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
- 格式:docx
- 大小:17.45 KB
- 文档页数:5
10工业安全与环保I ndust r i al Saf e t y a nd Envi r onm e nt al Pr o t ect i on2013年第39卷第12期D ecem ber2013环境污染事故损害经济评估案例分析李婧韩振超荣绍辉(郑州大学环境政策规划评价研究中心郑州450002)摘要近5年我国环境事件层出不穷,其中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事件占到当年环境事件总数的80%以上。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是当前亟待攻克的科研难题之一。
在系统分析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技术的核算对象范围与方法的基础上,研究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指标体系,以河南省商丘市大沙河砷污染事件为例,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其损害额度进行核算,结果显示:在信息掌握不全面的情况下,选取可操作范围内的项目,核算总额约为2998万元,与该事件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相差不大。
该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环境污染事件经济损害评估案例分析赔偿费用A C as e St udy on E cono m i c Loss A ss es s m ent of Envi r onm ent al Pol l ut i on A c c i de ntLI Ji ng H A N Z hen chao R O N G Sha ohui(R esear ch Cent erf or Envi r onm en脚Pof蚵Pl anni ng&A ssess m ent of Zh£ngzhou U ni ver si t y Z henghou450002)A b s t r act T he a sse鹞m ent t e chni que of envi ronm ent a l pol l u t i on l o s s is on e of t he s ci enti f i c r e se ar c h probl e m s be conquer edat pre se nt.B as ed o n t he syst em at i c anal yse s of ac count i ng pr i nci pl es,ac oM)u nt i n g obj e ct s a nd s cope s,t he envl ronm cnt a ldanl l t ge as s ess m ent i nde x s y s t em i s st udi e d.R e ga rdi ng on e ar se ni c pol l ut i on i nc i de nt happ ened i n H en an pr ovi nc e i n2008ast he st udy ca.s e,it is s how n t hat t he t otal fl c counl i ng am ou nt i s abo ut¥29.98m i l l i on,and i t is not t hat f ar a w ay fr om t heact ual eco nom i c l os ses c ause d.T hi s i nde x s yst e m i s pr a ct i cab l e and oper abl e.K eyW or ds e nvi r onm e nt pol l ut i on ac ci dent econom i c l oss a sse SS m e nt c ase st udy com pens at i on0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损害事件日益增多。
论法律评价指标代杰【摘要】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产物,其归宿是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套规则,因此,法律评价的最终指标,是现行的法律是否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就是能否为社会关系的调整提供一套可行的规则.能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既存在于整个法律体系(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该法律体系是否能为社会关系的调整提供一套完整、正当、可行的规则),也存在于某一部规范性文件和某一个条文.【期刊名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9)003【总页数】5页(P21-25)【关键词】法律;评价指标;确立原则【作者】代杰【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01在立法后评估和法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对法律进行评价,评价对象或为某一个法律领域,或为一部规范性文件,或为一项制度乃至一个法条。
由于缺乏统一合适的评价指标,法律评价的方式五花八门,评价结果大相径庭,评价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受到质疑。
因此,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是进行法律评价的第一步,可为立法后评估和法学研究等活动提供工具。
一、法律评价指标确立原则法律评价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现象的认识活动形式,是社会主体基于自身需要而对法律现象的功能、价值、作用、含义等所作的事实、价值和审美判断与评定② 黄竹胜.法律评价的重新解释[J].法学论坛.2002(4):26.。
法律评价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标准,评价指标就是社会主体对法律进行评价的依据③ 董长春.法律评价的意义及其作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55.。
从目前国内外有关法律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确立法律的评价指标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共通性原则某一法律领域的评价指标不能脱离法律评价指标的共性特征,应当具备法律评价指标的一些基本要求。
这些共通性要求包括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
科学性是指依据评价指标得出的评价结论应该是科学的。
客观性是指评价指标是客观的,不是人为主观的标准。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报送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方案的函正文:----------------------------------------------------------------------------------------------------------------------------------------------------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报送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方案的函(渝环函﹝2011﹞618号)环保部政策法规司:为推进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2011〕60号)和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办函〔2011〕1019号)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方案》。
现呈报贵司,请给予指导和支持。
此函附件: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方案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附件: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方案为推进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2011〕60号)和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办函〔2011〕1019号),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试点任务(一)组建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构;(二)开展实际案例评估,验证《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I版)》;(三)探索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以及运行机制。
二、组织领导市环保局成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协调、联络司法等有关部门,为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全面推进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通知正文:----------------------------------------------------------------------------------------------------------------------------------------------------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全面推进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通知晋环发〔2014〕139号各市、县环保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精神,根据环保部《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2011〕60号)、省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晋政发〔2013〕1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 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意见的通知>任务分工的通知》(晋政办发〔2014〕60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现就全面推进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机制是我省转型综改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损害鉴定工作,将“实行环境风险评估和污染损害鉴定”列为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转型综改试验工作的重大改革事项。
根据全省转型综改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在省环保厅的推动下,省司法厅核准成立了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负责为全省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提供技术支撑。
二、将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机制纳入各级环保管理工作中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负责事件应急处置的部门,应按照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组织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及时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
中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现状及建议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damage appraisement and assessment in China and the related recommendations■文 / 刘岩1 贾岳清1 刘荻2近年来,中国各类污染事件造成的环境损害事件频发,生态环境损害评估鉴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2015年5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此后生态环境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初步建立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标准体系和技术路线,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环境管理、司法审判及损害赔偿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保障环境安全、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如何科学客观地判定污染过程与生态环境损害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生态损害和经济损失以及恢复方案的制定和效果评价,是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国内外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现状(一)国外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现状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损害的问题日益突出,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研究。
美国是最早建立环境损害制度的国家,基于环境污染损害鉴定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立法,颁布了《联邦水污染控制法》《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及《油污法案》。
随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逐步修订,美国现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体系、责任追究制度和技术规范,并被其他国家广为借鉴。
欧盟国家在借鉴美国的经验后,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也逐步发展起来。
2000年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颁布的《环境民事责任白皮书》中提出了环境损害的概念,并明确指出对造成自然资源损害的责任人追究其民事责任。
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资质标准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河南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资质标准草稿一、总则(1)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资质是指为适应和满足环境保护和司法部门开展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评估工作的特殊需求,对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机构设立的资质;(2)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的业务范围包括: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空气环境污染鉴定、水环境污染鉴定、声环境污染鉴定、光环境污染鉴定、土壤环境污染鉴定、海洋环境污染鉴定、生态环境污染鉴定)、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鉴定、环境保护或治理工程项目评估鉴定。
二、依据主要以我国现行的有关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赔偿机制的各相关法律、司法解释为依据,具体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7)《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8)国务院国发[1996]31号文《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8月3日;(9)国务院国发[2000]38号文《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10)《侵权责任法》;(11)《民法通则》;(12)《环境损害评估数额计算推荐方法》;(13)《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2011]60号);(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95号令《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15)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96号令《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
三、术语和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内容,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确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附件2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II版)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二〇一四年十月—4—目次1背景和目的 (6)2适用范围 (6)3规范性引用文件 (6)4术语和定义 (7)5总则 (9)6环境损害确认 (10)7因果关系判定 (12)8损害评估方法 (13)9鉴定评估报告的编制 (18)10附则 (19)附录A常用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20)附录B补偿性恢复方案的确定 (22)附录C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29)—5—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II版)1背景和目的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2011〕60号)和《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I版)》发布以来,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推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设,适应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需要,针对《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I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借鉴国内外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并总结国内外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点修订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并更名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II版)》。
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导致人身、财产、生态环境损害、应急处置费用和其他事务性费用的鉴定评估。
不适用于因核与辐射所致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适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3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方法引用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HJ 25.1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2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3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T 192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6—GB/T 21678 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NY/T 1263 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损失评价技术准则SF/Z JD0601001 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司法鉴定经济损失估算实施规范NY/T 1669 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HY/T 095 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指南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4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竞赛题库全考点附答案单选题1.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的规定,负有相关环境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等资料可以作为索赔的证明材料。
来源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A.勘验笔录或询问笔录B行政处理决定C,检测或监测报告D.以上都对解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规定,负有相关环境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勘验笔录或询问笔录、调查报告、行政处理决定、检测或监测报告、鉴定评估报告、生效法律文书等资料可以作为索赔的证明材料。
答案:D2、根据《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的规定,现场勘查笔录、检查笔录、询问笔录等,无需由()签名。
来源于《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A.调查人员B,被询问人员C.勘查现场有关人员D.勘察现场之外的与被询问人员有利害关系的人员解析:《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第8条第4款规定,现场勘查笔录、检查笔录、询问笔录等,应当由调查人员、勘查现场有关人员、被询问人员签名。
答案:D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
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A.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B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C.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D.以上都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1条第1款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答案:D4、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报告办法(试行)》的规定,情况紧急的,初报可通过(),但应当及时补报书面报告。
司法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司法部,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12.21•【文号】司发通〔2015〕118号•【施行日期】2015.12.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司法鉴定正文司法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司发通〔2015〕1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环境保护厅(局):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要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适应环境损害诉讼需要,加强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管理,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纳入统一登记管理范围的通知》(司发通〔2015〕117 号),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现就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鉴定机构设置发展规划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的发展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有序发展的原则,根据诉讼活动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研究制定发展规划。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应当严格标准、严格程序、确保质量,特别是在审核登记工作初始阶段要严格限制鉴定机构数量,确保高资质高水平。
二、鉴定事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环境科学的技术或者专门知识,采用监测、检测、现场勘察、实验模拟或者综合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讼诉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环境诉讼中需要解决的专门性问题包括:确定污染物的性质;确定生态环境遭受损害的性质、范围和程度;评定因果关系;评定污染治理与运行成本以及防止损害扩大、修复生态环境的措施或方案等。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主要领域包括:(1)污染物性质鉴定,主要包括危险废物鉴定、有毒物质鉴定,以及污染物其他物理、化学等性质的鉴定;(2)地表水和沉积物环境损害鉴定,主要包括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造成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资源和沉积物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
2015年“理律杯”模拟法庭比赛赛题补充说明、答疑及勘误鉴于各参赛队对本年度赛题提出了不少问题和建议,而这些问题和建议又可以进行归纳,形成一些较为集中的问题,组委会讨论后决定把这些问题归纳分成两部分,即“赛题补充说明”和“赛题答疑和勘误”,并分别回复如下。
第一部分赛题补充说明就各参赛队针对赛题及程序规则提出的问题,补充说明如下:1关于本案证据效力与适用的说明。
根据本次模拟法庭比赛规则,“本案一审原告和被告所提交的现有材料均已经过质证并为双方所接受”,即本次模拟法庭赛题已假定原被告双方对所给各项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不存在疑问,各参赛队仅可对证据的关联性及其证明力自行判断,并对上述证据进行合乎情理和实践的解释。
赛题发布时所提供的各项证据即为各参赛队所能采用的全部证据范围,各队仅可在现有材料范围内甄别与使用证据。
2关于本案倾倒范围的说明。
赛题中所有倾倒行为均发生在安西运河与安江流域范围内,安西运河为安江支流,安江为长江支流。
安西运河上游为安州市(地级市),下游为安江市。
3关于本案诉讼类型的说明。
请根据赛题表述自行判断本案诉讼类型,并据你队的判断设计诉讼策略。
4关于本案诉讼请求与答辩请求的说明。
案件材料给定的起诉状中的诉讼请求与答辩状中的答辩请求仅供参考,各参赛队可根据案件事实及相关证据自行提出诉讼请求与答辩请求。
根据比赛规则,书状提交后各参赛队不得对其进行更改。
5关于本案追加共同被告及第三人的说明。
为保证模拟法庭的顺利进行,本案模拟审理中不考虑追加共同被告及第三人的问题。
6关于本案定损依据的说明。
本案定损依据仅适用《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2011】60号)中《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I版),各参赛队应以该文件为基准计算污染损害数额。
本案中评估报告所采用的实验值法及治理成本法皆属于《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I版)》中的修复费用法,各参赛队可根据各自对案情的理解选取适当的计算方法。
加快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快组织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 在前几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2011〕60 号)等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进一步加快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加快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是应对环境挑战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省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压力新挑战。
进一步加快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探索并逐步建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度机制,可以有效促进落实污染者负担原则,进一步强化污染治理主体的责任,有效应对环境挑战,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加快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是优化环境管理方式的有效手段。
加快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科学认定环境损害原因,量化环境损害结果,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环境污染控制治理及修复措施,有助于推动环境管理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提升环境风险防范、环境应急处置等环境管理水平。
(三)加快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是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现实需要。
加快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既可为依法开展环境损害案件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依据,也可为实施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提供重要技术保障,有效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二、试点工作目标通过1-2年试点工作,推动有关科研技术单位建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建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队伍,建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度机制,积极开展突发性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和其他累积性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为开展环境管理、环境案件审理、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持和依据。
三、试点工作任务(一)推动建立鉴定评估机构。
根据环保部要求,积极培育我省有关科研技术单位建立1-2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
(二)探索建立制度机制。
根据国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建立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生态破坏等领域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度,研究制定环境损害范围认定、损害鉴定评估、污染修复与生态恢复、后评估与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探索建立与国家制度机制相配套的我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度机制。
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2011-5-25 13:55 来源:法律教育网【大中小】【我要纠错】文号:环发[2011]60号发布日期:2011-5-25执行日期:2011-5-2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对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害范围、程度等进行合理鉴定、测算,出具鉴定意见和评估报告,为环境管理、环境司法等提供服务的活动。
为切实推动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顺利开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应对环境挑战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发达国家二三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显现,环境保护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而我国法律在环境责任、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和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规定的不完善以及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染者负担原则的有效落实,与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及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很不适应。
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全面追究污染者的环境责任,是切实落实污染者负担原则、有效应对环境挑战的迫切需要。
(二)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目前,在我国环境管理实践中对私益环境损害的赔偿远不能足额到位,对公益环境损害的赔偿更是很少涉及。
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对环境污染损害进行定量化评估,将污染修复与生态恢复费用纳入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科学、合理确定损害赔偿数额与行政罚款数额,有助于真实体现企业生产的环境成本,强化企业环境责任,增强企业的环境风险意识,从而在根本上有利于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突出问题,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优化环境行政管理方式的有效手段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优化环境行政管理方式。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与救济探析作者:李良识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7期摘要: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环境侵权问题越来越严重,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尽管我国社会当前出台了《环境保护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关文件,但在制度具体设计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基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现状,本文针对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与救济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环境侵权;救济;损害赔偿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1.17.0641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现状考察1.1 我国现行立法现状考察第一,我国现行立法对归责原则的规定。
我国《民法典》第1229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15年1月1日实施的《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都没有把故意或是过失作为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阐述,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不论污染者有无过错,污染者应当承担责任。
所以,由上述法律规定可得,我国对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二,我国现行立法对具体承担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规定。
就责任承担方式而言,《环境保护法》第64条规定,污染环境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害应该依照原《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相关法律规定了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到赔礼道歉等十一种民事责任承担的方式,根据环境损害行为的特点,返还财产、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一般不适用于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于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侵权人的诉讼请求以及具体案情,合理判定污染者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另外,环境保护单行法也有相应规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85条、《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水污染防治法》第96条等都规定了一些责任承担方式。
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考试题库含答案4月1、依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的证据包括? 来源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题库A现场检查笔录B 三年内无相关犯罪记录C排污企业经营行业D排污者当年工作计划解析:《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第九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作出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决定前,应当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的证据包括现场检查笔录、调查询问笔录、环境监测报告、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和其他证明材料。
参考答案:A2、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下列哪一单位不能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来源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题库A 个体工商户B 农村承包经营户C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设立的临时机构D 以上都不能解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编制单位应当是能够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单位。
前款规定的单位中,下列单位不得作为技术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一)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部门设立的事业单位;(二)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或者挂靠单位的社会组织,或者由其他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或者挂靠单位的社会组织;(三)由本款前两项中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出资的单位及其再出资的单位;(四)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部门委托,开展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技术评估的单位;(五)本款第四项中的技术评估单位出资的单位及其再出资的单位;(六)本款第四项中的技术评估单位的出资单位,或者由本款第四项中的技术评估单位出资人出资的其他单位,或者由本款第四项中的技术评估单位法定代表人出资的单位。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本条第一款规定单位的内设机构、分支机构或者临时机构,不得主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环境法专题 浅析环境损害鉴定中的基本问题与对策唐红侠❋㊀㊀摘㊀要:环境损害鉴定为实现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提供技术支撑,但环境损害鉴定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㊂本文就环境损害鉴定中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概念不清㊁易产生歧义以及环境损害鉴定能力不足等基础性问题展开探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㊂本文有助于统一认识㊁规范环境损害鉴定管理体系㊂关键词:环境损害鉴定评估㊀环境损害司法鉴定㊀环境损害鉴定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㊂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背景下,最高法㊁最高检颁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把诸多污染环境行为及环境损害结果纳入刑事处罚范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随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出台㊂不论是刑事处罚还是损害赔偿,都涉及环境损害鉴定的问题㊂鉴于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司法鉴定工作起步较晚,存在鉴定体系不完善㊁不健全,鉴定过程不规范等诸多问题①,尤其是环境损害鉴定概念不清㊁鉴定能力不足等基础性问题困扰着行业的发展,本文就环境损害鉴定中的基本问题展开探讨㊂❋①唐红侠,女,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案件涉案废物鉴别㊂宴林:‘析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评估制度不足与完善“,‘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第68 72页;王旭光:‘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的问题与司法对策“,‘中国司法鉴定“2016年第1期,第2 8页㊂法律与伦理158㊀一㊀环境损害鉴定概念有待统一(一)环境损害鉴定评估2011年5月,‘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 2011 60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首次给出了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的概念:综合运用经济㊁法律㊁技术等手段,对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害范围㊁程度等进行合理鉴定㊁测算,出具鉴定意见和评估报告,为环境管理㊁环境司法等提供服务的活动㊂2014年10月环保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Ⅱ版)“中给出了鉴定评估的定义:鉴定评估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评估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所致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判定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与环境损害间的因果关系,确定生态环境恢复至基线状态并补偿期间损害的恢复措施,量化环境损害数额的过程㊂环保部于2014年1月和2016年2月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机构名录“,均使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㊂2016年6月环保部发布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中给出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定义:鉴定评估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调查污染环境㊁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情况,分析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间的因果关系,评估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确定生态环境恢复至基线并补偿期间损害的恢复措施,量化生态环境损害数额的过程㊂同期发布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损害调查“以及2017年9月的‘关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虚拟治理成本法运用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办政法函 2017 1488号)也延续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指鉴定评估的名称的做法㊂2018年1月1日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改革方案“使用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㊂从上述分析可知,原环保部前期文件中把环境损害鉴定称为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 ,然后是 鉴定评估 ,再到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环境损害鉴定的名称一直在变,但并没有相关文件显示前期概念废止㊂原环保部单独发布的文件均称 ˑˑ鉴定评估 ㊂(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2015年12月,最高法㊁最高检㊁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将环境损害环境法专题159㊀司法鉴定纳入统一登记管理范围的通知“(司发通 2015 117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工作进行统一登记管理,管理办法由司法部会同环保部制定㊂该通知首次提到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㊂同日,司法部㊁环保部发布的‘关于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司发通 2015 118号)给出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定义,其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环境科学的技术或者专门知识,采用监测㊁检测㊁现场勘察㊁实验模拟或者综合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㊂同时规定了环境诉讼中需要解决的专门性问题包括确定污染物的性质;确定生态环境遭受损害的性质㊁范围和程度;评定因果关系;评定污染治理与运行成本以及防止损害扩大㊁修复生态环境的措施或方案等㊂2016年10月,司法部㊁环保部发布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办法“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规定了申请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的条件与程序等内容,延续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叫法㊂由司法机关或司法行政机关主导发布的文件均使用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一词㊂从定义上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包含了生态破坏方面的要素㊂从2015年底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被提出后,环保部单独发布了多项关于环境损害鉴定的文件,但并没有使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而是继续使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说法㊂(三)概念存歧义自从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被提出后,以司法机关㊁司法行政机关为主导时使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以原环境部为主导时使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两概念共存会导致概念不清㊁内涵不一㊁理解偏差等诸多问题,从而引起管理上混乱以及不经济等后果㊂宴林等直接把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与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两个概念合二为一,统称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评估㊂①王江等认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被细分为服务于行政系统的环境损害评估㊁服务于生态环境损害民事赔偿磋商的环境损害评估和服务于司法系统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㊂②显然作者认为①②宴林:‘析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评估制度不足与完善“,‘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第68 72页㊂王江:‘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框架㊁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中国司法鉴定“2018年第2期,第9 13页㊂法律与伦理160㊀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是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组成部分㊂田超等人撰文称‘通知“的颁布意味着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正式纳入司法鉴定管理体系,并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在司法鉴定领域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在法医㊁物证和声像资料三大传统司法鉴定外,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作为三类外的鉴定类别出台管理规定,推测其可能意在把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等同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㊂①於方等人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研究综述“一文中称: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是两个非常相近的概念㊂该文认为两个概念实质相同,使用技术方法基本一致,前者主要服务于环境管理和责任保险等非诉活动,后者主要服务于环境司法的诉讼活动㊂②虽然上述作者均为环境损害鉴定政策的研究者和起草者,但论文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故无法律效力㊂两个概念并行使用,环境损害鉴定概念不清㊁不统一等使得人们对相关概念理解各异,导致思路上的混淆,不利于环境损害鉴定工作的开展与管理,这也是导致环境损害鉴定管理难的原因之一,故需要在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中规范统一㊂(四)概念辨析首先,从定义上辨析两者的异同㊂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与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均解决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中出现的问题,均包括损害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损害行为与损害后果间的因果关系,生态环境恢复或修复采取的措施,以及需确定污染物性质(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虽未在定义中提及,但在鉴定评估事项中有明确);两者虽然都涉及费用数额,但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侧重于量化生态环境损害数额,而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则侧重于污染治理与运营成本评定,显然前者涉及的范围和数额要大于后者㊂另外,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主要服务于诉讼;而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既可服务于磋商,也可服务于诉讼㊂可见,两者在定义上有很大幅度的重叠交叉,但又有不同㊂从鉴定内容的范围与服务对象上看,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小于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但也不能简单推论出包含关系㊂①②田超㊁张衍桑㊁於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打开环境执法与环境司法新局面“,‘环境保护“2016年第5期,第62 64页㊂於方㊁张衍燊㊁赵丹等:‘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研究综述“,‘中国司法鉴定“2017年第5期,第18 29页㊂环境法专题161㊀其次,从相关环境损害鉴定文件的制定背景㊁目的㊁意义等方面可看出端倪㊂原环保部发布‘若干意见“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环境污染损害进行定量化评估,将污染修复与生态恢复费用纳入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科学㊁合理确定损害赔偿数额与行政罚款数额,以解决环境损害赔偿远不能足额到位的问题;辅以推动环境司法,切实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依法严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㊂‘通知“的目的在于满足环境损害诉讼需要等要求,依据最高法㊁最高检‘解释“等相关规定,做出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纳入统一登记管理范围的决定㊂所以,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主要解决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特别是磋商阶段的损害赔偿;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主要解决环境损害诉讼问题,特别是环境损害刑事诉讼㊂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环境损害诉讼两个环节紧密相连,所要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与阶段不同㊂鉴于此,厘清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磋商过程中各阶段可能涉及的鉴定事项,提炼出共性问题与各自独有的问题,即确定磋商和诉讼都需要鉴定的内容㊁磋商单独需要鉴定的内容以及诉讼单独需要的内容,根据磋商/诉讼的阶段确定待鉴定事项,重新定义环境损害鉴定,有助于节省鉴定时间㊁成本,可以有效避免重复鉴定,从而提高鉴定效率㊂鉴于刑事案件有别于民事㊁行政或公益诉讼,根据最高法㊁最高检‘解释“的规定,刑事案件需要对污染物属性㊁污染行为㊁损害后果㊁违法所得㊁公私财产损失以及生态环境损害等诸多事项中的一项或某几项进行鉴定,给出了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污染物性质的认定方法和确定的环境污染专门性问题的认定机构㊂二㊀环境损害鉴定能力欠缺(一)国家层面环境损害鉴定能力不足截至2014年底,全国经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的从事环境损害类司法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共有89家,分布在15个省(区㊁市)㊂①2016年12月8日的‘法制日报“相关报道中称, 当前经司法行政机关登记的从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仅有50余家,承担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机构和人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从事环境监测(检测)的单位及高校研究所的教①党凌云㊁郑振玉㊁宋丽娟:‘2014年度全国司法鉴定情况统计分析“,‘中国司法鉴定“2015年第4期,第116 119页㊂法律与伦理162㊀学和研究人员;来自司法鉴定行业的单位和人员 ①㊂显然,两者给出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数量差距很大,估计有不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在从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或部分早期具有鉴定资质的机构后期未进行相应审核登记㊂另外,原环保部先后于2014年1月和2016年2月公布了两批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机构,第一批12家,第二批17家㊂后来,原环保部又公布了一批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单位,共13家㊂原环保部推荐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和试点单位共42家,加上前文提到的50余家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也只有近百家鉴定机构㊂最高法发布的‘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16-2017)“(白皮书)显示,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各级法院共审理环境资源刑事案件16373件,审结13895件;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民事案件187753件,审结151152件;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行政案件39746件,审结29232件;共受理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57件,审结13件㊂另外,各试点地区法院共受理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791件,审结381件;共受理省级政府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3件,审结1件㊂相较于全国各类环境资源审判案件数量,经审核备案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原环保部推荐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基本上是寥寥无几,差距太大,鉴定能力明显不足㊂这将影响或阻碍环境损害赔偿㊁诉讼等实施㊂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经审核登记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原环保部推荐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数量与各类环境资源审判案件的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是否存在相关证据未经鉴定的现象?有多少未经审核登记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或者不在原环保部推荐范围内的鉴定机构在从事环境损害鉴定工作?由此可见环境损害鉴定存在管理混乱㊁鱼目混珠的现象㊂(二)上海市环境损害鉴定能力同样不足上海地区环境损害鉴定能力和全国无异㊂上海市司法局公布的‘国家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上海市)“(2016 2017年度)显示,列入名册的上海司法鉴定机构有141家,业务范围至少涵盖了常规的12项司法鉴定内容,但是没有一家司法鉴定机构的业务范围包括环境损害司法鉴①蔡长春:‘我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步入正轨“,‘法制日报“,2016年12月8日,第3版㊂环境法专题163㊀定㊂2018年9月,上海市司法局开展了第一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的评定工作,有4家机构参与了遴选㊂原环保部推荐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名录中只有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一家单位,仅有3人具有鉴定资格证书,其中1人还在外地挂职锻炼㊂显然,符合规定的环境损害鉴定严重不足㊂另外,上海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承担涉案废物为危险废物的环境损害案件中的污染物性质鉴别工作㊂很显然上海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未列入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名录,仅得到上海市环保局㊁公安局认可,明显与国家规定不符㊂三㊀对策与建议考虑到目前国家和部分地方环境损害鉴定能力严重不足的事实,建议加快推进环境损害鉴定专业力量的建设,推动组建符合条件的专业鉴定队伍,尽快形成鉴定能力,以满足环境损害磋商/诉讼的需求㊂鉴于目前环境损害鉴定领域存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概念并行使用㊁存在歧义㊁理解混淆的现状,建议厘清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磋商过程中各阶段可能涉及的鉴定事项,在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中重新定义环境损害鉴定的概念,消除概念并存带来的弊端,规范环境损害鉴定管理,从而提高鉴定效率㊂。
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大鹰田废渣倾倒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报告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二〇一六年十二月项目名称: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大鹰田废渣倾倒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报告委托单位:贵州省环境保护厅项目承担单位: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技术协作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项目负责人:高庚申(高级工程师)项目编制人员:1.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毛金群工程师迟峰工程师滕明德高级工程师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董林艳工程师李萌工程师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电话:(0851)85506890传真:(0851)85500958邮编:550081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黔灵山路217号1 前言1.1 案件由来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对息烽县小寨坝镇片区进行常规检查时,发现小寨坝镇大鹰田附近存在废渣非法倾倒情况。
经初步调查,该渣场位于息烽县小寨坝镇高家坝村大鹰田地块内,于2012年底开始堆渣,2015年底停止堆渣,堆场长360m,宽100m,堆填厚度最大50m,占地约100亩,目前堆存量约8万m3。
废渣来自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磷化肥”)生产厂区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渣。
开磷化肥委托息烽诚诚劳务有限公司承担废石膏渣的清运工作,按要求应将污泥渣运送至开磷化肥配套的交椅山磷石膏渣场集中处置,但从2012年底开始息烽诚诚劳务有限公司便将污泥渣运往大鹰田地块内非法倾倒。
2016年11月,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委托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承担该非法倾倒行为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项目组于2016年11月17日对息烽县小寨坝镇的大鹰田渣场开展现场调研、资料收集、相关部门走访,估算开磷化肥非法倾倒行为造成的环境损害,并编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为本次环境事件的损害赔偿提供基础依据。
1.2 工作原则1.2.1规范性原则由专业人员运用国家规定的、公认的技术方法进行现场访谈、调查,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在调查过程中,资料的搜集及相关数据分析均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开展。
司法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司法部•【公布日期】2019.05.24•【文号】•【施行日期】2019.05.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司法鉴定正文司法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近年来,司法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全面加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管理,为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9年1月,司法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高检会[2019]1号);2月,司法部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座谈会纪要》(高检会[2019] 3号),对开展环境公益诉讼和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中司法鉴定有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为进一步做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司法鉴定在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办理中的功能作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
要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沟通协作,认真研究解决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流程、标准适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增强业务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依托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资源,尽快组建本省(区、市)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专家顾问团队,为机构正常开展业务提供“手把手”、“点对点”式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机构不断提升鉴定能力和质量。
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鼓励机构“走出去”,向大型综合性高资质、高水平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优秀鉴定人学习经验。
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按要求对每一名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每年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鉴定人能力素质。
要加强典型宣传报道,大力宣传依法规范执业、有突出贡献的优秀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
(环发[2011]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对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害范围、程度等进行合理鉴定、测算,出具鉴定意见和评估报告,为环境管理、环境司法等提供服务的活动。
为切实推动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顺利开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应对环境挑战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发达国家二三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显现,环境保护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而我国法律在环境责任、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和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规定的不完善以及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染者负担原则的有效落实,与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及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很不适应。
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全面追究污染者的环境责任,是切实落实污染者负担原则、有效应对环境挑战的迫切需要。
(二)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目前,在我国环境管理实践中对私益环境损害的赔偿远不能足额到位,对公益环境损害的赔偿更是很少涉及。
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对环境污染损害进行定量化评估,将污染修复与生态恢复费用纳入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科学、合理确定损害赔偿数额与行政罚
款数额,有助于真实体现企业生产的环境成本,强化企业环境责任,增强企业的环境风险意识,从而在根本上有利于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突出问题,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优化环境行政管理方式的有效手段
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优化环境行政管理方式。
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使环境行政处罚与污染者造成的实际环境损害和获取的收益挂钩,有助于推动环境行政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深化环境责任保险、绿色信贷、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创新,有助于加快环境风险防范、环境应急处置等环境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推进环境司法深入开展的技术保障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损害行为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都做出了原则规定,但由于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和管理机制,环境污染案件在审理时仍存在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研究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和工作机制,可以为司法机关审理环境污染案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将有助于推动环境司法的深入开展,切实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依法严厉惩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二、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
(五)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为指导,以保障环境安全、维护社会公平为目标,实现污染者全面承担责任、受害者获得足额赔偿、生态环境依法得到保护,促进环境管理从主要利用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历史性转变。
(六)工作原则
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以“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为指导,对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与环境风险防范、环境责任保险、环境污染修复等相关工作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立足国情,探索创新。
立足国情,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探索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不断创新管理机制。
试点先行,逐步完善。
充分发挥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积极性,试点先行,以“先易后难、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为原则,针对各类环境要素与污染因子,逐步制定、完善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
科学严谨,维护公正。
及时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开展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建立监督机制,确保鉴定意见和评估报告的独立性、科学性与公正性。
(七)总体目标。
围绕环境保护中心工作,制定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规范,组建鉴定评估专业队伍,健全工作机制,为环境行政管理、环境污染案件审理以及相关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为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与修复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八)阶段目标。
2011-2012年为探索试点阶段,重点开展案例研究和试点工作,在国家和试点地区初步形成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能力。
2013-2015年为重点突破阶段,以制定重点领域管理与技术规范以及组建队伍为主,强化国家和试点地区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队伍的能力建设。
2016-2020年为全面推进阶段,完善相关评估技术与管理规范,推进相关立法进程,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能力。
三、工作任务
(九)推动立法进程。
研究论证环境污染损害责任承担主体、赔偿责任范围、责任承担方式等基本制度,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积
极推进环境责任、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和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立法进程。
(十)制定技术规范。
研究制定环境污染损害范围认定与损害鉴定评估、污染修复与生态恢复、后评估与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规范与标准,逐步形成覆盖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生态破坏等多个领域的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方法。
争取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与环境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同时加快环境损害修复技术的研究,为科学化、定量化评估环境污染损害奠定技术基础。
近期以严重危害公众环境安全的水污染事故和重金属污染事故为突破口,开展重点领域技术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
(十一)组建专业队伍。
依托环境保护系统内现有科研技术单位的业务优势,组建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管理与技术支撑队伍,明确职能定位。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要与环境执法分离,保证其独立性及中立性。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推动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队伍逐步纳入国家司法鉴定体系。
(十二)健全工作机制。
抓紧建立高效便民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逐步规范运行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联合相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以及地方环境保护科研技术单位,形成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技术研发体系。
加强与司法部门等有关单位的协调配合,推动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
四、试点工作部署
(十三)积极开展试点。
环境保护部将选择具有一定条件的省、市环境保护部门开展试点工作。
试点单位要根据本辖区实际,从高起点上统筹规划,力争在地方立法、制度建设与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要依托本辖区现有的环境保护科研技术单位业务优势,在2011
年年底前组建专业队伍,确保有一定理论与实际工作经验的科研人员专职从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建立地方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库,尽快形成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能力。
(十四)重视案例评估。
试点单位在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过程中,要及时启动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
建立环境污染事件案例库,开展环境污染场地修复调查,运用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开展实例验算,重点对环境污染导致的资源环境损害进行评估测算。
(十五)做好指导交流。
国家和试点单位之间要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技术指导与信息交流。
五、保障措施
(十六)重视组织领导。
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加强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管理制度建设,主动与立法、司法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有序地推进工作开展。
(十七)强化能力建设。
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尤其是试点单位,要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和研究课题安排、人员培训与鉴定评估设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倾斜,确保前期科研和鉴定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尽快形成鉴定评估能力并不断提高鉴定评估水平。
加强技术储备,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拓展研究领域,逐步向污染修复及生态恢复等领域纵深推进。
开发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网络体系。
(十八)加强培训宣传。
要及时汇总研究成果,组织编写培训教材,结合案例试点评估,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对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专题培训。
要注重宣传,普及专业知识,推广成功经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