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 第一章 文字的演变
- 格式:ppt
- 大小:18.11 MB
- 文档页数:47
第一章文字的发展史一、文字的萌芽人类在文字萌芽之前,普遍经历了用实物来标记和传递信息的阶段。
结绳——用绳子作结,来帮助记忆事情的大小、多少。
(中国、南美洲)贝带——用绳子或树皮纤维穿上各种不同的贝壳,记载事情,传递消息。
(南美洲)等等。
文字的萌芽得益于图画。
而这种萌芽中的文字又可以分为:刻符:包括陶文和木石上的刻画符号;岩画:包括岩洞、山岩和其他处所具有表意作用的石壁素描;文字画:它使图画开始走向原始文字。
车宴部落部落父子汇款信:父亲托人带信给儿子捎去银元53元。
两个“鳖”表示他们都以鳖为图腾,53个小圆圈表示53元,父亲口中有回曲的线条表示叫儿子“回转”。
二、文字的成长时期在图画记事的基础上,用简化的图形作为符号来代表语言中的词,这样就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字——表形文字。
表形文字在字型上保留了对实物直接模拟的特点。
现在全世界所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文字体系,推本溯源的话,有四个互不关联的发源点:(一)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美索不达米亚,希腊文,意为“两河流域”,即西南亚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平原,曾建有巴比伦、亚述等古国。
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文字”。
多刻在石头泥版上,笔画呈楔型。
(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三)中国的汉字汉字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占绝大多数的汉民族文字,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它起源于象形文字。
早在公元前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状态的文字符号就已经出现。
汉字:从甲骨文到现行的楷体,期间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1、甲骨文、金文→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统一的文字政策,以小篆为正字,淘汰通行于其他地区的异体字,奠定了汉字“方块字”的基础。
2、小篆→隶书至此,汉字的图画意味完全消失。
(四)中美洲的图形文字三、文字的发展时期(一)字母的传播公元前1300年,居住在地中海东岸北部的腓尼基人,主要依据古埃及文字制定了历史上第一批字母共22个。
——腓尼基音字母。
公元前一千年前后,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并将书写顺序改为自左向右。
《字体与版式设计》第1章字体设计的概念本章主要讲字体设计的概念。
字体与版式设计本章主要讲字体设计的概念。
1.1字体设计的含义1.2汉字的历史1.3汉字结构的变化1.4现代科学与艺术对字体设计的影响1.5字体设计实例制作本章主要讲字体设计的概念。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字体设计的概念;了解字体设计的概念;了解字体设计的类型;了解字体设计的类型;掌握字体设计的特征;掌握字体设计的特征;了解字体设计的历史;了解字体设计的历史;掌握字体设计的特点;掌握字体设计的特点;了解中国字体设计大趋势。
了解中国字体设计大趋势。
本章主要讲字体设计的概念。
1.1字体设计的含义1.含义字体设计是运用装饰手法美化文字的一种书写艺术,千姿百态,美观实用,在现代视觉传达中被广泛应用。
并以他特有的感染力美化着人们的生活作用。
无论在何种视觉媒体中,文字和图片都是其两大构成要素。
文字排列组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
因此,文字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赋予作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构成技术。
本章主要讲字体设计的概念。
本章主要讲字体设计的概念。
(1)甲骨文)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记录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活动的内容,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所以人们称之为甲骨文。
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图画特征明显,由于是用刀在龟甲兽骨上刻写的,因此笔画比较细瘦,字形大小不一本章主要讲字体设计的概念。
(2)金文)金文又叫钟鼎文,它是西周及春秋时代浇铸在青铜器——钟鼎、生活用品、武器等上面的文字。
古代称青铜叫金,所以后世称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金文主要记录的是统治者祭祀、分封诸侯、征伐及器主的功绩等内容。
金文的主要特点是:笔画肥大厚实,结构、行式趋向整齐,图画特征明显减少,文字符号特征有所加强。
本章主要讲字体设计的概念。
(3)大篆)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流行的汉字字体。
大篆这种字体是从西周金文直接发展而来,其形体及结构特点与金文大体相同,变化小而规范,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汉字字体发展的痕迹。
1 文字的简史与演进一、汉字的历史1二、拉丁字母文字的历史2C O N T E N TS目录一、汉字的历史汉字已有近6000年历史。
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逐渐形成甲骨文。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书家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甲骨文—大篆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去繁就简,改为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还使之线条化和规范化,从而达到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呈扁方形的隶书。
大篆—小篆、隶书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糅和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体(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隶书—章草—今草—狂草—楷体(真书)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
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
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特别粗壮、字形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
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
1、商代的干支表是用于记( )A 日B 月C 年D 事2、甲骨文出土于()A 河南洛阳B 河南开封C 河北唐山D 河南安阳3、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著名设计师罗维设计的著名商标是( )A 大卫十字B 可口可乐C 壳牌D 雀巢咖啡4、划定了汉文字古、今时期的分界线的是()A 篆书B 行书C 楷书D 隶书5、楷书又被称为正书或真书,演变该字体的是汉代的( )A 隶书B 草书C 新魏D 行书1。
A 2.D 3。
B 4.D 5。
A二、多选题:1.、世纪永久性四大标志是( )A 红十字B 百事可乐 C 红新月 D 大卫十字E 可口可乐2、文字从其诞生之日起,它的最重要属性是( )A 意念B 表意C 叙事D 识别E 表述3、甲骨文在1899年出土于河南的安阳小屯村.“小屯”曾经是我国殷王朝的故都,所以甲骨文又称()A 殷墟书契B 甲骨刻辞C龟甲文字D 殷墟文字 E 十辞1。
ACDE 2。
BD 3。
ABCDE三、名词解释:(每词4分)1、字体创意设计1、指设计者依据字体设计的任务和目的,将其所设计的文字内涵和设计要求,巧妙地运用艺术设计手段及科学技术,在不破坏原文字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创意设计出形式与内容,局部与整体协调一致的,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艺术形象字体。
四、简答:(每题9分)1、汉字结字的几项基本规则?答:横平竖直;把握平衡关系;注意参差变化;处理好主次笔画之间的关系;注重字形局部空间的整体性;注重字形的视觉空间比例.五、问答:(每题15分)1、仿宋体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横画和竖画的粗细比例基本一致,起笔和收笔有顿角,横笔与老宋体字书写不同,仿宋体的横画在整体上向起笔处倾斜;点、撇、捺等的笔画书写与宋体字有所不同,仿宋体的笔画书写更加挺拔劲健、尖峰突出、棱角分明、清晰明了。
仿宋体字比较适用于小范围的装饰,它的应用率比黑体字和宋体字低一些。
一、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每题2分)1、应用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技术与功能的统一和( )A 功能与内容B 形式与内容C 形式与技术D 技术与外观2、组合字体的构成形式的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A 时尚美感突出B 造型独特C 内容新颖D 吸引人3、铁字常见的凸凹两种形式,凹型立体字一般都与下列哪种配合使用()A LED灯B 霓虹灯C 白炽灯D 工艺灯4、新宋体字的顿角的尺度随着横竖比例的变化而变化,为达到最佳视觉效果,横画与竖画的比例为:()A 1:2 B 2:3 C 1:3 D 1:45、书籍、报刊的正文一种都采用( )A 黑体B 宋体C 行楷D 新魏1。
上篇汉字部分第一章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简史第一节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公元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商代故都)发现的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商代甲骨文,到现在已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
第二节汉字的发展简史1)甲金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两者合称甲金文。
2)大篆: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石鼓文、籀(音“昼”)文均称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从以前象形图画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出线条笔划,早期粗细不均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刻划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逐渐脱离了图画的原形,字体结构趋向整齐,打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3)小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了异形字,产生了统一的文字,就是秦篆,后人称为小篆。
它是汉字史上统一文字的运动,也是古文字时代文字简化的总结。
它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协调整齐、十分美观,基本是长方形的方块文字。
4)隶书:1.古隶:古隶是由小篆走向今隶的过渡字体。
其特点是将小篆的圆字体改为方字体。
字体趋向简单化,出现了字体的偏旁部首,用笔书写起来也很方便了。
2.今隶:古隶发展到汉代在其笔划的基础上形成了笔划工整,有波动挑法,更易写易认的今隶。
今隶有“蚕头燕尾”之称。
又称为“八分书”。
5)楷书:楷书也称真书,其历史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在西汉宣帝时开始萌芽,东汉末成熟,魏以后兴盛起来(其产生和发展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等人的突出贡献);隋唐后不断得到美化和完善(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等等书法名家)。
楷书运笔有力而平稳(隶书的笔划是具有波动的波势挑法),字体结构是向里集中的“永”字形方块字(隶书是“八分书”的字势)。
6)宋体字:公元十一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印刷术发明后,对汉字的形体影响很大,由于雕刻刀在刻字时对汉字的形体产生了影响,出现了一种横轻直重、易于阅读的印刷字体。
北宋时雕版印刷的印刷体,后人称为宋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