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三个穴位教你快速简单缓解胃疼胃胀
- 格式:docx
- 大小:16.98 KB
- 文档页数:3
穴位养生缓解消化不良健康的胃肠功能对于人体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不良的消化功能可能导致诸多症状,如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
针对这些问题,穴位养生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缓解消化不良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以帮助人们缓解消化不良问题。
1. 胃脉穴(PC6)胃脉穴位于内臂腕横纹的上方两指的凹陷处。
按揉胃脉穴能够刺激胃脉经络,缓解胃部不适。
使用拇指按压胃脉穴,以顺时针方向绕圈按摩,每天早晚各按揉5分钟。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胃胀和胃痛,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2. 中脘穴(CV12)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距离脐中下方大约四指宽。
按压中脘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
使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轻轻按压中脘穴,每次按压持续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胃部不适,还可以增强胃肠蠕动,提高食物消化的速度。
3. 冲脉穴(KD6)冲脉穴位于足跟骨下方,距离足底最凹陷的地方约一横指宽。
按揉冲脉穴可以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
用拇指按压冲脉穴,每次按压持续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舒缓胃部不适,还有助于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
4. 天宗穴(SP9)天宗穴位于小腿内侧小腿骨下缘凹陷处。
按揉天宗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胀和胃痛。
用拇指按压天宗穴,每次按压持续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胃肠的消化功能,减轻消化不良症状。
5. 合谷穴(LI4)合谷穴位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骨缝处。
按揉合谷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
用拇指和食指捏持合谷穴,以适度的力度旋转按摩,每次按摩持续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胃胀和消化不良,还可以帮助舒缓情绪,减少压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综上所述,穴位养生是缓解消化不良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反应不同,因此在按摩穴位时需注意自己的感受,避免过度按摩导致不适。
三种简单的穴位按摩缓解胃痛白领是胃病的高发人群,尤其是现在到了年底,常常需要熬夜加班的白领们,更需提防胃病发作。
营养师介绍,如果感到胃痛,你可以用三种简单的穴位按摩帮助缓解疼痛。
首先,当出现胃痛时,要尽量把皮带松开,让自己的腹部舒适一些,然后进行以下按摩。
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
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
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让知识带有温度。
胃痛胃胀怎么办整理胃痛胃胀怎么办胃痛胃胀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消失的症状,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疼起来也是很难过的。
下面就是我共享的关于胃痛胃胀怎么办的解决方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胃痛胃胀怎么办消失胃痛胃胀还不消化的状况,不妨试试老中医推举的三个穴位,多多按摩这些穴位有助于治疗胃胀胃痛。
1、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心,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
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在胃痛时采纳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2、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
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
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3、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适,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最终要采纳摩腹疗法,采纳坐或卧式,双手叠掌置脐下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钟,起身漫步片刻,一般宜在饭后半小时进行。
提示:这些常见的自我穴位按摩法,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
女性养胃的`方法1、九点之前吃早餐不少人都知道凌晨时间阶段不睡觉会导致肝脏受损,不过很少人知道,早上7点到9点之间没有进食简单造成胃部的不适。
由于这个时间段正是胃部工作的时间。
因此,早上是必需要吃,不能像大部分人一样为了多睡一会导致没有吃早餐的习惯。
早上7点到9点的时间断里没有进食会造成大量的胃酸没有用武之地,从而导致各种器官的罢~工。
2、饭后喝酸奶大部分的女性朋友每天都会喝酸奶,虽然说酸奶可以爱护胃部黏膜,但是我建议酸奶最好饭后喝比较好,一般在饭后120分钟左右食用最佳,最能养胃。
按摩这几个穴位轻松缓解胃肠胀气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饮食也不规律,有时吃过饭后会突然觉得自己的肚子好像很胀,用手敲敲自己的肚子会听到“咚咚”的声音。
其实遇到这种事情也不用奇怪,那是因为你的肚子胀气啦。
肚子里有很多的气体,在中医中这叫气滞。
需要通降。
一般发现腹胀的原因有三种:一是食物本身含气,比如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一下喝得太多,其释放的二氧化碳引起腹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紊乱;二是进食的食物产气,比如洋葱、豆类、韭菜、生葱、生蒜、芹菜等,这些食物经肠道细菌充分发酵后,会产生多量的硫化氢、氨气。
蓄积在肠道中,便会引起胃肠胀气。
特别是现在的人为了赶时间会经常吃KFC、麦当劳等洋快餐,炸薯条、可乐等,让它们在肠胃里来个大碰头,产生的化学反应更易引起肚胀;三是本身有食积或者脾胃不好,食物积滞,腐化不消化,进而产气出现肚胀。
出现这种问题,一时半会身体自身又没有释放出来的话,我们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穴位来帮它疏通一下,这样就能快速将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
人身体中有一个专门治疗腹胀的穴位,叫天枢穴。
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2寸,犹如天地交合之际,是脾胃升降清浊的枢纽。
天枢穴对人体的主要作用就疏调肠腑、理气行滞。
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刺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功效。
按摩时,身体平躺在床上,手掌放在腹部,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能快速疏通积滞在肠胃的气体,缓解腹胀。
如果还要加强效果的话,可以配合上脘穴和气海穴同时按摩。
如果觉得上腹部胀的比较厉害,可以同时按摩天枢穴和上脘穴。
如果觉得下腹部胀的比较厉害,可以同时按摩气海穴。
这几个穴位同时刺激效果会更好。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直下1.5寸处。
气海,顾名思义就是气的汇聚之处,如同大海。
刺激此穴也可以理气消滞,缓解肚胀。
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能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与朋友家人团聚,总免不了大吃大喝一番,但不小心吃太多就容易引起胃涨、肚子痛。
除了要细嚼慢咽外,若万一真的消化不良造成肚子不舒服,也可以按5个穴道,帮助肠胃消化、消胀气!
消化不良可以按压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按压: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
功效:治消化不良、胃炎、腹,可促进胃酸分泌还能止疼
【内关穴】
位置:手腕横格纹以上约2寸处
按压: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并且按摩1分钟
功效:宽胸利膈、打开消化道
胃胀气可以按压
【中脘穴】
取穴:肚脐正上方4指腹处
按压:以食指按压约2~3分钟
功效:调节消化道机能、消除胃凸和胃胀气、帮助排便、和胃、宽中、消食
【水分穴】
取穴:肚脐正上方1指腹处
按压:以食指按压约2~3分钟
功效:缓解胃痛、清理小肠、分清别浊、利水、消涨
【关元穴】
取穴:肚脐正下方4指腹处
按压:以拇指按压约2~3分钟
功效:促进肠道蠕动、改善小肠机能,加速腹部脂肪的代谢,还可以缓解经痛、缓和体温、益肾气,利下焦。
胃疼中医按摩的方法
中医按摩可以帮助缓解胃疼,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按摩方法:
1. 按揉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骨中央,按揉此穴可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
2. 捏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捏揉此穴可帮助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疼。
3. 按摩腹部:用温和的力道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疼。
4. 敲击背部:用手掌轻轻敲击背部,特别是肩胛骨下方的位置,有助于刺激胃部经络,缓解胃疼。
5. 贴敷姜片:将生姜片贴在脚心部位,有助于温暖身体,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胃疼。
需要提醒的是,按摩前最好先咨询中医师或按摩师的意见,因为有些情况下按摩可能会加重症状。
另外,如果胃疼持续或者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疏通胃气的最快方法穴位
疏通胃气,最快的穴位推荐如下:
1. 足三里- 能快速舒缓胃痛,有通经活血的功效。
2. 内关- 能平胃气,常用来治疗胃痛、胃胀。
3. 太冲- 能快速止痛,用来治疗各种胃痛效果显著。
4. 丰隆- 能活血化瘀,用于胃脘痛。
5. 合谷- 能疏通经络,用于治疗气滞所致的胃痛。
6. 天枢- 能迅速止痛,用于胃绞痛。
7. 中脘- 直接作用于胃经,能快速调节胃气。
8. 胃俞- 胃经的yuan 穴,能直达病所,迅速疏通胃气。
9. 气海- 能缓解胃部不适,有安神定惊的作用。
10. 以上穴位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其他穴位,对疏通胃气效果显著。
在采用时,要根据症状区分胃气的病机,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穴位进行疏通。
穴位养生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然而现代生活中的不规律饮食、压力过大等因素,常常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
幸运的是,中医学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调理脾胃,即通过按摩身体上的穴位来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详细说明它们的位置及按摩手法,帮助您改善脾胃问题,提升消化能力。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脛骨前缘与腓骨的交界处,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可帮助消化功能,提高食物的吸收利用率。
按摩方法:1. 坐于椅子上,保持身体放松,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2. 双手放在膝盖上,用拇指找到足三里穴,即位于小腿外侧凹陷处。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足三里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二、迎香穴迎香穴位于胸部,距离胸骨中线两侧各2寸处,是调理脾胃的主要穴位之一。
按摩迎香穴有助于消化功能的恢复,缓解胃部不适。
按摩方法:1. 坐于椅子上,保持身体直立,双手自然放在腹部。
2. 双手的食指指腹找到迎香穴,即位于两侧胸骨中线外侧各2寸处。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迎香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三、大横穴大横穴位于手臂外侧,尺骨与桡骨之间,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大横穴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按摩方法:1. 坐于椅子上,保持身体放松,双手自然垂放。
2. 用拇指和食指找到大横穴,即位于手臂外侧,拇指指腹所在的位置。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大横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四、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腹部,距离肚脐中心点4寸处,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中脘穴可以舒缓腹部不适,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按摩方法:1. 仰卧于床上,保持身体放松,双手自然放在腹部。
2. 用拇指和食指找到中脘穴,即位于腹部,距离肚脐中心点4寸处。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中脘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通过按摩这些穴位,您可以有效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中医经络养生穴位按摩调理肠胃问题的方法肠胃问题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困扰之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经络养生中,穴位按摩被广泛运用于调理肠胃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穴位按摩方法,帮助读者缓解肠胃不适。
一、搓揉天枢穴天枢穴位于腹部中线,肚脐下一横指处,是治疗胃痛、腹泻的重要穴位。
按摩天枢穴可舒缓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
具体操作如下:1. 双手交叉放于腹部,食指指腹轻轻按到天枢穴,用力适中。
2. 按下天枢穴后,以两个手指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搓揉穴位,每次持续1-2分钟,每日可进行2-3次。
二、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膝盖下三寸。
该穴位可调节肠胃功能,治疗腹胀、便秘等问题。
按摩足三里穴的方法如下:1. 将手掌根部的地方放在足三里穴上,用力适中。
2. 上下移动手掌,以足三里穴为中心,每分钟进行30-50次。
可以适当增加按摩时间,力量要均匀一致。
三、揉按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中点,是治疗胀气、泻痢等肠胃问题的重要穴位。
按摩关元穴能帮助舒缓腹部不适。
按摩关元穴的步骤如下:1. 平躺在床上或地板上,用手指轻轻按在关元穴的位置,用力适中。
2. 细心地旋转按摩,在关元穴上施加适当的压力,每次持续1-2分钟,每天进行2-3次。
四、推穴曲池穴曲池穴位于侧腹部,脐直下三横指处。
曲池穴按摩可调理胃功能,减轻腹部胀气。
具体按摩方法如下:1. 右手食指放在曲池穴,用力适中。
2. 以曲池穴为中心,绕圈形式用指腹重复按摩,顺时针和逆时针各10次。
3. 在按摩过程中,注意适度用力,避免过度刺激。
五、抓揉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部大椎骨上,是调理胃肠功能的关键穴位。
按摩大椎穴可舒缓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按摩大椎穴的步骤如下:1. 双手交叉放在颈后,手指放在大椎穴上,用力适中。
2. 以大椎穴为中心,以指腹轻轻揉动,每分钟进行30-50次。
可以适当增加按摩时间,力量要均匀一致。
六、推拿腹部腹部推拿也是调理肠胃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推拿腹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缓解胀气和便秘。
中医穴位按摩缓解胃痛改善胃炎胃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饮食和消化功能,还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中医学认为,胃痛与胃炎密切相关,而穴位按摩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帮助缓解胃痛,并改善胃炎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穴位按摩方法,以帮助读者解决胃痛问题。
1. 穴位:足三里(ST36)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3寸。
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缓解胃痛、胃胀、恶心等症状,并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
按摩方法:a. 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处进行旋转按摩,每分钟约旋转10次,持续5-10分钟。
b. 可以用手指按压足三里穴位,每次按压持续10-15秒,再放松数秒,重复10次。
2. 穴位:中脘(CV12)中脘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距下胸部稍下一横指。
按摩中脘穴位可以缓解胃痛、胃灼烧感和反酸等症状,对于胃炎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按摩方法:a. 用手指或掌根直接按压中脘穴位,逐渐加大力度,每次按压持续15-30秒,再放松数秒,重复10次。
b. 还可以用中指指腹在中脘处进行揉动按摩,每分钟揉动10次,持续5-10分钟。
3. 穴位:梁门(ST25)梁门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距脐中2寸。
按摩梁门穴位可以缓解胃痛、胃胀、腹胀等症状,对胃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按摩方法:a. 用拇指指腹在梁门处进行旋转按摩,每分钟约旋转10次,持续5-10分钟。
b. 可以用手指按压梁门穴位,每次按压持续10-15秒,再放松数秒,重复10次。
4. 穴位:大横(CV4)大横位于下腹部正中线上,距耻骨联合上缘1横指。
按摩大横穴位可以改善胃痛、胃酸过多和消化不良等问题,对缓解胃炎症状有效。
按摩方法:a. 用手指或掌根直接按压局部,逐渐加大力度,每次按压持续15-30秒,再放松数秒,重复10次。
b. 可以用拇指指腹来回按摩大横穴位,每分钟按摩10次,持续5-1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穴位按摩时,要注意按摩力度适中,不要用力过猛,避免对自己造成不适。
穴位保健改善消化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消化系统问题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健康难题。
不少人常常感受到胃部不适、消化不良和肠胃炎等症状。
而传统医学认为,通过穴位保健可以帮助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穴位保健方法,帮助改善消化系统,恢复健康。
首先,我们来了解几个常用的穴位。
1. 中脘穴:位于胃部中线上,离胃窦大约四指的位置。
按压中脘穴可以调理胃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每天早晨起床后,用手指轻轻按摩中脘穴,每次10分钟,可以有效改善胃部不适。
2. 劳宫穴:位于手腕横纹上,两根手指骨连线的最高点处。
按压劳宫穴可以舒缓胃部疼痛和胃胀气的不适感。
每天用拇指按压劳宫穴,每次1分钟,可以有效改善消化问题。
3. 太冲穴:位于脚背第一,第二跖骨之间凹陷处。
按压太冲穴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缓解消化不良和腹胀症状。
每天晚上睡觉前,用拇指按摩太冲穴,每次5分钟,可以提高消化系统功能。
了解了这些穴位之后,下面介绍一些穴位保健方法,帮助改善消化系统。
1. 按摩穴位: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
可以使用指腹轻柔按压穴位,或者用拇指旋转按摩,每个穴位按摩时间5-10分钟,每天坚持进行。
按摩过程中,要保持放松的状态,配合深呼吸,增加效果。
2. 穴位贴敷:除了按摩,还可以使用磁石贴敷在穴位上,进行穴位保健。
选择符合身体需求的贴敷物,如磁石、艾灸等。
将贴敷物贴在穴位上,每天坚持30分钟至1小时,有助于刺激穴位,促进消化系统的调节。
3. 中医养生:在穴位保健的同时,结合中医养生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善消化系统。
例如,合理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和过度饮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量运动,促进新陈代谢等。
这些方法可以与穴位保健相互配合,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总结起来,穴位保健是一种改善消化系统的有效方法。
通过按摩穴位、穴位贴敷和中医养生等方式,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提高胃肠蠕动,缓解消化不良和胃胀气等不适症状。
常见疾病的穴位治疗-胃疼、胃胀、胃酸1)按摩上中下脘(脘指的是胃)可治胃痛上中下脘穴都在胸部,从腹部往上摸,会摸到两块骨头,这就是肋骨,顺着这两块骨头往上,会发现它们有一个的交点叫剑突,从剑突的位置到肚脐是8寸,中间一半的位置,也就是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
从中脘向上1寸就是上脘,向下到肚脐的一半,也就是肚脐向上2寸就是下脘。
A、上脘在胃的上部,和贲门相对应,贲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管,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
对于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其它原因而导致的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B、刺激中脘穴,胃的蠕动会增强,表现为幽门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
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
C、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胃和小肠连接的转变处。
对于食物在胃中下不去导致的腹胀,胃痛,呕吐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症状也有很好疗效。
艾灸可以同时刺激到上中下脘穴。
采用隔姜灸的方式,将姜切成薄薄的片,如硬币那种厚度,然后通过艾灸的方式来熏烤。
通过热度的传递,将生姜汁中的热性成份渗入皮肤,可以很简便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D、按摩建里穴(位于肚脐的上三寸,即中脘穴与下脘穴之正中)——有和胃安神的效果。
当您吃不下去东西的时候,表现出来就是没有胃口,食欲差。
这时候,建里穴就该上场了,没事的时候,用拇指沿着建里穴的位置旋转按摩,每次按摩100下,能够很好地促进食欲2)按摩艾炙公孙穴人体自带的“健胃良药”用拇指用力按揉公孙穴3分钟,或艾灸10分钟左右。
坚持一个月。
天天按摩此穴,胃病就会慢慢好起来。
★3)胃酸、胃胀、消化不良、口臭:心包经上的大陵穴(伸出手臂,弯曲手腕,在手腕部横纹的中央)有健脾的功效。
刺激大陵穴,既可以健脾,还有调理三焦之气的功效,从而起到顺气效果。
因此,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刺激大陵穴都有很好的促消化的作用。
大陵穴相对于人体来说,相当于胃动力药。
如果你感觉肚子胀、不消化了,只要用力按揉此穴,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按摩三个穴位教你快速简单缓解胃疼胃胀
突然胃疼怎么办?胃疼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在疼痛来了,就马上想到得吃几粒止痛药。
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这样既不能缓解胃疼,还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那突然胃疼怎么办?这里跟你分享一下快速缓解胃疼的经验。
★1.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
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深部为旋前方肌。
有前臂正中静脉、正中动脉和骨间前动、静脉分布;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骨间前神经分布。
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 2.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
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3.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 4.
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当你觉得胃疼不舒服时,可能想躺下来休息,切勿!保持直立状态,使胃酸较容易待在胃内。
当你不得已要躺下来时,例如睡觉,最好将头部势高10—15厘米左右,但单纯加高枕头的效果不好,可用薄一点的被单同时垫一下上半身,如此使睡眠时略
呈倾斜状,以避免胃痛复发。
这些应急办法或许会有作用,不过胃疼的话缓解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是在平常就多多注意保养胃,多注意胃的健康,切勿经常吃一些辛辣的刺激性比较强的食物,吃饭也要有规律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健康的胃。
亲爱的切记!止痛药的正规名称叫做“解热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确可以缓解发烧性头痛、运动后肌肉疼痛等,但对胃部疼痛是无效的,而是应该用“胃药”所以,禁止滥用止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