氧化,甚至燃烧爆炸。
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或静电火花时即发生燃烧爆炸。
与空气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无害眼睛接触:无害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并注意避开热源和明火,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无意义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本品助燃。
高温下化学性质极活泼,能同许多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能使油脂剧烈氧化,甚至燃烧爆炸。
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能形成爆炸混合物。
富氧环境(氧的体积分数超过23%)有火灾危险。
与高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瓶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钢瓶破裂爆炸或瓶阀松动漏气,酿成火灾。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成为点火源。
有害燃烧产物:CO2、 CO 、 O3遇火处理方法:尽可能将钢瓶移至空旷处或关闭泄露瓶阀,切断气源。
并用分散水或把钢瓶浸入水中冷却。
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水。
灭火注意事项:禁用沙土覆盖钢瓶。
消防人员必须在防爆隐蔽处操作。
遇大火须远离以防炸伤。
避免强水流直接冲击钢瓶堆垛,以免引起再次爆炸。
穿消防服。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少量泄漏时:隔离污染区,限制人员出入;切断火源;关闭瓶阀,切断气源,让其自然扩散。
大量泄漏时:立即报警。
迅速撤离泄漏区人员至安全区;切断火源或电源;尽可能关闭泄漏瓶阀;让泄漏气体自然扩散。
应急处理人员穿一般棉制工作服,戴棉制手套(应干净无油)。
注意事项:防止泄漏气体进入受限制的空间(如下水道等),以防发生爆炸;勿使泄漏气体与还愿剂、有机物(如油脂)、易燃物以及金属粉末接触;避免钢瓶震动、撞击和摩擦。
在泄漏的富氧(含氧量≥23%)中的应急处理人员,应先在通风处停留15分钟以后,方可撤离。
设备器材:消防水带、喷射水以及钢瓶阀门,专用开关和活动扳手(注意无油)。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通风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其中重点强调:严禁过量充装和充装不合格钢瓶;钢瓶专用不得改装;钢瓶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对盛装气体进行确认;对钢瓶放至地点,不得靠近热源,距明火10米以外;钢瓶立放时应采取防倾倒措施;夏季防止曝晒;严禁在钢瓶上电焊引弧和用40。
C以上热源加温以及敲击、碰撞钢瓶;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在使用设备上必须配置回流装置(如单向阀);操作人员穿一般棉制工作服和戴一般棉制皮手套。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器材。
储存注意事项:贮存在阴凉、通风的库房内;宜专库贮存;库温不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避免日光直射、雨淋水湿。
严禁与各种易燃品、油脂、金属粉末、乙炔、氢气及各种易燃气体钢瓶混存、混运。
作业时不得摔、震、撞击或地面滚动。
库存中加强检查。
库存数量不宜过多。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无监测方式:无工程控制:无呼吸系统防护:无身体防护:无手防护:无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熔点:(℃)-218..4相对密度:(水=1):1.140(-182.8℃,101.3KPa)沸点:(℃)-182.97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1.429(0℃,101.3KPa)饱和蒸汽压(KPa):121.6(-218.4℃)临界温度(℃):-118.8临界压力(MPa):5.036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微融于水和乙醇。
主要用途:用于火焰加工和炼钢等其他工业目的。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还原剂(如氢气)、有机物(如油脂)、易燃物(如棉花)、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条件:热源、明火、阳光曝晒、撞击、剧烈震动、腐蚀物品聚合危害:不能发生分解产物:O3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中毒:LC50〉5000ppm,1h,不生发急性中毒。
但当空气中的氧含量超过60%(V/V),吸入12h以上,能引发肺充血障碍等症。
刺激性:无刺激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性:对水生物、陆生物、有益微生物都无毒性。
生物降解性:在环境中能被生物降解(无资料)非生物降解性:光解(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废弃处理方法:向大气排放废弃注意事项:在空旷通风处,气流避开人员或用管道伸出室顶排放。
控制排放速度,应小于6m/s。
钢瓶废弃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要求处置,禁止随意废弃。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2001UN编号:1072包装标志:不燃气体包装类别:III类(专指20升以下的钢瓶)包装方法:钢质无缝气瓶(简称钢瓶);外包装木箱(专指20升以下钢瓶),且不超过50kg/箱。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工具上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钢瓶戴好安全帽和防震圈。
装车卧放时瓶头部朝向一方,垛高不准超过五层;立放时钢瓶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的2/3,且钢瓶须妥善固定,以防倾倒。
不得于易燃、易爆、腐蚀物品等公运。
夏季运输要有遮阳设施。
运输车、船不得在人口密集处停靠。
充气瓶的运输应严格遵守危险品运输的规定。
第十五部分法规消息法规消息:《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做了相应的规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其划为第2.2类助燃气体。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12月31日颁发),是对气瓶安全的基本要求。
包括:气瓶的设计、制造、充装、储存、运输、经销、使用和检验等做了明确的规定。
《工业用氧》(GB/T3863-1998)规定了产品的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等内容。
第十六部分其他消息参考文献:1、周国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出版社,1992。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本品有毒,有窒息性.。
受热、撞击或强烈振动时,瓶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钢瓶破裂爆炸或瓶阀漏气。
酿成火灾或窒息中毒事故。
与空气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
工业液体二氧化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工业液体二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称:Commeril liquid carbon dioxide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工业液体二氧化碳有害物成分含量C AS NO.二氧化碳≥99%(V/V)12438 9册,中国环境出版社,1992。
氦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氦气(压缩的,含工业氦、纯氦、高纯氦氦)化学品英文名称:Helium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名称:氦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吸入高浓度的气体有窒息危险,液体与皮肤接触可造成冷接触烫伤或冻伤。
非生物降解性:不被非生物降解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废弃处理方法:向大气排放废弃注意事项:在空旷通风处,气流避开人员或用管道伸出室顶排放。
控制排放速度。
气瓶废弃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要求处置,禁止随意废弃。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UN编号:包装标志:不燃气体包装类别:包装方法: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工具上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钢瓶戴好安全帽和防振圈。
装车卧放时瓶头部朝向一方,垛高不准超过五层;立放时钢瓶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的2/3,且钢瓶须妥善固定,以防倾倒。
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物品等共运。
夏季运输要有遮阳设施。
运输车、船不得在人口密集处停靠。
充气瓶的运输应严格遵守危险品运输的规定。
第十五部分运输信息法规消息:《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做了相应的规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其划为《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12月31日颁发),是对气瓶安全的基本要求。
包括:气瓶的设计、制造、充装、储存、运输、经销、使用和检验等做了明确的规定。
执行标准(高纯氦GB/T4844.3-1995、纯氦 GB/T4844.2-1995、工业氦GB /T4844.1 -1995)规定产品的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定及包装、标志、储存与运输等内容。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参考文献:1.周国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出版社,1992,气体安全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