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美术--陶器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6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人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 高7.2,射径:上端8.5-8.6,下端8.3,孔径:上端 6.8-6.9, 下端6.7-6.8厘米 1982年江苏省武进县寺墩四号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此琮的突出特点是图案的繁褥和线纹的纤细。据显微镜下的观测,最细的线纹仅 0.7丝米。纤细当然不是评判艺术的标准,但在那个时代,线纹能匀齐准确, 细 逾毫发,又足以显示工艺的精良和技术的高超。
1982年4月由陕西考古研究所汉 水考古队在陕西西乡县何家湾新 石器时代遗发现的小型骨雕人头 像,是中国迄今为止的首次发现。 距今6,000余年,雕刻五官比例准 确,结构清楚,表明当时的雕刻 家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从头 像形象特征看,应为男性,6,000 年前的陕西地区已进入父系社会, 英雄崇拜风俗已经流行。对这件 作品的具体含意,我们今天虽然 不能太肯定,但总体观察,应该 与男性崇拜有关。中国古代神话 传说中的“跨父逐日”和“后羿 射日”等,都是英雄崇拜的产物。 原始人用兽骨雕刻人像,可能是 对狩猎生活的肯定和对猎手的赞 美,也可能是对部落酋长的怀念。 用猎获物的骨雕刻领导者的人头 像,便含有多层意义。
中国美术史
ZHONGGUOMEISHUSHI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美术
教学要求
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及美术类 别。了解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从旧石器 时代的工具制造和造型看人类审美能力发 展的线索。着重把握彩陶艺术在中国美术 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了解原始时代 的雕塑与绘画。
第一部分 石、骨、玉器
青玉兽 红山文化 高15,最宽处10, 断面最厚处4厘米 辽宁省建平县出 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龙 红山文化 高26厘米 1971年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遗址 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博物 馆
在中国,对龙的礼拜源远流长,
它是最受尊崇的灵瑞,因而,也 是最常见的艺术题材,这一件是 已知最早的玉龙。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可代表当时彩陶艺术的最 高水平。仰韶文化可分为半坡型和庙底沟型,半坡型彩陶多用墨彩绘制,流行 施内彩,动物图案发达,既有强烈装饰趣味的动物图案,又不乏引人入胜的较 写实的动物形象。另外几何纹样也很丰富。动物纹的陶器有人面鱼纹彩陶盆、 四鹿纹彩陶盆等;几何纹主要有宽带纹、三角纹、斜线纹、网纹、波折纹等。 庙底沟型彩陶一般用墨彩绘制,个别用红彩或红墨两色,彩绘多施于器物的外 部和口沿上,没有发现施内彩的。动物纹样不多,有鸟纹、蛙纹、人面蛙身纹、 水鸟、鱼纹等。庙底沟 型彩陶以花瓣纹(圆点弧线三角纹)最富特色。河南 临汝阎村出土的一件《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庙底沟文化的最出色的作品。
已但 十 旧
经它 分 石
开 始 形 成
们 毕 竟 凝
罕 见 , 而
器 时 代 的 装
原结 且 饰
始着 制 品
雕人作虽
刻类单然
的的纯遗
雏创、留
形造粗至
。,糙今
,的
新 石 器 时 代 的 石 器
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文化概观
早期:距今15000年~8000年,工艺美术孕育阶段 中期:距今约8000年~5000年,全面勃兴阶段
良渚文化的项饰多为单色,这一串则见异色,颜 色虽不丰富,但几颗湖绿色珠间隔配置,显得错落 有致,体现了先民对颜色美的追求
玉镯 良渚文化 直径6.5,孔径5.7,高2.3厘 米 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瑶山十一号墓出土 浙江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鸟 良渚文化 长1.8,宽2.7,厚 0.3厘米 1988年上海市青浦县福泉 山一二六号墓出土 上海市文物管理 委员会藏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高峰是彩陶艺术
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彩陶艺术。它不令体现了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 术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彩陶上的装饰纹样体现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水平, 代表着中国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高峰。
彩陶是指坯体上有红、黑、白、黄、赭等彩绘图案的陶器。制作时在陶坯 上用颜色彩绘出各种纹样,烧成后显出丰富的彩色花纹,主要有几何纹、动物 纹、植物纹和人形纹等多种纹样。
旧石器时代管窥
旧石器时代的渐进历程三期(距今200万~1万年前)
早期:200万~10万年前 中期:10万~4万年前 晚期:4万~1万多年
原始先民的贡献
一)1959年~1962年,山西“西候度人”遗存,表明距今180万年前,先民 就已经发明并使用火。
二)金牛山附近洞穴遗址发现有孔骨针的缝制技术;北京近郊周口店龙骨 山中的“山顶洞人”,发明了精细的“磨光”与“钻孔”新技术,标志 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大飞跃。
雕刻器的出现,对于美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使钻孔和 雕刻纹饰成为可能。于是产生了美化自身的装饰品和可能 具有宗教意味的道具。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佩带的石珠、 石坠、海蚶壳以及刻有纹饰的鹿角短棒,就是一批具有代 表性的作品。
当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4千年前)之后, 石器制造达到顶峰。这时不仅加工技术高超,敲打钻磨等 手段综合利用,而且出现了脱离实用目的的石器,有的是 纯粹的装饰品,有的是作为宗教仪式的礼器,对石器的形 色质诸方面都有了明确的审美要求。如山东日照两城镇出 土的石锛和石铲(有人称为玉锛和玉铲),色泽美观,通 体磨光,钻孔规整而且刻有兽面纹;其厚度仅为0.5厘米, 这样薄的石器,显然不是生产工具。
玉钺 良渚文化 钺高17.9,上端宽14.4, 刃宽16.8,厚0.8厘米 冠饰最高4.6, 宽8.4厘米,端饰高2.3,长8.4厘 米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十二号墓 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第二部分 原始社会时期的制陶艺术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物,是我国最早以彩绘纹 样与造型结合的民间艺术。这些具有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 贵作品,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这些彩陶制作的年代在大约距今 3000年至5000年间,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最集中的地区是青海、 甘肃,陕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彩陶大多是红色陶质的盆、瓶、盘、 豆一类盛器,原始艺术家用一种刷笔,醮了黑色、白色以及红色画 在器表上。 原始社会的陶器一般根据它的色质可分为红陶、灰陶和 彩陶。彩陶纹有两大类,一类是抽象的图案,一类是具象的人、动 物或昆虫一类的形象。图案类的纹饰数量很大,种类也非常多。常 见的有水波纹、旋转纹、圈纹、锯齿纹、网纹等十几种。线条画得 规整流畅,图案的组织讲究对称、匀衡、变化,疏 密得体,并有一 定的程式和规则。
兽面纹石(玉)锛 龙山文化 长18厘米,上宽4.5, 下宽4.9最厚0.8厘米 1963年山东省日照县两城镇 征集 山东省博物馆藏
锛为黑绿色,有乳白色浸蚀,已断为两截。造型极 周正,线条平直。上端以阴线刻出狰狞的兽面纹, 眼部夸张。由于今人对古代玉、石的界说仍不甚明 确,也有人称之为玉锛 。
二、骨器
玉龟两种 红山文化 右长 4.8,最宽2.8,最厚0.5,左 长3.9,最宽3.6,最厚0.6 厘米 1973年辽宁省阜新 县胡头沟村墓葬出土 辽 宁省博物馆藏
玉鸮红山文化 长4.2,宽4.6,宽厚1.5厘 米 内蒙古巴林右旗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 右旗文物馆藏
玉项饰 良渚文化 周长76厘米 1982年上海青浦福泉 山墓葬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骨器与石器应该是同时被使用的,但骨 器的进步却有赖于石器的改进,因为骨器的 钻磨和琢刻都离不开石器。170万年前元谋人 遗址中发现了带有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此 后在原始遗址中不断发现骨器。进入新石器 时代以后,骨器的制作更加精致。在距今7千 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中出土了几 千件文物,其中骨制品最多,而且式样新颖, 加工精巧。如双鸟朝阳蝶形象牙雕刻;另外, 在陕西西乡县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了距 今6千多年的骨雕人头像。
三)“山顶洞人”还发明了钻孔精制骨针与皮线,首创兽皮衣服及一些装 饰饰品。
四)1995年12月,在北京王府井发掘的原始文化遗存,距今2,2万年。
1.北京猿人 40-50万年 打制石器
2.丁村人(20万年):打制石器,修正技巧
3.山顶洞人
(18000年) 磨制石器 复合工具
原始周口店猿人(亦称“北京人”) 居住在天然岩洞中;在长期的劳动实 践中,逐步掌握了石器工具的制作。
光,钻孔规整而且刻有兽面纹;其厚度仅为 0.5厘米,这样薄的石器,显然不是生产工具。
石(玉)铲 大汶口文化 长19厘米,厚0.7 厘米 1959年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遗址 十号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铲本是生产工具,但这件精 美的铲并无使用痕迹。黑绿 色,光素无纹,通体抛光。 造型极规矩,略如梯形,两 腰稍稍弧曲、线条颇优美, 铲背平直,两面磨刃、刃口 锋利。
彩陶: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 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 体现。 一、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者。距今七千 年到三千年的历史,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仰韶文化彩陶因 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河南、陕西等黄 河中上游地区属于这一文化系统。据调查,发掘的遗址多 达一千处。
人头像骨雕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高2.3厘米; 头顶部直径1.6厘米,底部直径1厘米,面 部最宽2厘米 陕西省西乡县何家湾出土 陕 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三、玉器 原始玉器是伴随着石器生产逐渐发展起
来的,起初玉石不分,石器生产为玉器生产 提供了技术的和审美的经验。中国原始玉器 大约发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8千年左 右。黄河下游、长江下游、西辽河流域是三 个主要原始玉产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曰:“玉,石之美具五德者。”可见凡美石 都可称为玉。玉色沉稳,柔和温润,美而不 艳,刿而不伤,扣之其声清扬远闻,因而受 到人们喜爱而产生美感。
当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4千年前) 之后,石器制造达到顶峰。这时不仅加工技 术高超,敲打钻磨等手段综合利用,而且出 现了脱离实用目的的石器,有的是纯粹的装 饰品,有的是作为宗教仪式的礼器,对石器
的形色质诸方面都有了明确的审美要求。如 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的石锛和石铲(有 人称为玉锛和玉铲),色泽美观,通体磨
早期:西安半坡类型
中期:河南庙底沟类型
晚期:马家窑类型
早期:西安半坡类型
时间:6000年左右 造型:圆底钵、圆底盆、折腹盆、
细颈瓶、直口尖底瓶、大口小底盆 等。造型风格朴实厚重。 彩绘纹样:几何纹、人面、鱼、鹿 等
半坡“人面鱼纹”图案考
关于陶盆内壁图案所表达的内容,比较常见的说法是:“人面作圆形,头顶有三角形高髻或头 饰,口衔双鱼,耳部各有一鱼衔人耳。”,也就是“人面鱼纹”说。对此解释我一直心存疑惑,“人口 衔双鱼,双鱼衔人耳”这种情形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半坡人喜欢描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半 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也大多绘以鱼、鹿、鸟、蛙等常见动物图案,虽然绘画水平还显稚嫩,但却是 明显的写实手法。如果盆内壁图案真如“人面鱼纹”解释说法,那这幅图案真是太抽象了,与半坡人 其它创作风格炯异,况且抽象思维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才会产生,而半坡文明所处历史发展 阶段并不具备产生如此抽象作品的条件。
主要代表: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文化, 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壳丘头文化
晚期:距今5000年~4000年前后,精进发展阶段
主要代表: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太湖区文化Fra Baidu bibliotek香港“东 湾 仔北文化”,台湾台北“圆山文化”和台东“卑南文 化”,西藏昌都“卡若文化”
会制造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开始, 人类大概是使用天然石块同大自然进行斗争的,投击石块 可以杀死野兽,有刃石块可以用来砍伐树枝,切割兽肉, 挖开硬土皮。后来逐渐懂得对天然石块进行加工,如摔砸、 敲击、修整等,使其规整些,顺手些。这个从拣选自然石 料到对石料进行加工的过程,是以百万年计的。其中钻磨 技术的发展,对工具的进步至关重要。旧石器时代晚期 (约5万年-1万年前),石器制造技术全面成熟了。主要 表现在选料讲究,石器多经过第二步加工,有了复合工具, 所谓复合工具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具结合为一个整 体。磨制技术、钻孔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箭头,钻磨装 饰品明显增多。表明人类审美能力的迅速发展,以及对于 均衡、对称、材质等审美形式的认识与运用水平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