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美术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4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艺术特点: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的信仰,成为宣传教义的“石头圣经”。
基督教美术还作为装饰美的表现,它不仅是为了满足视觉的审美,更重要的是为了显示出教堂内部空间的神秘化,使信徒们宛如身临一种超现实的天国之中。
实际上基督教美术只是宗教教义的图解,所以面对文盲的广大信徒必须是简洁明快,一目了然,产生精神的感染,这就形成了中世纪美术的独特风格,成为超现实的精神形象符号,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中世纪美术是西方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
它改变了希腊美术、罗马美术的传统,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体系,成为特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的表现。
中世纪美术属于基督教美术。
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这种艺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
为此,它往往以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等多种手法来达到强烈表现的目的。
中世纪的绘画,人物形象呆滞、画面中充满了神学思想,缺乏真实的科学性和人类本身的自然性。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人物形象生动、自然,并富有科学的理性。
是真正的自然与人的融和。
强调人性崇高与身心的全面完美,重视世俗的现实生活,反对神学权威和封建特权。
新美术创作的真实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丰富的现实情景,就最能体现这种思想,产生最为广泛和强烈的反应。
文艺复兴美术作为西方近代美术的源头,它的基本风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
在造型艺术方面,它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从而使它得以达到古典艺术之后一个新的高峰,在风格和技法上它和东方艺术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艺术有本质区别。
在建筑艺术方面,它以恢复古典建筑传统为首任,同时着重探讨建筑美感的理性法则,从而奠定了西方近代建筑延续数百年的典范形制。
在社会身份和专业教育方面,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也经历了从中世纪转向近代的演变。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风格特征自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的这段时间,史称“中世纪”。
一般认为,在欧洲美术史中,中世纪似乎是一个低落阶段,但工艺美术则是例外。
因为工艺品不仅仅是精神的产物,它还依赖于物质条件。
可以说,在中世纪艺术的各个方面中,工艺美术是取得了独特而辉煌的成就。
中世纪的工艺美术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装饰手法都获得了某些新的发展。
陶工艺、金属工艺、玻璃工艺,以及象牙雕刻和木工艺等无不令人注目。
中世纪的金属工艺,尤其是贵金属工艺相当发达。
这不仅是因为具有古罗马优秀的金工传统,而且揭开中世纪序幕的日耳曼人尽管文化不甚先进,但金工技艺在欧洲古代民族中却是出类拔萃的。
较之欧洲古代金属工艺,中世纪金属制品的明显特点是金属、珐琅和宝石镶嵌工艺的结合运用。
金属制作工艺特点虽然仍以传统的“錾花”和“收挑”为主,但技艺却更为熟练,特别是收挑工艺愈加精彩,浅浮雕、深浮雕式的人物、鸟兽生动工细。
中世纪金属工艺在欧洲各地区形成不尽相同的风格,另外,在漫长的1000年中,各阶段也表现出时代的艺术特征。
日耳曼人的珐琅和宝石工艺是在金属工艺上展开的。
大多用作装饰祭坛你、圣遗物箱、十字架和圣书函,带有较强的宗教性质。
此期錾花技法有两种:一是在金属片上錾出各种纹样,类似阴刻效果;二是在器物本胎包金上施錾花技法。
应该强调的是日耳曼人对于在金属器上作珐琅和宝石镶嵌是极为成功的,可以说自公元5世纪以后日耳曼人制作的宗教器物或其他装饰品,都广泛采用了这种镶嵌技法。
在拜占庭的金属工艺在铸造、雕金、錾花和镶嵌等都有相当的成就。
按金属器的艺术效果来看,可分作浅浮雕式和彩色式的两种。
总之,拜占庭的珐琅工艺在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间十分兴盛,运用更加广泛,圣十字架,圣遗物箱,圣书装帧,圣象障壁,以及王冠和首饰等无所不有。
哥特时期的金属工艺较之日耳曼人又有所发展,尤其是后期在金银薄板上收挑的人物、鸟兽,凹凸分明,形体准确,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技巧。
西方美术史复习资料:从中世纪到现代艺术一、中世纪艺术中世纪艺术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艺术,跨越了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涵盖了罗马时代的基督教艺术和哥特式艺术等多个风格。
1.1 罗马基督教艺术罗马基督教艺术是中世纪早期的主要艺术形式,表现了基督教信仰。
其作品常以宗教题材为主题,具有神圣、庄严的特点。
1.2 哥特式艺术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后期的主要风格,以其尖拱形构成、色彩斑斓和高耸的建筑风格著称。
哥特式绘画着重表现主题的纵深感和神秘主义色彩。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欧洲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标志着艺术、文化和科学的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对人体结构的准确描绘。
2.1 文艺复兴绘画文艺复兴绘画被认为是西方绘画史上的巅峰之作,代表人物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
这一时期的绘画注重透视原理和光影效果,作品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
2.2 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是文艺复兴后期的一种艺术风格,以其豪华、浮夸和动态的特点而著称。
巴洛克绘画、雕塑和建筑作品常常具有宏伟壮丽的气势。
三、现代主义艺术现代主义艺术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一种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和突破。
现代主义探索了形式的多样性、观念的先进性和艺术自身的表现能力。
3.1 印象派艺术印象派艺术是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对光线和色彩的捕捉,打破了传统绘画中的光影规则和细节描绘法,注重表现感觉和情绪。
3.2 抽象主义抽象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试图摆脱传统主义,拒绝描绘客观世界,强调表现内在情感和表现力。
抽象艺术通过形状、色彩和线条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结语西方美术史是世界艺术史上重要的一部分,从中世纪到现代,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流派展现了不同的文化、思想和审美取向。
通过对西方美术史的了解和复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的演变和艺术发展的脉络。
中世纪美术特点(大致是5-17世纪)中世纪美术在长达一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由于基督教对于异教文化——即希腊罗马文化的排斥和摧毁,导致中世纪的美术从野蛮走来、从零开始。
2、中世纪美术带有极端强烈的宗教色彩。
作为基督教,它排斥一切异教的文化艺术。
在一开始,他们反对拜物教,所以不同意把宗教人物通过绘画或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直到他们认识到艺术是帮助他们宣传宗教的最有力的武器时,才开始借助于艺术的形式来宣传宗教,同时也是艺术在中世纪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创造了十分辉煌的中世纪艺术。
3、在中世纪漫长的一千年中,由于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不同,所以其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区的艺术风格都不尽相同。
特别是在哥特时期以前,各地的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美术一、何谓新古典主义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
新古典主义者提倡古典主义的绘画传统。
重类型、轻个性、重形式、轻感情。
他们以古希腊、罗马的革命英雄主义题材内容为描写对象,其实质是以远古题材表现现代人的道德观念,为法国革命服务。
代表人物:大维特、安格尔。
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上半期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美术在表现内容上多取材于文学故事或现实生活。
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采取对角线式的构图形式,用“C”形“S”形组合,富于个性的线条,瑰丽的色彩以及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画面热烈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特征。
代表画家有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
现实主义美术欧洲19世纪三十——六十年代的文艺思潮,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自然和社会,通过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
他们反对绘画脱离现实生活,反对学院派的因袭风气,重视创作的社会意义,力图如实地表现画家所生活的时代风貌。
代表人物:库尔贝、杜米埃、米勒等。
印象主义美术19 世纪后半期产生于法国的艺术思潮,印象主义画家受自然主义影响,力图如实地描绘所看到的一切。
中世纪美术特点中世纪美术特点(大致是5-17世纪)中世纪美术在长达一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由于基督教对于异教文化——即希腊罗马文化的排斥和摧毁,导致中世纪的美术从野蛮走来、从零开始。
⏹ 2、中世纪美术带有极端强烈的宗教色彩。
作为基督教,它排斥一切异教的文化艺术。
在一开始,他们反对拜物教,所以不同意把宗教人物通过绘画或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直到他们认识到艺术是帮助他们宣传宗教的最有力的武器时,才开始借助于艺术的形式来宣传宗教,同时也是艺术在中世纪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创造了十分辉煌的中世纪艺术。
⏹ 3、在中世纪漫长的一千年中,由于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不同,所以其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区的艺术风格都不尽相同。
特别是在哥特时期以前,各地的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美术一、何谓新古典主义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
新古典主义者提倡古典主义的绘画传统。
重类型、轻个性、重形式、轻感情。
他们以古希腊、罗马的革命英雄主义题材内容为描写对象,其实质是以远古题材表现现代人的道德观念,为法国革命服务。
代表人物:大维特、安格尔。
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上半期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美术在表现内容上多取材于文学故事或现实生活。
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采取对角线式的构图形式,用“C”形“S”形组合,富于个性的线条,瑰丽的色彩以及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画面热烈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特征。
代表画家有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
现实主义美术欧洲19世纪三十——六十年代的文艺思潮,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自然和社会,通过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
他们反对绘画脱离现实生活,反对学院派的因袭风气,重视创作的社会意义,力图如实地表现画家所生活的时代风貌。
代表人物:库尔贝、杜米埃、米勒等。
印象主义美术19 世纪后半期产生于法国的艺术思潮,印象主义画家受自然主义影响,力图如实地描绘所看到的一切。
欧洲中世纪的艺术特点
简介:中世纪艺术一般指5-15世纪的西方美术。
主要表现在建筑的高度发展,各种形式的大教堂,如拜占庭教堂、罗马式教堂、哥特式教堂在艺术上和工程设计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雕刻、镶嵌画、壁画、插图画等也获得了繁荣。
中世纪艺术属于基督教艺术,它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往往以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精神世界一般指5~15世纪之间的西方美术,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
早期基督教美术有时也被归入中世纪美术。
这些丰富多彩的美术构成了欧洲美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中世纪美术的特征中世纪是从5世纪到15世纪的一个时期,美术也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中世纪美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宗教题材、艺术风格和艺术材料等方面。
首先,中世纪美术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
在中世纪,教会是社会的中心,宗教信仰极为盛行。
因此,绝大多数的中世纪艺术作品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
这些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
教会用这些艺术作品来讲述圣经故事,表现宗教信仰和寓意。
其次,中世纪美术的艺术风格鲜明。
中世纪的艺术家们主要受到宗教教义和传统的影响,因此他们在艺术表现上追求庄严、神秘和虔诚的感觉。
常见的艺术风格有拜占庭风格、罗曼式风格和哥特式风格等。
拜占庭风格注重对神的崇拜,强调宗教仪式的庄严和宏伟。
罗曼式风格则使用了厚重的线条、浑厚的色彩和简洁的形态,展现了对于有神性的人物和事物的追求。
哥特式风格则更注重结构的高度、细节的精确和形象的变形,追求神秘和超自然的感觉。
再次,中世纪美术中使用的艺术材料多样。
由于没有现代的材料和技术,中世纪的艺术家使用了大量的天然材料,如木材、石膏、石灰石和彩色玻璃等。
其中,彩色玻璃是中世纪教堂建筑中使用非常广泛的材料。
彩色玻璃可以通过控制光线和色彩的透射来营造神圣而神秘的氛围,为教堂营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光影效果。
最后,中世纪美术的特征还包括表现形式和功能。
在中世纪,艺术并不是以个人创作和表达为主要目的,而是为了服务于宗教和教会。
艺术作品一般被用于宗教仪式、礼拜和教育等方面。
例如,壁画和彩绘玻璃窗可以用于讲述圣经故事,帮助教徒理解宗教教义。
雕塑和飞扬的尖顶可以用于象征宗教信仰和诉诸于神圣。
这些作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教徒的虔诚和宗教热情。
总而言之,中世纪美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宗教题材、艺术风格和艺术材料等方面。
中世纪的艺术家们以宗教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材料来表现出庄严、神秘和虔诚的艺术感觉,作品的形式和功能也主要是为了宗教和教会服务。
中世纪的美术作品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义,也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并对《弗拉基米尔圣母像》作详细的图解说明一、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一世纪中叶正值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在西亚巴勒斯坦一带诞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它是从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演化出来的。
早期的基督教宣扬平等,道德完善,鄙夷富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博得了下层人民的拥护,传播十分迅速。
基督教不崇拜罗马众神,也不敬仰罗马皇帝,因此基督教在最初的二、三百年间受到罗马统治者的的残酷压制,基督教徒不能公开建教堂,他们的宗教仪式也只能在私宅或埋葬基督教徒的地下墓室进行。
在这些地下墓室的顶部和墙壁上他们画满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这些墓室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窟,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堡大帝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后,教徒们才开始在地面上兴建基督教堂,早期基督教艺术主要包括墓室壁画和建筑。
地下室壁画的题材多取自圣经,采用隐喻性和象征性的手法,例如鱼和善良的牧羊人表示基督,鸽子表示圣灵,孔雀代表永恒,心象征博爱等等。
这些墓室壁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试图用新的手法来表现抽象的灵魂和对宗教的虔诚,而不在乎所画的形象是否真实生动,故有的作品显得抽象怪异,不够自然和谐。
看来他们还没有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而且也未能完全摆脱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影响,所以往往作品中借用古典艺术的形象,甚至借用古代神话中的情节。
早期的基督教堂中都有壁画和镶嵌画作为装饰,5世纪后镶嵌画逐步成为教堂主要的装饰形式。
圣康斯坦察教堂拱顶就采用了华丽的玻璃马赛克作装饰画,获得极佳的效果。
圣马利亚教堂也有以圣经为题材的镶嵌画。
二、拜占庭美术“拜占庭美术”不仅是对东罗马帝国美术的称谓,它同时亦指一种样式,即君士坦丁堡的宫廷美术样式。
在美术史上,这一样式直到6世纪初的查士丁尼时代初现风采。
而拜占庭美术与早期基督教美术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可明确标定的分水岭,强烈的传统感贯穿了拜占庭美术的发展史。
查士丁尼在为时期是拜占庭踢过的黄金时代,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艺术上,都领到着整个基督教世界。
中世纪美术的特征
中世纪美术是欧洲文化艺术发展史上一段最重要的阶段,它的风格在
整个欧洲文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世纪美术不仅受到教会和宗教
的影响,而且也受到许多非宗教的文化影响,在当时社会以及欧洲文化史
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它的艺术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着不同的影响,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世纪美术的特征是主题思想贯穿始终,艺术形式常常给人以
宗教色彩。
内容普遍以基督教传统的历史思维为主题,艺术表现形式以主
题为导向,充满了宗教知识以及神圣的历史色彩。
此外,每一个时期的艺
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早期的古典洛可可式风格到后来的高攀派
风格,各种风格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对当时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中世纪美术的特征是表现手法及审美观的变化。
教会建筑的内
部设计将神圣的呈现及宗教内涵映射到建筑空间中,它的造型集抽象性和
精致性于一体,用细节和弯曲的线条表现出神圣的美感。
此外,古典雕塑
方面,艺术家们笔触轻灵,细节处理十分精确,尤其是人物的描绘,极具
真实感及审美的魅力。
最后,中世纪美术的特征还体现在绘画艺术上,许多画家都融入了罗
马文化的元素。
中世纪工艺美术分类及特点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风格独特而辉煌,其分类及特点如下:
- 金属工艺:中世纪的金属工艺尤其是贵金属工艺发达,主要以传统的錾花和收挑工艺为主,但技艺更加熟练。
同时,珐琅和宝石镶嵌工艺的结合运用也是中世纪金属制品的一大特点。
- 象牙雕刻:中世纪的象牙工艺十分兴盛,品种丰富多彩,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
在装饰题材上,受东方艺术影响,最初以花鸟或几何纹样为主,后来渐以宗教故事和宗教人物为主。
在工艺手法上,以浅浮雕为主,线刻作品也时而可见。
- 木工艺:主要反映在各式家具的设计制作上。
除了拜占庭和中世纪早期日耳曼人对古传统家具的模仿以外,意大利和欧洲中、西部地区的中世纪家具可分为罗马式和哥特式两个时期。
- 玻璃工艺:欧洲中世纪的玻璃工艺也有相当成就。
总的来说,中世纪工艺美术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每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审美观念。
中世纪美术特点(大致是5-17世纪)中世纪美术在长达一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由于基督教对于异教文化——即希腊罗马文化的排斥和摧毁,导致中世纪的美术从野蛮走来、从零开始。
⏹ 2、中世纪美术带有极端强烈的宗教色彩。
作为基督教,它排斥一切异教的文化艺术。
在一开始,他们反对拜物教,所以不同意把宗教人物通过绘画或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直到他们认识到艺术是帮助他们宣传宗教的最有力的武器时,才开始借助于艺术的形式来宣传宗教,同时也是艺术在中世纪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创造了十分辉煌的中世纪艺术。
⏹ 3、在中世纪漫长的一千年中,由于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不同,所以其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区的艺术风格都不尽相同。
特别是在哥特时期以前,各地的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美术一、何谓新古典主义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
新古典主义者提倡古典主义的绘画传统。
重类型、轻个性、重形式、轻感情。
他们以古希腊、罗马的革命英雄主义题材内容为描写对象,其实质是以远古题材表现现代人的道德观念,为法国革命服务。
代表人物:大维特、安格尔。
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上半期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美术在表现内容上多取材于文学故事或现实生活。
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采取对角线式的构图形式,用“C”形“S”形组合,富于个性的线条,瑰丽的色彩以及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画面热烈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特征。
代表画家有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
现实主义美术欧洲19世纪三十——六十年代的文艺思潮,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自然和社会,通过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
他们反对绘画脱离现实生活,反对学院派的因袭风气,重视创作的社会意义,力图如实地表现画家所生活的时代风貌。
代表人物:库尔贝、杜米埃、米勒等。
印象主义美术19 世纪后半期产生于法国的艺术思潮,印象主义画家受自然主义影响,力图如实地描绘所看到的一切。
他们.吸收了写实主义的营养,受光学原理的启发,主张到大自然中去表现光与色的丰富变化。
用纯绘画语言,直接表现画家的感受。
因莫奈的《印象·日出》而得名。
代表人物: 莫奈、马奈等。
印象主义的特点•绘画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使绘画的语言得到充分的发挥•绘画的表现手法受到制约,绘画题材单一•强调色彩造型的同时,削弱了素描造型, 缺乏力度•画面运用纯艺术语言,流露出画家的真情实感,是对传统的反叛印象主义产生的条件•画家群体的产生•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左拉自然主义文学影响新印象主义美术19世纪产生于法国的艺术流派,从印象派的光与色的原理发展而来,将物理学中色彩混合的理论运用于实践,用科学的点彩方法绘画,利用观赏者视觉调和中间色调,以获得最鲜明的色彩效果。
因为常用色点作画,因此又被称为“分割主义”、“点彩派”等。
代表画家:修拉、西涅克。
西方现代美术•西方现代美术是个含义更广的概念,它可以包括西方现代派美术在内的各种美术.•西方现代派美术只是西方现代美术的一部分,尽管这是一部分,但在整个西方现代美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派美术西方现代派美术是指19世纪末,后印象派开始直到现在的,以强调主观表现和艺术形式探索为宗旨的各种美术流派的总称(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它的基本倾向是反对西方传统美术的如实描绘,强调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忽视作品的题材内容;强调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以象征、变形、或抽象符号来折射、隐喻、暗含外部世界,表现悲观、扭曲、失落的思想或狂热、烦躁、激动的情绪.这一切都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精神生活的艺术写照.野兽派•1905年,一群青年画家在法国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色彩强烈、线条粗狂、形象夸张,近乎于狂怪而又充满野性的作品,被批评家戏谑的称为野兽而得名.代表人物:马蒂斯、德安、弗拉芒克等.立体主义•西方现代派美术重要流派,产生于1907年前后的法国.创始人是毕加索和法国画家布拉克.发现新的体积和空间,以单纯的几何形体来描绘对象,然后把它分解开,最后在画布上重新组合起来.主张要多个视点来观察对象、表现对象.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和勃拉克的由许多小立方体组成的《雷斯达克风景》,就是最早的两幅立体主义绘画。
抽象主义•康定斯基被称为抽象主义创始人,1896年从俄国移民德国.他把绘画引上一条表现心理效应的道路,主张绘画是一种精神的再现,而不是对象的翻版.通过线条、色彩、块面、形体以及构图等绘画因素,独立表达某种纯粹的情感或精神.也就是说,它以绘画语言的形式本身和画面构成来刺激人的视觉感受,以激活某种情感想象和精神思维。
哥特式美术特点关于“哥特(Gothic)”这个词的出处,最早来源于欧洲早期的一个叫作西哥特的部族,这个以破坏和掠夺为乐的部族以无知和缺少艺术品位而著称。
最初使用于文艺复兴时期,原含有轻蔑之意,12世纪中叶发端于法国,13世纪达到高峰,15世纪衰落,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时得到了应有评介。
它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罗马风式艺术为基础,更为人性化和情感化,充满了激情和动感的艺术效果,有现实主义描绘,但更强调作品的精神性。
其中,具体表现在建筑领域上,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笔直的立柱,高挑的天顶,多尖的拱门,这些均可见于许多教堂中。
哥特式美术有:哥特式雕刻和哥特式绘画。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
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委拉斯贵支(Diego VELAZQUEZ)是西班牙的巴洛克式画家,也是西班牙具有贵族威严的绘画巨匠。
他既以风俗画,又以肖像国闻名于世,而为他赢得大师声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他在绘画题材上的兼能,而是他对欧洲绘画史所做的革命性贡献。
这种贡献表现在他对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特性的理解上面,表现在他把绘画中的真实仅仅当作我们凭借眼睛而看到的光与色的效果这一认识上面,为此他反对在绘画中专注于物体的体积和触觉的性质,不去重视区别物体边界和距离的线描和线性透视法等智性因素(这是委拉斯贵支之前的古典油画的特征),仅仅强调绘画对我们眼睛呈现的视觉特性。
他能够区分最为微妙的光的层次与色的变化;他完善了“大气透视法”;他还发现,我们的视觉在某一瞬间只能聚焦于一个事物并保留一个模糊的背景,并根据这一规律组织画面空间。
在普拉多藏品中,肖像画《菲力普四世像》可谓是上述特征的一个精省的例现,而《皇家的画像》(又称《宫娥》则是其集大成的展示。
委拉斯贵支以成熟期的大部分作品实现了古典油画向近代油画的转化,终于在十九世纪的印象派画家那里,赢得了“画家中的画家”的美誉。
弗朗西斯哥·戈雅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
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他一生总在改变,虽然他从没有建立自己的门派,但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人物。
戈雅的艺术就其题材范围和表现特色看,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自1775年起,除了他替家乡一些教堂绘制壁画以外,主要是在马德里为圣·巴尔巴拉皇家织造厂绘制壁毯画稿,这段生活是他艺术的早期。
这些画稿实际上也是他后来创作成单幅油画的酝酿稿。
在40余幅画稿中,突出显示了画家对下层人民生活的深厚感情。
他敢于把民间风俗直接搬到画稿上去。
在他设计的那些装饰豪华宫殿的墙壁和天顶上的挂毯上,不仅绘有闲逸的达官贵人,也有凡夫俗子、村女、脚夫之类的穷苦人物。
1780年起,为他的艺术的成熟时期,他被马德里接收为圣费南多学院的会员。
随之,又升任为该院的副院长,从此和仕宦名流的交往更多了。
这时期他在肖像画上有突出的表现。
他给皇戚、贵族、将军、教士、演员、画家、甚至斗牛士都画过肖像,这些作品与他的前辈委拉士开兹所不同的是往往充满着热情,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在特征,这是他的现实主义手法在肖像画上的最大贡献。
《卡洛斯四世一家13人》就是这种肖像画的最典型的一幅。
国王卡洛斯四世是个脑满肠肥、低能昏庸的统治者,他极愿意站到画架前让戈雅作画。
他臃肿的身体活象一只火鸡;皇后玛丽亚·鲁伊萨则歪着脖子,装出一副认真的样子,由于她长得丑陋,加上脸上现出一本正经的状态,反而显得十分可笑。
两边则是他们的女儿、女婿、儿媳和姐弟。
有的挺胸凸肚,有的呆苦木鸡。
人物呈弧线形地前后交错站开。
国王的姐姐唐娜·何赛法(左起第五人),因为长得实在不理想,画家只得把她画成脸转向后面的样子,国王的兄弟唐·巴斯夸尔(紧挨在国王后面、只露出一个头部,也因俗恶不堪,没有去画他的全身。
只有几个儿童稍显娇秀些,如中央由皇后搀扶的小王子帕乌拉及皇后左侧的小公主伊萨贝尔,但都因表情不够灵活而使这幅画枯燥无味。
戈雅倒并不在有意丑化这些皇族成员,而是凭着他那天才的洞察力,深入挖掘这些人物只知享受的空虚灵魂,从而生动地揭示出这些人物的本质特征。
"13"在西方传统观念中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可又要使皇族一家一个不漏,画家便在画面左侧后景中的暗部,添画了戈雅的半截身子。
这种构图在委拉士开兹的皇族肖像中出现过。
在这里戈雅没有用明亮的颜色去渲染自己,仅仅为了打破忌讳,使全书取得统一。
戈雅以表现锦绣的衣服,绶带和金银宝石饰物等装饰色彩来加强这幅画的宝贵气氛。
但全局上并没有蓄意的装饰意图。
它的现实主义价值在于,为后世提供了历史人物的真实范例。